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康熙為何將孝莊停尸37年不肯下葬?她的遺愿究竟是什麼?
2023/10/26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上,女子當政的情況并不鮮見,在清朝就有兩位家喻戶曉的太后,一位是一生輔佐順治、康熙兩位帝王,將大清王朝帶入盛世的「清朝國母」孝莊太后,另一位是輔佐同治、光緒兩位帝王,加速清王朝覆滅的慈禧太后。

同樣是輔佐兩位帝王,一個名垂千古,一個卻遺臭萬年。慈禧太后在生活上驕奢淫逸、大肆揮霍,在她治下的晚清,富人生活極度奢靡,底層百姓卻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

而孝莊太后在生活上十分勤儉,從不奢華浪費,在災荒之時,她拿出自己的積蓄來幫扶災民,她從來沒有想過獨攬大權,所以康熙在她的輔佐與栽培下,成為了千古一帝。而慈禧太后卻獨攬大權,所以光緒帝成為了半生傀儡、半生囚徒的悲情皇帝。

一個為國造福天下,一個為己禍國殃民,兩相對比,更覺得孝莊太后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但在她死后,她最疼愛的孫子康熙帝卻將她的尸體停放了37年之久,遲遲不肯下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孝莊文皇后,是順治帝的親生母親,也是康熙帝最為敬重的祖母。在孝莊病重之時,康熙更是日夜不離左右,侍奉祖母于病榻前,可見祖孫二人的感情十分深厚。

而在孝莊病逝后,卻留下了一個遺愿,這也徹底難住了康熙。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于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大概意思是:皇太極已經安葬了很多年,不要驚擾他為我們合葬了,何況我也不舍得你們父子,就在你父親的陵墓附近擇地安葬吧,我心中也就沒有遺憾了。

盡管孝莊太后的遺愿說得十分委婉,卻不禁讓人猜想,為什麼她不愿意與丈夫皇太極合葬呢? 這在整個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何況孝莊太后一生隱忍,萬事都以大局為重,為什麼反倒在合葬問題上,說出這麼違背祖制,又于理不合的遺愿呢?

對于這個問題,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孝莊曾下嫁多爾袞,另一個是她與皇太極之間感情不深。

下嫁多爾袞

1643年,皇太極逝世,孝莊的兒子福臨繼位為帝位,皇叔多爾袞攝政。因為當時的順治帝年僅6歲,空有皇帝的虛名,母子二人孤兒寡母、身單力薄。這時孝莊太后只能放下身段,與皇叔多爾袞結盟。孝莊靠著多年忍辱負重與多爾袞周旋,才保住了順治的皇位,沒有讓多爾袞取而代之。

而順治帝在多爾袞去世后,羅列他的罪狀時,有一條是」親到皇宮內院「, 多爾袞經常出入孝莊的寢宮,難免讓人覺得多爾袞和孝莊之間有私情,更是有了下嫁多爾袞的傳言。

若是孝莊真的曾經下嫁多爾袞,哪怕是出于保住順治的江山,她也會覺得無顏面對皇太極,自然不愿意與他合葬,寧愿葬在兒子順治的身邊。

但孝莊下嫁多爾袞始的事,在史書上也說法不一,沒有定論,孝莊為此不想與皇太極合葬顯然經不起推敲,所以比較有可能的是孝莊與皇太極的感情并不深,甚至對他有點怨念。

對皇太極有怨念

孝莊在13歲時,就因為政治聯姻嫁給了已經34歲的皇太極為側福晉, 而皇太極的大福晉正是她的親姑姑哲哲。但年輕的孝莊在宮中卻并不得寵,甚至備受冷落。後來孝莊的父親為了科爾沁的地位更加穩固,又將另一個女兒海蘭珠嫁給了皇太極,當時海蘭珠已經26歲,卻在入宮后,寵冠六宮。

在皇太極盛京稱帝時,冊封了五宮后妃,姑姑哲哲被封為了皇后,擁有最高的權勢,姐姐海蘭珠被封為宸妃,位居五宮中的第二位,僅次于皇后哲哲,她還受到皇太極的專寵,冠絕后宮。而孝莊則被封為莊妃,位列五宮中的末位,可見她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

盡管嫁給皇太極多年,還為他生育了幾個孩子,但她始終沒有被皇太極重視過,在宮中飽受冷落,所以她與皇太極之間的感情并不深,甚至有點怨念。

在臨終之際,孝莊想到了皇太極、姑姑哲哲、姐姐海蘭珠都安葬在昭陵內,若是她也去了,必然又會像從前那樣,飽受冷落,自己是最不被皇太極在意的那一個,又何必自討沒趣呢!所以臨終時才留下了這個遺愿。

臨終遺愿

雖然這是孝莊的臨終遺愿,卻難倒了康熙,畢竟按照祖制,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嬪,理應安葬在昭陵,康熙若是將她安葬于別處,就違背了祖制。但康熙也不想違背皇祖母遺愿,畢竟孝莊是他一生最親近、最敬重的人,連她的臨終遺愿,自己都做不到,愧對皇祖母這些年的撫養與栽培之恩。

康熙一直猶豫不決,只能按照孝莊的遺愿,先將皇祖母的靈柩暫時安置在順治帝孝陵附近的「暫安奉殿」

, 結果足足拖了35年也沒有下葬。

直到雍正帝繼位,這件事才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雍正覺得曾祖母孝莊太后的靈柩自從停放在孝陵附近后,保得大清國運昌盛、多子多孫,此地應是風水寶地,而且曾祖母生前遺愿也是陪伴自己的子孫,應該成全她的遺愿。

于是雍正將「暫安奉殿」 改建為昭西陵,將停放了37年的孝莊文皇后的梓宮正式葬入了地宮,孝莊終于得償所愿。她能讓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為了遵從她的遺愿,而違背祖宗規矩,也再次證實了她的人格魅力,以及她為大清朝做出的貢獻。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