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投降,就送官送老婆,這就是匈奴對漢人俘ㄌㄨˇ的「優待」政策,看似好處多多,實際上是匈奴人別有用心。
翻開中國的古代史,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匈奴,這個伴著中原文明而生的游牧民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中原王朝的噩夢。
尤其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后,匈奴與漢朝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雙方常年戰事不斷,甚至到了漢武帝不惜舉傾國之力也要滅掉匈奴的地步。
按理說,處于敵對的雙方,理應是見面分外眼紅才是,但在匈奴這里,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就是只要抓到漢人俘ㄌㄨˇ,不僅不誅歿,反而還有十分「豐厚」的優待俘ㄌㄨˇ政策。
比如強制性地分配給漢人俘ㄌㄨˇ一個匈奴女子,允許其結婚生子,除此之外,對于一些人才,還會許以高官,總之就是,只要漢人投降匈奴,立馬就送官送老婆,不要還不行那種。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西漢時期的匈奴,對待漢人俘ㄌㄨˇ的政策一直如此,漢朝歷史上有不少名人都被迫「享受」過這一政策,如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大將李廣利等,而除了這些名人之外,匈奴對于俘ㄌㄨˇ的普通漢朝士兵,一律也是相當優待。
那麼,為什麼匈奴人會在抓到漢人俘ㄌㄨˇ后不誅歿,反而格外優待,讓他們在本族娶妻生子呢?實際上,這正是匈奴人打得「如意算盤」。
匈奴這個民族,最早起源于公元前3世紀的陰山山麓。
根據部分史料記載,匈奴人是夏桀之子淳維的后裔,商朝建立后,淳維帶著遺部,一路逃至北方,經過多年的繁衍生息,就有了匈奴的前身例奴。
而在商周時期比較活躍的鬼方、混夷、獫狁,以及春秋時的戎、狄和戰國時的胡,這些不斷侵擾中原的外來民族,實際上都可以統稱之為匈奴,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而匈奴真正的崛起,是在秦末漢初時期,當時匈奴出了一個冒頓單于,在他繼位后,開始了對外擴張,先后吞并了樓煩、白羊河南王等區域,又將曾經被大將蒙恬收復的河套地區占據,自此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一個是給急于擴張,一個是保家衛國,自然而然的,雙方就產生了大大小小的摩擦。
從劉邦時代開始,整個西漢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與匈奴人對抗,先有劉邦「白登之圍的慘敗,后又被迫和親的妥協,再到漢武帝時期的痛擊匈奴,總之,西漢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抗擊匈奴史。
按理說,漢朝和匈奴,在進行了無數場戰役后,雙方理應是不共戴天的歿敵才對,但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匈奴人在抓到漢人俘ㄌㄨˇ后,不僅不誅歿,反而硬給這個俘ㄌㄨˇ分配一個女人,要求他結婚生子。
這個優待俘ㄌㄨˇ政策,有不少名人被迫「享受」過。
根據《漢書》、《史記》記載,第一個「享受「該待遇的,是博望侯張騫,在他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時,中途被匈奴人俘ㄌㄨˇ,流落匈奴長達十幾年,而在此期間,張騫就曾經娶了一個匈奴女子為妻。
「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史記》
當然,這樁婚事并非出自張騫本意,而是在匈奴人威ㄅ丨利誘他投降的手段之一,說白了,張騫和匈奴妻子的結合,屬于帶有勉強性質的婚姻。
