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在歷史上記載的資料并不是特別詳實,但影視劇中以她為題材的多如牛毛,其中最經典的要數《延禧攻略》,魏瓔珞的原型就是令妃。
劇中,魏瓔珞和乾隆之間的感情一波三折,傅恒的加入,讓觀眾為這段三角戀更深深糾結。現實中,令妃和傅恒并沒有達到像劇中那樣深入的關系,反倒至始至終忠于乾隆。
乾隆對令妃的寵愛和富察皇后相比不相上下,十年間令妃誕下六個愛的結晶,可惜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
一百多年后,遺體震驚考古專家,讓人感嘆乾隆對她有著非比尋常的感情。
令妃祖上世代為官,雖算不上大富大貴,可也從小生活在小康家庭,衣食無憂。令妃生得伶俐可人,成為父母的掌上明珠。
在受寵的氛圍中長大,令妃并沒有養成任性的大小姐脾氣,反而十分溫柔,對待父母溫順,對待周圍服侍的下人們也比較寬容。
令妃入宮的原因眾說紛紜,在《延禧攻略》這部劇中,令妃的姐姐入宮遭遇慘死,悲痛萬分的令妃下決心要查明真相,讓姐姐安息,于是進了宮。
又有一說是,令妃是被孝賢皇后引薦入宮,其父親在內務府任職,令妃姻緣巧合下被孝賢皇后相中,才去參與了選秀。
也有一種說法,令妃背負著家族期待,但凡能成功被皇帝選中進宮的女子,在未來都有可能晉升,地位越來越高,家族蒙蔭的機會也隨之增大。
乾隆四年,年僅十三歲的令妃在上千名秀女中脫穎而出,進入紫禁城以后,她沒有一飛沖天,而是從小小的宮女做起。
令妃沒有很大的野心,隨遇而安,在宮女的位置上默默無聞。可她注定了這一生會不平凡,期間碰到了最大的貴人富察皇后。
富察氏溫柔賢淑,明大義,識大體,人們刻板印象中烏煙瘴氣、充滿爾虞我詐的后宮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條。氣質相同的人總是會相互吸引,富察氏從一眾宮女中看中了令妃,將她調到了自己身邊。
富察氏與令妃之前服侍過的主子大不相同,一方面她位高權重,是后宮的實權統治者,另外一方面,高處不勝寒,富察氏卻完全沒有恃寵而驕的性格。
令妃對富察氏忠心耿耿,富察氏也十分喜歡機敏良善的令妃,以身作則,教導令妃如何更好待人接物,這對日后烏那拉氏被打入冷宮,令妃代為行使皇后職責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富察氏既是她的主子,也是她人生路上的導師,有時更像是一位親密的姐姐。令妃幾乎不離富察氏半步,也由此遇到了摯愛乾隆。
最開始,令妃對乾隆沒有半點男女之情,只是懷著敬畏天子的心情。乾隆也一心撲在富察氏身上,對她身邊的令妃并未過多關注,甚至沒正眼瞧上一眼。
令妃看著富察皇后和乾隆恩愛,羨慕的同時也衷心祝福他們能一直幸福下去。
在令妃進宮前,富察氏已經失去了兩個孩子。皇長女只來到人間一年,便天人永隔。第二個孩子永璉感染風寒,不治身亡,她陷入了巨大痛苦中。生前,作為第一個皇子,永璉深受兩人寵愛,乾隆幾乎沒做什麼考慮,就下定決心秘密立其為儲。
本以為永璉能健康成長,沒想到在醫療環境還算優良的紫禁城,也挽救不了看起來只是患了普通感冒的他。
痛失愛子的乾隆為永璉舉辦了隆重葬禮,專門建造了皇太子陵來安防他的靈柩,放眼整個清王朝,也無此先例,可見乾隆對永璉的重視程度。
令妃聽說過此事,富察氏沒主動提,和她相處時總是面帶春風,但她隱隱能感受到她背后的心酸和隱忍。
富察氏重情,只有在沒人的時候,才敢黯然神傷,舔舐已經結痂的傷口,懷念兩個早夭的孩子。
她憂患意識很重,尤其作為皇后,肩負皇室繁衍重任,自責孩子的去世肯定有她的原因,這樣的念頭一天天加深,富察氏更覺對不起深愛著她的乾隆。
本來想說服他應該雨露均沾,可乾隆就是獨寵她一人,富察氏欣慰之余,也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愧疚與日俱增。
富察氏放不下早夭的孩子,數次曾想要過輕生,她被可怕的想法嚇了一跳,如果真的那一天到來,她怎麼舍得乾隆。
未雨綢繆,富察氏將目光悄悄轉向了令妃,令妃在她的調教下,成長速度極快,富察端詳著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一時間有些恍惚,也感到后繼有人,稍稍安了心。
為了讓乾隆注意到令妃,富察氏開始在他面前多次提起,每每都毫不吝嗇夸贊她。乾隆會意,召來令妃侍寢,名正言順讓她升了級。
令妃受寵若驚,對乾隆的態度開始轉變。進宮時,令妃就被告誡過,紫禁城里面都是皇帝的女人,且不可有二心。她做宮女時每天被人使喚來使喚去,是最低等的奴隸,談不上人,更不會覺得能當上皇帝的女人。
如今,令妃已和天之驕子有了肌膚之親,放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現在理應有恪守本分的自覺,只忠于乾隆。
令妃整日面對富察皇后,生出對不起她的歉意,可不敢與她爭寵,還是端正心態,一如既往恭恭敬敬對待她。
富察氏看了令妃的態度很滿意,也早知她會如此,此后不忘對她諄諄教導,將日后悉心照顧乾隆的擔子悄悄放在了她身上。
乾隆十二年,皇七子永琮感染天花身亡,成為壓死富察氏最后一根稻草。孩子還不滿兩歲,她真的是克子的命嗎?
