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臨終,一80歲老頭來到她的床前,其恍然大悟:狄仁杰騙了我
2023/09/11

前言

說起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立刻想到武則天。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成為中華文明的黃金時代。而在這個盛世當中,武則天無疑是其中最耀眼奪目的傳奇人物。

她一生不為婦道:唐朝女皇帝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武則天不僅僅以一介女流之軀,在當時男權盛行的社會爬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了享有最高權力的女主,更是憑借過人的手腕和政治資本,將唐朝帶入全盛時期,奠定了盛世基業。

然而,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刻,已是垂垂老矣的武則天卻突然驚覺,她一直信任的心腹大患狄仁杰,早已在暗中算計她,聯合張柬之準備在她死后發動政變,將權力奪回李唐王朝手中。

面對權力的更替,武則天不禁嘆息自己上當受騙,卻也無能為力。她不得不承認,一生縱橫捭闔,到頭來畢竟難逃風燭殘年的凄涼。

她命途多舛:武則天從平民女子到皇后再到女皇的崛起之路

公元624年,武則天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她天資聰慧,有著漂亮的容貌。然而好景不長,父母雙亡的武則天自幼成為了孤兒,被迫出家為尼姑。本該平靜度過一生的她,卻在13歲那年遇見了改變她命運的人——年僅17歲的李世民。

李世民邂逅少女尼姑武則天后,一見鐘情,立即把她納為妾室。武則天從出家人轉變為良家婦女,開啟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李世民對武則天的寵愛令其他妃嬪忌妒不已。當時李世民在位,正值唐朝初期。政局動蕩之時,后宮的斗爭也異常激烈。武則天不僅容貌出眾,而且聰慧過人,深得李世民寵信。其他妃子無不嫉恨武則天,暗地里使出渾身解數想要陷害她。

然而,武則天不僅識破了所有陰謀詭計,還憑借聰明才智化險為夷,終于成功壓倒其他妃嬪,成為李世民最寵愛的貴妃。

651年,李世民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武則天得以封為貴妃。同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的兒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繼位之初,朝局動蕩,武則天再次發揮她的政治手腕,穩定了局面,扶持兒子穩穩坐上了龍椅。憑借出色的政治頭腦,武則天開始在朝中掌握實權,主理后宮和 。她漸漸展露鋒芒,成為朝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665年,武則天和兒子李治發動政變,誅殺了控制朝政的宰相長孫無忌。自此,武則天正式介入朝政,成為輔助皇帝處理政 的「賢后」。

670年,武則天進一步得到擁立為「圣神皇帝」,與兒子李治平起平坐,成為共治的兩位圣上。此后十多年間,武則天逐漸擴大自己在朝中的勢力,680年她徹底排除政敵,獨攬大權。

684年,武則天廢黜自己的兒子李治,自立為帝,建立周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從一個不起眼的尼姑到皇后再到女皇,武則天用她過人的智慧和手段,一步步完成了這場逆天的華麗轉身。

她用心機登上皇位:武則天如何穩固權力,成為女皇帝

要做到在一個極端重男輕女的封建王朝里殺出一條自強不息、逆流而上 的女性之路,武則天自然不能僅僅依靠才干和勇氣。反觀歷代的女性勇士,難免還是難逃被消音的命運。要突破重重枷鎖,武則天必須更為謹慎和老辣。

武則天十分明白,自己必須樹立一個開明、仁慈的君主形象,爭取百姓和臣子的支持,以鞏固權力。于是她采取了一系列開明措施,包括減輕賦稅、興修水利、提倡節儉等,確實也賦予了人心。她甚至還特意進行變法,表現出崇尚文化、重視民生的君主形象。這些舉措確實贏得了百姓的擁護。

同時,武則天也沒有放松對政敵的防范和打擊。她先是與兒子李治聯手,鏟除了長孫無忌等舊貴族勢力。

取得權力后,她又屢次清洗異己,誅殺大批異議官員,使反對勢力無處容身。其手段之冷酷無情,無不顯示出一個決心奪權的女人的無所不用其極。

最關鍵的是,武則天用人唯親、外戚干政的辦法確保朝中重要職位由自己人把持。她任用自己的兄弟武士候、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掌控禁軍和政府要害部門,嚴密監視可能叛變的官員。她甚至下旨禁止官員私相結黨,嚴厲打擊任何疑似謀反的跡象。

憑借這些步步為營的布局,武則天逐步排除障礙,牢牢掌控大權,終于在684年實現了奪權登基的宏愿。一個女子,竟然可以在唐朝這個到處充滿陷阱的江湖立足,著實令人嘆為觀止。武則天確實是一個百折不撓、務實又果決的政治強人。