除了張騫之外,還有一個同樣有此遭遇的名人,這個人就是「蘇武牧羊」的主人公蘇武。
蘇武也是漢武帝時期外交使節,他于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但在到達后,趕上內亂,因此也被扣留在匈奴。
之后,匈奴的鞮侯單于開始不斷招降蘇武,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前后一共扣留了蘇武長達十九年,但蘇武持節不屈,終于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獲釋回國。
而在這十九年中,匈奴人就分配給蘇武一個妻子,蘇武還和這個妻子生了一個孩子,叫做蘇定國。
張騫和蘇武,在匈奴娶妻并非個例,除他二人之外,還有大將李陵,在被匈奴俘ㄌㄨˇ之后,匈奴人對他可謂是禮遇有加,不僅封官加爵,匈奴單于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而李陵的后裔在匈奴繁衍生息之后,形成了另一個強大的民族。
另外,還有漢朝大將趙破奴、李廣利,此二人皆與李陵情況類似,被俘之后,在匈奴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同時,漢武帝時期,還有個不算出名的邊關將領,叫做李緒,也是在投降匈奴后,成為了匈奴顯赫的大人物。
從以上幾人的經歷來看,匈奴人對于漢人俘ㄌㄨˇ,是持歡迎態度的,不僅不會誅,反而極為優待,只要愿意為匈奴效力,高官厚祿、美女佳人,統統沒有問題,如果說許以高官是為了拉攏這些人,那麼讓他們在匈奴娶妻生子,就是匈奴人的「高明」之處。
其一,利用漢人來增長人口,增加自身實力
古代戰爭靠的是什麼?從某種角度來講,靠的就是土地和人口,尤其對于匈奴這種游牧民族來說,人口的多少,就代表著其實力的大小。
而根據史料記載,匈奴在強盛時期,其人口不過「漢之大郡」,意思是和漢朝的一個大郡的人口差不多,那麼漢朝大郡有多少人口呢?答案是150萬左右。
也就是說,整個匈奴也就一百多萬人口,這其中還包括老弱病殘,真正能用到戰爭中的青壯成年男子,最多也就在一半左右。
靠著這些人口,匈奴不僅要發展自身,還要與漢朝抗衡,增加人口,就成了當務之急。
然而由于常年戰爭和環境惡劣,匈奴自身的人口數量一直提不上去,不僅大量成年男子因戰爭歿亡,還有很多嬰兒由于環境問題造成夭折,這些都是限制匈奴人口增長的因素之一。
內部人口增長效果不明顯,那就從外部想辦法,而為了達成目的,匈奴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搶人,匈奴人每次發動戰事,一部分是因為搶掠物資,另一部分就是把漢朝邊境的百姓搶到匈奴充作奴隸,以此來增加其人口數量。
這些被搶走的百姓,也會有一部分被匈奴「包辦婚姻」,目的就是一個,多生孩子。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何況類似于張騫、蘇武這樣的名人,更加會上趕著為其分配一個或者多個匈奴女人,期望他們能夠在匈奴娶妻生子,以壯大匈奴的人口。
至于匈奴女人夠不夠用,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前文講過,匈奴由于常年戰爭,大量成年男子陣亡,就造成了同樣數量龐大的寡婦,對于這些寡婦,匈奴人早就有相應對策,「妻后母」收繼婚習俗,就是匈奴人內部為了消化「閑置」的女人一個重要手段。
所謂「妻后母」收繼婚習俗,是古代游牧木民族為增加人口的一種特有習俗,大意就是一個女人的丈夫去世了,那她就必須再嫁給家族中的其他男人,這個男人可能她兒子,也可能是她的小叔子。
總之,這個婦女在失去丈夫后,就自動轉入親賬中繼續為本族、本部生育兒女,使婦女的生育能力延續到最大限度。
但內部消化也有個限度,還剩下有大量的婦女,這個時候,被俘ㄌㄨˇ來的漢人就派上了用場,讓漢人俘ㄌㄨˇ和這些婦女結合,就成了匈奴慣用的計策。
不僅僅是對漢人俘ㄌㄨˇ如此,對待從其他國家或者民族劫掠而來的俘ㄌㄨˇ,也是同樣如此,這就造成了當時的匈奴國家中,各種膚色的人都有,這都是匈奴為了擴大其人口數量,實行的上述措施造成的結果。
