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929年,日軍間諜秘密拍攝安徽九華山,20張老照片太真實了
2023/10/20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在安徽,傳說有一個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就是九華山。九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擁有上百座寺院。九華山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山上的自然景觀與黃山相比毫不遜色!

《亞東印畫輯》

上世紀二十年代,日軍為了達到侵略中國的目的,曾派出間諜情報人員秘密潛入九華山,拍攝了大量反映當地建筑和風土人情的實景照片,并編印成《亞東印畫輯》。現在挑選其中20幾幅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并修復了清晰度),看一看近百年前安徽九華山的壯麗風貌。照片罕見,值得收藏!

九華山奇峰怪石,風光旖旎。從這里沿著台階往上走,就登上了九華山主峰天台峰。近處,山巒起伏,巨石聳立。遠處,山峰在云霧中時隱時現,好似人間仙境。照片拍攝于1929年。

天台峰,也叫天台正頂,海拔高度1325米,是九華山的主峰。峰頂有一座天台寺。該寺始建于宋代,后又歷經多次毀建。宋代僧人宗杲《游九華山題天台高處》有詩云:踏遍天台不作聲,清鐘一杵萬山鳴。

1929年,站在九華山東崖之巔,這里也是百歲宮所在地。站在高處俯瞰山下的美景,令人驚嘆。一座座寺院和民居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盡頭。在城外,是大片的梯田,從高處看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綠色塊。

九華山以化城寺為中心,周圍分布著大小寺院80多座。這些寺院大多歷史年代久遠、香火旺盛。

主要寺院有:化城寺、東崖寺、甘露寺、百歲宮、祗園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這就是九華山上最著名的化成寺。該寺始建于東晉隆安五年(401年),是九華山的第一座寺院,稱為開山祖寺,是地藏菩薩道場。照片拍攝于1929年。

化成寺前有一座月牙池,清澈見底。山門面闊五間,建在高台之上。廓內卷檐下有三個大門,雕梁畫棟,頂梁為石柱。進山門向上看,化城寺依山勢而建,前后為四進,逐次升高。

這是九華山山谷中的一條溪流。河兩岸是陡峭的崖壁,崖壁之上有一些民房和村落。

遠處,青山連綿不絕;近處,流水在河底的石頭間穿行,好一處山村美景。照片拍攝于1929年。

九華山地勢險峻,群峰競秀,天開神奇,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更有「蓮花佛國」之稱。主要山峰有:天柱峰、蓮台峰、芙蓉峰、插霄峰、十王峰、天台峰、羅漢峰等。

1930年,安徽九華山下一條小路上,出現了一名僧人。他身穿寬大的僧袍,頭上戴著斗笠,應該是一個云游僧人。然而,在他的后背上卻綁著一塊牌子和寫有文字的白布。

白布上寫著「九華山,募化重修大雄寶殿」等字樣。在旁邊還寫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原來,這名僧人是為重修大雄寶殿而出來化緣的。他不辭辛苦云游四海,廣結善緣,癡心可鑒。

這張照片,也是拍攝于天台峰。一條狹窄的山路蜿蜒曲折,沿著山勢向上延伸。一路上到處怪石林立、懸崖絕壁。石梯云折斷,松洞水飛還。照片拍攝于1929年。

天台峰最高處叫云峽,有兩塊像門一樣的巨型巖石,下寬上窄,從巖隙向上看,只能看到一線天。天台峰是看云海的最佳位置,「天台曉日」是九華山十景之一。

登臨九華山途中,在化城寺西側,原有一座「陽明書院」,據說是明代王明陽所建,后損毀,只剩下這座石牌樓。牌樓為一間兩柱子三樓樣式,橫梁上雕刻著精美的浮雕,顯得非常古樸壯觀。

牌樓的題額雕刻著「高山仰止」四個大字。兩側楹聯為:千載良知傳道脈,九華宴坐見天心。透過牌樓下的門洞,能看到正沿著山勢上升的石頭台階。如今,這座牌坊已不存在。

據說,安徽九華山有99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有9座。因此,九華山也被稱為「九子山」。九大主峰如九朵蓮花,千姿百態,各具神韻,讓人流連忘返。照片拍攝于1929年。

長期以來,九華山上的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裊裊,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更是絡繹不絕。如今,九華山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聞名中外。

