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只存在了38年,卻驚艷了世俗萬間,它是最壞的年代,局勢動蕩,風雨如晦,也是最好的年代,大師輩出,群星璀璨。那個時代的女人很美,卻大多一生為情所困,畢竟民國的愛情,十有九殤。
孫荃是個出身書香世家的大家閨秀,與大才子郁達夫本該是十分幸福的一對,無奈才子多情,在孫荃懷孕時,慘遭郁達夫的背叛與拋棄。而在郁達夫死后,小三早已重組家庭,但原配妻子孫荃卻始終沒有改嫁,癡守了一生。
-1-
孫荃,原名孫蘭坡,出生于財力雄厚的書香世家,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因為她天資聰慧,很小就被送入私塾學習,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才女,而她的性格也是溫婉善良。
當時登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求親者里更是不乏名門公子、豪門闊少,但卻沒有一個能讓孫蘭坡動心,後來還是一個遠房親戚提到了縣城里已故中醫郁士賢的三公子郁達夫,非常有才氣,如今正在東洋留學。
那時的婚姻都講究門當戶對,郁達夫的家境卻很一般,父親過世后,只剩下一家子孤兒寡母勉強度日,孫父覺得女兒從小養尊處優,若是嫁到郁家必然是要受苦的。正當孫父猶豫時,孫蘭坡卻打定了主意,她早就聽過郁達夫的才名,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大才子不由得 好感。
孫父雖不愿意女兒吃苦,但這幾年登門求親的那麼多,女兒卻始終覺得沒有如意的,把自己都熬成老姑娘了,如今好不容易遇見個她如意的,老父親也只能隨了她的心愿。
但郁達夫對包辦婚姻很反感,尤其看到相貌清秀的孫蘭坡,居然還裹著小腳,完全不符合他對未來妻子的想象。
但迫于雙方父母的撮合,他只能試著跟孫蘭坡交流看看,郁達夫這才發現這個女子雖然裹了小腳,但談吐優雅、頗有見識,讓郁達夫增添了不少好感,兩人的婚事也就這樣被定了下來。
-2-
訂婚后的郁達夫返回了日本繼續學業,而孫蘭坡則一心等著他學成歸來,兩人也一直保持著書信聯系。
有一次,郁達夫收到了孫蘭坡的信,里面還附著她寫的一首小詩:
風動珠簾夜月明,階前衰草可憐生。
幽蘭不共群芳去,識我深閨萬里情。
郁達夫看后覺得十分驚喜,還由衷地感嘆未婚妻的詩,都能媲美前清老秀才了,于是他也回了首:
贈君名號報君知,兩字蘭荃出楚辭。
別有傷心深意在,離人芳草最相思。
原來郁達夫嫌孫蘭坡這個名字太土,就幫她改成了孫荃。兩人的感情在頻繁地書信往來中逐漸升溫。
等到郁達夫回到家鄉后,就向孫家提出了大婚之事一切從簡,對于孫家這種名門大戶自然是不同意的,但善良的孫荃卻欣然同意了,還說服了父母,因為她理解郁家的家境,也體諒郁達夫的難處,于是郁達夫只是雇了一頂小轎子,就把她迎娶進門了。
婚后孫荃在家中操持家務、對婆婆噓寒問暖、對丈夫溫柔體貼,即便家境并不富裕,她卻有情飲水飽,享受其中。
但郁達夫卻是個放蕩不羈的浪子,婚后的他在外面處處留情,每到一地,就會去當地的風月場所尋歡作樂。而孫荃卻始終堅持著做一個賢妻良母,在家操持好家務,照顧好婆婆,在郁達夫風流夠了想回家休息時,她又會對他百般體貼照顧。
她是真的愛郁達夫,愛他的才情,也愛他放蕩不羈的靈魂,所以她才可以無條件地包容他所有的缺點。
-3-
讓孫荃沒想到的是,她原以為郁達夫只是風流多情而已,卻沒想到他在愛上了比他小11歲的「杭州美人」王映霞后,竟然會變得如此薄情與負心。
郁達夫在認識了王映霞后,就沉迷于她的美貌,無法自拔。于是這個不羈的浪子,開始對她展開了狂熱的追求,最終如愿抱得美人歸。