因此,抓到漢人俘ㄌㄨˇ,肯定不會誅歿,還要留著他們為增加人口做貢獻。
其二, 改良基因,提升整體文明和素質
眾所周知,匈奴的文明程度,相較于中原王朝來講,要落后得多,因此,匈奴人對于先進的中原文明,一直是抱著向往的態度。
只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游牧民族都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不屑與之有過多的交流,更被說將先進的技術傳給他們。
但匈奴人很想學怎麼辦?那只有靠搶了,搶來現成物資的同時,還搶來了文明的中原人。
對于自身民族的整體素質,匈奴人有自知之明,知道不如中原,他們也想把中原的先進文明帶到匈奴,因此,在俘ㄌㄨˇ了漢人之后,匈奴人就希望把漢人的文明留下。
怎麼才能讓漢人心甘情愿的把技術傳授給匈奴人呢?太復雜的辦法匈奴人不會,但給這個漢人安排一個女人,讓他在匈奴的土地上娶妻生子,就是一種簡單,但又行之有效的方式了。
只要漢人在這里娶妻生子,那麼他就有了一個家,有家就會有牽掛,自然也就不會輕易離開,同時為了生活下去,也會把各種技術交給匈奴人,一旦學會這種技術,再進行推廣,那麼實力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實上,早在秦末時期,匈奴人就在這方面嘗到了甜頭,當時因為戰亂,大量的秦人逃至匈奴,除了給匈奴增加人口之外,還給匈奴人帶去了各種先進技術,著實讓匈奴整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這些秦人,在匈奴當地結婚,并繁衍生息,開枝散葉,也讓匈奴人看到了如何提升自己的辦法,因此,與漢人進行通婚,就成了匈奴人的重要國策。
而到了漢朝時期,民間盛行「聞匈奴中樂」說法,因此就吸引著不少漢人男子前赴后繼地越過邊境,投靠匈奴,而匈奴方面,對這種事極為歡迎。
甚至在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還請求漢元帝「罷邊」,停止修筑長城,但最終還是漢元帝拒絕了,因為他知道,修筑長城,不僅是為了抵御匈奴,更多的是防止當時漢朝的子民「亡走北出」,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失。
種種條件限制之下,讓匈奴人學習漢人先進技術的機會越來越少,只得發動一次又一次戰爭,來掠奪人口,以便從這些俘ㄌㄨˇ身上學到更多的技術。
只有學習了他們的技術,才能讓自身強大,同時通過漢匈之間的通婚,也能提升匈奴自身的民族素質,起到改良基因的作用。
而像張騫、李陵這種名人,本身就是當時的精英,匈奴人就更加的歡迎了,自然也就會強制性地讓他們在匈奴娶妻生子。
其三,這些嫁給漢人俘ㄌㄨˇ的匈奴女子,從本質上來講,也是匈奴對付漢人的一種武器
能拴住一個男人的是什麼?答案是女人。
當然這個答案不一定全面,但至少通用于大部分男人,在古代也同樣如此,匈奴人雖說文化不高,但對這個道理還是十分清楚的、
在他們的概念中,用匈奴女人來拴住那些漢族俘ㄌㄨˇ,并與之建立一個家庭,通過這種無形的枷鎖,讓這些漢人心甘情愿的留在匈奴,并為之效力,這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對于上述如張騫、蘇武這樣的文化精英,把他們留下就會給匈奴帶來巨大的改變,因此,這些匈奴女子,本身也是一種武器。
另外,為了避免那些漢人俘ㄌㄨˇ,在暗地里做出逃跑或者叛亂的事情,用這些匈奴女子,來暗中監視那些漢人俘ㄌㄨˇ,也是匈奴人的目的之一。
總之,匈奴人優待漢人俘ㄌㄨˇ,讓他們娶妻生子,不管是為了繁衍人口,還是提升素質,或者是牽制漢人,這麼做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民族實力更強,所以說,「優待俘ㄌㄨˇ」只是匈奴人的打的如意算盤而已,這也是他們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