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古代砍頭時,為何犯人會乖乖跪下不反抗?其實有3大原因不得不跪
2024/01/04

「拖出去斬首示眾。」

在一些古代的電視劇里面,斬首示眾這四個字可謂是「常客」。

然而在斬首的時候,卻會出現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畫面, 那就是罪犯會主動跪下來等待死神的到來。

他們為什麼不進行反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古代會被砍頭的罪行以及其中的一些細節。

古代什麼樣的罪行才被砍頭

在古代社會,喪失生命和自由的代價對于犯罪分子來說確實是嚴苛的。

除了惡意殺人和傷害兒童等行為,

古代對于女子的行為要求也非常嚴格。

若是女子被發現與外男通奸,雙方就會面臨刑罰,雙雙被處以斬首之刑。

可以說,在古代,對犯下重罪的人進行嚴厲懲罰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

這些重罪包括惡意殺人和殘害兒童,在這方面,明清時期特別注意保護兒童,在其它一些羅馬帝國和其他字的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影響下, 也往往涉及到整個家族。

有一種拷打被稱為「夾板」,它是由兩塊木板夾住犯人四肢的,犯人的手腳被固定在夾板之間。

施刑時,刑具會向搏脈和關鍵穴位擊打,給予犯人極大的痛苦。

或者,還會使用紅錐刺入犯人的關節或指尖,或者將鐵鉤[插·入]耳朵,增加犯人的痛苦程度。

古代由于缺少現代高科技的偵查手段, 司法機關普遍使用各種酷刑迫使被告承認罪行。

例如,刑訊逼供手段常常包括喪盡人性的老虎凳,冷水澆頭等。

面對這些酷刑,多數被告難以承受,身心都遭受到極大的摧殘,最終他們勉強認罪并簽下自己的死刑判決書。

而在獄卒的嚴酷手段下,許多犯人為了保護家人而選擇認罪,最終陷入絕望。

可以說,古代對于犯罪行為有著嚴格的懲罰措施,其中以惡意殺人、殺害小孩和通奸等行為最為嚴重,會被處以斬首之刑。

古代犯人判了死刑,真的是拖出去就斬嗎?

「時辰已到,立即行刑。」

這是古裝電視劇中審判官經常會說的一句話。

他們坐在審判台上,抬頭看一眼天上的太陽,然后預估一下時間, 便宣布時辰已到,而這一句話,便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當這句話說出來之后,就能看到劊子手手起刀落,直接砍下了犯人的頭顱。

然而按照真正的歷史流程來看,罪犯們斬首示眾的時候, 其實是有一系列非常復雜的步驟的,這也是為了確保行刑的公正和合法性。

在提刑宣判后,犯人并不是直接拖出去行刑,而是需要經歷一系列步驟。

首先,在死囚牢房中,劊子手會先執行「驗明正身」。

這一步驟是為了確認被判處死刑的犯人身份,避免出現追錯人的情況。

有時,受害者的家屬也會被邀請來確認犯人的身份,以確保公正。

然后,一旦身份確認無誤,在犯人被判死刑后,監獄會準備一頓特殊的飯菜,這就是所謂的「斷頭飯」。

這一餐有著特殊的意義,目的是為了讓犯人飽餐一頓,享受人間最后一餐的待遇, 而這一做法就像向犯人送別,同時也尊重了每一個人的生命權。

犯人在臨刑之前,往往已經處于絕望而無胃口的狀態,他們甚至無法吃下一碗米飯。

因此,獄卒會將筷子豎直[插·入]飯碗,讓犯人選擇是否吃飯。

這種做法早已成為了令人不吉利的行為,小孩子如果在進餐時豎直插筷子,通常會被家長責罵。

在行刑之前,犯人還需經歷提刑和宣判的過程。

提刑是將犯人從牢房里押出來,重新進入司法程序。

這一過程既是為了讓犯人再次面對人民,也是為了向他們宣布最終的判決結果, 以及接受民眾的監督和評論。

行刑當天,犯人身穿白色囚服,被枷鎖等傀儡裝飾物所包圍,司法執行人員、監斬官、醫生等相關人員全程陪同,以確保行刑過程順利。

不僅如此,行刑前的準備還非常繁瑣。

劊子手會向犯人詢問最后愿望,以滿足一些可能的合理請求。

一般來說,行刑的時刻通常在午時三刻,這一時刻被認為陽氣最盛,此時行刑就能消除犯人的怨氣,防止冤魂作祟。

為了確保行刑的「快捷」,劊子手會提前磨刀,磨得快速鋒利,以確保一刀斬首。

在這之后,只等監斬官的一聲令下,劊子手的刀便會立刻落下。

而這,就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流程。

然而很多人疑惑的是,為什麼在劊子手手起刀落的時候, 犯人們會那麼聽話的跪在地上呢?他們難道不知道反抗嗎?