富察氏一病不起,她不斷懷疑自己,甚至出現了死去孩子們的幻覺。乾隆貴為一國之君,自然心痛,卻不得不考慮天下蒼生,打起精神處理國政。
令妃不忍富察皇后面容憔悴,有空就去探望,一來二去和乾隆見面的次數更加頻繁。乾隆深知她倆主仆情深,有了令妃開導精心服侍,乾隆緩解了不少焦慮。
富察氏預感自己身心支離破碎,仍然強顏歡笑,讓令妃格外心疼。令妃心想一定要幫助富察皇后渡過難關,可富察氏早站在了深淵邊緣,這次她心意已決,只有和死去孩子們相會,才能從苦海解脫。
父母之命成就一段良緣,富察氏和乾隆相愛二十多年,感情甚篤,為了幫助乾隆分憂,她盡心做好賢內助工作,博得喝彩一片。
她存了私心,希望令妃能代替她去愛乾隆,令妃表現出色,在富察氏的有意撮合下,她和乾隆的感情在雙方都意識不到的情況下進展迅速。
富察氏陪伴乾隆最后一次出游,回程途中撒手人寰,乾隆的天塌了,無法接受現實,終日渾渾噩噩,疏于朝政,更沒心思再去臨幸其他女人。
唯一允許陪伴左右的還是令妃,令妃只想著讓乾隆快點振作起來,無心去在意其他妃子說的她趁虛而入的言論。
在朝夕相處的時光中,令妃驚喜乾隆一步步好轉,且對她的依賴與日俱增。在乾隆看來,兩人身上共通的氣質讓他著迷,一度將令妃當作了富察氏的替身聊以慰藉。
令妃心細敏感,即便察覺出乾隆對自己的恩寵,摻雜了對富察皇后的親密成分,也沒拆穿說破,只是默默接受。
在升為貴人后沒幾個月,令妃又成為了三嬪之首,史無前例,讓后宮所有人為之震驚。
令妃成為繼富察氏后最受乾隆寵愛的女人,但是她死亡一百多年后被挖掘出遺體,儀容完好,身上被檢測出高含量砒霜。小劑量砒霜已經致命,大劑量毒藥,令妃到底是如何吃下去的?
生前,盡管有人在背后非議令妃,也沒人會真正頂撞她。令妃溫良恭儉,對人寬厚仁愛,也不乏聰慧,這樣的女子能妥善處理好人際關系,就算有沖突,也以理服人,不至于招致殺身之禍。
大部分人對令妃心服口服,也存在漏網之魚,她就是烏那拉氏,烏那拉氏被太后舉薦當上了乾隆的第二任皇后。
她母儀天下,在乾隆面前卻很沒面子,乾隆有空就往令妃的住處跑,也不臨幸其他妃嬪。粗略查看令妃十年生六子的時間,就能知曉他對她如膠似漆。
烏那拉氏忍氣吞聲,插足失敗,對令妃恨之入骨,她有足夠動機暗殺令妃,但事實上她并非是真兇。烏那拉氏跟隨乾隆南巡時,好不容易有了兩人獨處的機會增進感情,后者興致缺缺,對她不甚厭煩。
也許是為了氣烏那拉氏,也許是一時沖動,乾隆半路邀請絕色女子上船同游,狠狠打了烏那拉氏的臉。
下不了台的烏那拉氏爆發多年來積攢的怨氣,以斷發要挾乾隆給她個說法。乾隆九五至尊如何被弱女子威脅,回宮后就懲罰烏那拉氏去冷宮生活。
一年后,烏那拉氏郁郁而終,令妃為其做了祭奠,她心情平平,因為根本沒將其作為情敵,要鏟除而后快。
令妃之死最大嫌疑人只剩下乾隆。最開始乾隆大機率只把她當作富察氏的替身,到相處久了,才慢慢看到令妃身上有別于富察氏的閃光點。
自此,乾隆的心態慢慢轉變,像以前一樣對待令妃是委屈她了,他要好好彌補這幾年的感情。心思細膩的令妃也感受到乾隆變化,他好像把自己當作了令妃,而不再是富察氏。
富察氏不是兩人情感交融的阻礙,相反,正是多虧了她的栽培,令妃才有機會步步高升,堂堂正正站在乾隆身邊,向他自然表達愛意。
乾隆忘不了富察氏,但現在他被令妃救贖,終于能暫時放下她,重拾生活自信,一步步往前走了。
假若乾隆真的是讓令妃喝毒藥身亡的罪魁禍首,可能也是出于愛之深的理由。她是少有的被乾隆允許合葬的妃子,為了保留她的音容笑貌,才狠心灌了砒霜。
沒有明確記載是乾隆結果了令妃的性命,也有說法是令妃頻繁生產留下病根,遷延不愈,疾病加重,御醫只能冒風險開了含砒霜的藥物治療她的疼痛。久而久之,令妃體內毒素累積,發作身亡。
她的死因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單從遺體上檢測出來的砒霜成分,猜測多種多樣,一直存在。
[1]富察皇后與長春宮乾隆的一生所愛——赫連鏡繇,孟凡蔭,《博物》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