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諸多被雍正打壓的叔伯,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
2023/05/10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68歲的乾隆皇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突然下達了一道 「命追復睿親王封爵,并復開國有功諸王原號,并予配享太廟」的諭旨,為多爾袞、多鐸平反,并明確了 「鐵帽子王」體系。

數日以后,乾隆皇帝又為阿其那、塞思黑,也就是被雍正帝下令 「革除黃帶子、削除宗籍」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下令 「仍當復其原名收入玉牒。兩人子孫,當一并敘入」

繼為皇三子胤祉追謚;釋放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以后,再為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的乾隆皇帝,幾乎將雍正皇帝打壓、懲治的叔叔大爺們全部翻了案。

這是不是乾隆皇帝 「類祖不類父」的集中表現,我們暫且不予理會,但既然為諸多叔伯都平了反,為何獨獨剩下了自己的大伯——皇長子胤褆沒管呢?

被圈禁于高墻26年的皇長子胤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身居儲君之位長達33年的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以 「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丨ㄣˊ亂」為由廢黜,并將其關押。

年齡居長、功勞最大、為父分勞最多的皇長子胤褆,原本就對儲位有著覬覦之心,康熙皇帝又命其看押被廢黜的太子胤礽,這讓胤褆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在這種錯誤的思想引導下,皇長子胤褆向康熙皇帝奏請 「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再加上皇三子胤祉揭發了其 「魘鎮太子及諸皇子」的罪行;康熙皇帝大為震怒,下令將其削爵、圈禁。

自此,直到雍正十二年病逝,皇長子胤褆便一直被圈禁于自己的府邸,長達26年。

雍正皇帝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瘋狂清算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經過 「九子奪嫡」的殘酷洗禮,皇四子胤禛在隆科多和年羹堯的 「內外夾輔」下,有驚無險地接過康熙皇權,正式升級為雍正皇帝。

為了穩固統治根基,雍正皇帝剛一登基便展開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清算,皇十四子胤禵被圈禁景陵;皇十子胤俄被 「圈禁、革爵」;皇三子胤祉被 「奪爵、禁錮景山永安亭」

除了上述三位皇子,雍正皇帝對于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的打擊報復最為冷血無情。

根據《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的記載,雍正皇帝將皇八子胤禩改名 「阿其那」「革除爵位、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并圈禁于宗人府」,半年以后,皇八子胤禩因 「嘔病」病逝于禁所。

皇九子胤禟被改名 「塞思黑」「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并交由直隸總督李紱看押圈禁」,兩個月以后,皇九子胤禟因 「腹疾」病逝于禁所。

也就是說,在參與 「九子奪嫡」的9位皇子中,除了雍正皇帝這位 「勝者為王」和他的鐵桿兄弟——皇十三子胤祥外,其余7位皇子幾乎全部以悲劇收場。

只是,這7位悲劇皇子中,廢太子胤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格外關照,便將其追封為 「和碩理親王」;再加上被乾隆皇帝平反的幾位叔伯,也就只剩下皇長子胤褆孤零零的沒人理會。

那麼,乾隆皇帝為何不愿為其大伯平反呢?

《清實錄·高宗實錄》記載了乾隆皇帝為胤禩、胤禟平反的諭旨,在這道平反諭旨中,乾隆皇帝給出了三個理由說明:

1、兩人雖然 「結黨妄行,罪皆自取」,但卻 「未有顯然悖逆之跡」

2、對于兩人的冷血懲治,雍正皇帝晚年曾經數次 「愀然不樂,意頗悔之」

3、 「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孫無敢言者」

就這三個理由來看,我們就能基本明白乾隆皇帝為何不為皇長子胤褆平反?

首先,皇長子胤褆 「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甚至建議康熙皇帝 「誅ㄕㄚ太子胤礽」的罪名屬實。

再者,康熙皇帝臨終對皇長子胤褆的態度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朝鮮李朝實錄》記載的 「胤禔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一個是《大義覺迷錄》記載的 「朕若不諱;此人斷不可留」,但不管哪種說法,都沒涉及為其平反的要求。

至于雍正皇帝,更是堅持認定皇長子胤褆 「殘暴橫肆,暗行鎮魘,冀奪儲位」,才未將其釋放。

所以,不管乾隆皇帝是 「類祖」還是 「類父」,都不會為皇長子胤褆平反。

更重要的是,皇長子胤褆獲罪以后,只是被康熙皇帝下令 「削除爵位、圈禁府邸」,并沒有將其革除宗籍、革去黃帶子,這和多爾袞、多鐸、胤禩、胤禟這等被玉牒除名的懲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再加上,皇長子胤褆病逝的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已經給予了 「以固山貝子禮殯葬」的特殊照顧,所以,乾隆皇帝就不需要再為其平反了。

作為一代職業帝王,乾隆皇帝的治國水平、具體作為雖然有待商榷,但其推進皇權集中、鞏固統治根基的手段絕對是 「教科書級別」

乾隆皇帝實際掌握最高權力將近64年,除了繼位初期等同于兒戲的 「弘晳逆案」,他幾乎沒遇到過任何皇權挑戰和威脅,這就足以證明乾隆皇帝對于把控權力的登峰造極。

在雍正皇帝幾乎得罪光了皇室宗親、滿洲勛貴以及天下讀書人的前提下,乾隆皇帝想要坐穩江山就必須有點非同尋常的手段。繼位初期,乾隆皇帝努力營造寬松的統治環境,努力緩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為其換來了數十年的安穩朝局;乾隆四十三年,等到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再度尖銳的時候,乾隆皇帝再以平反多爾袞、胤禩、胤禟,建立

「鐵帽子王」體系等重大舉措,重新爭取到皇室宗親的支持。

正如乾隆皇帝所言,「 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孫無敢言者」,如果不是乾隆皇帝屢次出手修復皇室內部關系,后世帝王恐怕再無此念,亦無此膽量,統治階層的分崩離析便會過早的將大清王朝拖向滅亡。

只是,這種用以緩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的平反做法,必須能夠服眾,必須能夠拿出充分的理由,多爾袞 「有大功,而無叛逆之跡」;胤禩、胤禟亦 「未有顯然悖逆之跡」,而昔日犯下諸多大錯的皇長子胤褆,即使乾隆皇帝有心為其平反,也實在找不到令眾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所以,皇長子胤褆也就只能尷尬的沉寂于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