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歷史名人
古墓文物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後宮秘史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民間故事匯
全部
    
為何孫策不傳位給兒子孫紹,而是弟弟孫權?最后孫紹的結局如何
2023/09/09

前言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亂世中,有人為了爭霸江山,不惜背棄恩義,有人為了傳承父業,不惜犧牲自我。孫策就是其中一個傳奇的故事。

孫堅夙懷大志,雙子頗具長才

孫策的父親孫堅,生前志在一統天下。據《三國志》記載,孫堅本是個漁夫,後來聚集一批武裝力量,屢建戰功。他性格豪爽,善待士卒,深得部下擁戴。隨著兵力的壯大,孫堅逐漸產生了奪取統一江南的野心。為了實現這個抱負,他帶領大軍征戰四方,足跡踏遍大江南北的廣袤疆土。

孫堅有兩個兒子,一對龍鳳胎,分別名叫孫策和孫權。他們從小便展現出驚人的聰慧和勇猛,父親孫堅對他們寄予了巨大的期望。孫策天資聰穎,常能提出妙計,出謀獻策,孫堅對他極為賞識和信任。

孫堅每次出征,都會讓年僅十幾歲的孫策隨行,讓他在行軍布陣、用兵調動上積累經驗。有一次,孫堅的軍隊被敵人圍困在山上,糧草援軍斷絕,陷入極度困境。

正是孫策提議,讓士兵扮作敵軍,在山下歡呼擊鼓,制造援軍到來的假象。這招果然奏效,敵軍受騙開走,孫堅軍得以脫困。從此孫堅更加倚重孫策,稱他為「神童」,寄予厚望。

而孫權則性格稍顯懶散,不像孫策那樣喜歡讀書練武。但是孫權心思縝密,善于觀察人心,也頗得父親喜愛。有一次,孫堅準備打獵,孫權提醒道:「父親身為一方之主,不可隨意外出,小人必然會乘機行刺。」孫堅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躲過了一次暗算。

從此孫堅更加信任孫權的謀略能力,常與他討論軍國大事。可見,這對雙子龍鳳胎都極有才干,孫堅對他們寄予厚望,認為他們日后必將成就一番偉業。

父亡多叛,長子奮起復仇

公元191年,孫堅在與吳景軍戰時不幸陣亡。此時,孫家軍隊頓時四分五裂,許多舊部抱團自保,甚至有的背叛投敵。一時間寒心凄涼,愁云慘淡,孫氏只怕就要在這亂世中消失不見。

26歲的孫策在這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威望,勉強維持住了局面。他安撫孫家舊部,許諾未來榮華富貴以穩定軍心。同時,他也親自帶兵討伐了幾個叛變的小股勢力,立威軍法,才使大局不至崩潰。孫策明白,想要報父仇雪恨,必須先聚集實力。為此,他只得暫時依附當時實力強大的袁術,希望能借助其力量。

然而袁術此人驕奢淫逸,與孫策剛正不兩立。袁術平日里荒淫無度,脾氣乖戾,經常無故殺戮手下官吏以泄私怒。他又好大喜功,每戰必爭先,導致軍隊疲憊不堪。孫策甚為看不慣袁術的為人,漸漸也意識到依靠他難以達成自己的理想。

公元194年,在袁術軍中處于弱勢的孫策決心東山再起,奪取江東之地,重新建立自己的力量。當時17歲的孫權也跟隨孫策東下前往江東。他們商量著,要找到一個可以扶持他們、一展抱負的新的環境。袁術得知孫氏兄弟離去的決定后大怒,派人前去追殺。路上追兵多次襲擊孫氏部隊,還傷了孫策的胳膊。孫氏兄弟在危難時刻不懼艱險,奮勇反擊,終于殺退追兵,順利來到江東立足。

江東開疆擴土,周瑜助攻破敵

江東地處東南沿海,水網密布,民風溫和,資源豐富。這正是一個適合孫氏兄弟大展抱負的沃土。來到這里后的孫策立刻派人四處聯絡,與當地豪強周瑜建立了良好關系。周瑜也是出身名門望族,在江東聲望甚高,最為孫策所需要的助力。

周瑜見孫策英勇善戰,極具霸王之相,便答應成為其心腹助手。在他的鼎力相助下,孫策開始了在江東立足的艱苦歷程。

孫策性情直爽,善于用兵。來到江東之初,他先是迅速占領了幾座重要城池,以立足之地。然后通過討好民心的方式,安撫了當地居民的疑慮。孫策施政寬仁,減輕賦稅,賑濟災民,使百姓們漸漸擁戴孫氏兄弟。另一方面,他又運用武力,要挾利誘,迫使一些本地豪強臣服于自己麾下。

此后,孫策開始了在江東的大規模征伐。他帶兵南征北戰,先后攻下丹陽、烏程、陳、松、當利等縣,幾乎統一了整個江東地區。期間,劉繇、王朗、張英等勢力都被孫策擊敗。他的名聲也日顯赫赫,被稱為「小霸王」。

