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1129)的九月,高宗得到了「金人治舟師將由海道窺江浙」的諜報,十月,高宗渡過錢塘江,躲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去了。
當陳淬、岳飛與金人大戰于長江邊的馬家渡,陳淬戰死,建康失陷,警報傳來時,高宗又連忙從越州逃向明州(今浙江寧波)。
這時,攻打江西一路的金軍渡過長江,占領江州(今江西九江)后,深入江西、兩湖,差點把孟太后捉住,一路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金兀術在占領軍事重鎮建康以后,就由建康進軍,經溧水、廣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這一條歷來為兵家所必爭的戰略要道,南宋竟沒有部署重兵把守。
前鋒所向,幾乎未遇什麼抵抗。沿途州縣的守臣,對敵情毫無所知。如廣德守臣周烈竟把金軍當作潰散的游寇,派人前去聯系,約好只要不擾民,殺豬宰羊款待,奉送糧草犒軍。金軍就將計就計取得了廣德,周烈被殺。
離廣德僅八十里的安吉,根本不知廣德陷落,更無防御。兀術率軍過獨松嶺,見兩山直壁夾道,形勢險要,不禁感嘆:「南朝可謂無人,徜以贏兵數百守此,吾豈能遽度哉?」
金軍向杭州進逼。這時的杭州,雖然已于建炎三年七月升為臨安府,但高宗和他的宰執百官在十月就已匆匆地逃離到越州。
朝廷遷走,杭州知州康允之只聽說有兵來了,也不知什麼兵,派將軍劉某去迎敵,斬得兩個敵兵首級歸來。康允之一看,血淋淋的人頭都帶耳環,驚呼:「金人也!」馬上放棄杭州而逃。
但愛國的廣大軍民,得知金兵到來,堅決守衛,殺了畏敵投金的杭州守臣劉誨。錢塘縣令朱蹕率民兵迎戰,在天竺山英勇戰死。
杭州失陷了。
高宗喪魂落魄,采納了宰相呂頤浩下海避敵的建議:
金人以騎兵取勝,今鑾輿一行,皇族、百司吏、兵馬、家小甚眾。若陸行山險之路,糧運不給,必至生變。兼金人既渡江,必分遣輕騎追襲。今若車駕乘海舟以避敵,既登海舟之后,敵騎必不能襲我。江浙地熱,敵亦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復還二浙。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
于是高宗從越州逃到明州,又從明州下海逃跑。金軍仍跟蹤不放,派舟船于海上窮追,直至昌國縣(浙江舟山定海)的海面,才被宋樞密院領海船公事張公裕所率水軍擋住。如喪家之犬的高宗,才得逃往溫州。
兀術領兵十萬,一路燒殺過來,所向披靡;可是,后方卻遭到了岳飛軍的痛打。
岳飛派劉經帶一千兵收復溧陽縣,斬敵五百多,活捉兀術剛剛任命的溧陽知縣渤海太師李撤八及金軍頭目十二人。 岳飛親自率兵在廣德襲擊了金軍的殿后部隊,砍得金軍首級一千二百十六顆,生擒金將漢兒王權等二十四人,剃頭簽軍首領四十八人。
岳飛從宗澤那里學到了做瓦解敵軍的工作。金軍的成分是復雜的,女真族只是少數,多數是從被征服的各族中征集來的,如「漢兒」(或稱「剃發簽軍」、「簽軍」)等。
由于金軍內部不平等,有矛盾。岳飛就利用敵軍內部矛盾,特別是利用被強迫當兵的漢人對女真人的不滿,做分化瓦解工作,岳飛同俘獲的簽軍談話,曉之以共扶社稷的大義,并從中挑選出真正愿意倒戈的漢人,放歸,令他們在夜間襲擊金營,燒毀金軍的輜重、糧草。