1930年,一名年輕的云游僧人,挑著行李慕名來到九華山。他穿著帶補丁的僧袍,手里拄著自己防身用的兵器,眼神中透露著堅毅。

九華山,經過多年的歷史和滄桑,已被人們堅定地視為佛教文化的傳承地。加上這里超然空靈,四時美景不同,讓人嘆為觀止,很多僧人和游客都會慕名而來。

1929年的安徽九華山華天寺風貌。華天寺,建于1922年,康有為曾經為其寫下題額「華天禪寺」。照片里白色的主體建筑,是大雄寶殿。照片拍攝于1929年。

該建筑坐東朝西,民居式兩層樓房,5開間。在墻壁上能清楚地看到「華天寺」三個大字。如今的華天寺,在大殿旁新增了建筑,天王殿、念佛堂和禪房數間。

這是1929年的袛園禪寺山門景象。袛園禪寺原名「祗樹庵」,始建于明代。壯觀的重檐山門上部,匾額上「袛園禪寺」四個大字分外醒目。山門兩側墻壁上寫著「佛日」、「曾輝」。

袛園禪寺的建筑很特別,采用的是宮殿式與民居式相結合。該寺主要建筑有:靈官殿、彌勒殿、大雄寶殿、客堂、齋堂、庫院、退居寮、方丈寮和光明講堂、藏經樓等,規模很大。

這是進入九華山途中的一座石橋,該橋由石塊壘砌而成,橋下水流潺潺,朝向上游的橋墩呈三角形,能減緩水流對石橋的沖擊力。

這座石橋設計得簡潔實用,橋頭處立有一塊石碑,旁邊還修建有一間石頭房子。民國時期,當地政府為了方便香客進山修建了這座石橋。

1929年,安徽九華山上的一條小街道。路面用石塊鋪就,路兩側是一些店鋪,門口撐著遮陽棚。店家將商品直接擺放到了門口,方便顧客挑選。你知道這種圓餅形的東西是什麼嗎?

這是一條古老的街道,常年的車來人往,已經讓路面上的石板磨得很平整。店鋪里的幾名伙計,正站在門口清點貨物。

安徽九華山的一個村子里,一名小孩坐在兒童椅里。這把椅子是用竹子做的,十分結實。這種兒童椅很實用,將小孩子放到里面,大人就能騰出手來干別的事情。

在小男孩的旁邊,還放著一台簡易轎子,應該是方便人們上山準備的。小男孩看到有人對他拍照,臉上露出了很好奇的表情。

這是從遠處眺望袛園禪寺,高大的三層重檐山門,精致又壯觀。山門后面,是民居式建筑。山門一側的墻壁上寫有「袛園禪寺」字樣。該寺背靠大山,寺外是成片的稻田。

袛園禪寺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飛檐高挑,金碧輝煌。袛園禪寺與甘露寺、百歲宮和東巖禪林,合稱九華山四大禪林。照片拍攝于1929年。

看了這麼多寺院,我們再看看九華山當地的百姓民居。徽派民居建筑白墻黑瓦,馬頭墻更是徽派建筑的標志,簡潔典雅,美輪美奐。徽派民居多為三間、四合等格局的磚木結構樓房。

照片中這個門樓設計得很巧妙,沒有柱子,門樓固定在墻壁上。門樓下貼著一個「龍」字。門口兩側有方形的門當。透過門口,能看到園內的景象。

這張照片,拍攝于九華山翠峰寺,照片中幾名尼姑在寺內活動。她們身穿僧袍,站在香爐前聊天。身后的大殿十分壯觀。

翠峰寺,原名天柱庵,位于九華后山青峭灣滴翠峰下。翠峰寺始建于唐成通五年(864年),清末重建。古寺座落于峰巒翠疊之中,雄踞高台,寺院主殿背依滴翠峰,氣宇軒昂。

翠峰寺里的尼姑們正坐在桌前,認真抄寫經書。1898年,月霞法師與普照、印魁、通曉、可安等法師在此興辦華嚴道場,又稱「華嚴大學」,一代佛門龍象皆出于此。

在寺廟廊西墻壁上,鑲嵌有清光緒二十八年所立的「開創翠峰華嚴道場碑志」。如今,翠峰寺現存建筑依然保持古寺的原始風貌。

翠峰寺里,一名打坐誦經的女尼姑。她面目清秀,身穿僧袍,頭上戴著長頭巾,雙手插在袖管里,正閉目在心中默默念經。

這名女子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打坐又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功課。

1929年,九華山秋色宜人。遠處,在兩座大山中間,有一條瀑布,猶如白練垂下來。山谷中還有幾戶人家的草房。近處,白色的芒草長滿了山坡。植被繁茂,瀑飛泉涌,真是太美了!

寫在最后:東南第一山九華山,雄、奇、特、神,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佛教氣氛融為一體,令人贊嘆。回看這些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猶如穿越了時空,正置身九華山中游覽一樣,讓人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