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劉備入蜀立下2條軍令,一條被趙云否決,另一條卻被美國奉為經典
2023/09/15

前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曹操最具實力。曹操本可乘勢吞并四川,取得天下霸業。但他卻沉迷權謀,耽誤戰機。這給了蜀漢崛起的機會。曹操此舉,終究為魏國鑄就大敗!

天下群雄并起,曹操卻耽誤戰機

曹操手握大量精銳,兵強馬壯,本可趁機吞并西南。但他目光短淺,只想著奪取朝廷,玩弄權術。為此不惜屠殺忠良,罪惡滔天。手段極端,招致京洛百姓痛恨。許多原本중立的勢力也因此倒向劉備一方。

曹操還沉迷于打獵飲酒,耽誤軍機。關羽在長坂坡大破曹軍之時,曹操正與妻妾游玩。如果曹操當時進兵巴蜀,劉備方興未艾之時就可吞并。哪里還有後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則機智聰明,深諳等待時機。他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牽制住曹軍主力。又遣諸葛亮出使南方,穩住孫劉聯盟。終于等來曹操長期駐軍北方的良機,趁虛入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曹操小人得志,終究留下失敗的名聲。而劉備運籌帷幄,最終開創三國鼎立的新局面。種種跡象表明,曹操當初若果斷進兵四川,歷史必將撰寫不同的樂章。

劉備入蜀,一舉拿下益州

221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勸說劉備入蜀。此時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助戰,劉備得以借刀殺人,坐收漁翁之利。

劉備性格仁慈,卻也精明能干,深諳用人之道。他派遣智囊諸葛亮和武將趙云同行,一路上收降張飛、關羽等豪杰。

經過一年激戰,劉備終于攻下成都,將劉璋迫入境外。

蜀漢手中掌握了富庶的蜀中之地,實力大增。這一系列行動,無不展現了劉備過人的政治手腕與銳意進取的野心。

劉備此舉一石二鳥,既獲得了富庶的益州,又排除了西境敵對勢力,確保了后方的安全。而其中的艱辛卓絕,令人側目。

劉璋本是劉備同宗,蜀中士民對劉氏也有感情。劉備不得不小心行事,以「清君側,扶漢室」為名義進兵。一路上他愛民如子,將士嚴守紀律,禁止掠奪民財。終于得以打消人心疑慮,收買民心。

進軍路上,劉備還結合地形設伏,諸葛亮以火計大破敵軍。趙云更是糧草不繼,仍然堅守崗位,數次擊退來犯之敵。種種細節皆展現出劉軍的紀律性和戰斗力。

經此一役,蜀漢軍威遠播。四方英雄紛紛前來投奔。劉備依仗這支軍隊,終于突破西南難關,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劉備輕敵鑄成大錯,險些失去民心

奪取成都后,劉備欣喜若狂,輕敵瀟灑。他暢想已到手的益州可以穩固后方,支持其奪取天下的事業。軍中將士銳氣正盛,劉備下令將成都附近沃野劃分給諸將,一時間場面熱烈,士氣高漲。

