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前涼國:割據西域七十六年,一不小心成了十六國里存在最長的政權
2023/10/25

十六國的亂世,各個異族紛紛稱孤道寡,就連小小的涼州一地居然也出現五個政權,可見中原大地到底亂成了什麼樣,而涼州地區出現的第一個政權就是由漢人建立的前涼國,割據西域七十六年,一不小心成了十六國里存在最長的政權。

要說前涼,就不得不說前涼的實際締造者張軌了,張軌是涼州本土士族,祖父和父親先后在曹魏做官,西晉建立后,張軌出仕西晉,眼看八王之亂已然開啟,張軌敏銳地察覺到西晉要完,因而主動要求前往涼州擔任刺史。

涼州一地

剛到涼州就遇到鮮卑人的被亂,張軌用兵有方,剿滅盜匪萬余人,威名大顯,借著威名,張軌決定好好治理涼州,主動拉攏當地的宋氏、陰氏、汜氏、令狐氏,令涼州得以穩定,但八王之亂卻愈演愈烈,一些內遷的異族紛紛產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涼州本來就是內遷胡族的居住地,在異族紛紛叛亂的風潮下,涼州鮮卑人再度叛亂,一度占據了姑臧,姑臧是河西走廊上最為重要的城市,在西域的地位就相當于中原的洛陽和長安,鮮卑人占據這里,其野心昭然若揭。

涼州本來就是內遷胡族的居住地

在涼州本土士族的支持下,張軌再一次平定鮮卑人叛亂,并且將涼州刺史的治所搬到了姑臧,也讓張氏治下的涼州成為河西的霸主。

雖然張軌將涼州打造成一股割據勢力,但張軌家族世代崇儒,遵奉春秋大義,西晉雖然風雨飄搖,但他還是全力匡扶。

當漢趙的王彌、劉聰進犯洛陽時,張軌派涼州騎兵擊敗他們,保衛洛陽。

而當漢趙的劉聰、劉曜、石勒肆虐中原大地的時候,張軌又在涼州發布檄文,派兵勤王,并且遵奉逃到長安的晉愍帝司馬鄴,討伐秦州刺史裴苞等脫離朝廷的割據勢力。

不久劉曜再次進犯長安,張軌再次派出涼州兵保衛長安。

西晉雖然風雨飄搖,但張軌還是全力匡扶

可以說張軌在西晉朝廷權威盡喪的時候依舊尊奉著西晉這桿破旗,可惜涼州地處偏遠,本身實力也有限,無法改變天下大勢,只能好好治理涼州,讓涼州成為中原紛亂中的一方凈土,吸引來自中原的難民。

建興二年(314年),張軌在涼州病逝,病逝前囑托兒子張寔日后要繼續善待百姓,報效國家,日后中原王朝崛起,當學西漢末年竇融歸附劉秀之故事。

張寔繼承涼州牧的位置后基本上延續了張軌生前制定的政策,可惜西晉已經徹底走向敗亡,天下大勢已經無法挽回,張寔也無法像父親一樣以匡扶社稷為己任,他開始考慮割據的問題。

建興四年(316年),西晉徹底滅亡,張寔則繼續據守涼州,雖然遵奉在江南的東晉為正統,但 年號卻繼續沿用西晉的建興而不是東晉的太興,這也預示著張寔已完全脫離司馬家的管控正式獨立,只是名義上服從而已。

至于西晉仍殘存的一股流竄勢力司馬保,張寔也是明迎實拒,拒絕司馬保來涼州,直接導致司馬保的覆滅,也讓張寔徹底沒有后顧之憂。

張寔勢力

建興五年(317年),張寔自稱涼王,史稱前涼,但沒幾年,張寔就死于妖道劉弘之手,因張寔兒子張駿的年齡幼小,眾人推舉張寔的弟弟張茂繼位。

張茂在位四年,臨死前將前涼的大權交給侄子張駿,至此前涼一系的政權又回到張寔一系。

雖然張寔和張茂兩兄弟在位時間不長,但完成了張軌交待的保境安民的使命,讓前涼成為西北地區一個穩定的政權,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建興十二年(323年),十八歲的張駿正式掌權,雖然中原依舊混亂,但張駿面臨的局勢遠比祖父和父親要好很多,至少外部對前涼的威脅并不是很大,此時北方前趙和后趙互相爭霸,都暫時無暇顧忌涼州地區。

張駿正式掌權時期的疆域

張駿借此機會攻占河南之地,得到隴西這塊最為重要的地方,向西則擊敗西域的龜茲、鄯善等國家,徹底稱霸西域。

加上涼州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路徑,沿途商業繁榮,農牧業也是非常的發達,通過前涼幾代君主的經營,涼州一地政局穩定,遠離戰火,吸引了大量流民前來歸附,更加促進了前涼的發展,也讓前涼成為北方保存漢族傳統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地區。

建興三十四年(346年),張駿病逝,由兒子張重華繼位,他本人在位二十二年,成為前涼在位最久的君主。

張重華剛繼位不久,后趙石虎就派兵來襲,張重華任用名將謝艾前去抵擋,此后前涼和后趙交戰無數,多次擊敗麻秋、王擢等將領,讓前涼的邊疆得到了穩固,也讓前涼的版圖達到了極盛時期。

