文章
朱祁鎮冤殺于謙,重奪皇位,3年后一大臣說:皇上,你被騙慘了
2023/09/18

前言

我們都知道,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朝代,她在文化、政治、經濟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這麼一個日子過得如此「順」的朝代,也難逃興衰和動蕩的命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明英宗時期發生的一段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驕傲、輕敵、再造與冤死的故事。

一、青年天子的驕傲與輕敵

朱祁鎮親征的冒進與失敗

1449年,一場兵變剛剛平息,明英宗朱祁鎮重新穩坐王位。這位繼位時年僅9歲的小皇帝,經歷了宦官王振強盜李贄篡位和明景帝復辟的風波后,終于再次讓他重掌大權,自然是志得意滿。

這一年,邊境傳來壞消息:蒙古瓦剌部大舉南下,分四路大軍壓境。

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頓時惶惶不安。

在經歷了兩次喪失皇位的教訓后,朱祁鎮這次鐵了心要證明自己,立下軍功彰顯天子威嚴。于是在群臣一片勸阻下,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天子置之不理,選擇親自率軍迎戰。

眾臣齊請緩兵,朱祁鎮卻不為所動。次日一早,他便率領五十萬北伐大軍浩浩蕩蕩開拔。一行人馬綿延數里,氣勢極為壯觀。人們都說,這是自洪武太祖之后,諸葛亮重生了一般。

然而,事與愿違。這場北伐戰役注定是一場災難。北上途中,兵將們發現,這支大軍主要由新征募來的農民組成,而沒有太多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兵。大軍北上速度緩慢,一日只行數十里路。而瓦剌三萬鐵騎卻極為強悍,戰斗力足以匹敵明軍十萬。

大軍行至土木堡時,終于遭遇瓦剌軍埋伏。瓦剌三萬鐵騎突然殺出,如入無人之境。

明軍大亂,幾乎是剛接戰就潰敗了。

朱祁鎮不知兵法,險些被敵軍擒獲。所幸身邊兩名武勇善戰的護駕大臣舍命保駕,才讓他活著逃出重圍。然而敵軍緊追不舍,最后竟然將朱祁鎮活捉。隨行的三十多名大臣也全部戰死沙場。

這場親征淪為了一場慘烈的災難。五十萬大軍只是短短幾日就覆滅了,明朝喪失了大批優秀將領。北方防線全面崩潰,瓦剌軍隊殺氣騰騰直指京城。而天子本人也淪為了戰俘,明朝的基業就此土崩瓦解。

在王朝存亡的關頭,明廷內外一片絕望與慌亂。而此時,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挺身而出,他就是于謙......

二、忠臣再造明朝的壯舉

于謙挺身而出支持固守

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驚。曾跟從英宗出征的大學士王直等人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有人主張棄城南遷避禍。明朝積壘幾百年的江山社稷就此搖搖欲墜。

在明廷內外都一片混亂之際,都察院左都御史于謙挺身而出,支持在京城固守,力排退守之議。

調兵糧固守北京固守之議一定,于謙立刻著手調集援軍和軍糧固守京城。他先是下令,征調山東、河南、浙江等地的部隊馬不停蹄趕赴京城,參加北京保衛戰。。

于謙還命令這些調來的軍隊,務必先繞道通州糧倉,將儲備糧食也一并拉到京城。通州距京城只百余里,卻是京城的糧倉。于謙意識到糧草是持久戰的根本,所以要求援軍先去通州運糧。

這就使京城防守力量倍增。

在于謙的精心調度下,起初軍心渙散、京師危在旦夕的形勢得以扭轉。北京固守戰終于有了勝算。

老百姓們也紛紛自發參與防守,或擔任民兵,或參與料敵、修筑城墻,以求保家衛國。一時間,京城防務如同一盤棋, 嚴密無縫。

興師動眾北京保衛戰就在明軍陸續趕到、北京防御體系漸成之時,瓦剌大軍也已經殺到城下。兵鋒直指京師,勢要一舉攻占。

這關頭,于謙又做出一個重大決定——親自率領京城兵馬出城迎敵,以求得先機。次日黎明,于謙親自赴德勝門督陣。他深知士氣對戰局的重要性,所以身先士卒,親自上陣,以求鼓舞軍心。

兩軍交鋒極為慘烈。于謙位處最前線,身先士卒,在箭雨中奮勇殺敵。他的話語和行動力挽狂瀾,明軍士氣大振,竟然擊潰了敵軍的幾輪攻勢。瓦剌大軍傷亡慘重,只得暫時撤退。

此戰,于謙不僅率軍擊退強敵,更重要的是重振了軍心士氣。京城之圍暫時解除。明軍旗開得勝,北京保衛戰告一段落。

三、英宗復辟與于謙冤死的悲劇

景泰帝病重,英宗復辟

歷史總是出人意料的。就在于謙立下汗馬功勞后的8年后,明廷內部再次出現了風波。1457年,當時的景泰帝朱祁鈺身染重病。權臣看準時機,聯合宦官發動政變,重新擁立被俘8年之久的明英宗復辟。于謙曾立下的景泰帝被廢黜,英宗重新掌權。

此時的英宗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小皇帝。

8年的囚居生活讓他性情大變,變得多疑殘忍。為了鞏固皇權,他決心清洗政敵,重新建立自己的權威。于是,剛一復辟,他就下令誅殺包括于謙在內的多名大臣。

作為擁戴景泰帝的主要功臣,于謙自然成為英宗的眼中釘。英宗決意除去這個心腹大患。于謙被明英宗誅殺

不久,警備從官捉拿于謙到京城受審。英宗命人用酷刑逼供,企圖找到他「謀反」的證據,以正當化自己的誅殺行動。

最終,英宗還是下令在菜市口將于謙凌遲處死,無情殺害這個為國捐軀的忠臣。處決當日,老百姓數萬人涌到現場痛哭,場面十分慘烈感人。于謙臨刑前留下的「要留清白在人間」一語,深深打動了人心,成為千古絕唱。

李賢勸諫英宗不該殺于謙,3年后,明英宗的心腹李賢建議他,當年于謙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出于對國家的忠誠,自己當初不該 殺他。

英宗皺眉沉吟。也許是良心未泯,他的臉上似乎閃過一絲悔意。然而為時已晚,一切都無法重來。

于謙因為忠于國家而非君主,最終還是死在了英宗的誅殺之下。但他那「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遺言,將永遠鼓舞著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

結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不應該簡單地給歷史人物下定義,而要通過窺視他們的內心,理解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代背景之下。

于謙和英宗都不完美,但都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唯有君臣同心,國家興旺;內斗不斷,必將衰敗。我們要牢記歷史,不能重蹈覆轍。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