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劉墉卻回家洗了個澡才跳河,事后才知其高明
2023/10/31

前言:

良臣賢相能忠心輔佐明君,開創盛世太平;奸佞小人終究難逃天誅地滅。在乾隆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面前,直言進諫的忠臣劉墉和花言巧語的奸臣和珅形成了強烈對比。

劉墉危難之際的智慧應變,成為了歷史佳話,流傳千古。

一、劉墉仕途順遂,遇和珅明爭暗斗

1743年,劉墉中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年(1743年)敕授職方司主事。從此步入了仕途。

劉墉為官十分干練,深得乾隆的賞識。乾隆十五年(1750年),劉墉升任戶部員外郎。兩年后又升任戶部郎中。1755年,劉墉出任山東學政,顯示出管理人才的過人能力。3年任滿后,又升遷為戶部侍郎。

與此同時,權臣和珅也在迅速爬上權力頂峰。和珅出身寒門,幼時家境貧寒,只能在寺廟讀書。他從小就出了過人的智慧和決心,15歲那年,他便假冒身份混入清朝科舉,終于如愿以償成為諸生。從此打開了仕途大門。

和珅少年英俊瀟灑,很快得到乾隆的注意和賞識。他殷勤侍奉皇上,巴結權貴,漸漸得到重用。30多歲的時候,和珅已經成為內閣學士兼戶部侍郎,掌握大權。他貪婪八戒,橫征暴斂,與劉墉的清正形象截然相反。

兩人在朝堂上針鋒相對,爭奪權力。

劉墉眼見和珅日益猖狂,積極籌謀解除他的權力。而和珅也視劉墉為眼中釘,決心要除去這個心腹大患。

劉墉深知和珅兇狠殘暴的為政手段,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岌岌可危。然而多年來劉墉以正直廉潔著稱,民心向背,和珅難以在短時間內將其徹底打倒。于是劉墉也并不懼怕和珅,仍然在朝堂上大方抨擊和珅的作為,力圖將其趕下台。

二、一句氣話,劉墉性命堪憂

一日,乾隆在宮中與和珅下棋寓談,劉墉進宮諫言,不慎觸犯了乾隆的權威。和珅眼明手快,抓住時機進讒言,說劉墉屢次冒犯圣上,必須嚴懲。乾隆勃然大怒,隨口說道:「劉墉無禮,著令其即刻跳河自盡!」

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作為一代明君的乾隆,怎會真的就此處死心腹大臣?這分明是一句氣話。

乾隆自己也立即意識到失言,暗中派人密切注意劉墉的動向。

而劉墉在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死令后,也沒有慌張,只是恭敬地謝過恩典,平靜地離開了。

劉墉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死危機,沒有絲毫惶恐。因為他深知皇上只是一時糊涂,絕無真正置自己于死地的意思。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皇上自會鑒別明察。劉墉沉著冷靜的反應,也讓乾隆看到了他的氣度和胸懷。暗暗贊嘆劉墉不卑不亢,仍然堅定忠心。

三、沐浴更衣表忠心,華麗辭藻化險為夷

看到劉墉的從容離去,乾隆不禁心生疑惑:劉墉難道就這樣去死了?自己這一時氣話,豈不是害了個忠良?想到這里,乾隆已經后悔不迭,立即差人前去劉墉府第,以便及時叫回這位心腹大臣。

而就在此時,劉墉平靜地回到了家中,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全家老小。家人聽說后都慌了,紛紛勸他求情。但劉墉只是搖頭說:「既是圣旨,臣理應服從。」他反而吩咐仆人準備好澡盆熱水,自己要好好洗個澡。

家人們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只能依言照做。其實,劉墉沐浴更衣的舉動,就是在表明自己沒有違抗圣旨的態度。

作為忠臣,他必須遵從皇命,即便是那只是一句氣話。他洗澡的舉動,無異于在表現自己已經準備好赴死了。

沒過多久,沐浴完畢、頭髮還在滴水的劉墉又出了門,正巧遇見急著出宮的乾隆和和珅。

乾隆見他毫發無損,不由心中一片欣慰。劉墉沒有因自己的失言而怨恨朝廷,依然冒著風雨來到,可見他的忠心。

劉墉洗澡更衣的舉動,既顯示他沒有違抗圣旨,也昭示他已經準備就義。這無疑感動了乾隆,讓他看到劉墉的忠心和氣節。一個臣子面對君王的失言,沒有怨言,只沉默地服從,兀自沐浴等待死亡,這種氣度真可謂難得。

四、辭藻偉岸化解危局,智勇雙全造就楷模

但乾隆還是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問他:「你沒有按圣旨跳河,這是何意?」

劉墉連忙跪下謝恩,說道:「臣確已奉旨跳河,才弄成這個濕漉漉的樣子。只是在河中溺水之際,忽見先賢屈原顯靈,對臣說,忠良之臣不可因一己之死,毀了圣上明君的名聲。臣聞言大悟,趕忙從水中爬起,回宮見駕。

劉墉通過編造屈原的故事,既顯示自己沒有違抗圣旨,又化解了乾隆的為難,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機變能力。他曲意逢迎之下,讓乾隆尷尬圓場,又不傷及君權。劉墉的辭藻偉岸、神乎其技,讓所有人都嘆為觀止。

乾隆聽后大喜,劉墉的機智讓他贊嘆不已。表面上仍舊正色道:「朕明白你的苦衷,你退下吧。」暗地里卻扶劉墉起身,親自送他上車離開。

這一切和珅都看在眼里。他也不得不佩服劉墉的口才和處世之道。劉墉既能夠沉著面對生死,又能機智地化險為夷,智勇雙全,難怪深得乾隆喜愛。

和珅暫時打消除去劉墉的念頭,轉而琢磨自己該如何在朝堂之上壓制劉墉,重新奪回權力。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墉清廉正直,為官兩袖清風。但他也十分精明強干,處變不驚。他忠心愛國,又自保得宜,可謂智勇雙全,堪為歷史楷模。后人緬懷劉墉,不僅應欽佩他的正義感,也要學習他的機智智慧。才能在歷史的風浪中屹立不倒、化險為夷

結語:

劉墉和和珅分別代表了忠誠和奸佞的兩種類型。劉墉面對君王的錯誤,沒有怨言,只沉默地服從;和珅則趁火打劫,意圖加害忠良。好在劉墉機智過人,化險為夷,保住了性命。他以大智大勇化解了這場危機,堪為大臣楷模,值得后人學習。

劉墉之所以能夠飛黃騰達,歸根結底在于他忠君愛國,正義感十足,又知進退,深謀遠慮。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正義和奸詐的斗爭從未停息。我們當以劉墉為鑒,學習其忠誠與智慧,才能在亂世中屹立不倒。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