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
河南安陽,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它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曾七次為都。是甲骨文的故鄉、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民國時期,安陽叫彰德府。一座城市,因為有歷史而厚重!
下面就分享26張民國時期河南安陽的老照片,涵蓋了當時的城市面貌和風土人情。通過這些照片,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近百年前古都安陽的盛景。歷史照片搜集不易,值得收藏!
這座高大的城樓,是當時安陽的北城門——拱辰門。城樓高大壯觀,拱形門洞上寫著「興國樓」字樣。城門前街道上,人來人往很熱鬧。照片拍攝于1939年,當時安陽已被日軍占領。
歷史上的安陽城墻,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設有四座城門:拱辰門(北)、鎮遠門(南)、永和門(東)、大定門(西)。
四城門均建有城樓和甕城,非常壯觀!這張照片也是拍攝于北門附近的大街。街道很寬敞,兩側為歐式建筑,沿街店鋪都在開門營業。街上行人如織。遠處,鎮遠城樓隱約可見。
史料記載,過去安陽的街道,號稱九府、十八巷、十八羅漢街、七十二胡同。每條街都有其獨特之處。可以說,安陽的每條街道,都有太多的歷史沉淀,也濃縮著這座城市的精神。
這是民國時期的彰德火車站。長長的站台上方,懸掛著「彰德」的站牌。一列火車停靠在站台上,有乘客正在上下火車。
照片拍攝于1940年。彰德火車站,始建于1905年,所在鐵路線當時叫京漢鐵路,后改為平漢鐵路。風雨滄桑,歲月如梭。100多年過去了,安陽火車站也見證了安陽的百年變遷。
民國時期,彰德火車站上,幾名搬運工坐在鐵道旁,等待火車到來。不遠處,白色的站牌上,彰德二字清晰可見。照片拍攝于1937年。
照片中有一座正在建設的高塔,這就是當時在建的火車站水塔,塔身四周高高的腳手架清晰可見。1949年,解放安陽戰斗中,這里曾經是指揮所。它是安陽市現存最早的水塔。不過,2020年水塔被拆除。
這是安陽的地標性建筑天寧寺塔,也叫文峰塔。該塔始建于后周廣順二年(952年),后世歷經多次重修。該塔橫額上四個大字「文峰聳秀」。文峰塔下,站著幾名日本士兵。
塔身呈八角形,高38米,有五層重檐,從下往上逐漸變大,琉璃瓦覆頂。塔身四周,有精美的高浮雕。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道是:層傘高擎窄堵波,洹河塔影勝恒河,更驚雕像多殊妙, 不負平生一瞬過。
這也是當時安陽的一座城門,城門上方有「和平樓」三個大字。最上邊寫著「尊崇孔孟恢復道德」幾個大字。城門口有警察在執勤。照片拍攝于1939年。
關于這座城門,筆者并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判斷很有可能是當時安陽的東城門或者西城門。在歷史上,安陽的古城墻有「周九里一百一十三步」
一說,可見城墻的規模很大。這是安陽的鼓樓。安陽鼓樓一直是彰德府的標志性建筑,巍峨壯觀。鼓樓南、北匾額分別題寫「鄴鎮」「洹光」;向南長匾為「式是南邦」,向北長匾為「鄴下壯觀」。實際上,鼓樓建筑規模比鐘樓大兩倍,名氣也比文峰塔要大。
據《彰德府志》記載,鼓樓建于明洪武年間。在10米高的高台上,建有三間重樓,樓外面四面環繞走廊。高台下有拱形門洞,連通南北大街。「晨鐘暮鼓」成為安陽的一道盛景。1935年,安陽鼓樓被焚毀。1956年,鼓樓的台基被拆除,鼓樓廣場正式形成。
這是民國時期安陽三角湖風光。三角湖位于舊安陽城的西南角,在過去,這里是安陽城內糧倉所在地,臨近三角湖,就近取水消防以備不測。
從照片中看,當時的三角湖沒有現在大。三角湖公園建于1951年,2004年對外免費開放。在三角湖公園內的那個城樓,是明清安陽城墻西南角的角樓遺跡。
民國時期,在安陽的新安們門前,有一名日軍士兵把守。新安門,也叫小西門。新安門見證了安陽抗日的經過。城門上建筑上的一個個小洞,是機槍的射擊孔。
1937年,日軍攻破安陽小西門進入城中,燒殺搶掠,制造了「大院街慘案」。1940年,日偽將新安門改為「新民門」。如今的小西門區域,已成為安陽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
民國時期,安陽縣立第三小學校放學時的情景。學校門口的牌子上寫著「彰德縣立第三小學校」。
