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13年前新疆舊照:大清武官提槍上馬,士兵手中武器是亮點
2023/10/28

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疆位于中國西部,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莫理循與中國助手合影

1910年,澳大利亞人莫理循,來到中國西部考察。他出嘉峪關進入新疆一路西行,途經哈密、烏魯木齊、伊犁、阿克蘇、喀什葛爾等地,拍攝了大量珍貴照片。

下面遴選莫理循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25張,分享給讀者。通過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修復清晰度),我們看到了100多年前新疆的真實面貌。有些照片。新疆本地人都未必見過,是第一次曝光,值得收藏!

1910年,烏魯木齊滿城西門景象。烏魯木齊最大的滿城叫鞏寧城,也叫老滿城。滿城周長九里三分,設城門四座:承羲(東)、宜穡(西)、軌同(南)、樞正(北)。

清軍入關后,在「滿漢分畛」原則下,八旗兵在駐防地建了很多滿城,平日在城內訓練,遇有戰事時則出城作戰。因此,滿城有著濃重的軍事色彩和民族特色。

烏魯木齊舊稱「迪化」,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設迪化府,1913年廢除。

1910年,新疆烏魯木齊南城門附近的景象。這是一條繁華熱鬧的街道,沿街店鋪都在開門營業。街上人來人往,兩側是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建筑,古色古香。

這是位于烏魯木齊的四川會館。高大的牌樓,裝飾有精美的磚雕,飛檐高挑十分壯觀,門楣上「四川會館」四個大字分外醒目。門前兩輛馬車正在等待載客。

明清時期,烏魯木齊成為全國各地向往的「淘金地」,為了便于同鄉之間的溝通,也為了撫慰思鄉之情,建立了很多具有地域色彩的會館。當時全國有八大會館,四川會館最為著名。

1910年,烏魯木齊的巡撫衙門,位于現在的人民廣場一帶。正大門面闊三間,門里停有一輛專用馬車,門口筆直的官道鋪著地磚。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設置行省,以迪化為省會。從此迪化成為新疆的政治中心。第二年,升迪化直隸州為迪化府,設巡撫衙門。

清朝末年,新疆烏魯木齊南城墻景象。站在城墻上遠眺,城墻高大厚實,城墻外面設有敵台。城內民居建筑櫛比鱗次。從這里登上城墻,需要穿過一個小鐵門。

這是位于星星峽的一座關帝廟,建筑規模不大,但五臟俱全。關帝廟依山勢修建,高低錯落。主殿位于最高處,有一些香客正在大殿內祭拜。

星星峽并不是峽谷,而是一個重要險要的隘口,新疆與甘肅的分界線。從這里可以進入東疆。而出了星星峽,就算是出疆了。

這是位于烏魯木齊滿城內關帝廟前面的一座塔樓。

塔樓高大壯觀,飛檐高挑,門洞旁建有台階可以登上塔樓。

由于年代久遠,塔樓的垛口有的地方已經坍塌。一名挑著扁擔的男子從塔樓旁經過。

1910年,新疆阿克蘇新城景象。一條小街道兩旁,整齊排列著很多民房,高大的楊樹點綴其間。街道上行人并不多。

這是烏魯木齊的萬壽宮,也叫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萬壽宮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建筑為三進兩跨院。建有門樓兼戲台、正殿、后殿。萬壽宮建筑布局嚴謹,氣勢宏大,特別是古戲台,造型別致,外觀秀美,是研究清代會館建筑的寶貴資料。

1910年,新疆阿克蘇河的一個擺渡口景象。船只停靠在岸邊,乘客正在登船,船上已經裝滿了各種貨物。「阿克蘇」意為「白水」,有昆馬立克河與托什干河兩源。

1910年,新疆伊犁地區邊防部隊的一名將官,騎在馬上正準備出去巡邏。他身穿戎裝頭戴棉帽,背著一支步槍,威風凜凜。后面的建筑,應該是邊防站,條件還是有些簡陋。

這是新疆古城子的主街道。古城子,也就是現在的奇台。街道寬闊,中間建有遮陽棚。

奇台位于新疆東北部。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在奇台建奇台堡,駐軍屯墾。光緒二十八年 (1902年),屬鎮迪道轄。

這張照片拍攝于新疆喀什。照片中這幾個人,是鎮守喀什的邊疆大員。他們身穿棉袍,正坐在一起商議軍機大事。

喀什三面環山,北有天山南脈,西有帕米爾高原,南部是崑崙山,東部則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這是位于烏魯木齊南關文昌閣。

拱形門洞下是一條寬闊的街道。街道兩側都是店鋪,都在開張營業,文昌閣前人來人往。

1910年。新疆喀什的清軍士兵。站在最左側的是一名軍官,手拿一把大刀。五名士兵站成一排,手里拿著五種不同的武器。其中一名士兵,握著槍管,槍口朝下,看上去一點都不專業。

遠處的建筑,是哈密新城的南門。城樓高聳,城墻高大壯觀。進城的主干道是一條土路,在路的兩側,有兩排參天大樹。

1910年,新疆哈密的兩名維族婦女,帶著孩子在路邊曬太陽。新疆維吾爾族人的服飾花樣特點較多,富有特色非常優美。

一群人看到有人舉起相機對著他們拍照,臉上露出好奇的表情。

這是1910年的哈密回王陵。回王陵,是清代新疆哈密歷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園,俗稱「回王墳」、「王爺墳」。

照片中這座陵墓,建筑風格為阿拉伯式,拱北下方上圓,高度有25米。陵墓位于哈密西南郊之回城,四周建有圍墻。

1910年,新疆寧遠鼓樓面貌。

寧遠,也就是現在的伊寧。鼓樓始建于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雄偉壯觀。鼓樓前有一名小孩在玩耍。

歷史上,寧遠鼓樓歷經數次毀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鐘、鼓合為一樓。后經多次維修,基本保存了原貌。

1910年,寧遠(今伊寧)街頭景象。照片中,兩名蒙古人騎著馬來到街上購物。他們在一個路邊攤挑選商品。他們身上的蒙古服飾很有特色,與當地維族人服裝有明顯的不同。

照片中這座建筑,叫宣禮塔,位于伊寧東干清真寺。

宣禮塔,伊斯蘭教清真寺群體建筑的組成部分之一,專門用作宣禮或確定齋戒月起迄日期觀察新月。

宣禮塔,是清真寺建筑的裝飾藝術和標志之一。

這就是新疆美麗的賽里木湖,清澈的湖水猶如一面鏡子,遠處的高山和天上的云彩,倒映在水中,令人心曠神怡。

仔細看,一百多年前的賽里木湖,其實也很漂亮,只是植被沒有現在長的這麼好。湖畔還能看到一些民居。

這張照片拍攝于賽里木湖附近,四名男子正騎著馬,前往塔爾巴哈台的路上。其中一人,騎的竟然是一頭牛。

牛背上馱著很多貨物。

這是位于新疆霍諾海的一座喇嘛廟。霍諾海,即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這座喇嘛廟,規模宏大,院內幾座大殿非常氣派。

1910年,新疆惠遠新城鼓樓,惠遠,即現在的霍城縣惠遠鎮。遠處高大的鼓樓十分壯觀。鼓樓錢是一條寬闊的大街。街道兩側是一些商鋪。

新疆喀什葛爾街頭景色。喀什噶爾,意為「玉石聚集的地方」。喀什葛爾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是維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喀什葛爾街上人來人往很熱鬧,路邊有很多擺地攤的,撐著遮陽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