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和珅為官時有3不貪:科舉錢不貪,賑災款不貪,最后一條略顯高明!
2023/11/01

清朝,這是一個王朝行將就木,官場腐敗的時代。而和珅,則是這個時代最腐朽的產物,也是最典型的代表。

這個滿族官員,在朝堂上站穩腳跟長達30年,牢牢掌控大清朝廷的大小事務。他通過各種手段攫取了巨額財富,被稱為「東方的羅斯柴爾德」,又被視為「十八世紀的首富」。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大貪官,卻也有他的「原則」,有他的「底線」。正是這些「原則」和「底線」,讓他得以在冰山般的朝堂政治中左右逢源,成為讓君王和百姓都「敬而遠之」的存在。

那麼,這個滿清末年的大貪官,他的前半生又是怎樣的?他究竟有哪些「原則」,讓他在腐朽的王朝政治中長久立足?一段傳奇般的官場歷程,就此揭開...

和珅,滿族,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原籍直隸保定。他是正紅旗滿洲人,父親布彥泰曾任三品京堂。然而,這原本高貴的出身,卻無法改變他孤苦的童年。

三歲時,他便失去了母親。六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幼小的和珅,只能依靠一名忠心的老奴才勉強活下去。「吃一頓不知道下一頓從哪里來」,這樣的日子讓他不得不成長的很快。

和珅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他先后學習滿語、蒙古語、藏語和漢語,對古今中外的典籍了如指掌。每天,鄰里的孩子都在放羊玩耍,而他總是一個人呆在破舊的書房,以讀書為樂。

19歲那年,和珅考取了縣試進士,可惜他最后并未在會試中高中。但這并沒有擊倒這個勤奮的少年。他繼續著日夜兼程的讀書,孜孜以求有朝一日可以翻身仕途,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和珅的人生出現了重大轉折。當時18歲的他,邂逅了一位姑娘——她就是直隸總督의孫女陸氏。兩人一拍即合,不久便喜結良緣。

陸家在京城可以說是頂梁柱級別的大家族。借著妻子的勢力,年僅22歲的和珅便繼承了父親的頭銜,出任三品筆帖式。

這在當時的社會,簡直是天方夜譚。和珅也意識到,自己終于迎來了翻身的大好時機。從此,他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傾心投入工作,決心一雪從前的不幸和頹廢。

乾隆四十年(1775年),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珅終于進入皇帝的視線。在一次邊疆塞外鏖戰中,他建議采用「重兵壓境」的策略,獲得了完勝。

深得乾隆喜愛的他,接連升遷為戶部左侍郎、內閣學士,最后甚至晉升至軍機大臣。一個「落魄公子」

就這樣在短短數年間,在朝堂上星速飛升。

然而就在這時,和珅的命運出現了一個大轉折——李侍堯案使他走上了貪污的道路。

李侍堯是個藏銀千萬的大貪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的貪污罪行敗露,引起軒然大波。乾隆決定派心腹和珅前去徹查此案。

在檢查李侍堯住宅時,和珅無意中發現一個暗格。他本想直接上報此事,然而打開暗格的那一刻,幾乎令他眼前一黑——滿滿的,都是金銀財寶!

這些錢財對窮苦出身的和珅有著莫大的誘惑力。最終,他沒有將這件發現報告給乾隆,而是私自留下了一小部分,作為自己的私利。

這成為了和珅走上貪污之路的轉折點。從此,他明白了手握大權的好處,也嘗到了權錢交易的甜頭。一個冰清玉潔的青年,就此墮落為一個腐朽貪官。

從此,和珅用盡各種手段搜刮財富。他首先想到了一個「殺雞取卵」的好辦法——「議罪銀」。

這個制度聽起來很合理,所有官員只要犯了罪,就需要向皇帝繳納「贖罪銀」,以免遭受嚴懲。

乾隆朝財政吃緊,乾隆欣然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和珅利用手中的權力,肆意勒索朝中官員。不送錢的,他便以各種罪名彈劾,置于死地。在皇帝面前,他則一本正經的要求對方「議罪」,將銀兩上繳國庫。

在這個過程中,和珅私吞了大量錢財。而打著「皇上」旗號的他,幾乎成為萬官的「心中恐懼」。朝堂中竟無人敢與他作對,只能任由其橫行。

此外,和珅還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當時的海禁政策,所有外商都需要特許才能經商。和珅利用外交大臣的職務之便,大肆發放執照以換取賄賂。

他還投資建立起銀號、當鋪、票號等長達幾萬家的商業網絡,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等外商也有來往。這樣,和珅不僅控制了其他商人的財路,還為自己創造了巨額財富。

就這樣,在議罪銀和商業兩大金錢來源的助力下,和珅積累了天量的財富。有傳言說,他家中的金銀若平鋪開來,可以從北京鋪到天津。這樣毫無節制的貪婪,終于惹怒了天。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駕崩,嘉慶帝繼位。新帝即位后,立即向這個大貪官的家產發動猛烈攻勢。

「抄家」當晚,和珅全家被監禁在家中。次日一早,滿朝文武突然闖入他的府第,將里面的金銀財寶一掃而空。

根據清廷的統計,這次抄家共獲得白銀8億兩之巨,相當于清朝11年的財政收入!當這份財富清單被呈到嘉慶面前時,嘉慶氣得七竅生煙,立即賜和珅自盡。

就這樣,曾經高高在上的軍機大臣,在一夕之間萬劫不復。然而即便是這樣一個大貪官,在生前也有他的「原則」和「底線」。正是這些「原則」,讓他能在朝堂立足30年,不被打倒。

和珅有「三不貪」的原則。第一,他從不私吞科舉考試的錢。這筆錢是廣大讀書人的命脈,私吞的話,勢必遭到士子的群起攻之。

第二,和珅也從不動用賑濟災民的款項。他深知伸手觸碰這筆錢,等于在民間點起一把火,那后果絕對無法控制。

第三,最精妙的是,和珅從不收取「辦不成事」的賄賂。對于一些根本無法辦到的要求,他干脆拒收錢財,以免事后遭到報復。

正是憑借這「三不貪」原則,和珅既照顧上意,又收買下情,讓自己在這個冰山般的政界站穩了腳跡。哪怕最終還是被抄家,但30年的朝堂生涯,也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手腕。

和珅身故后,朝野對他褒貶不一。想來一個大貪官被抄家也是罪有應得。然而他在生前那些既得利益之法,卻也讓他這個「勵志少年」得以在腐朽王朝翻身出人頭地。

有人說他是個大奸臣,有人說他是個權謀政治高手。但無可置疑的是,這個滿清末年的大腐敗官員,他那知進退的政治手段,以及矛盾而又現實的「三不貪」原則,都挑戰著后人的道德底線,同時又讓人不得不佩服。

也許正是這樣的歷史典型,才最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縮影。當權力成為通向財富的唯一橋梁,而原則只是權力保全的工具時,一個腐朽的王朝便注定難逃滅亡的命運。

而今天我們回望歷史,也許可以獲得一點警示——權力只有用來造福人民,原則才會變成正義。當貪婪蠶食理想,原則成為掩蓋罪惡的假面時,就是一個國家開始走向衰敗的信號。

唯愿我們能汲取歷史的教訓,不再重蹈覆轍。人生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在有生之年,用自己的努力譜寫出一段不負時代的傳奇!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