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甘肅老農山洞躲雨,發現3000年前「開水瓶」,倒掉美酒拿去廢品站卻后悔不已
2023/09/14

3000年前的「暖水瓶」

牧羊人山洞躲雨, 意外挖出3000年前的青銅「暖水瓶」,里面裝著詭異的綠色液體。

毫不知情的牧羊人將液體倒掉后,拿著「暖水瓶」去廢品站換錢,卻招來了考古專家,才知被倒掉的綠色液體, 就是已知存世最久的美酒。

正當專家們氣得捶胸頓足時,卻突然注意到 牧羊人躲雨的山洞,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暖水瓶」引出的古代秘密

1967年,甘肅靈台縣兩個牧羊人跑進一個山洞中躲雨,其中一個牧羊人因為無聊,就在地上翻石頭,突然他驚叫了一聲: 「哪來的暖水瓶?」

同伴過來一看,只見那人手中拿著一個長滿銹跡的東西,看起來的確很像暖水瓶,就是多了很多花紋,而且似乎是青銅做的,里面有東西在晃動。

牧羊人立刻將瓶蓋擰開,芳香撲面而來,里面裝著一些詭異的綠色液體。

牧羊人只想著「暖水瓶」可以拿去賣錢,就將液體倒掉了。兩人在雨停后,帶著「暖水瓶」去廢品站,說好了賣掉的錢一人一半,沒想到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山洞里有寶貝,紛紛跑來挖。

果然青銅器越挖越多,個頭也越來越大,村干部趕緊上報文化館,考古專家趕來看到了之前被賣到廢品站的「暖水瓶」,高有32厘米,口徑13厘米,器身兩端裝飾著牛首,腹部還有三道平行的對鳳紋,做工相當精美。

專家們又聽說了里面原來還有液體,頓時氣得捶胸頓足。

這個「暖水瓶」其實是西周時期祭祀用的酒器,名叫 提梁卣(yǒu),距今至少3000年歷史了, 被隨意倒掉的綠色液體就是已知存世最早的酒,就這樣倒掉了,簡直是整個考古界的巨大損失。

不過專家們也沒消沉太久, 他們很快就發現「暖水瓶」的發現地,位于白草坡的那個山洞大有文章。

既然找到了祭祀用的酒器,那就說明這附近必有西周古墓。 專家們以山洞為中心擴大搜索范圍,果然找到了古墓,而且還是9座!

這片西周墓葬群讓專家們樂壞了,給它們從1到9編上序號,火速展開發掘。

難道是諸侯?

專家們希望看到的是亞字形或者中字形這樣的貴族墓,但結果卻讓專家再次失望了,這些墓葬的規格制式非常簡單,連個像樣的墓道都沒有。

最大的m7號墓也只有3.9米長,2.7米寬,墓主人頂多是個有點資產的平民。

不過,專家們的失望只持續了很短時間,因為這片墓葬群充滿奇異之處,比如說看著毫不起眼的m2號墓,竟然由上下4層組成,每一層放的東西都不一樣。

尤其是第三層放著的東西,更是讓專家們大吃一驚。

專家一層一層清理下去,第一層是青銅酒器一類的東西,第二層放著兵戈,第三層是車馬器,第四層墓主人的遺骸身邊還散布著大量玉器和貝幣。

而在第三層,他們看到了車馬葬,而且是四馬駕一車!

正所謂 「天子駕六,諸侯駕四」能夠享受四馬駕一車葬儀的m2號墓主人,會是一方諸侯嗎?

如果m2號墓的墓主人是諸侯,他的墓葬形制又為何這麼簡單呢?

專家們懷著疑惑繼續發掘下去,很快又有了驚人發現—— 看起來最普通的m1號墓中,竟然出土了23件青銅器,其中有7件是青銅鼎。

「天子九鼎,諸侯七鼎」,看來m1號墓的主人也是一位諸侯。

那麼他究竟是哪一位諸侯呢?