他為正統而來:狄仁杰忠心李唐,成為武則天心腹大患

然而就在武則天權傾朝野、風光無限之時,她似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邊已經暗潮涌動。心腹之患,正是她一直倚重的狄仁杰。

提到狄仁杰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狄仁杰是一位十分得力的大臣。他解決了許多案件,為政清明,深得人心。武則天也十分器重他的才能,讓他擔任宰相之職。

但是,武則天似乎忽視了一點,狄仁杰的忠心始終不在自己,而在正統的李唐王朝。狄仁杰的為人一直秉承忠君愛國的傳統思想,他雖輔佐武則天,卻從未真正承認過她這個女子的皇位。

在狄仁杰心中,武則天不過是篡權的女流之輩。他之所以甘愿為武則天效力,只是因為目前武則天掌握實權,他必須輔助執政以運籌帷幄。

但只要時機成熟,狄仁杰定會想方設法復辟李唐王朝。他視武則天為眼中釘,始終不肯真心臣服。

所以,盡管武則天重用狄仁杰,但內心對他一直存疑。她明白,狄仁杰并不可靠,很可能就是隱藏在暗處等待時機的奸細。每每想到這點,武則天就忍不住暗自牙癢癢,恨不得找個機會除去這個心腹大患。但偏偏狄仁杰手握大權后又黯然離去,武則天難以抑制自己的猜忌之心。

他完美繼承使命:張柬之接過狄仁杰的衣缽,準備政變

681年,武則天任命時年已經74歲高齡的狄仁杰為右仆射,總理朝政。然而他上任后不久便以老邁為由請辭。臨走之前,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一個人選,來接替自己宰相之位。這個人,就是張柬之。

張柬之已年過八旬,比狄仁杰還要老上幾歲。

武則天起初不解狄仁杰為何要推薦這樣一個接近等待鮮卑的老人。直到她生命盡頭,這層迷霧才被揭開。原來,狄仁杰之所以會舉薦張柬之,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目的就是扶持一個志同道合的人準備政變。

張柬之和狄仁杰一樣,忠心李唐王朝,視武則天為篡位者。他們二人的思想和政治理念不謀而合。張柬之不僅政見相同,還完全可以接替狄仁杰在朝中積蓄勢力,待機行事。所以狄仁杰眼見自己老去,便想到了張柬之,希望他能接過自己的衣缽,在武則天駕崩之后發動政變,奪回王朝江山,迎接李唐王子繼位為帝。

張柬之也確實沒有辜負狄仁杰的期望。705年,武則天生病重,已經到了彌留之際。這一年,張柬之已經86歲高齡,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使命。

在武則天即將駕崩時,這位雖已垂垂老矣卻志在復國的老臣來到了武則天的床前。

無論武則天是否意識到張柬之此行的目的,她已經沒有力量改變任何事情。就在次年,張柬之果斷發動政變,支持李唐皇族的李隆基登基,是為唐中宗。至此,短暫的周朝宣告終結,李唐王朝得以復辟。張柬之完美繼承了狄仁杰的遺志,終于改朝換代。

她意識到上當受騙:武則天發現狄仁杰的陰謀,卻為時已晚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武則天從一個不起眼的女尼成長為九五至尊的女皇帝,又在風燭殘年之時目睹王朝更替,其命運悲喜參半,確實引人深思。作為一個女性,武則天不僅頂住了來自外界的各種白眼與非議,還必須時刻提防身邊男性權臣的算計。

狄仁杰和張柬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狄仁杰表面輔佐武則天,暗地里卻一心復辟;張柬之繼承了狄仁杰的衣缽,準備在武則天死后發動政變。

然而武則天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才突然驚覺兩人的陰謀詭計,意識到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狄仁杰,竟然早已在暗中算計自己,只不過自己一直上了當、受了騙。

當意識到自己即將退出這場權力游戲,江山禮讓,武則天不免憤恨又心酸。她企圖憑一己之力改寫歷史,卻終究難逃命運的捉弄。也許正如后人所說,武則天的失敗在于她試圖扭轉歷史潮流,改變既定的道路,而這注定是徒勞的。她明白狄仁杰和張柬之定會在她死后發動政變,卻已無力回天。

結語

武則天一生從無到有,幾經風雨終登皇位,但到頭來還是敗給了歲月。面對失去江山的現實,武則天不禁紅了眼眶。她惋惜自己沒能早些認清狄仁杰和張柬之的真面目,沒能及時除去他們這個心腹之患。然而悔恨于事無補,武則天只能凄然接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