劉備卻忘記,益州才是他真正的立足之地。分田之舉勢必觸動舊貴族利益,激起民變。此時蜀中民心向背尚未可知,分散在外的舊勢力也隨時可能死灰復燃。

劉備平日里務實謹慎,此時怎會輕易犯下大錯?主要還是因為得意飄飄,志得意滿。他自恃已拿下益州,天下眾望所歸,以為舊勢力已經瓦解,可以肆意分配土地。

此舉一旦實施,勢必激起舊貴族的強烈不滿。他們寧可倒向曹魏,也不會容忍劉備的做法。四川久處一隅,民風剛烈。劉備若失去民心,繼續統治也將異常艱難。

趙云也許預見到劉備激進的做法勢必遭遇反彈。如果不及時制止,只怕會讓劉備前功盡棄,甚至丟掉性命。正因為看在眼里,趙云不惜與眾不同,挺身勸諫。

趙云識破險情,力排眾議

此時,蜀漢大將趙云挺身而出,堂堂正正地反對劉備的軍令。

趙云性格剛毅,兼具膂力和智慧。他深知益州乃根本所在,不能輕易動搖民心。面對眾將的質疑,趙云語重心長地分析當前形勢,引經據典,講明大義。

劉備聞言大悟,當即收回成命。全軍為趙云正氣所感,更加信服劉備的決斷。

由此可見,趙云不愧為蜀漢猛將,當仁不讓,識大體,立場堅定,兼具遠見卓識。

而劉備也確實是一個能聽從諫言的明君。

趙云此舉可謂舍生取義,視死如歸。他知道公開反對軍令有觸犯軍法之嫌,但為了劉備的前程計,仍然不怕權貴,據理力爭。

劉備也確實寬厚仁慈,不計前嫌。趙云直言規勸,劉備不但沒有加以責難,反而對趙云剛正不阿的品格表示贊賞。此后趙云在蜀漢軍中更加受到信任和尊重。

趙云之舉也激勵了其他將領,從中汲取力量。他們見劉備能夠開明睿智地采納下屬意見,也更加忠心耿耿,無不竭力為國家效力。

這種君臣之間的良性互動,是蜀漢能在危難時期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

鑄幣穩定局面,一舉收割東吳

取消分田后,劉備面臨軍費不足的窘境。此時諸葛亮進言,提議鑄造統一貨幣,以此穩定市場,充實國庫。

劉備采納了這個建議,很快鑄造了「直百錢」,并迅速發行。這種貨幣保值性強,深受民眾歡迎。不久,「直百錢」流通范圍擴大到東吳境內,一時間東吳民眾紛紛使用蜀漢貨幣進行交易。

這給了蜀漢一個絕佳的機會。借「直百錢」之名,蜀漢實則通過變相方式掠奪了東吳的財富。東吳境內的物產和資源,被蜀漢一一收割入囊。

蜀漢此舉可謂權謀之極致。他們利用貨幣的可移動性,將有形的物資變作無形的財富輸入國庫。東吳對此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血汗錢被「合法」掠奪一空。

「直百錢」

之法,既穩定了蜀漢境內的經濟,又削弱了東吳實力。可以說一箭雙雕,令蜀漢在經濟上完勝東吳。

東吳的失敗在于一味順應民意使用「直百錢」,而沒有考慮其中的奧妙。如果當時孫權遠見卓識,設法禁止使用外幣,又怎會讓蜀漢如此輕易地掠奪本國資源?

這充分說明在經濟領域,以不變應萬變、機敏變通才是立國之道。東吳在經濟政策上實在太過政治正確,以至于作繭自縛,束手就擒。

魏軍效仿蜀漢鑄幣之法,反遭經濟惡性循環

見蜀漢運用貨幣戰略大獲成功,魏帝曹丕也決心效仿,鑄造魏幣與蜀漢抗衡。但魏幣保值能力遠不如「直百錢」,很快就在市場上貶值。

魏國政府為維持魏幣的信用,不斷加大發行量。結果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全國物價飛漲,百姓生活艱難。

魏軍軍心渙散,軍費短缺,久攻不下蜀漢。

而蜀漢則憑借良幣驅逐劣幣的策略,逆境突圍,經濟穩健發展。這成為日后蜀漢能與魏長期對峙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丕效仿蜀漢鑄幣之策,終究是畫蛇添足。他不懂得貨幣的本質就貿然發行,加之國力不濟,結果導致嚴重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一旦持續,就會造成社會動蕩和經濟崩潰。

更為可嘆的是,曹丕明知魏幣持續貶值,還要強行維持其信用。這無異于自斷財路,結果鑄成大錯。曹丕若當初深思熟慮,也許就能避免經濟危機的惡果。

結語

反觀蜀漢用心經營,確保貨幣的可信性。他們注重發展實體經濟,提供貨幣流通的物質基礎。又避免過度發行,保證貨幣稀缺性。如此方能確保「直百錢」的價值不貶。

曹魏、蜀漢之事,充分說明在經濟領域不能目光短淺、盲目模仿。唯有因地制宜、穩扎穩打,方能駕馭經濟這個活生生的有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