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元璋臨終前反復說4個字,朱允炆假裝沒聽到,朱元璋氣絕身亡
2023/09/11

一、前言

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長河中,皇權的傳承無不伴隨著殘酷的爭斗。為得到皇位,皇室諸王寧肯兄弟鬩墻,父子互相殘殺。明朝開國之主朱元璋也不例外,他晚年遭遇的困境,成為這場「東宮血案」的導火索。

公元1398年冬,已經在位近30年的明太祖朱元璋突然病重。此時正值他面臨皇位繼承人選定的關鍵時刻。一場權力交接的暗流正在醞釀,皇宮內部的斗爭也已悄然展開。

二、朱元璋多次立太子無果 朱允炆虎視眈眈

朱元璋是從一個普通百姓一步步走到皇位的。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全仰仗于天時地利和人和,運氣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他始終沒有放心過嫡長子朱標接班的能力。

1382年,朱標被封為皇太子。然而好景不長,才立太子三年,朱標就因染病去世,年僅30歲。朱元璋悲痛欲絕,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立新的皇太子。作為一個習慣于親力親為的君主,朱元璋無法放手將權力交給一個不完全信任的人。他必須再三權衡,小心擇定一個可托付大任、能夠穩定王朝基業的繼承人。

在朱元璋諸多兒子中,他最看重的是一個并非親生的養子——朱桂。1384年,朱桂被密立為儲君。朱桂生性沉穩,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朱元璋寄希望于朱桂能夠接續明朝的基業,將之發揚光大。然而1392年,朱桂也英年早逝,享年僅27歲。

朱元璋再次陷入立太子無果的痛苦之中。他仿佛被命運嘲弄,多次欽定的繼承人都夭折了。如今諸子中,以軍功最高者非燕王朱棣莫屬,但他卻一直不得朱元璋的寵信。

朱棣性格直爽豪邁,為人單純直接,不善權謀。而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則展現出超常的政治手腕,漸漸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贊許。

朱允炆生性犀利聰慧,很早就顯示出過人的政治頭腦。朱元璋見他不同凡響,也想測試一下他的能力,便給予他些許重任。朱允炆對權力的渴望遠超常人,他時刻謹記要向朱元璋證明自己的才干。久而久之,朱元璋也對這個孫子十分信任。

朱允炆心思縝密,早已看出皇位的機會就在眼前。多次立太子無果給了他可趁之機。他心中虎視眈眈,只待祖父駕崩的那一刻,就可以出手奪權。為此,他必然要設法排除其他競爭對手。燕王朱棣將會是他必敵的最強勁競爭者,朱允炆早已做足了應對之計。

三、朱元璋病重欲傳位朱棣 朱允炆故布疑陣

1398年冬,朱元璋病情加劇。經歷多次立太子無果的挫折,朱元璋這一次下定決心要把皇位傳給朱棣。他終于醒悟到兒子朱棣才華出眾,可以托付大任。于是朱元璋決定傳位給朱棣,立他為新皇帝。

這一決定勢必觸動旁人的利益,尤其是虎視眈眈的朱允炆。為了自己的野心,朱允炆決不能讓朱元璋的決定實現。于是他迅速行動,設法讓朱棣遠離皇宮。

朱允炆偽造上諭,詐稱朱元璋命燕王朱棣率軍深入塞外防務邊患。他偽造朱元璋的印信,使這一詐騙充滿說服力。為了防止露餡,朱允炆還收買宮中的心腹,逼他們作偽證,使朱棣深信不疑。

事實上,朱元璋并未下達過出兵塞外的命令。

然而燕王朱棣向來以服從父命為天職,根本不會懷疑諭書的真實性。于是他立即離開京城,率軍深入邊疆防務。

與此同時,朱元璋病情日漸嚴重,已來不及召朱棣返京。病榻上的他還不知道朱允炆的詭計,以為朱棣已經接到自己的命令出發了。而真正的皇位繼承人朱棣卻遠在邊疆抗敵,根本不知皇宮之內這場儲君之爭的暗流涌動。

此時的朱允炆則日夜侍奉在朱元璋的龍床之側。他故意避開朱元璋有關傳位的話題,佯裝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看似孝順,其實早已心懷鬼胎。

四、朱元璋念念不忘朱棣 心有不甘而終

病榻上的朱元璋日漸警覺到,朱允炆心懷異志。當初那道「命朱棣率軍出塞」的圣諭極為可疑。然而為時已晚,他已經沒有力量改變現狀,只能不停地念叨:「燕王來否?」

燕王,正是他心心念念的朱棣。朱元璋百般回想,也想不通自己何時下達了這樣的命令。他越來越確信,這一定是朱允炆故意安排的。

「燕王來否?」朱元璋反復這四個字已不知多少回,嗓音越來越啞澀虛弱。而朱允炆置若罔聞,始終一副無事發生的樣子。

朱元璋的心中充滿了懊悔與痛苦。他總覺得大限將至,來日無多,然一心托付的大事終未能達成。作為一個智勇雙全的君主,他無法接受在關鍵時刻被人暗算的事實。

這樣的懊悔和不甘日夜折磨著他,奪去了他的生命意志。終于在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含冤而終,享年70歲。臨終前他徒呼奈何,自己一手締造的江山,終將要落入暗藏野心的養孫手中。

五、朱允炆順利登基 為日后滅亡埋下伏筆

朱元璋駕崩的消息傳來,朱允炆穩住局面,立即處理后事,很快就順利登上了皇位。然而,他的皇位還不夠牢固。因為真正的皇位繼承人朱棣還在邊疆鎮守。朱允炆十分忌憚朱棣的軍功,深知這個心腹大患隨時可能回京奪權。

朱允炆處心積慮要除去朱棣這個潛在競爭者。他先是派人給朱棣送去大量金銀財寶,誘使他心滿意足,不再對皇位動心。又派心腹到朱棣身邊,慢慢侵蝕其權力,將他身邊的親信調離。

而后,朱允炆又散布謠言,詆毀朱棣在邊疆的作為。他力圖讓朱棣聲名狼藉,減弱其在朝野中的威望。以此打消他返京奪權的念頭。

這些積極的隔離分化還不夠,朱允炆甚至蓄意謀害朱棣。他暗中指使刺客前往邊疆,尋找除去朱棣的時機。由于防備嚴密,這些刺殺行動都沒有成功,但也讓朱棣心生警覺。

最終,在位僅27日的朱允炆就死于非命。朱棣聞訊回朝即位,是為明成祖。一場兵變和宮廷政變隨之展開,史稱「靖難之變」。

六、結語

皇權的更替向來伴隨著殘酷的爭斗。朱元璋晚年的困境成為這場「東宮血案」的導火索。朱允炆的野心蒙蔽了他的眼睛,最終釀成了自己的敗亡。

朱元璋想在生前建立一個穩固的君主繼承制度,但由于多次立太子無果,最終這一心愿沒有實現。朱允炆趁虛而入,篡奪了皇位。但他建立的統治秩序遠不如朱元璋生前的藍圖穩固,為日后滅亡埋下了隱患。

歷史無情,但公正。朱允炆圖謀不軌,最終釀成了自己的敗亡。朱元璋生前建立的偉業也在靖難之變中土崩瓦解。王朝的興衰無不取決于民心,正義才能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