中午放學時分,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走出校門。還有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在校門口執勤。
民國時期,豫北紗廠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工作。豫北棉紡織廠的前身,是1903年建設的廣益紗廠,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民族工業的崛起。
如今,安陽豫北棉紡織廠舊址,已辟為老紗廠故事紀念館。重現了當年紗廠車間的生產場景以及紗廠生活區的繁榮景象。
民國時期,安陽街頭景象。街道兩側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還能看到黃包車、獨輪車的身影。
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從街上走過。店鋪門口懸掛的廣告牌子格外醒目。可見,當時的安陽城已經非常繁華。
1939年,位于安陽的袁世凱陵園內,巨大的陵墓頂部,長滿了碧綠的雜草。一名日本士兵坐在袁世凱墓冢前的台階上。袁世凱墓,又稱袁林,是安陽洹水北岸的一處奇特景觀。
袁世凱陵園修建于1916年,規模非常宏大。陵園內采用的是西洋式建筑特色。內部雕梁畫棟,極力模仿明清帝陵,處處顯示其帝王情結。
這是位于安陽城外的一座磚塔,圓柱形的磚塔四周,貼滿了各種小廣告和告示。當時,塔下正在舉唱大戲,很多人都在圍觀看戲。
筆者從另一張照片上看到,這座磚塔后面就是安陽城的的一座角樓。到了日偽時期,這座圓形磚塔,變身為一座警亭,每天都有警察在這里站崗執勤。
這也是當時安陽城內一條繁華的街道。街道筆直,一眼望不到盡頭。街道兩側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遠處樓房的墻壁上,寫著鞋帽店的標語。一名身穿旗袍的女子從街上走過。
民國時期,一輛汽車正在道路上飛馳,后面揚起一陣塵土。車尾懸掛著黑色車牌,上面有3102的車牌號。看上去,這應該不是一輛民用車輛。
民國時期,從安陽出發的火車上,擠滿了乘客,有的人沒有座位,就站在過道上,行李架上也塞滿了行李。一位老大爺望著攝影師的鏡頭,感覺很好奇。火車已成為當時大眾出行首選的交通工具。
安陽城內,一名年輕小媳婦站在門口,逗自己的婆婆開心。門框上還貼褪色的大紅喜字,可見這名小媳婦新婚不久,婆媳兩人的關系卻相處得很融洽。
民國時期,在一家名為「福興樓酒飯館」門口,一群婦女圍坐在一張桌子前,興高采烈地吃飯。門口坐滿了人,可能是正在舉行一場結婚喜宴。
在這張照片里,能看到高大的安陽城墻和城墻上的垛口。城墻下,有人在擺地攤,黃包車和獨輪車以及腳踏車不時從街上走過。
上世紀50年代,安陽城墻大部分被拆除,城磚被居民拉去用做建房材料,也有一部分城磚成為文化宮的地基。只有城東南、西南兩處城墻未拆。西南角樓重建,辟為環城公園,東南角樓孤零零矗立在民房之間。
這是安陽城外的一條小河,兩側修建有民居。岸邊生長著很多綠樹和植被。河道曲折,河水靜靜地流淌向遠方。照片拍攝于1938年。
這是安陽街邊的一家五金店鋪。門口擺著鐵鍋、鐵桶、水壺、煤爐、玻璃做的箱子等,門口上方還懸掛著鐵絲網做的罩子。隱約能看到,老闆正在店里面忙碌著。
這是當時安陽的一個布匹批發市場。在商場的外墻上,貼著沙羅、綢緞、布匹、定制等字樣,下面還標注了英文。店鋪門口,懸掛著遮陽棚。
門口台階上,坐著一些搬運工,他們的手推車停在路邊。搬運工雖很辛苦,但也能養家糊口。一名男子從批發市場前走過。
在一家木器店門口,一位小腳老太太席地而坐,正在紡線。兩只腳上各插著一個筷子做的紡錘,她要把兩股線合成一根線。老人看上去有70歲,眼不花、耳不聾,非常的慈祥和藹。
民國時期,安陽街頭路邊的土台子上,一些小販在擺攤做生意。
有烤紅薯的,有賣小飾品的,攤位邊都撐著一把遮陽傘。還有一些沿街店鋪,比如寶記理發店等。幾個孩子正在攤位前玩耍,充滿了生活氣息。這是站在高處遠眺安陽的文峰塔,高大的文峰塔,突出樹冠之上。在當時,絕對是安陽的地標性建筑。近處,有一些民居和院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風格。
寫在最后:當年,郭沫若游安陽,感慨之際,寫下了「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贊美之言。如今,回看這些民國時期安陽的盛景,讓人感慨萬千。時光荏苒,如今的安陽,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未來可期。我們相信,安陽的名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