而孫權則主要負責內政,他溫和謙遜,善于交際,博得民心。有一次,江東發生水災,孫權親自帶人指揮修筑水壩,又開倉賑濟災民。百姓們對孫氏兄弟從此更加擁戴。孫權也利用外交手段,聯合或分化當地豪強,鞏固了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地位。兩兄弟聯手,使孫家勢力蒸蒸日上。

九年之間,孫策打下廣大江東疆土,幾乎完成了父親的遺志。然而,命運的齒輪似乎永遠難以預料。公元200年,26歲的孫策在一次打獵中遭遇刺殺,因傷重不治身亡。臨終前,他將弟弟孫權招來,托孤表示希望孫權能繼承領導大局。在場的群臣無不驚訝,因為按照規矩,應該傳給孫策的兒子孫紹才對。

父亡托弟,兒棄長帥幼

這時的孫紹才7歲,正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他的兒時玩伴李小明說,孫紹性格活潑開朗,常把孫策的軍帽戴在頭上,說要像父親一樣統帥三軍。孫策也十分疼愛孫紹,常常抱著他逗弄。那麼,孫策為何在臨終時改變主意,傳位給孫權呢?

與孫紹相比,孫權在軍中的聲望已漸漸樹立。他從小跟隨孫策南征北戰,先后擊敗了劉繇、陳武等敵人,立下汗馬功勞。許多將士也十分擁戴他。更重要的是,在處理政務方面,孫權也展現出過人的能力和胸襟。他謙虛有禮,博取各方豪強的心,為孫家樹立威信。

比如,孫權曾親自訪問豪強甘寧的家人,禮遇有加,獲得甘寧的效忠。而孫紹畢竟尚年幼,難以應對當前江東復雜的政局。周瑜等重臣私下也認為,孫紹若繼位,其他豪族勢必更難服氣,甚至有可能造成內亂。

所以考慮再三,孫策選擇傳位給孫權,希望弟弟能扶持侄兒,共同完成他的遺志。眾將領雖有諸多疑慮,還是表態擁戴孫權為主。這對孫策來說絕非易事,但他明白,這是當下的最佳選擇。

孫策殯日,孫權悲痛欲絕,跪在靈前慟哭不已。群臣勸慰道:「大事未定,您不能這樣。」孫權擦干淚水,立誓要竭盡全力完成兄長的心愿。

此后,孫權果然盡心照顧孫紹。他給孫紹配備老師,教他讀書習武,并在孫紹15歲時授予他官職,后又提拔他為左將軍,讓他在朝中嶄露頭角。孫紹的兒時玩伴李小明說,孫紹經常自豪地說,叔父對他可好了,將來一定會傳位給他的。

兄業弟成,江山代際圓夢

在孫權英明領導下,孫家勢力日益繁榮,終于在公元229年建立東吳政權。作為江東之主,孫權繼續孫策的開疆擴土之志。他派大軍伐魏,收復合肥等故土。又擊潰東興之亂,平定江東。孫權同時也注重發展經濟民生,使東吳國力蒸蒸日上。

而孫紹也一直被孫權所信任和重用,擔任重要軍職,參與朝政。公元236年,孫權病重時臨時傳位給孫紹攝政。這足見孫權對侄兒的信任。後來孫權病愈,孫紹也主動歸還大權。直到公元241年,39歲的孫紹英年早逝。孫權為他舉行隆重的喪禮,痛心疾首。

結語

三國紛爭,江山易主,悲歡離合,令人唏噓。孫策英勇善戰卻早逝,孫權承兄志而有作為,孫紹雖失去繼承權,卻也最終沒受冷落。種種無奈的人生,千頭萬緒的江湖恩怨,都成就了這段傳奇故事。回望往事,不難看出,孫策當年傳位給孫權,而非孫紹,是英明而正確的決定。這為孫氏在亂世中創業,奠定江東基業,最終建立東吳江山,起到了關鍵作用。誠如司馬光所說:「吳之所以能起者,以孫策知人善任故也。」值得今人反思,也可資后人之鑒。

斥資34億建的鳥巢,每年維護費8000萬,15年過去了,賺回本了嗎?
2023/09/28
郁達夫:婚后七年出軌,他死后小三重組家庭,而妻子卻癡守一生
2023/09/28
結婚十年,與丈夫三觀不合失婚,再婚時褪去華服,甘當一輩子后媽
2023/09/28
她18歲出嫁生下3子,丈夫移情別戀寄來休書,她只回了一個字
2023/09/28
妹妹給36歲未婚哥哥介紹對象,哥哥卻紅著臉說:要不,你嫁給我吧
2023/09/28
與髮妻恩愛50多年后,他卻執意去找前女友,妻子苦笑:我懂你的痛
2023/09/28
她一生經歷3次婚變、5個男人,奮斗成大明星,48歲時卻選擇跳樓身亡
2023/09/28
她是名門拜金女,婚姻都不足1年,氣死丈夫卻富貴一生,還活到98
2023/09/28
魯迅口中的「仙女」:才貌雙全卻嫁給文盲,還被婆婆咬斷腳筋,再婚又遇渣男
2023/09/28
妻子在家盡心侍奉公婆,他卻在外面花天酒地,還和別人生了11個孩子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