當懷孕的孫荃看到郁達夫回家時,臉上都是掩不住的喜悅,以為他惦記自己和孩子,連忙為他端茶倒水,煮他最愛吃的菜,但他卻在吃飽喝足后,告訴妻子,自己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打算與她結婚。
孫荃聽到這話,心都被撕碎了,眼淚止不住地流著,但舊人的眼淚,哪敵得過新人的笑顏,此時的丈夫竟是如此的堅定與決絕,薄情與負心!孫荃這麼多年的委曲求全、一味付出與忍讓,終究還是被辜負了。
而郁達夫與王映霞舉辦婚禮那天,他沉浸在巨大的幸福與喜悅中,卻不知道家中的孫荃,正躺在產房中為他生第三個孩子,孤獨地忍受著分娩的痛苦。
孫荃生下孩子后,婆婆年邁,兒女還小,家里的重擔都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但她對郁達夫沒有怨恨,依舊替他孝順婆婆,撫養子女,還告訴孩子,父親很愛你們,他是個好父親。
-4-
郁達夫和王映霞的婚禮轟動了全城,郎才女貌的結合更是被傳為了一時的佳話,兩人共度了12年的婚姻時光,還生下了5個孩子,但兩人的婚姻也充滿了矛盾。
王映霞盡管欣賞郁達夫的才華,但她沒有孫荃的隱忍,對郁達夫的放蕩不羈,她不會委屈求全。而郁達夫自己在外面風流慣了,卻見不得妻子與其他男人曖昧,于是兩個人經常爆發爭吵,盡管他當初追求她時,把她捧上了天,但吵架時他卻是分毫不讓,沒有一點憐香惜玉。
有一次,兩人吵架后,郁達夫生悶氣回到了老家孫荃那里,孫荃對他依舊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好言好語地安慰他,但在晚上休息時,她卻把郁達夫安排在樓下的廂房中居住,還在自己的臥室上貼上「臥室重地,閑人莫入」。
孫荃覺得,郁達夫心中始終有別的女人,對自己不過是憐憫而已,這樣的感情不要也罷。但她在生活上,對郁達夫依舊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做他最喜歡吃的菜,采摘剛出新芽的綠茶,給他嘗鮮。孫荃始終為她和郁達夫之間的感情,保留著最后的體面。
郁達夫和王映霞最終以失婚收場,而失婚時,王映霞無所畏懼地公開與郁達夫在報紙上開撕,她要爭錢爭名,爭奪本該屬于自己的一切,隨后就瀟灑地轉身嫁給了別人。
後來郁達夫又娶了第三位妻子,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組織了義勇軍抗日,前往了新加坡。自那時起,郁達夫就與孫荃斷絕了所有的聯系,但孫荃對人生所有的苦難與不公都沒有怨言,唯獨擔心郁達夫的安危,每日都盼著他能平安歸來。
直到抗戰勝利后,孫荃才知道了丈夫郁達夫,被日本兵暗殺于蘇門答臘島的消息,這對她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她把郁達夫的遺照掛在墻上,還收集整理了他的作品,她也一直教導著孩子們,你們的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寫下了很多抗日救國的文章,是敢于為國家犧牲的英雄,你們要向他學習。
結語:
孫荃對郁達夫的愛是盲目的,一味付出與隱忍,卻始終不被珍惜,難免讓人替她覺得不值。若是她像王映霞般灑脫離開,會不會過得更好?
應該不會,因為她這一生就是執著地愛著他,她不是郁達夫的附庸,她有自己的想法,她只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所愛,執著一生,無愧于愛情,無愧于郁達夫,此生足矣!
所以她才會在臨終之前,感慨地說:「回憶我的一生,我會心安理得地進入天堂的。」她的這番深情,恐怕郁達夫也會覺得羞愧,無顏與她在另一個世界重聚吧,畢竟他始終配不上她的愛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