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女兒和兒子考清華都差2分,林徽因不甘心復查考卷,果然發現蹊蹺!
2023/10/27

林徽因與梁思成都是清華的教授,但沒想到,女兒考清華時,差了2分。後來兒子考清華,又是差了2分!

林徽因去復查考卷,發現了蹊蹺。兒子的考卷上,竟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林徽因看完后,頓時釋然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對父母的心愿,林徽因和梁思成也不例外。他們都是著名的建筑學家,在清華大學當教授時,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都能進清華學習建筑。1946年,女兒梁再冰參加大學聯考。按照父母的心愿,她填報了清華大學的建筑系。成績出來后,她以2分之差落榜。林徽因有些不甘心,跑去復查試卷,反復對了幾遍,沒有發現錯漏的地方。最終,梁再冰上了北京大學,學了新聞專業,後來成為一名優秀記者和高級編輯。1950年,兒子梁從誡參加大學聯考,同樣填報了清華大學的建筑系。這一次,林徽因抱了很大的希望。因為比起女兒,兒子的成績向來更加優秀。正常發揮的話,考上清華肯定沒問題。然而天意弄人,這一次,梁從誡同樣以2分之差落榜,無緣清華。

林徽因徹底懵了,不相信如此優秀的兒子也會落榜,于是又去復查了考卷。結果,林徽因在兒子的考卷上,發現了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我不喜歡建筑,我喜歡歷史。」

梁從誡怎麼會在考卷上留下這行字呢?原來,梁從誡一直都喜歡歷史,并不想學建筑。但是,作為建筑學家的父母,一心期望他能學建筑。梁從誡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不想違背父母的意愿。所以盡管心中不情愿,還是報考了建筑。考場上,他知道如果自己落榜,母親林徽因會像復查姐姐的考卷一樣,也去復查自己的考卷。他留下這行小字,就是想委婉地告訴母親,自己真正的想法。林徽因看完這11個字后,心情十分復雜。一個是難過,因為自己期盼已久的希望落空了。林徽因期盼了多久呢?自打兒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開始期盼了,為此還給兒子取名「從誡」

。因為北宋有個著名的建筑學家叫李誡,取名「從誡」,意思再清楚不過。以前有多期盼,此刻就有多失落。與此同時,林徽因還感到無比自責。她才意識到,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兒子想要什麼,只是一味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他。還好,林徽因知道得不算太晚。回家后,她跟兒子聊了很久,最后決定尊重兒子的意愿。之后,梁從誡考進了清華大學歷史系,隨后又考取了北大歷史系研究生,師從陳翰笙先生學習讀世界史。畢業后,梁從誡到了云南大學,擔任歷史系教師,而后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一生成就頗豐。晚年的梁從誡,想起自己的「歷史」之路,都會心懷感恩,感謝母親當年的理解和成全。

梁從誡無疑是幸運的,在相對傳統的民國時期,能遇上一位明事理的母親。

如今70多年過去了,時代早已進步太多,可仍然有些家長,執著于去替自己的子女做選擇。可能有人會反駁,說孩子未諳世事,哪里懂得分辨好壞。父母的人生經驗豐富,替孩子做好選擇,少走彎路,這樣有什麼不對?愛好不能當飯吃,如果任憑孩子去做選擇,那才是對他們不負責任。但其實,人生的道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走。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即使踩了坑走了彎路,也是一種快速成長的方式。父母真正要做的,是通過正確的引導,教會孩子做選擇,而不是替孩子做選擇。過度干預,很容易變成控制。忽視孩子真正的喜好,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紀伯倫曾在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面對日漸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得放手時需放手」。在一些選擇上,耐心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 千萬別越俎代庖,成為一錘定音的獨裁者。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