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公以勛勞侑享廟廷者,王(超勇親王博爾濟吉特·策棱)一人而已。」——昭梿
策棱,姓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蒙古賽音諾顏部台吉(首領)。策棱的曾祖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八世孫圖蒙肯,策棱是根正苗紅的成吉思汗后裔,血管里流淌著的是黃金家族高貴的血液。康熙三十年(1691年),漠北喀爾喀蒙古受到占據西域(今新疆)的準噶爾汗國的威脅,舉族內附大清帝國。康熙皇帝親率10萬大軍到達距北京800余里的多倫諾爾 (多倫)與喀爾喀蒙古諸部以及內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貴族舉行了盛大的會盟,是為多倫會盟。
多倫會盟后,喀爾喀蒙古從大清帝國的外藩升格為內屬,廣袤的漠北正式納入大清帝國的版圖。康熙對新歸附的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極力拉攏,并仿照察哈爾、科爾沁蒙古故事,與喀爾喀蒙古上層貴族大量通婚,以強化雙方的關系。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為策棱指婚和碩純愨公主(即後來雍正皇帝的親妹妹),成為了大清帝國的皇親國戚,并受命指揮所部喀爾喀騎兵駐防推河(今蒙古國圖音河)一線,防御準噶爾汗國東侵。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命策棱和同族親王丹津多爾濟一起率軍進駐阿爾泰地區,并授予策棱定邊副將軍之職,節制漠北諸部兵馬。雍正五年(1727年),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趁大清帝國與準噶爾汗國纏斗之際,派寵臣薩瓦伯爵來清廷交涉漠北邊界問題。雍正帝詔命策棱首席談判代表與內大臣四格等人一起赴楚庫河(今蒙古國和俄國的邊界)與沙俄談判。在談判桌上,策棱不卑不亢,并陳兵邊境以壯聲色。最終雙方正式勘定邊界、豎立界碑,此后一直到清廷覆滅,近200年,漠北安然無事。
雍正十年(1732年)六月,準噶爾汗國大汗噶爾丹策零挾河通泊之戰的余威,以準噶爾汗國名將小策凌敦多布為帥,率領30000準噶爾精銳火槍騎兵殺入漠北喀爾喀蒙古,試圖征服漠北,以形成對大清帝國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彼時,清軍剛剛在河通泊之戰中慘敗,精銳盡喪,雍正皇帝甚至一度想著重修長城、放棄漠北的打算。
小策凌敦多布也是準噶爾汗國中極能打的名將,再加上當時漠北人心惶惶,許多部落甚至以為大清帝國大勢已去,紛紛轉投準噶爾汗國,小策凌敦多布遂迅速席卷漠北。當年八月,小策凌敦多布打到了漠北腹地杭愛山(今蒙古國中部)附近,可謂風頭正勁,大清帝國似乎就要退出漠北的歷史舞台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策棱組織剩下的喀爾喀牧民總計2萬余人,在漠北苦苦堅持著,憑著這臨時組織的2萬人,策棱多次打敗了聲動天下的準噶爾火槍騎兵。
并在光顯寺(又稱額爾德尼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之戰中,大破小策凌敦多布,斬殺準噶爾騎兵1萬余人,重創準噶爾汗國。小策凌敦多布只得收攏殘部倉皇西逃,策棱則抓住戰機一路追擊準噶爾2000余里,收復漠北所有失地。光顯寺一戰,策棱威震天下,此后準噶爾人再不敢與策棱正面交鋒,策棱也用這實打實的戰績坐穩了喀爾喀蒙古第一名將的交椅。雍正聽到光顯寺大捷的奏報,激動的差點哭出來,一向節儉的雍正皇帝,大方地賞賜給策棱馬2000匹、牛1000頭、羊5000頭、白金50000兩,并晉封策棱親王爵位,號超勇親王。光顯寺之戰后,策棱長期鎮守漠北,多次駐防烏里雅蘇台、科布多等重鎮,成為大清帝國名副其實的漠北「守護神」。乾隆十五年(1750年),策棱病逝,享年78歲,一代名將就此隕落。策棱死后,其次子車布登扎布繼承了他的爵位,繼續為大清帝國鎮守漠北,并在乾隆年間清朝攻滅準噶爾的戰爭中屢立戰功(車布登扎布的故事,以后有機會單獨講)。
《清史稿》評價道:「鍾琪(岳鐘琪)忠而毅,策棱(博爾濟吉特·策棱)忠而勇,班諸衛、霍、郭、李之倫,毋謂古今人不相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