岳飛軍又從外面夾攻,乘亂沖殺。岳飛通過運用諸如此類的戰術,常常出奇制勝。在廣德境內,與金軍作戰,獲得了六戰六捷。
駐屯廣德鐘村期間,軍中糧食匱乏。一時又得不到政府撥支軍糧。岳飛便與母親商量,捐獻家財購買軍糧,以暫渡難關。當時,潰散的宋軍專以剽掠為生,唯岳飛嚴厲約束部屬,不許侵掠百姓,做到「秋毫無犯」。
駐地老百姓照常下田務農;街頭市井,買賣照常。岳飛軍隊紀律嚴明,在當時的官軍中聲望最高,贏得了老百姓的愛戴。金軍中的簽軍,也爭著前來歸降岳飛。他們稱岳軍為「岳爺爺軍」。
岳飛的隊伍壯大起來了,士卒不下于一萬人,加上家屬、使臣等人,岳飛軍擁眾約在二萬人以上。在當時得不到朝廷正常軍事給養的情況下,糧食問題成了最大的困難。
相識于南京行伍之中,并把岳飛推薦給張所的趙九齡,這時突然在廣德與岳飛見面了。趙九齡是一個熱烈的抗戰派,中興之「奇才」。朝廷執政者的疑忌、排擠使他終未獲大用。這時他在常州衙門里當了一個屬官。
建康失守后,他聽到了諸將徬徨江上,莫知所適,又乏糧,將謀抄掠的消息,急忙去請岳飛,邀他到盛產稻谷的常州來。岳飛欣然應諾。岳飛認為據守常州,可控扼金人往來交通,金人也必將力爭,因此常州正是襲擊金軍的重要地方。
當岳飛決定率部隊出發時,不幸傳來了常州已被金軍分兵攻占的消息,岳飛只好暫時按兵不動。
由于糧食供應不足,岳飛約束部下雖嚴,然士卒擅自離營騷擾鄉村的事常有發生,岳飛很頭疼。
這時有一個效用使臣李寅,向岳飛獻計移屯宜興:
若移軍宜興,三面臨湖,唯有一陸路,極狹,使一小將守之,不可犯矣。
岳飛十分高興。而宜興正被建康敗下來的水軍統制郭吉所騷擾,百姓、縣官仰慕岳飛的威名,也奉書前來請岳飛到宜興去。
縣令說:「邑之糧糗,可給萬軍十歲!」
建炎四年(1130)春,岳飛軍向宜興移防。郭吉聽說岳飛軍隊來了,忙把人馬、財物裝了百多只舟船,駛入太湖,逃之夭夭。
岳飛駐軍宜興、張渚期間,還打敗了戚方為首的兵匪游寇,一縣仗賴岳飛軍獲得安寧。鄰近的縣、邑士民、官吏,紛紛棄家搬遷到宜興來住。
為了不忘岳飛的恩德,他們建立起「生祠」(紀念在世人物的祠堂),掛起岳飛的畫像,祀以香火。從這時候起,岳飛的名字,就開始刻進江、浙、皖人民的心中了。
建炎四年二月,兀術以「搜山檢海已畢」為借口,便從臨安退兵。在縱火焚燒明州、杭州后,人馬、輜重及全部擄掠物,從運河經秀州(今浙江嘉興)、平江(今江蘇蘇州)一線北撤。
當金軍途經常州時,岳飛自宜興率軍迎襲,四戰四勝。金軍人馬互相踐踏,擁入河中淹死者,不計其數。活捉金軍大頭目女真萬戶一人、漢兒李渭等十一人。
常州之戰后,岳飛第一次得到皇帝的詔書,命令他配合扼守鎮江的韓世忠,從左翼打擊金軍,同機收復建康。
這時,在常州附近遭到岳飛襲擊的金兀術,不敢在常州停留,直奔呂城屯宿,并往鎮江方向退去。
久經沙場的韓世忠,已在鎮江至建康一帶江面上布下戰船,嚴陣以待。
金兀術遣使者向韓世忠挑戰,韓世忠應戰。如期會戰時,激戰數十合,兀術不能取勝,復遣使向韓世忠提出借路過江,條件是:歸還擄掠物,饋贈名馬五千。韓世忠輕蔑地說:「只留下烏珠(即兀術)乃可去!」
金兀術沒奈何,派人過江請撻懶增援。于是,撻懶令托云自揚州引兵屯真州,沿長江北岸布兵,勢連建康。但韓世忠親領海船,在江上指揮南北接戰,與金軍相持于黃天蕩。
金軍舟師不敢接近宋軍又高又大的海船,一旦接近,就被宋船帶索的大鉤鉤住拖走。 兀術窮蹙,再和韓世忠直接對話,依舊苦苦哀求借道;韓世忠一邊解下隨身所佩的金鳳瓶酒壺,若無其事地與部下傳酒縱飲,一邊冷冷地回話說:「是不難,但迎還兩宮(徽、欽兩帝),復舊疆土!」