前涼疆域達到極盛時期

但承平日久,晚年的張重華也逐漸開始荒怠政事,貪圖享樂,未能讓前涼更進一步。

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張重華病逝,因兒子張耀靈才十歲,主少國疑,便安排手下得力大將謝艾執掌國政,輔佐少主,但前涼宗室張祚、趙長等人卻將這份詔令藏了起來,意圖奪取前涼的政權。

張祚是張駿庶長子,也是張重華的哥哥,為人狡詐陰狠、驕奢淫逸,早些年就和張重華的母親馬氏通奸,在馬氏的支持下,趁著侄子年少無知,廢了張耀靈的位置,自立稱王,隨后就將張耀靈殺死。

說張祚這個人荒淫無道是一點都不假,除了和張重華的母親馬氏通奸,他還和張重華另一位妃子裴氏通奸,甚至自己的庶母、弟妹、親妹、侄女只要沒出嫁的都不放過,讓前涼淪為一個禽獸王朝。

建興四十二年(354年),張祚更進一步,打破前涼諸代主君不稱帝,奉晉正朔的傳統,自立為帝,廢棄了東晉晉愍帝年號改建興四十二年為和平元年,雖然有一些臣子力勸,但都被張祚弒殺,至此前涼完成了從稱王到稱帝的華麗轉變。

張祚

張祚因作亂上位,自然擔心其他宗族勢力強大,看到宗室張瓘鎮守枹罕,兵強馬壯,不由分說直接派人襲擊,甚至派人想要取代張瓘的位置,但都被張瓘所斬殺,并且帶兵威逼姑臧,一時間張祚震動,連忙下令抵擋,但張祚這幾年倒行逆施,沒人幫助他,眾叛親離下,最終被亂軍所殺。

和平二年(355年),張瓘擁立張耀靈弟弟張玄靚為主君,自降為涼州牧,廢除和平年號,繼續沿用建興年號,以示繼續奉晉為正朔,但張玄靚剛滿七歲,朝政大權皆由張瓘等人掌握,一度有篡位之心,此后前涼朝廷一片混亂,各個宗室互相殘殺,最終張玄靚的叔叔張天錫篡位,殺死了張玄靚。

張天錫本人沒啥本事,繼位之后只知道荒淫聲色,不理政事,前涼的統治也在江河日下,而在前涼互相內訌的時候,前秦苻堅奪取王位,立志一統天下,與前涼的摩擦越來越深,在王猛的不斷進攻下,前涼被迫陷入守勢,苦苦支撐著涼州一地。

升平二十年(376年),隨著苻堅逐步消滅周圍的前燕、仇池、蜀地等格局勢力,前涼成為苻堅的下一個目標,當年就派茍萇、毛盛、梁熙、姚萇等共統領步騎十三萬進攻前涼,面對前秦的滅國之戰,張天錫自帶十萬兵馬迎戰,但此時的前秦正如日沖天,張天錫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被迫投降前秦。

前涼最終被滅

好在張天錫面對的是對敵國投降的君臣一貫寬仁的苻堅,苻堅并沒有將其殺害,反而在長安優待他,給他一個歸義侯的爵位。

東晉太元八年(383年),苻堅出動八十萬大軍意圖滅了東晉一統天下,而張天錫也被安排擔任苻融的征南司馬,苻堅在淝水之戰戰敗,張天錫順其自然的成為了東晉的俘虜,東晉對于這位俘虜還算不錯,恢復祖上西平郡公的爵位。

可惜張天錫先成為前秦俘虜,后成為東晉俘虜,朝中官員都看不起他,多有詆毀,甚至拿他戲弄開心,張天錫心情郁悶之下逐漸精神昏亂,最終于義熙二年(406年)病逝。

前涼雖然在升平二十年(376年)被滅,但前涼宗室卻不甘心,張天錫之子張大豫趁著前秦廢水戰敗朝野震蕩之時,在河西當地豪強擁戴之下自立,于東晉太元十一年(386年)自稱涼王,當然這個涼王沒當多久就被前秦大將呂光討伐,兵敗被殺,至此涼州再無張氏立足之地。

前涼從建立到落寞不過七十多年,雖然武功平平,且地處偏僻的涼州,但在文化領域成就頗高,成為東晉之后另一個文化繁榮的地方,一度有「 南有建康,北有姑臧」之稱,其都城姑臧也成為日后北魏、北齊、隋唐所吸取,更傳播到日本奈良。

當然最出名的自然是莫高窟了,前涼時期,佛教在當地盛極一時,當時一位僧人樂尊路經三危山,看到當地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在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隨后又有其他僧人不斷學習營造洞窟,被稱為「漠高窟」,寓意「大漠高處的洞窟」,後來又稱之為「莫高窟」。

莫高窟始于前涼

除了佛教的昌盛,前涼儒學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原亂世的時候,除了南渡的士族,不少人也前往涼州避難,為涼州保存了漢文化的火種,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涼州成為北方文化之魂,更促進了日后北魏漢化的發展,深刻影響了日后的隋唐,可以說前涼的文化延續魏晉的學風,又開啟了隋唐的文化,被陳寅恪稱贊為「 承前啟后,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