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為何富平之戰敗得如此慘烈?書生誤國,近20萬大軍不敵6萬金軍
2023/10/30

公元1130年9月,富平之戰拉開了序幕。

從交戰雙方的兵馬實力來看,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決。

南宋精心準備,不惜物力,金朝亦調兵遣將,精銳盡出。

然而,戰事一起,南宋兵敗如山,一潰千里,最終只保住巴蜀而已,慘敗至此,著實令人嘆息。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南宋慘敗,原因很簡單,不過「人和」二字。

昔日蜀漢得了「人和」二字,便能鼎立三國,稱雄一方。

如今南宋失了「人和」二字,只好丟盔棄甲,一潰千里。

南宋的「人和」失在何處?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雙方的主帥對比。

南宋派出的主帥是時任川陜宣撫處置使的名臣張浚,此人是高宗面前的大紅人,建炎三年, 宋高宗遭逢苗劉兵變之時,就是他組織韓世忠等人勤王,救高宗于危難之中,事成之后,宋高宗投桃報李,讓他「經營川陜」

雖說有勤王之功,但張浚其實是個文臣,徽宗政和八年時,他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從此走上仕途,擔任的多為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等文職,後來雖擔任「參贊軍事」,但并未真正指揮過一場大戰,將富平之戰托付于他,就好比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

但,張浚在苗劉兵變中嶄露頭角之后,高宗視他為肱骨之臣,故而堅持以他為主帥。

相比之下,金太宗又如何調兵遣將?

金太宗不慌不忙,命老將完顏婁室抽調精銳迎戰。

完顏婁室是誰?他少年從軍,二十一歲便成為部落首領,追隨完顏阿骨打抗遼, 生擒遼帝,威名赫赫,金睿宗曾贊他「力疾鏖戰,以徇王事,遂破巨敵」。

張浚的軍事經驗在完顏婁室面前,實在不太夠看。

主帥的實力懸殊,南宋的將帥關系亦是一言難盡。

大戰前一年,張浚便開始廣攬英才,他把目光投向了悍將曲端,曲端武將出身,少有才名,《宋史》里夸他「警敏知書,善屬文,長于兵略」,稱得上風流人物,文武雙全。

曲端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他為人剛愎自用,恃才傲物,對于他的這些缺點,張浚一開始采取包容的態度。

建炎三年九月,高宗懷疑曲端謀反,是張浚「以百口明端不反」,也就是說,張浚拿全家老小一百多條人命為張浚擔保,之后更是 「承制筑壇,拜端為威武大將軍、宣州觀察使、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

如此看來,張浚的「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簡直把三顧茅廬的劉皇叔都甩了幾條街了。

按道理曲端應該感激涕零,與張浚生死相隨才是。

奈何曲端的戰略角度與張浚有著本質的區別。

彼時,金太宗虎視眈眈著南宋那半壁江山,他在東南戰事中碰了釘子,準備先取川陜,再徐徐圖之。

這樣的想法恰好與宋高宗「不謀而合」,這個被金人嚇破了膽子的年輕天子唯恐金朝再度南侵,讓張浚陳兵陜西,轉移敵軍的精銳力量。

曲端一心防守,「保疆而已」,若要反攻,「俟十年乃可」,但張浚卻要為了高宗吸引火力, 曲端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妥協,于是從生死之交到反目成仇,也不過一年的光景。

大戰之前,張浚將曲端貶謫海州團練副使,攆他去萬州安置。

失去了一個強將,張浚還是找齊了五路大軍,劉錫、劉锜、孫渥、趙哲、吳玠各領一路,布置于左右兩翼,張浚坐鎮后方,指望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負于富平之戰。

張浚的準備也確實十分充分,他預支了川陜地區五年民賦,以此為軍費, 征召兵馬十八萬,號稱四十萬,浩浩蕩蕩的開拔,前往陜西富平。

但是,張浚的戰略布局卻對敵方十分友好。

首先,戰場選在富平寬廣的平原地區,恰好讓擅長騎射的敵軍馳騁縱橫。

吳玠曾建議張浚登高防守。

張浚看著戰場上那一片沼澤,自以為「天塹」所在,金國必定人仰馬翻,束手就擒。

駐扎之后,大家又建議張浚先發制人,各個擊破,張 浚十分「大度」的表示要等金人幾路大軍到齊,力量壯大了再開打。

好容易等到完顏婁室等人到場,張浚琢磨著可以開戰了,完顏婁室又不著急了,閉門不出,暗中觀察。

張浚采取了諸如罵街、給完顏婁室送小裙子等一系列做法,終于在大白天等來了他的偷襲。

面對偷襲,南宋五路大軍各打各的,互不協調。

張浚束手無策,寄希望于爛泥翻漿的蘆葦沼澤,

事實有一小半符合了張浚的想象:金將赤盞暉陷進泥沼,因此喪命,但更多的金兵卻用土填沼澤,沼澤的優勢蕩然無存。

宋金之間短兵交接,流箭漫天。

其實,南宋作為主場,縱然打消耗戰,也能將金人耗死,更何況劉锜、吳玠等人皆勇猛有謀,奮勇殺敵。

然而,就在南宋逐漸取得優勢之時,戲劇性的一幕上演, 因為五路大軍難以協作,被完顏婁室看出破綻,于是柿子撿軟的捏,專挑五路大軍中的環慶軍打。

環慶軍主將趙哲見狀,效仿馬謖,腳底抹油,火速開溜,金人在戰線上撕出這樣一個缺口,如同餓狼一般咬住不放,又有騎兵彪悍助陣,很快打的五路大軍七零八落,丟下一地的尸首和用川陜五年民賦換來的糧草輜重。

富平之戰從開始到結束,「自日中至于昏暮」,不到半天的光景,慘淡收場。

戰敗之后,張浚火速貶了劉錫,斬了趙哲和他的部將,然后上表待罪。

然而,高宗已經心滿意足,因為張浚「成功」的轉移了金國的兵力,他可以守著杭州的小朝廷,茍延殘喘許多年了。他甚至以手詔慰勉,讓張浚安心。

張浚果然安然無恙, 在第二年以誣告的方式害死了曲端,然后繼續做高宗的肱骨之臣,直至告老還鄉。

他一生不曾取得重大的軍事勝利,相反,他在位期間,南宋的重大軍事失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權傾兩朝,一生榮華,高宗與他,「義則君臣,情同骨肉」,孝宗與他,「倚公如長城,不容浮言搖奪」。

張浚死后,哀榮至極,風光大葬,身后榮祿不缺,先贈太保,加贈太師,謚號忠獻。

南宋用人至此,如何不敗?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