就這樣,水路被韓世忠死死卡住了,金兀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陸路上,這時岳飛率兵追來,在清水亭與金軍進行了一場激戰。金軍大敗,尸體橫七豎八地布滿了十五里。岳飛部隊斬獲女真大小軍將首級就達一百七十五顆,繳獲金軍馬甲、弓箭、金鼓三千七百余件。
這一仗是金軍渡江南侵以來第一次大慘敗。
在鎮江已無法渡江。金兀術唯一的去向是西奔建康,但是,人馬可以走陸路,滿載擄掠物的船隊,卻非得經水路不可,這又必須繞過韓世忠把守的江面,兀術左思右想一籌莫展,于是高價懸賞征求妙計。
這時,一個無恥叛徒向兀術獻策說:今江水漲滿,宜于蘆場地(今鎮江西面)鑿大渠二十余里,接通長江口。金兀術聽從其計,一夜之間開出一條大渠,從鎮江西南通到長江。
第二天,韓世忠突然發現金軍船隊失蹤,後來得到報告說,金人船隊已在上游直向建康駛去。韓世忠下令火速尾追,迫使金船在建康屯駐,兀術渡江又未能成功。
在陸路,金軍人馬向建康進發。
岳飛也早有預料,此時已設伏兵于建康南面的牛頭山,伺機殲敵。夜間,他派出一百士卒,身穿黑衣,混入金營,騷擾敵人。金人在驚慌中互相殘殺,傷亡很大。
後來金軍才發現夜間的自相混戰,系宋軍混入騷擾所造成,便增加「邏卒」,加強了巡邏。岳飛隨機應變,又派強壯的士卒,銜枚潛伏在路旁,等巡邏兵過來時,一一擒獲。
搞得金軍不斷損兵折將,驚慌不安。
金兀術唯恐拖延下去,將遭到宋軍包圍,自己會成甕中之鱉,因此更急于過江。于是他在建康城中又貼出賞榜,征求渡江的妙策。
這時,另一個民族敗類貪圖厚賞,教金人把帆船統統改裝為不怕火的劃槳船,等風平浪靜時,輕舟劃入長江,挑選好弓手,對準宋軍海船的箬篷發射火箭。金兀術連夜趕造火箭,等到無風的一天,果然用火攻打敗了韓世忠的海船隊。
韓世忠因舟師損失較大,領兵退回鎮江下游去了。但韓世忠以八千之軍,竟能對抗兀術十萬之眾達四十八天之久,使兀術喪膽,這在南宋抗金史上已經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兀術離開建康之前,進行瘋狂的報復。金軍縱火焚掠三日,抓走居民、官員中的強壯男女,瘋狂屠殺老弱病殘,逃生者僅十分之一。一個擁有十七萬居民(不計流寓商販)的城市,變成了遍地尸骨、血跡斑斑的「大墳場」。
滿懷怒火的岳飛,立即率部從牛頭山飛奔而下,占據了金軍剛剛退走的新城,趁著金軍匆匆撤出建康渡江而逃的機會,狠狠打擊金軍。
這時金兀術正從建康西北的靜安(亦稱龍灣)向北岸的宣化渡江,金軍的后部遭到了岳飛部隊的追擊,凡背著擄掠物尚未登舟的金軍,統統被宋軍以戈矛捅落水中淹斃。
這一仗岳飛部隊僅斬死女真兵就有三千余,俘虜三百多人,其中將領有二十余人,得馬三百匹,鎧仗旗鼓數以萬計,牛驢輜重無數。
建炎四年(1130),靜安大捷后,金軍在江南不復留下一騎一卒。建炎四年五月,岳飛收復了建康。
岳飛收復建康,受到了朝野普遍的贊揚。刪定官邵緝上書朝廷,特別提到岳飛收復建康的功績。
金軍第一次南侵,最后以失敗告終。在南宋愛國軍民的打擊下,尤其是韓世忠和岳飛的抗金斗爭,迫使金軍從此不敢渡江南侵,保障了江南不再受戰火焚燒,穩定了南方的社會生產、社會秩序。
