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五代亂世的「終結者」,為宋朝做嫁衣的悲情英雄
2023/10/17

周世宗(柴榮)以數州之士,乘擾亂之余,臨陣一麾,而強敵立摧,亦非教練十年而后用之也。——王夫之

柴榮,本姓柴,后改姓郭,亦稱郭榮,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自少「器貌英奇」,精于騎射,頗知兵法,為人謹慎篤厚,后被姑父劉知遠賬下大將郭威收為養子,在郭威軍中為將。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稱帝,建立后漢王朝,郭威因功被提拔為樞密副使,26歲的柴榮也「水漲船高」被提拔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乾祐三年(950年)冬,后漢隱帝劉承佑猜忌郭威,將郭威和柴榮留在京城汴梁的家眷全部處死,此舉徹底逼反了郭威,郭威遂一不住二不休率軍反攻汴梁,成功奪取后漢大權。次年,郭威建立后周王朝。由于郭威的兒子皆被劉承佑殺害,郭威便將柴榮培養為接班人,郭威提拔柴榮為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晉爵太原郡侯。

并以柴榮鎮守重鎮澶州,柴榮在澶州勵精圖治,頗有政績,史稱「為政清肅,盜不犯境」。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榮被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正月十七日,郭威去世,柴榮于靈前繼位,是為后周世宗。

郭威去世后,后周的宿敵北漢政權統治者劉崇趁后周國喪之時,親率3萬北漢軍并1萬遼軍攻打后周北方重鎮潞州。消息傳到汴梁,朝野震動,柴榮力排眾議,親率大軍北上御敵。柴榮在澤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晉城巴公鎮)與北漢軍遭遇,雙方爆發激戰,柴榮親自帶兵沖殺,斬殺北漢名將張元徽,大敗北漢軍,遼軍見柴榮驍勇,乃不戰而退,潞州之危遂解,此戰及高平之戰。

高平之戰打出了柴榮在周軍中無上的威望,戰后柴榮開始對后周軍事體制進行了大規模改革,柴榮處死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領,同時對英勇作戰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給予重賞,一舉扭轉了唐末以來兵驕將悍的局面,實現了皇帝對軍隊的絕對控制。

與此同時,柴榮鼓勵耕織、發展經濟,進一步積蓄國力。柴榮曾揚言,要在30年內統一天下(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事實上柴榮保守了,就在高平之戰第二年,柴榮就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征程。顯德二年(955年)閏九月,周軍大敗后蜀,攻取秦、成、階、鳳四州,奪取后蜀的門戶漢中。顯德三年(956年),柴榮以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自己則領趙匡胤等主動出擊,攻打南唐,攻取滁(今安徽滁縣)、揚(今江蘇揚州)、泰(今屬江蘇)、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潛山)等州。而后,又組織2次南征淮南的戰役,盡取南唐長江以北的淮南之地,迫使南唐稱臣納貢。

顯德五年(958年)三月,世宗悉平江北淮南之地,得州十四、縣六十;南唐元宗李璟去帝號,只稱「江南國主」

柴榮三征淮南,徹底打垮了南唐的脊梁骨,也使得南方十國割據政權紛紛畏服,主動到汴梁上報歸附,柴榮暫時解決了南方的后顧之憂。于是,柴榮決定對最難得燕云十六州下手。

顯德六年(959年)四月,柴榮親率大軍北伐遼國,短短42天,周軍收復寧州、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間)、益津關(位于今河北霸州境內)、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城西南)、淤口關,三州三關十七縣。一時間遼國朝野震動,柴榮正欲一鼓作氣攻下幽州,以競全功,可惜就在這關鍵時刻,柴榮突發重病,不得不班師回朝。柴榮望著遠處觸手可及的幽州城,心中滿是不甘心,此刻的柴榮也許不知道,此后400余年,燕云十六州將會成為中原漢人的夢魘。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柴榮在汴梁病逝,年僅39歲。由于柴榮成年兒子都被劉承佑處死,只得以6歲的柴宗訓繼位。就在柴榮去世后不到半年時間,柴榮生前最信任的將軍、掌握后周禁軍的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在黃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后周大權,建立大宋王朝。趙匡胤在柴榮打下的基礎上開始了統一天下的事業,柴榮一生的奮斗,最終給趙匡胤做了嫁衣,可謂悲情英雄也。

歐陽修評價柴榮道: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