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韓信被處死后下場凄慘,蕭何哭著說出12個字,成為口頭禪流傳至今
2023/10/25

君命難違,猜忌之心人之常情。

那一夜,蕭何約韓信于城外密談。兩人言笑晏晏,情誼依舊。待酒至半飽之時,蕭何忽發難色,語帶哀怨地說:「大哥,我奉皇命而來,不得不為天下蒼生除你于世!」

韓信霎時變色,還未及反應,蕭何手下已將其制住。

韓信掙扎哀求,但 最終還是命喪黃泉。

01

韓信的身世,是個名留千古的謎團。

他的出身和成長歷程后人不得而知,但他的發跡與沒落, 都被一一寫進了史書里。

韓信最早投奔了項羽所率領的楚軍,可項羽為人高傲自滿,根本聽不進韓信的勸諫,也絲毫沒把他放在眼里。破釜沉舟,擊敗章邯以后,已經升任執戟郎中的韓信,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跳槽。

韓信毅然決然的投奔了漢王劉邦,當時的劉邦與項羽根本不能相提并論。項羽是不可一世的霸王,而劉邦只是個得罪了項羽,而被分封至「不與秦塞通人煙」的蜀地的諸侯王。 進入漢軍后,韓信當上了連敖,與他此前所擔任的執戟郎中官職相近,屬于「平級調動」。

不過,韓信的目標一直很明確:成為大將軍。此時的漢軍,從上到下,充斥著一股沮喪的氣息。外出的道路,已經悉數被封鎖,或許劉邦將要帶領著這支軍隊,在深山老林里默默無聞的過完一生。

所以,出逃的官兵不計其數。劉邦擔心,這一來二去自己會變成「 光桿司令」,于是下令,所有的逃兵,一旦被抓捕,立刻處以極刑。

不過,韓信還是決定嘗試一番,趁著月黑風高離開了漢軍營地。很快,他就被抓了回來。刑場上,劊子手一刀一個連砍了13個人頭,眼看就要輪到韓信,他帶著一生的激憤與不甘,仰天長嘯:「主上難道不想奪取天下嗎? 為什麼要把壯士給斬了?」

這席話,讓監斬官夏侯嬰倍感驚訝,隨即下令刀下留人,把韓信請進屋內暢談一番。這是第一次有人,愿意認真聽韓信說話。

韓信滔滔不絕的分析起了當前形勢,并對未來的戰局作出了判斷。頃刻間,夏侯嬰被折服,立刻向劉邦舉薦這位人才。劉邦看在夏侯嬰的面子上,將韓信破格提拔為治粟都尉,相當于軍隊的后勤部長,而蕭何成了他的頂頭上司。

在與韓信長時間的接觸后,蕭何愈發覺得, 韓信就是漢軍未來的希望。

蕭何清楚,韓信的夢想是當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于是親自向劉邦保舉。大將軍一職,事關全軍安危,必須由可靠之人擔任。

可劉邦打量一圈,實在沒有發現韓信身上的過人之處,可又不好直接回絕蕭何,所以就用上了「拖」字訣。

韓信一看,這知人善任的漢王,也不過如此,不值得自己再繼續等候下去。于是,在沒有報備的情況下,騎上馬匹,在月色的掩映之下,向北竄去,準備逃回老家。

這時,情況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蕭何是個愛才之人,聽聞韓信逃跑,也顧不上向劉邦打招呼,翻身上馬。一副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名畫,在林間上演。

大營中的劉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蕭何跑了。 一時間,他心如死灰,頓感未來無望。

劉邦獨自煩悶地喝酒,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創業理想。

就在劉邦郁郁寡歡之時,蕭何突然回來了。劉邦質問他為何離開,蕭何解釋他是去追回一名倉庫管理員韓信。劉邦不解蕭何為何要追一個小角色,蕭何說韓信是奪取天下的必要之才。劉邦曾與韓信有過接觸,但并未看出他有何過人之處。然而面對蕭何的堅持,劉邦還是決定試著提拔韓信, 先讓其當個將軍。

但蕭何認為這樣留不住人才,堅持要劉邦親自冊封韓信為大將軍,并給足儀式感。為了信任蕭何,劉邦只好勉強同意,按蕭何的安排舉行了隆重的任命儀式。儀式當天,士兵們為看到平民出身的韓信躋身高位,也對自己的前程充滿希望,士氣大振。 後來,隨著韓信屢建奇功,位列列王。

然而,功高震主是君王們永恒的憂慮。劉邦開始擔心韓信的實力,生出除之的心思。更令劉邦不安的是,韓信有能力在自己死后割據一方。為了自己和大漢的利益,劉邦認定韓信必須除。

02

韓信跟隨劉邦,立下赫赫戰功,頗受重用。然而好景不長,劉邦聽信讒言,開始猜忌韓信,兩人漸行漸遠。韓信心有不甘,欲謀反叛。

與此同時,蕭何仕途順利,擔任丞相之職,受到劉邦和呂后的信任。當韓信起兵造反的消息傳來時,蕭何毫不猶豫,向呂后獻上一計: 設下局,誘韓信入宮,然后將其擒殺。

呂后深謀遠慮,洞悉這是個除去心腹大患的好時機。她采納了蕭何的建議,派人傳話給韓信,說劉邦已滅陳狶,請他速來慶賀。 韓信中計,大步走入了宮殿。

就在韓信意識到中計的時候,已來不及了。呂后命人將他綁起,準備處決。韓信懇求呂后遵守劉邦的三不殺之約,但呂后沒有退縮。在一旁的蕭何再次獻計,設法避開三不殺的限制,最終韓信還是命喪宮中。

當韓信倒下的那一刻,蕭何流下了眼淚,說出了那十二個字: 「我蕭何殺韓信,是為天下蒼生計。」一時之間,悲喜參半。

這樣的結局,韓信與蕭何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個忠心耿耿,一個機智過人,一方設局,一方中局,最終導致了韓信的失敗。

03

此事最終釀成何種后果? 呂后得志,操控朝政,禍亂驟起。而蕭何也在多年后被誅殺,生前作為盡歸黃土。唯有那功高蓋主的韓信,早早殞命,身后卻金戈鐵馬,香火不絕。永世流芳,歌頌那一段波瀾壯闊的宿命。

如此看來,韓信之死,波及的不止他一人,而是演變為一場政治悲劇。

劉邦猜忌忠良,呂后秉志不軌,蕭何為難而屈從命運,三人各懷鬼胎,最終造成一場空前絕后的慘劇。我們不應簡單歸咎于一個人,而要深思,如果當年所有人都能舍小家,顧大局,是否就不會出現這樣觸目驚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