從建炎四年四月起,岳飛部隊歸屬于御前右軍都統制、浙西江東制置使張俊部下。張俊打算把統制官岳飛派往鄱陽(今江西波陽),扼守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大致在江西省、皖南及江蘇西南之一部)。
建康收復后,岳飛仍然十分重視守衛建康的戰略意義,在《奏乞益兵守淮略》中指出:
「建康為國家形勢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臣以為賊若渡江,必先二浙(江蘇省東南部和浙江省全部),臣乞益兵守淮(即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淮河至長江之間的地區),拱護腹心。」
高宗閱讀了岳飛這一道奏章,采納了岳飛的主張,取消了讓岳飛駐軍鄱陽的原議;并獎賜岳飛鍍金槍、百花袍、金帶鞍馬和五十副鐵鎧。
由于岳飛收復了建康并指出了守兩淮、拱護建康的重要性,因而得到了高宗和朝廷大臣的重視。
收復建康后,岳飛暫回宜興休息。
宜興縣的張渚鎮上住著一個名叫張完的讀書人,岳飛前去拜訪,并在張家的墻壁上書寫了一篇「題記」:
近中原板蕩,金人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大小二百余戰,雖不及遠涉遐蕪,亦足快國事之萬一。今又提一壘(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今且休兵養卒以待,如或朝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邊庭,迎二圣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板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
這一篇「題記」,是岳飛豪情壯志的奔瀉,可以說是岳飛自二十歲從軍開始,至收復建康止,這八年戎馬生活的一個總結,也是岳飛懷抱壯志宏圖的真實寫照。他期望著朝廷今后的國策有所改變,能切實地支持抗金的事業,那麼收復故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就能實現了。
金人北退以后,平息騷亂江淮游寇部隊,成為南宋政府一個當務之急的問題。而在兩浙,最猖狂的是戚方。
戚方,原是杜充的部將之一。在建康失陷前,他率部離開建康,在兩浙流竄搶掠。他曾經為了吞并扈成(也是杜充的部將)的軍隊,設計誘殺了扈成。 但扈成的部眾卻投奔了岳飛。戚方在廣德,又企圖火并岳飛的軍隊,但陰謀未遂。這股游寇遇金軍就逃,見百姓就搶。
建炎四年夏天,張俊被任命為招討使,岳飛則受命聽張俊節制,討伐戚方。這時戚方正從宣州(今安徽宣城)竄入湖州的安吉。
岳飛親率精銳三千,前往安吉上鄉追擊戚方。
不久,戚方自恃增加了兵力,竟惡狠狠地向岳飛部隊撲過來;可是,交戰數合,即敗下陣來,連忙又逃。岳飛窮追不已。戚方料定自己逃不出岳飛之手,又碰上張俊率師夾攻上來,趕快投降了張俊。
張俊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收降戚方的功勞。
不過,那時的張俊,對部下的岳飛尚未妒功猜疑,他記下了岳飛的功勞,還請岳飛赴宴慶功。宴飲間,張俊令戚方出來拜見岳飛。戚方一見岳飛,嚇得連忙跪拜請罪,聲聲哀求岳飛免他一死。
張俊有點莫名其妙,岳飛對張俊說:
「飛與方,同在建康,方遽叛去…屠戮生靈,騷動郡縣,又誘殺扈成,而屠其家,拒命不降,比諸兇為甚,此安可貰?」
