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無大功為何會被封王?又為何背叛劉邦?一文說清楚來龍去脈
2023/09/03

西漢開國功臣中,盧綰是一個奇怪的存在,他沒有出現在西漢功臣表中,沒有具體的食邑與封地記載,在劉邦反秦與楚漢戰爭中,盧綰也沒有特別的功勞,但在劉邦稱帝前,盧綰已經被封為長安侯,官至太尉,劉邦稱帝后,盧綰被封為燕王。

那麼問題來了,盧綰無大功為什麼會被封為燕王?

這得從盧綰的身世說起,盧綰是劉邦的真正的發小,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同村人,兩家關系還好,因此兩人更是親密無間,形影不離。

劉邦反秦后,盧綰就開始跟隨,在反秦戰爭與楚漢戰爭中,盧綰多是跟隨劉邦作戰,沒有特別的戰績,也沒有特別的功勞,不像曹參、蕭何、周勃這些人,既是劉邦的同鄉,又有拿得出手的功勞。

劉邦與盧綰

秦漢均以戰功封侯,盧綰顯然是個例外,他是劉邦手下唯一一個不以戰功封侯的人,根本原因就是盧綰跟劉邦的關系特別好,劉邦作為一方之主,他的安保級別顯然是最高的,但盧綰可以隨意進出劉邦的臥室,這是絕對的信任。

除此之外,盧綰的待遇是所有將士中最高的,他的飲食與賞賜是其他將領無法比的,這皆因為他與劉邦的私交,從某種意義上說,盧綰被劉邦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而且是可以絕對信任的親人。

劉邦在楚漢戰爭中,為了拉攏諸侯,與項羽爭奪天下,先后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長沙王吳芮、梁王彭越、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韓王韓信。

劉邦稱帝后,意識到異姓王的威脅,在與匈奴和親之后,開始著手解決異姓王問題,正巧此時燕王臧荼發動叛亂反漢,臧荼最早是韓王韓廣的部將,后成攻略燕地被推舉為燕王,項羽分封天下時封臧荼為燕王,楚漢戰爭中,韓信攻破趙國后,臧荼投靠劉邦,仍然被封為燕王。

劉邦分封的諸侯王

臧荼之所以叛亂,是因為項羽戰敗被殺后,劉邦派人大肆搜捕項羽舊部,這讓臧荼產生恐懼,他本是項羽分封的燕王,後來才投靠劉邦,而且臧荼在楚漢戰爭中幾乎沒有出兵幫忙劉邦,臧荼擔心自己會被劉邦所殺,于是起兵反漢。

劉邦聽說后,親自率軍討伐臧荼,盧綰也跟隨,幾個月后臧荼兵敗被殺,燕王之位開始空缺,沒多久,劉邦就任命盧綰為燕王,劉邦之所以這麼做,有三個原因:

1、劉邦繼續實現分封制與郡縣制并存

劉邦消滅燕王臧荼后,有兩個選擇,要麼把燕國收歸中央管轄,實行郡縣制來統治燕地,要麼繼續封燕王,實行分封制來統治燕地。

秦朝實行絕對的郡縣制,僅15年就滅亡了,劉邦建立了漢朝,骨子里還有分封的思想,但他同時見到了郡縣制的好處與分封制的弊端,為了權衡利弊,劉邦選擇了郡縣制與分封制并存的政治制度,來一個折中,既實行了郡縣制,迎合了秦國百姓,又保留了分封制,迎合了戰國分封貴族。

劉邦

由于燕地偏遠,又是苦寒之地,劉邦選擇在燕地實行分封制,那麼必然要選一個人封為燕王,這個人顯然必須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劉邦最信任的人就是盧綰,而且是從小玩到大、知根知底的兄弟,所以就封了盧綰。

2、劉邦準備將分封異姓諸侯王向同姓諸侯王改變

從後來的歷史看,盧綰是劉邦分封的最后一個異姓諸侯王,盧綰之后主是同姓諸侯王了,這也是劉邦準備實行的封王制度,以分封同姓諸侯王來拱衛中央政權,達到政治穩定的目的。

因為分封異姓諸侯王,到了某個時間段,一定會起來造反,這也是劉邦稱帝之后的主要政治任務,就是剪除不聽話的異姓諸侯王,全部換成同姓諸侯王,以血緣紐帶來維系諸侯王,形成共同的政治利益體。

從異姓諸侯王到同姓諸侯王得有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就是盧綰,因為盧綰身份特殊,他與劉邦是異姓,但關系又最好,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形容: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的關系。

