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蜀漢滅亡時有多慘烈?你看劉禪的7個兒子2個女兒,都是啥結果
2023/10/3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民不聊生。在這動蕩的時代,有三個人的名字永載史冊,他們是魏武帝曹操、蜀漢昭烈帝劉備和東吳大帝孫權。

曹操原本只是一介布衣,憑借過人的政治手腕和決斷力,逐步壯大自己的力量,占據北方。劉備起于草寇,後來在各路英雄的幫助下建立起了蜀漢政權,據有巴蜀之地。孫權則依仗發達的江東經濟,逐漸坐大,形成鼎立之勢。

三國鼎立,戰火紛飛。曹操為達成統一大業,多次南征東吳和蜀漢。劉備則一心想要復興漢室,數次北伐中原。孫權采取權建立起一方政權,他致力于鞏固江東,與北方對抗。三國之間,你爭我奪,互相攻伐,想要達成統一天下的夢想。

然而,日月光陰似箭,白駒過隙,三位開國之君也逐漸老去。在人生最后階段,他們或許也會思考,人生的意義在哪里。曹操一生征戰不斷,功業偉大,卻也留下許多遺憾。劉備懷抱宏圖大志,卻苦于天時不順,沒有完成心愿。孫權安享江東太平,雖然壽終正寢,但終究沒有出巢成龍。

人生如夢,彈指一揮間,英雄也難逃風霜雨雪侵蝕。我們都追求長生不老,但終究要接受時間的安排。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是否也會有一絲的失落和嘆息?

劉備去世時,兒子劉禪年僅17歲。年輕氣盛的他肩負起了蜀漢的未來,可謂擔子十分沉重。

劉禪繼位后,依靠謀臣諸葛亮的輔助,勉強維持住了蜀漢的局面。但是他顯然沒有父親劉備的雄才大略,也缺乏統治天下的抱負和魄力。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禪尚能處理朝政,但是他自己似乎并不樂于操勞政事。

對劉禪來說,繼承父業是一種負擔,而不是責任。年少即位的他,對權力并沒有太多野心,只想安度當前。他享受寶座帶來的榮華富貴,卻不想為此勞心勞力。

可惜大勢所趨,他無法推脫這個角色。為了蜀漢百姓的安寧,也為了父親的遺志,劉禪不得不強打精神,與諸葛亮一同治理蜀漢。

諸葛亮手把手教他處理政事,度過每一個難關。可他清楚看到,劉禪的心思全然不在此。他強打起精神,只是處變不驚地應對每一場風波。對于蜀漢的未來,劉禪從來就沒有太多規劃和設想。

這讓諸葛亮倍感寂寞和失落。他白天輔助朝政,夜晚操勞軍事,忙碌于劉備的遺志。可惜明君不在,他的努力似乎都付之東流。這種充實而艱辛的日子,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

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之役后去世。沒有了輔政大臣,昏庸的劉禪如何能夠獨自應對曹魏的壓力?

果然,在諸葛亮駕鶴西去后的第十三年,魏軍終于攻占了蜀漢的都城成都。沒有先見之明和政治手腕的劉禪,在大臣們的哀求下,選擇了投降。

投降原本是為了自保,然而結果卻適得其反。八王之亂爆發,曹魏內亂,劉禪和他的子女成了曹魏宗室內斗的犧牲品。天意弄人,投降未必就是自保之舉。

劉禪的長子劉璿年少氣盛,為了光復家業,與姜維聯手起事。但是沒有后援的他們,很快在和魏軍的戰斗中撒手人寰。曹魏內亂,四面楚歌,他們根本無力戰勝強大的魏軍。

劉禪的幼子們也沒有好下場。劉禪帶著他們投奔曹魏,希望能換取和平。誰知道八王之亂爆發,劉禪的幼子也成了義軍眼中的眼中釘。

他們不是被殺,就是在混戰中喪生。年幼的他們,被卷入旋渦,身不由己。

劉禪的另一個兒子劉諶,看不慣父親的軟弱無能,在太廟內上吊自盡。他選擇了逃避,卻也放棄了生的希望。

七子兩女,幾乎全部死于非命。劉禪一生最重要的親人都沒能熬到頭,這對一個父親而言,是何等的痛苦。他的軟弱與昏庸,最終害死了自己的骨肉。

曹魏取代漢室,司馬氏又取代曹魏。三國鼎立最終形成一統天下的局面,只是完成這一偉業的,并不是當初那三位開國之君。

劉備、諸葛亮一生心血投入蜀漢,想要一統天下,無奈功虧一簣。曹操晚年屢屢叮囑子孫防備司馬氏,最終還是栽在司馬懿的算計上。孫權雖然壽終正寢,但是他的子孫也沒有能守住江東之地。

三國英雄雖然功成名就,但他們的事業最終都落得一個不圓滿的結果。這也許就是歷史的殘酷,時運不濟,人算不如天算。我們只能懷著一腔熱血,盡全力去追逐理想,至于結果如何,則只能聽天由命。

劉禪的命運,是這個時代所有遺志未酬英雄的寫照。他們為理想和事業付出畢生精力,但收獲的卻是失望和惋惜。

后人讀史,不應只看功成名就,也要看到背后ふ苦難與掙扎。我們要珍惜現在,活在當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劉禪的教訓,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