事實上,這其中可是大有原有的。

跪本身就是強制要求

在古代的跪刑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古代禮法的影響。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禮儀制度是非常嚴格的, 跪禮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種禮儀。

百姓見到皇帝要下跪,上下級關系也需要跪拜的體現,所以說作為被處決的犯人來說,面對執行死刑的官員時下跪是符合禮儀的。

可以說,古代的制度也對人們習慣性地采取下跪的動作產生了影響。

無論是與皇帝見面,還是與上級對話,民眾往往需要進行下跪禮。

因此,在被判刑、待行刑之際,犯人下跪也取得了某種合理性, 仿佛完成了最基本的禮儀后,他們只能還是按照命運的倒計時耐心等待。

事實上,在古代社會中,重大錯誤才會被處以斬首,因此斬首的罪犯確切知曉自己的罪過,并明白求得寬恕的方法。

有一部分被判斬首的人,或許是想試探自己能否以悔罪來換取生路, 如果皇帝能夠心軟,或許自己有機會免于極刑。

還有一種說法是,自古以來黃土被視為神圣的代表,象征著寬容博大。

在古代被執行斬首的罪犯大都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自己對自己的罪過深感懺悔,

跪拜黃土是一種虔誠的態度,希望得到黃天厚土的寬容和更好的來世。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要求犯人在行刑前跪拜,既體現了皇權的無所不能,也展現了犯人對朝廷的敬畏。

無論是否真誠,這種強制要求既是古代刑罰的一種象征, 也是一種在害怕和無能為力之下的必然行動。

「無力反駁:死刑犯在行刑前的身心狀態」

在古代牢獄中,死刑犯們常常被限制在狹小而骯臟的牢房里,彌漫著難聞的惡臭和令人窒息的環境。

他們每天只能吃到稀粥和粗糙的食物, 因營養不良導致身體變得虛弱不堪。

加上看守們對待犯人的態度狠毒惡劣,時常進行私刑折磨,讓犯人無處可逃,忍受著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

而獄中的環境也極度惡劣,空氣中充斥著污濁和悲涼的氣息, 給囚禁其中的人帶來沉重而壓抑的心情。

長期身陷其中,犯人的心理已經變得破碎不堪,那種無奈和絕望已經深入了他們的靈魂。

站在刑場上,犯人們面對死神的審判,滿心都彌漫著對死亡的巨大恐懼, 這種恐懼充滿了他們的思緒,不得不讓他們心神不寧、手腳無力。

在這種情況下,的確有部分犯人松軟站立,顯得顯得畏縮不前,這也讓人相對他們的弱點進行嘲諷和嘲笑。

再說了,死刑犯的精神早已蕩然無存,任由痛苦毒打。

無論有沒有確鑿證據,他們在牢房中也會被折磨一番。

黑暗的秘密審訊,關押在潮濕、陰暗的地牢, 令他們面臨雙重打擊。

這些折磨使他們的精神面貌跟著一起崩潰,始終站不起來。

而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天,死刑犯幾乎已無法辨識生死。

長時間被囚禁和折磨,削弱了他們的意志和骨氣, 讓他們內心早已崩潰。

當他們站立時,雙腿有可能因為長時間不運動而發軟,無法給他們維持平衡,因此跪下成為了他們能夠保持穩定的姿勢。

這并不意味他們是自愿跪下,而是源于內心與肢體無力的結果。

所以說,在這殘酷而絕望的環境中,死刑犯在行刑台上的無奈和絕望就如在水流的跌宕中,即便他們曾有名為反抗的念頭, 但在獄中的殺戮和折磨下,他們的意志也變得岌岌可危。

他們已經心力交瘁,盡管他們或許渴望一刻活著的機會,但是那也只是觸摸不到的奢望而已。

沒有主角光環的他們等不到一句「刀下留人」,只能聽到「立刻斬首」。

換句話說,既然他們已對世界產生了麻木,再有什麼反抗的必要呢?

事實上,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跪著斬首的話,其實是對劊子手的一種方便。

站著行刑對劊子手來說具有一定的身高要求,而且刀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會增加, 這樣可能導致劊子手很難一刀將犯人的頭顱斬下。

相比之下,犯人跪著受刑,身位靠下,劊子手找到合適的發力點更容易,行刑效率得到提高。

雖然說斬首看起來是一項相對簡單的極刑,但實際上也是一項技術活。

劊子手需要膽大心細、孔武有力、技術熟練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犯人的頭顱斬下。

在中國古代,殘酷的刑罰如砍頭、凌遲等,雖然令人震驚, 但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演進,這些刑罰逐漸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人道、公正的司法制度。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