張俊打了圓場,使戚方稍稍寬下心來。
這時,岳飛徐徐地從箭筒中抽出一支箭來。這支箭一亮,戚方又驚出一身汗。
原來,岳飛在廣德時,戚方曾卑鄙地對岳飛進行暗算。有一次,戚方竟從背后向岳飛暗放手弩,幸好未射中,飛箭射在岳飛的馬鞍上。岳飛收藏了這支箭,憤然地說:「他日擒此賊,必令手折以就戮!」
岳飛對張俊說明了這枝箭的來歷,并把它扔給戚方,要他一寸一寸地折斷。 戚方此時渾身發抖,不得不低著頭,把箭桿一寸一寸地折斷。岳飛和張俊看到戚方那副猥瑣的樣子,禁不住大笑起來。
這時岳飛聲譽日高。朝野士大夫交章上書,稱贊岳飛的功績。
有的奏章指出:「岳飛驍武精悍,沉鷙有謀,臨財廉,與士信」,具有超人的才干和特立的情操;有的奏章引用了岳飛對部下所講的話:「要使后世書策中,知有岳飛之名,與關(關羽)、張(張飛)輩功烈相仿佛耳!」
為此,他們向朝廷提出建議:
「望朝廷,論飛之功,加以爵賞,使與韓(世忠)、劉(光世)特然成軍者,勢力相抗!」
七月,宰相范宗尹也向高宗極力推薦岳飛,并說:「張俊自浙西來,盛稱岳飛可用!」
高宗決定擢用岳飛,他還記得岳飛主張堅守兩淮拱護建康的獻策,于是他對范宗尹說:
「飛,杜充愛將,充失臣子之節,而能用飛者,有知人之明。遷飛武功大夫(正七品)、忠州防御使、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
八月一日,岳飛正式被授予通泰鎮撫使之職。
然而,岳飛對朝廷授予他此官十分不滿,其原因在于「鎮撫使」是為了羈縻游寇頭目、建立藩鎮而設。 提出此策者乃范宗尹,他指出:江北、荊湖諸路盜起,大者至數萬人,據有州郡,朝廷力不能制。此皆烏合之眾。急之,則并死力以拒官軍,莫若析地以處之,盜有所歸,則可以漸制。
盡管岳飛授予通泰鎮撫使,屬于「朝廷大臣出使所除」之系列,但同時授予鎮撫使的多為游寇、土豪,不能不使剛剛擊垮兩浙游寇戚方的岳飛扼腕,他表示堅決不愿接受此職,而要求開赴前線,提兵北伐。
岳飛上書要求免除通泰鎮撫使之命,而授他在淮南東路招兵買馬之權,以收復兩淮失地,繼而收復中原,以「使飛平生之志,得以少快!」
岳飛怕朝廷不放心,甚至主動提出愿以老母、妻子兩人為人質。但岳飛的請求,沒有得到朝廷批準。
盡管「鎮撫使」一職,有魚目混珠之感,無論如何,身任通泰鎮撫使,獨當一面,已步入高級將領行列。
建炎四年夏季,長江沿線防務,已作了新的調整。
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帶,以觀文殿學士、新除江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朱勝非為江州路安撫大使兼知江州;從池州到建康,以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醴泉觀使呂頤浩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鎮江以下,以太尉、御前巡衛軍都統制劉光世為兩浙路安撫大使兼知鎮江府。
二品以上為安撫大使。三帥皆由重臣擔當。
通泰鎮撫使在劉光世防區內,隸屬于兩浙路安撫大使司。
岳飛奉命屯駐泰州,嚴格治軍,禁止軍中「不得騷擾百姓」,將士畏之,「室家安堵,尤得民情」。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