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唐朝興盛和胡人有關系?其實關系匪淺,從當時的詩歌中就可以看出
2023/11/24

都知大唐開放,不管是哪里的人,都喜歡去到大唐發展,在這其中,胡人更是不少,那麼,唐朝的興盛和胡人有關系嗎?

其實還是有非常大的關系的, 這一點可以從當時的詩歌看出來……

李白的《少年行》這首詩,點明的場所是「金市」,人物為「五陵年少」,可知描繪的仍然是長安城: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作為國際性大都市,在長安, 胡人是隨處可見的,他們的語言風俗浸透進長安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影響到各個階層。

在中國的史書里,「胡人」

最早是指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秦漢時期匈奴就被稱為「胡」,匈奴也自稱為「胡」。

據《漢書·匈奴傳》記載,就有「南有大漢,北有強胡」這句話, 匈奴的單于認為自己是很強大的胡族。

漸漸地,胡人所指的就大了,具體的話,就是指中國北方、西北甚至更遠的西方外族,這稱呼也指外國人。

比如,王昌齡的名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里的「胡馬」當然是胡人騎的或產于胡人居住地的馬,指的還是胡人。

當然,這些頻繁而密切的交往之中,一個突出的方面是戰爭,比如王昌齡的那句詩的背景就是漢朝與匈奴的戰爭。

戰爭之外的和平交往則內容豐富, 包括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相互通婚等,李白,就有人說他出生于碎葉,也就是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的驛站,所以屬于胡人。

但也有人考證李白的祖籍是今天的甘肅省,隋末時李氏的先人流徙到碎葉,李白幼年時又隨父親遷居四川,無論哪種說法為真,李白的幼年經歷可能都與「胡」有密切關聯。

在隋唐兩朝李白這樣的出身并不特殊,尤其在京師,胡漢雜處、通婚,以致玄宗時東城老父要慨嘆「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胡漢交融,可以說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血統的融合。

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楊堅,雖然號稱自己是東漢名臣楊震的后代,但是中間族系并不清楚,也就是楊氏自排的家譜有很大的缺環。

隋文帝楊堅

李唐家族一直宣稱, 自己出自魏晉以來的傳統豪門大族趙郡李,李淵的母親和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都是北周重臣獨孤信的女兒,都屬鮮卑人。

獨孤皇后

李淵的皇后竇氏,其母為宇文氏,也是鮮卑人,因此李唐皇族的母系是胡族,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長孫皇后,有一種說法是長孫皇后出自鮮卑的拓跋氏,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出于中原。

長孫皇后

那麼李唐皇族的父系是什麼情況呢? 陳寅恪先生指出, 李氏的先人有兩個人,一個名叫李初古拔,一個名叫李買得,是漢姓的姓氏,不過名字倒是鮮卑名。

所以陳寅恪先生說李唐皇室之祖,或是漢人被賜予鮮卑名,或是鮮卑人被賜以漢姓,總之族屬不詳,到底胡兮漢兮?也沒有具體的結論。

再往前追溯歷史,北魏時期的孝文帝,就是鮮卑拓跋氏,而他的原名叫拓跋宏,在北魏統一中原后,他為了更好地統治中原地區,積極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不過總的來說,核心是推行漢化。

重要的漢化措施之一,就是把鮮卑族慣用的復姓普遍修改成為漢族單姓,就比如,將拓跋氏改姓元,甚至還宣稱本族是黃帝的后裔,拓跋鮮卑有八大部落,實際是八大貴族,都改為漢姓。

據地方志記載, 民間流傳甚廣的巾幗英雄穆桂英,據說就是慕容氏,屬于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唐初名將尉遲恭,因為立了大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圖像被畫在凌煙閣上,他實際上是胡人血統,也是鮮卑族。

穆桂英

我們現在還經常看到,民間盛行的貼門神將尉遲恭作為門神,與秦瓊 (秦叔寶)并列貼在大門上,希望借助他們的武勇,能起到鎮宅和保平安的作用。

而唐朝時期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就出自「昭武九姓」, 再細致一點的話,就是中亞粟特人,是以中短途貿易為主的族群,今天的漢族,部分人的祖先就是來自北方、西北的少數民族,胡漢融合的后裔則更多。

安祿山

當然還有其他地方的不同民族,如安史之亂時守潼關的將領高仙芝,後來遭宦官邊令誠陷害被殺,他是高句麗人。

再如平定安史之亂的朔方軍的一員驍將,叫仆固懷恩,是疏勒人,屬于西域的一個部族,還有中興第一功,即平定安史之亂位居首功的李光弼,唐朝最精銳部隊西北朔方軍的統帥,是契丹人。

仆固懷恩

可以說這是一個民族大交融時期,不同血緣和族屬的交融是普遍現象,統治集團本身血緣關系的交錯和多民族的性質, 也使得唐朝從觀念上、民族成分上,

以及各項制度和措施上都更具開放性和兼容性,這也是唐朝之所以被稱為開明盛世的原因之一。

開元、天寶時期胡風尤盛,國都長安城乃至洛陽、揚州、廣州幾有全盤胡化之嫌,首先是因為這些城市中聚集著大量的胡客,這樣,胡食首先不可避免地流行起來。

所謂胡食, 就是對中原地區漢族人民傳統的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產生影響的外來食物,像燒餅 (無芝麻者)、胡餅 (有芝麻者)等,這些胡食在民眾中都很流行。

在安史之亂中,玄宗逃亡到咸陽的時候,因為沒有食物可以吃,楊國忠于是自購胡餅獻給玄宗,唐朝新引進的蔬菜品種有芮、菠菜、甜菜、西瓜、胡蘿卜等,調料中的胡椒、胡蔥等都來自域外。

西域龜茲的葡萄酒在漢魏之時已進入中國,唐破高昌之后,得其所產馬乳、葡萄及釀酒之法,唐太宗更親自調配,制成八色,京師人始食其味。

隨著葡萄開始在各地推廣種植,葡萄酒也成了各地酒肆中的上品,波斯產的「三勒漿酒「——由庵摩勒、毗黎勒、訶黎勒制成,其釀造方法也傳入中原,成了極為名貴的飲料,可惜其原料及釀造方法均已失傳。

唐長安西市及城東、曲江一帶頗多胡姬所設酒肆充滿異域情調, 成為一般學子、士大夫宦游者和京城年輕人買醉之所,

所以才有了李白的這句「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燒酒始于何時,眾說紛紜,燒酒是蒸餾酒,制作關鍵是蒸餾器,過去一般認為蒸餾器是阿拉伯人研究煉金術時發明的,而蒸餾器在元朝時從阿拉伯輸入,所以元朝的阿剌吉酒即燒酒。

但現在從文獻及最新考古成果看, 遼朝及宋朝均已有蒸餾器,唐詩中也不乏白酒之類烈性酒的記載,因此有學者認為中國燒酒的制作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但其制作技術也屬于舶來品。

胡食的引入,首先是滿足了外來胡客的飲食需求,其次豐富了唐朝的食品種類, 使唐朝餐飲業有著濃郁的多元文化因子。

從各方面來看,不僅是胡人,大唐還有很多的民族,民族的融合使得大唐更加繁華,而大唐包容的氣度, 使得大唐成為世界性的強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