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能力越大,人品越渣,偽裝成忠臣的司馬光一手葬送了北宋王朝
2023/09/08

小時候課本里講過《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年少的我深深的被少年司馬光的機智所折服,也理所當然的認為司馬光是一個好官,也是一個完人,而翻開司馬光的履歷也是相當出彩。

從小就聽聞《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他出生于官宦家庭,父親對他讀書十分用心,而司馬光本人也非常聰明,六歲讀書,七歲即可背誦《呂氏春秋》,順帶著還干出了砸缸救人的傳奇故事,二十歲的時候司馬光一舉高中進士甲科,至此步入官場,此后一直平步青云,深受朝廷重用,還寫出了寫帝王教科書《資治通鑒》,留名后世。

司馬光

不僅生前風光,死后司馬光還被追贈太師、溫國公、獲得和范仲淹一樣的「文正」謚號,至于宋哲宗還賜碑名為「忠清粹德」,可以說從生平來看,司馬光就讓人覺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但真的如此嗎?

全面反對王安石的變法

要說司馬光這一生最大的爭議就是極力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曾經的司馬光和王安石是互相傾慕的朋友,但因為政見的不同而越來越疏遠,王安石主持變法,想要振興大宋,司馬光作為保守派極力反對,至于為何反對,自然是司馬光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損罷了。

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是通過與民爭利的手段來擴充國庫,國富則民窮,變法越深入,百姓愈窮,最終民不聊生,也因此司馬光堅持認為王安石變法就是與民爭利,但如果仔細推敲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我們發現始終找不到壓榨老百姓的痕跡。

變法傷害司馬光為首的士大夫階層利益

比如司馬光極力反對的「青苗法」,以前百姓到了播種季節買不起種子會找地主們借貸買種子,到了秋收的時候在還給地主,但由于耕地屬于靠天吃飯,有時候百姓換不起錢只能被迫賣田,而自己則賣身為奴。

變法主要內容

但青苗法規定朝廷以很低的利息貸給老百姓,保證百姓不需要向地主們借高額的貸款,從而保證了百姓土地不會被地主兼并,可以說青苗法對于百姓來說是非常不錯的政策,但極大了傷害了地主的利益。

如果說青苗法傷害了地主的利益,那麼「均稅法」就傷害了士大夫階層,均稅法就是要求將全國的土地備案,按照土地的大小和品質進行收稅,很多士大夫擁有大量天地卻隱瞞真實數據而不報,向士大夫收稅自然會遭到反對,哪怕王安石的親兄弟王安國也極力反對,可以說想要從地方豪強和士大夫身上收稅無異于虎口拔牙。

其他內容

士大夫和百姓誰才是民?

王安石變法明明是保護了百姓,限制官僚和地主,但為何在司馬光眼里就與民爭利了呢?不止大家有疑惑,就連宋神宗也疑惑,宋神宗向保守派提出了這個疑問,曾經的「賢相」文彥博是如此回復宋神宗的:「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原來在士大夫階層里,他們才是民,底層百姓根本沒有被視作「人」的身份而存在,所以在文彥博和司馬光等人眼里,王安石作為朝堂的決策者,不應該將百姓的利益置于士大夫之上,所以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原因就是不想把地主官僚的蛋糕,分給朝廷和老百姓。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但百姓又沒有話語權,能說上話的官員都被士大夫掌控,而王安石變法又急需人才,提拔了一堆變法政績顯著的官員,但很多人又是政治投機者,為了讓變法效果拔群,搞一刀切,弄的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最終徹底失敗。

全面推翻新法

王安石變法失敗后, 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主政,全面推翻了王安石所有的變法內容,哪怕對百姓有利的也全部推翻,可以說一刀切,同時司馬光開啟了黨爭清算,早些年司馬光雖然是保守派,但王安石只是仕途上進行打壓,趕出京城,他們還是好吃好喝的在洛陽和長安等大城市繼續抨擊新法。

但司馬光上台后卻和高濤濤一起不僅瞬間廢除新法,還將變法的官員全部貶謫到嶺南地區,要知道北宋時期的嶺南可不是后世,毒蟲瘴氣滋生,貶謫那邊基本有去無回,可以說司馬光開啟了毫無底線的黨爭。

高太后

當然借口就是「 車蓋亭詩案」,這是司馬光利用高濤濤對蔡確等人的不滿,捕風捉影,對整個新黨集團進行一次次斬草除根式的清算,可以說北宋以來朋黨之爭力度最大的一次,不僅將蔡確、章敦和韓縝斥為「三奸」,還將之前變法的支持者且遭到貶謫的章敦、韓縝、李清臣和張商英等人再加以重貶。

很多人都病死在貶謫地,也讓新黨對保守派無比痛恨,日后宋哲宗再度變法,新黨也盡貶保守派到嶺南地區, 毫無節制的黨爭將羸弱的宋朝折騰來折騰去,從而為靖康之恥預留了伏筆,可以說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司馬光

阿云案:到底是聽帝王的還是聽法令的?

