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國元勛李善長,為何突然被朱元璋滅門?
2023/10/24

▲李善長。來源/電視劇《朱元璋》

01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大明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 李善長因涉嫌「謀反罪」自盡,時年77歲。

之后,除李善長之子駙馬李祺及他和公主的兩個兒子外,李善長全家70多口,全都抄斬。

接下來,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還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一眾開國功臣,也全部被牽連致死。

朱元璋還把他們的罪行撰寫成《昭示奸黨三錄》,布告天下。

這在當時的洪武朝絕對是一個驚天「大瓜」!

因為李善長這些人涉及的「謀逆案」,居然還是十年前 「胡惟庸案」的延續與升級,時至今日,終于落網。

02

既然牽扯到十年前的案子,就先簡單回顧一下當年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也算是跟隨朱元璋比較早的開國功臣之一,只是作為一個文官,在打天下時官職又不高,所以存在感比較低。

但胡惟庸跟李善長都是濠州定遠人,是實打實的老鄉,比什麼淮西老鄉、濠州老鄉要更親近。後來胡惟庸的侄女又嫁給了李善長的侄子,兩人又成了兒女親家,關系又近了一步。

胡惟庸背靠李善長這棵大樹好乘涼,李善長也樂意提拔他,加上他自己也確實實干有業績,一路從太常少卿,進入中書省,拜右丞相。朱元璋覺得他有才干,又晉左丞相。

官做到頂之后,人就開始飄。什麼大權獨攬啊、欺上瞞下啊、結黨營私啊、排除異己啊這些權臣常干的事,胡惟庸都樂此不疲地干了。

朱元璋呢,心里跟明鏡似的,但他什麼也沒說,獨自默默地憋著大招。

啥大招?

朱元璋早就看丞相這個職位不順眼了,平白無故搶了他很多工作,讓他這個皇帝很沒有存在感,那就別怪他要改改這個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了。

所以懲治一個胡惟庸很容易,要想罷免丞相這個制度就要把「魚」養得大一些,再端掉。

可憐的胡惟庸同志并不知道這些,還以為朱元璋好欺負。

直到洪武十二年,時機成熟了。

先是胡惟庸的兒子出交通事故(馬車交通事故)死了,胡惟庸一怒之下殺了司機。這事被朱元璋知道了,他告訴胡惟庸,殺人得償命。

九月,占城國來進貢,沒人告訴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問責,結果中書省左右丞相跟禮部互相推卸責任,朱元璋一看,很好,統統下獄問罪。

不久,賜死右丞相汪廣陽,其妾陳氏陪他一起去了。經查,這樣貞烈女子竟然是犯官之女,誰允許文臣可以收納犯官之女的(規定是只有功臣可以)?這種事經手操辦的有罪,知道不說的屬于包庇罪,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誰也跑不了。

這時候大臣們咂摸出味兒了,胡惟庸要倒台了,紛紛上疏彈劾胡惟庸罪狀。

于是被爆出,誠意伯劉基的死,實際上是胡惟庸探病時下毒毒死的。

最終胡惟庸于洪武十三年正月被處死,當時公布的罪狀是:

1、毒死劉基。

2、阻隔占城貢使。

3、私給文臣以犯官婦女。

4、枉法撓政,朋比為奸。

可以看出,當時的案子并沒有謀逆罪,朱元璋只是把胡惟庸一黨殺了殺,并如愿廢除了丞相制度。

▲胡惟庸。來源/電視劇《朱元璋》

03

十年后,沒想到「胡惟庸案」又有了新的細節,在最新公布的案情中,胡惟庸當年是想謀反的。

胡惟庸先是通過自己的親家,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游說李善長,起初李善長不許,后又許諾李善長,事成之后封李善長為淮西王,李善長這才默許。

得到李善長的支持后,胡惟庸先后派指揮使林賢下海通倭,元舊臣封績致信北元通虜,以為外援。

國內方面,聯絡了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等人收集兵馬,伺機而動。

只是這一切還沒開始,首惡胡惟庸就伏法了,陰謀這才沒顯露。

時隔多年,重新抓獲林賢、封績二人,這才查知當年的真相原委。

而關于李善長的部分,有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其家奴盧仲謙的證詞,言之鑿鑿,于是朱元璋以「善長元勛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

罪,滿門抄斬。

趕巧李善長下獄那幾天,欽天監觀測星相有變,主失大臣。

這樣李善長的死,又順應了一下天意。

04

那麼問題來了,十年前,67歲的李善長參與謀反,他圖什麼?