正當專家們為之撓頭時,清理那件青銅「暖水壺」的考古人員發現了突破口。

這件青銅「暖水壺」屬于m1號墓,考古人員在它生銹的內蓋,發現了六個清晰可見的銘文—— 「潶(hēi)伯作寶尊彝」。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專家解釋說,「潶伯」是人名,「作」相當于「做」,「寶尊彝」是說那個器物非常珍貴,是一件寶貝。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潶伯做的這件寶貴的東西」。

其中,「伯」在過去除了用來表示在家中的排行,還是一種爵位的代稱,這也說明m1號墓的主人潶伯也是一位諸侯。

隨后,考古人員又在m2號墓中出土的青銅器上找到了相似的六個銘文—— 「爰(yuán)伯作寶尊彝」。

9座西周古墓,如今已經有兩座的墓主人可以確定是諸侯了,但是他們兩人究竟有什麼來頭呢?

手握重兵,鎮守一方

專家們翻遍了古籍,也沒查到這兩個人的名字。不過,「潶」從水、黑聲,是一處河水的名字,正好就分布在白草坡墓葬群附近,專家估計這位潶伯的封地就在這一帶,而且很可能手握重兵。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專家在兩位諸侯的墓葬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兵器和玉器,而且還有絕大多數兵器都被故意折斷了。

m1號墓和m2號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這些兵器種類齊全,造型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全都被折斷了。專家們起先懷疑兩位墓主人曾帶兵打仗,結果打了敗仗,折斷的兵器是敵人對他們的羞辱。

但是這些兵器的斷痕幾乎一模一樣,敵人不會這麼費心費力。專家們換了個想法,認為這可能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喪葬儀式。

其中,有兩件兵器保存完好,但毫無實用性,只是用來彰顯身份地位的。

此外,還有兩件非常特別,一看就不是中原地區的風格,充滿了異域風情。

其中一件看起來跟兵器很不搭邊,卻是一把柳葉形青銅短劍,劍身如葉,附帶一個銅鞘罩,竟然是鏤空的,上面裝飾著牛、蛇和纏藤植物的花紋,還有10個小孔,看起來非常特別,類似的短劍中國僅有兩件。

另一件則名為人頭形銎(qióng)戟,長約25厘米,寬約23厘米,戟尖雕刻成人頭的形狀,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個人頭上的臉很長,鼻子也很大,而且唇部凸出,顴骨很高,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中原人,倒是很像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根據這一點,專家們在史書中查到了一個在西周時期,生活在北方的古老民族,因為相貌異于中原人,他們被稱為 「鬼方」

傳說黃帝曾娶鬼方女為妻生下六子,而在周康王時期,鬼方頻繁騷擾北方邊境,造成了嚴重的軍事威脅。

甲骨卜辭中也有相關記載: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所謂的高宗,指的就是殷王武丁,當時周還只是殷商的附屬國,同樣參與了對鬼方的這場漫長戰爭。

商周時期盛行尚武風習,習慣于用異族的戰俘來祭奠祖先,或者用異族戰俘的形象來裝飾武器,以此炫耀自己的戰功。

這把奇特的人頭形銎(qióng)戟,可能就是當時墓主人打了勝仗后,將敵人的首領形象制作成了一把兵器,被墓主人時常帶在身邊炫耀。

同樣可以證明這個猜想的,還有墓中出土的兩件小玉人。

其中一件是個 玉人形鏟,出土自潶伯墓,高約17.6厘米,雕刻的是一個裸體站立的玉人, 面部五官故意做丑。

另一件是 黃色玉立像,上面雕刻的人物似乎被捆綁了四肢,面部五官同樣被故意做丑,但 還能看出深目高鼻的西域人種特點。

專家認為,這兩件小玉人描繪可能就是當年在戰爭中,戰敗被俘的鬼方士兵,作用跟那件人頭形銎戟一樣,都是用來炫耀戰功的。

因此,專家們大膽推斷,潶伯和爰伯是兩位軍事起家的諸侯,生活在周康王時期,被分封到戰略要地白草坡,手握重兵,防衛北方少數民族鬼方。

9座墓葬大多都被盜過,但是專家們依舊收獲頗豐,各種隨葬品足有1800多件,數量最多種類也最多的就是青銅器,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有27件。它們的出土,都為研究西周歷史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