阿云案是一個典型的司法案件,由于事情影響太大,以至于到了現在也成為了很多司法朋友們討論的問題,其實案件很簡單,就是一個叫阿云的姑娘在母亡服喪期間許聘給年近40歲的一位姓韋的丑陋男子,因此心懷怨恨,想要謀殺丈夫但沒有殺死,只是砍掉一個手指,後來阿云坦白自己的罪行。

這個案件在當地官員眼里很簡單,加上阿云很快承認自己的罪行,直接以「謀殺親夫」判其死刑,并上報知州,而當時的知州許遵原先是大理寺任職,現在派到地方,他按照宋律 指出守喪期婚約無效,免除阿云的死刑,加上阿云的主動坦白按照《宋刑統》律文可以予以減刑二等論處。

許遵駁回

但大理寺卻以雙方有事實婚約為由,還是以「謀殺親夫」駁回了許遵的上訴,維持原判,處以死刑,雙方的爭論就此展開,最終被送到宋神宗的面前,宋神宗既不想駁回大理寺的面子又覺得許遵說的也沒問題,于是下詔免除阿云的死刑,改為流放。

這下子引起王安石和司馬光爭論了,當然爭論的核心并不是阿云到底死不死而是皇權能否凌駕于法令之上,王安石變法的基礎就是帝王對法令具有終究解釋權,能夠恰當的修正法令,不然遵守祖制,變法無從談起了,也就是說皇帝的詔令高于一切。

阿云案引起朝廷內外爭論

但司馬光卻認為法令不容置疑,祖制不可變,任何人包括帝王都不能凌駕于法令之上,因此支持阿云的死刑,兩個人在朝堂上吵得火熱,最終宋神宗還是聽取了王安石的意見,免除阿云死刑,改為流放,阿云也是幸運的,幾年后遇到了大赦,回來后重新嫁人生子,似乎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年幼的宋哲宗即位,朝政大權都被奶奶高濤濤和保守派司馬光掌握,但沒想到司馬光剛當上宰相就立即要求重審已經過去十七年的阿云案,將阿云以謀殺親夫之罪斬首。

我們可以理解為司馬光堅持皇帝的詔令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的確如此,但當時判決已經生效,而且阿云也被流放多年,對于她的懲罰已經完畢,加上阿云是被迫嫁人,婚姻是無效的,本身也是受害者。

司馬光真的太記仇了

但司馬光十幾年后卻把爭議如此大的案子重新提起而且一意孤行重新判決是否有點不合適?而且直接下令處死,不得不說司馬光真的太記仇了。

割地成為最大的糟點

司馬光反對一切變法,就連宋神宗年間熙河開邊的戰略成果都無條件放棄掉,雖然王安石主張不打仗想要和西夏人議和是為了保存實力發展宋朝,畢竟打仗花的錢都是需要從老百姓嘴里摳出來的,但司馬光沒有任何理由地廢除了王安石的和談計劃。

甚至為了促成與西夏人的和議,將王安石苦心經營數年的格局以及屬于宋朝的河湟地區作為籌碼送給西夏人,目的就是聊表誠意。

司馬光的這番提議自然遭到很多人的反對,畢竟割地不是小事,就算割地也得找一個熟知當地情況人的,如果這個地方用處不大割了也就割了,司馬光覺得有道理,于是找到駐守西北的武將張路,詢問割地事宜。

宋軍

張路一聽要將河湟地區割讓給西夏人,當即就怒了,找來地圖告訴司馬光河湟地區是多麼的重要, 河湟地區不僅可以使西夏與南方其他部落失去聯系,還可以包圍西夏,一旦割走,無數將士的血就白流了,西北地區也將陷入困境,司馬光一聽,嚇出一身冷汗,自己差點做了賣國賊。

但割地還是要割地的,最終 將偏遠的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賜還給了西夏,不過司馬光的誠意并沒有換來西夏的好心對待,這些地基本就是白割了,對外繼續妥協退讓,日后還是宋哲宗將西夏打服了。

司馬光曾經說過,一個執政者應該善聽廣諫,容納各家之言,但輪到自己掌權的時候卻大搞一言堂,就是蘇軾都看不下去,吐槽司馬光是一個知行不一的人,且多次以辭官要挾皇帝,動不動就上折子,《論上元令夫人相撲》、《論公主內宅臣》、《論正家上殿》什麼的完全是為了自己聲譽。

司馬光這種人只適合研究理論,如果放在朝堂上簡直就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而且司馬光這種人只適合研究理論,如果放在朝堂上簡直就是噩夢一般的存在,經濟上只懂得節用而不懂開源,外交上放棄大片用鮮血收復的失地一昧的求和,用人上提拔日后的奸臣蔡京等人,輪心胸氣量,將新黨全部貶謫到蠻荒之地,要知道當時新黨執政的時候雖然將他們貶謫,但去的都是繁華之地。

可以說司馬光在史學上成就斐然,但是政治上一敗涂地,也因此宋哲宗非常討厭保守黨,在位期間重新變法,貶謫所有舊黨,可惜能力超強的宋哲宗卻英年早逝,據說有舊黨背后作祟,失去了北宋最后一次中興的希望,而繼位的是宋徽宗,徹底糟蹋了大宋江山,大宋滅亡的時候司馬光去世才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