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英明一世,按說他將要離世的時候,應該是沒有什麼能夠讓他記掛的,可是他還真有一件事讓他一直「牽腸掛肚」。
他害怕自己的兒子壓不住朝臣,其中他更放心不下一個人,為此他特意交代自己的兒子,在自己死后,殺掉這個人。
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為什麼李世民臨終都記掛著,想要讓自己的兒子殺掉他?
這個李世民一直記掛著的人,就是李勣,
而李勣原名叫徐世勣(徐茂公原型),正是因為后期的他深得李世民的信賴,所以李世民才賜他李姓。
可是如此深得李世民的李勣,怎麼會在後來引起李世民深深的忌憚呢?
李勣的出身還算不錯,是富豪之家,然而家里有錢的李勣并沒有「為富不仁」,相反,他十分在意百姓的生活狀態。
這也和李勣的家庭教育有關,因為他的父親也非常熱衷于救助窮人,不過當時正值隋末,百姓的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讓李勣深感自己身上的責任感,于是他決定加入當時的一方勢力,為百姓做一些實事,在眾多的勢力之中,李勣加入了瓦崗軍。
當時的瓦崗軍可謂是群雄匯聚,程咬金、秦叔寶等人都在這個勢力之中,而瓦崗軍的領導者則是李密,李密也是眾望所歸。
程咬金
人們都希望有一方勢力能夠將正在暴亂的天下統一起來,于是李勣就游說自己的兄弟們,讓他們歸順李密。
可是在他們歸順之后,事情卻沒有朝著他們想要的那個方向走,隋朝的統治隨著隋煬帝的死亡而分崩離析。
瓦崗軍本該趁著這個機會迅速發展的,但是他們卻陷入到內亂之中,李勣本身就是一個極為注重情誼的人。
李勣為了保護李密,在戰斗之中受了很重的傷,瓦崗軍在內亂之后原來的人也都散了,只剩下幾位「領導人」。
然而他們沒有灰心,他們相信,只要自己這幾位兄弟還在,就還有很大的希望,不過局勢并不容許他們多想。
李密領導的軍隊又被王世充所打敗,在這樣的打擊之下,他們就想要選擇加入到李唐的勢力之中。
李建成
至此,他們又遇到了難題,因為當時李淵有四個嫡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
雖然這幾個孩子都是嫡子,但是因為當時的嫡長子繼承制,李淵就將李建成立為太子,李建成也很聰明,對于處理政務上的事,李建成也很是擅長。
李淵
可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比起來,還是差了點意思,毫不夸張地說,大唐的江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世民也很是會籠絡人心。
綜合考慮下來,李勣建議李密投靠李世民,至此,李世民和李勣、程咬金等一眾重要成員未來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至此之后他們開始一起并肩作戰,在他們的攻打之下,天下的勢力漸漸收攏到一起,可以說,沒有這些為李世民拼命的大將,李世民打天下將會艱難很多。
可是有一件事始終縈繞在李世民的心頭,那就是李建成,按理來說,李世民不管是功勞,還是治理能力,都比李建成要強,可是因為嫡長子繼承制,太子卻是李建成。
雙方早已是勢同水火,李建成也覺得李世民的存在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不止一次對李世民下手,而李淵只是想讓他們兄弟和睦。
事實證明,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要「不死不休」的,在李勣的支持之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在了宣武門之變中。
在此之后,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對于李勣這位功臣,李世民自然是喜愛的,畢竟李勣這個人忠義兩全,換任何人都很難不欣賞吧!
當時李勣曾經得上了一種急病,這種病是需要胡須燒的灰來治療的,李世民在知曉了這件事后二話沒說就剪了自己的胡須來為李勣入藥。
李勣很是感動,跪在地上磕的頭都出血了,還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將太子托負給一個可靠的大臣,李世民直接就對著李勣說,要將太子托負給他,這讓李勣更是決定,
永不背叛李世民。
可是隨著李世民的年齡越來越大,他擔心的事情開始越來越多,在他臨終的時候,他特意叮囑太子,把李勣殺了。
李世民擔心在自己死后,自己的兒子壓不住李勣這位開國功臣,畢竟他要是沒有其他心思還好,要是真的有的話,那對于整個王朝來說,是一場災難。
當李勣知曉了李世民的擔憂之后,就跟李治說:「我這一生無愧于太宗,你想做什麼就做吧!」
然而面對疼愛自己多年的長輩,李治卻始終下不了手,最終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將李勣手中的權力收走。
對于自己手中的權力,李勣絲毫不貪戀,只要李治想要,李勣就會給,隨著李勣的年齡越來越大,李勣的身體不可避免地衰弱,最終,李勣還是病倒了。
然而在生病之后,他卻沒有讓家里邊的醫生看病,只有李治和太子送的藥,李勣才接受,對此李勣也很是看的開,他說自己這一輩子本來只是一個田夫,只不過因為遇見了明君,才能夠擁有現在的榮華富貴和如此高的職位。
李勣還表示,自己的年齡也已經到了快八十,這就是他的命運,他知道自己的壽命是有一定的期限,所以李勣也很是看的開。
669年12月31日,英國公離開人世,他這一生無愧于他追隨的任何一個人,他真正做到了無愧于心……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