古代信息不發達,吃瓜并不方便,唯一的信息渠道都是官方公布透露的,而且這次案件升級,朱元璋下決心要肅清逆黨,累計已經殺了三萬多人。

這種恐怖氛圍下,沒有人敢多說什麼。

不過在李善長死后的第二年,依然有非常嚴謹的人產生了同樣的疑問。

一個叫王國用的郎中通過大才子解縉代筆,上了一篇《代李善長辯冤疏》,從李善長謀反的動機出發,直接發問,李善長已經位極人臣,謀反成功還能比今天獲得的榮寵更多嗎?

「使善長佐惟庸成,不過勛臣第一而已矣,太師國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納妃而已矣,寧復有加于今日?」

而謀反不成的下場可想而知,怎麼看李善長都不劃算,他怎麼可能謀反呢!

很難得的是,朱元璋竟然對這篇文章沒有任何表示,對王國用也沒有任何處置,這一舉動更加讓人浮想聯翩。

的確,李善長的罪證全部來自于相關人等的證詞,全無物證,那麼在李善長毫無動機的前提下,焉知這些證詞不是屈打成招,刻意引導出來的呢!

所以直至清代,很多人都認為「李善長案」實乃冤案。

關于這個疑問,近代明史專家吳晗先生經過多方資料比對考證,證實了胡惟庸謀反案純屬子虛烏有,詳見其論文《胡惟庸黨案考》。

不僅同一事件,不同史料記載對不上號,胡惟庸案早期的敘述里也沒有任何謀反的字眼,就連封績這個人的事跡都是編出來的。等等疑點,不一而足。

既然胡惟庸謀反都是假的,那李善長的同謀罪更是無稽之談。

05

那麼已經77歲的李善長,大概已經沒幾年好活了,朱元璋為什麼不愿意放過他,定要置他于死地,甚至滿門抄斬。

李善長真的有那麼冤嗎?

既然謀反案是虛構的,為什麼殺胡惟庸時不一并殺掉李善長?

這只能說明那時候朱元璋還不想殺李善長,甚至洪武十八年時,朱元璋對李善長都沒有起任何殺心。

當時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寬大處理了,這都說明朱元璋還看重李善長。

不管怎麼說,李善長對于朱元璋人生的意義還是非同一般的。

是他最先投奔朱元璋,不離不棄;

是他最先給朱元璋畫餅,要朱元璋效仿劉邦匡扶天下,給那時懵懂起義的朱元璋一個明確的目標;

也是他不光會畫餅,還在落地執行上幫助朱元璋穩定后方、協調眾將、撫眾安民。

可以說建國之前,李善長是一個合格的「蕭何」。所以建國之后,朱元璋也給了李善長蕭何般的待遇,始終認他為功臣第一。

在共享勝利果實的時候,李善長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了。

李善長這個人雖然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實則不容于人。參議李飲冰、楊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李善長便奏請黜免兩人。就連劉基也不敢招惹李善長,兩人在討論法令時產生沖突,李善長便破口大罵,劉基內心不安,便請求告老還鄉。

此外,李善長權并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反而利欲望很重。建國后,曾經一起打天下的淮西老鄉繼續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以李善長為核心的淮西政治團體,在朝堂上把握著主導地位,即使是退休致仕,李善長依舊可以在朝堂上施加影響,遠程操控。

同時,李善長自恃有功,逐漸失去了為人臣子該有的規矩和本分。他在鳳陽老家修房子時候人手不夠,居然大咧咧地問湯和借兵來用用。朱元璋生病不見李善長問疾,朱元璋寬宥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胡黨罪,李善長也沒有只言片語的感謝。

對于這些,朱元璋都不愿認真地跟李善長計較,處理胡惟庸時即使有聲音牽扯李善長等人,但朱元璋依舊念著舊情。

如果李善長以胡惟庸等人的死為警戒,安安分分的急流勇退,那他可能也不會有此滅門之禍。

但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干了一件蠢事。

京城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配到邊疆,李善長得知里面有他的一個叫丁斌親戚,便再次動用自己的政治實力,多方面請求赦免丁斌。

一個已經致仕快20年的丞相,依舊有這麼多人買賬,在朱元璋看來,這是多麼根深蒂固的力量,看來只有徹底鏟除掉李善長這個旗幟,才能永絕后患。

于是,朱元璋出手了。

當初大封功臣時,朱元璋給每一位功臣一塊免死鐵券,李善長這個級別的勛臣可以免二死,子免一死,只對謀逆無效。

朱元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想鏟除李善長普通的罪名是不行的,必須上升到謀逆造反級別。這才有了朱元璋不惜一切炮制證詞制造冤案。

所以李善長的死多少都源于其咎由自取,觸犯了朱元璋的忌諱,才被朱元璋痛下殺手。

這樣看,他似乎也沒有那麼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