盧綰

劉邦甚至把自己的這一意愿透露給群臣,群臣再上表皇帝分封盧綰為燕王,這一操作很明顯是劉邦故意的,他的目的就是用盧綰來過渡一下,接下來表示劉邦準備分封同姓諸侯王了,這是做給手下那一大幫功臣看的。

3、劉邦并不想諸侯王過于強大

盧綰這個人沒啥能力,他能封侯晉王,靠的是與劉邦的關系,劉邦分封盧綰既不擔心會背叛自己,也不擔心盧綰真的背叛之后會有多大的作用,封盧綰為王符合劉邦的政治利益。

劉邦雖然重感情,但他是標準的政治人物,為了政治利益,翻臉可是比翻書還要快,而且劉邦天生就是當領導的,他封盧綰為王,也有為政治安全考慮的原因。

歷史的發展證明了劉邦的眼光是正確的,盧綰後來反叛,確實也沒有造成多大的危害,說明盧綰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

既然劉邦看準了盧綰,并且分封盧綰為燕王,盧綰為何要背叛劉邦呢?

盧綰無大功

因為盧綰被豬隊友坑了。

在盧綰叛亂之前,代相陳豨先行叛亂,并與韓王韓信一起勾結匈奴背叛劉邦,劉邦再次親率大軍討伐陳豨,燕王盧綰則率軍從燕地往西南方向攻打陳豨。

陳豨派使者到匈奴求救,正好遇到了盧綰派到匈奴的使者張勝,前任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也在匈奴,臧衍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張勝,如果陳豨被消滅,那麼下一個就輪到燕王盧綰,那麼你和盧綰也將會滅亡,如果暫時放過陳豨,那麼局勢就會緩和,燕國就能長存。

張勝居然同意了臧衍的說法,于是私自勸匈奴幫助陳豨,張勝出使匈奴的目的是讓匈奴不要救助陳豨,他只是盧綰派往匈奴的使者,在盧綰不知情的情況下,居然暗中把盧綰的政治目的給更改了,這可是暗中投敵的重罪。

盧綰被手下人坑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只要盧綰把張勝給滅了,就不可能牽涉到他,況且盧綰也只是懷疑張勝,并沒有證據,張勝向盧綰解釋,居然把盧綰給說服了,盧綰就開始幫著張勝說話,此時的盧綰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深淵之中。

此時,盧綰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包庇張勝,主動為張勝開脫,同時又暗中派張勝私下與匈奴聯系,同時還派使者與陳豨聯絡,希望陳豨表面上與燕地作戰,暗中卻形成相互牽制的局面,以維持燕國的長久,這就坐實了盧綰通敵的證據。

此事最終被陳豨的降將告訴了劉邦,劉邦派使者召盧綰,盧綰稱病不去,劉邦開始調查盧綰通敵的事,盧綰害怕了,此時的異姓諸侯王只剩下燕王盧綰與長沙王吳芮了,盧綰看著一個個倒下的異姓諸侯王,更加害怕會輪到自己。

盧綰私下與匈奴及陳豨聯系

負責為劉邦調查盧綰的審食其等人告知劉邦盧綰的現狀,再加上劉邦又從匈奴人那里聽說了張勝與匈奴暗中聯絡的事后,肯定了盧綰的叛亂,但此時的劉邦已經又老又病了,沒有精力出征了,于是派了樊噲率軍討伐盧綰。

劉邦顧及舊情本想赦免盧綰,盧綰也想入朝拜見劉邦說清楚,但在此時,劉邦病逝了,盧綰不信任呂后,于是出逃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最終死于匈奴。

盧綰的叛亂是被手下人坑了,在劉邦以高壓姿態打擊異姓王的戰爭中,盧綰以為自己會和其他異姓王一樣的命運,盧綰的本意是想自己的封王長久維持下去,但劉邦不停地剪除異姓王,讓盧綰沒有安全感,最終整個天下只有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芮。

劉邦并無殺盧綰之心

劉邦并沒有打擊盧綰的意圖,至始至終是信任盧綰的,即使盧綰真的叛亂了,劉邦也想顧及舊情,保下盧綰,奈何劉邦突然去世,盧綰也并非真的想背叛劉邦,他只是想永保富貴而已,盧綰沒有政治野心,只想富貴,可惜的是他被手下人坑了,自己沒有正確處事的能力。

盧綰的背叛其實是特別時期發生的一件偶然事件,但凡盧綰能夠看清背后的政治邏輯,他也不會背叛劉邦,他與劉邦的交情永遠是其他人比不上的,但在權力、地位、富貴背后,利益變得復雜了,張勝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把盧綰拉下了水,盧綰的叛亂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