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究竟派誰守荊州可保萬無一失?不是關羽,而是這兩位牛人
2023/10/27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方便您在閱讀后討論與交流,又能帶給您不一樣的參與感,李三觀感謝您的支持!

在三國演義中,荊州的命運與一位名叫關羽的英雄緊密相連。荊州,乃是劉備一生的重要棋局,這塊棋盤關系著蜀漢的前途。當劉備選擇一位鎮守荊州的人選時,并非憑一時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劉備對荊州寄予厚望,這個軍事要地對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他需要一個人,一個真正稱得上是無懈可擊的武將,來捍衛這片土地。正因如此,劉備的目光始終鎖定在了他的結拜兄弟——關羽身上。

關羽,有著「武圣」之名,他的武藝高強,刀槍無敵,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關羽的偉大之處不僅止于此。他是一位極具仁義和正直之士,他的忠誠無人能及。這些美德讓他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荊州的不二人選。

然而,關羽并非沒有缺點。他或許有點自負和驕傲,但這也是他人格的一部分,使他更加獨特。劉備深知關羽的優點和缺陷,但他堅信,關羽是唯一能夠守護荊州,確保蜀國未來的人。那麼除了關羽,還有沒有人更能勝任這個位置呢?

諸葛亮,三國演義中的智者,他的智慧和卓越戰略眼光,不僅在蜀國,而是在整個三國世界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赤壁之戰后,他一直秉持的政策是聯吳抗魏,這個理念貫穿了他一生。就算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諸葛亮也不忘時刻提醒他這一點,因為他明白,只要關羽能堅守這個信念,荊州將無往而不勝。

這一戰略思想,事實證明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關羽是否能堅守這個信仰,卻成了關鍵。如果他不受驕傲和自滿之苦,堅持諸葛亮的戰略,或許荊州的命運會完全不同。

諸葛亮,可謂荊州的最佳守護者,他的卓越戰略智慧使這塊土地堅不可摧。然而,在三國亂世,人才之珍稀讓劉備不得不親自挽留。龐統的不幸暗算讓劉備再度意識到,沒有一流謀士在身邊為他謀策,奪回川蜀之地將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于是,劉備迫不得已將諸葛亮調至身邊,而關羽則肩負起了守護荊州的使命。

這段歷史,如同一部三國傳奇中的篇章,充滿著智慧與勇氣的交鋒,勝利與挫折的起伏。荊州的命運,在智者諸葛亮、武將關羽和劉備的堅韌信念中交織出壯麗的傳奇。而在這個波譎云詭的時代,他們的決策和行動將決定蜀漢的命運,也決定了三國歷史的篇章如何書寫。

除了諸葛亮,還有一位謀士,他同樣被譽為守護荊州的最佳選擇。那就是龐統,他的智謀絲毫不遜于諸葛亮,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了他。盡管龐統有一點「好功」的小毛病,但如果他被委以守衛荊州的使命,憑借他的才智和謀略,這片土地也定能堅如金湯。

劉備深知龐統的才華,對他的待遇一如對待諸葛亮,甚至讓龐統擔任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并肩合作。

這兩位智慧非凡的謀士如同龍鳳,共同譜寫了荊州的壯麗傳奇。

然而,命運卻對龐統不那麼仁慈。他英年早逝,悲劇的離世令人痛心。如果他沒有提早離世,那諸葛亮和龐統這一龍一鳳的組合,無論誰守護荊州,劉備都能高枕無憂,蜀漢的前程也許將不同于歷史記載。

這是一段充滿遺憾和如果的歷史,龐統的才華和劉備的依賴,訴說著一個被命運拋棄的故事,一個本可以改寫歷史的機會卻在瞬間消逝,如同指縫中的流沙。在這個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每一個決策都承載著帝國興亡的巨大責任,每一位英雄也都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劉備和張飛之間的信任無人能及,這信任源自張飛在劉備貧窮困苦的時刻堅定不離不棄。張飛一直是劉備最堅定的支持者,這種忠誠無可爭議。

然而,有一個故事可以最好地佐證這一點。在建安五年,劉備遭曹操擊潰,關羽被俘,張飛也不見了,後來聽到劉備的消息,他沒有猶豫,立刻選擇回到劉備身邊。

張飛的武勇同樣非常出色,堪比關羽,這也讓他在劉備心中享有高度的威望。劉備之所以不放心將荊州交給張飛,與張飛的性格有關。張飛的性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暴躁而缺乏寬容。

張飛的脾氣確實容易暴躁,常常用鞭子抽打部下,這導致他與部下之間的關系一直不太和諧。曾經,正是因為他的「暴躁而缺乏寬容」性格,導致失去了徐州。在荊州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地點,劉備顯然不敢再冒險,不敢將其交給張飛來鎮守。

這是一段關于信任、忠誠和性格特點的故事。在三國時代,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劉備的謹慎與擔憂,構成了這段歷史故事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也反映出了張飛這位勇猛武將的多面性。

劉備的信任與擔憂,不僅體現在關羽與張飛之間,也延伸至了另一位英勇將領,那就是「老好人」趙云。趙云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忠心耿耿,性格沉穩而謙和。他一直擔任劉備的「貼身」護衛,宛如劉備的影子,多次挺身而出,在危急關頭保衛了劉備的生命。這種忠誠不僅延伸到劉備的親人,他也如親人般呵護著劉備的家庭。

其中,讓人銘記的一幕發生在長板坡,他七戰七出,成功將曹操龐大的軍隊智取,解救了劉備的兒子阿斗。即便在後來,當孫夫人企圖帶著阿斗離開時,趙云也挺身攔截,決不讓孩子離開父親。

劉備對趙云的信任有目共睹,封他為「牙門將軍」和「留營司馬」等重要職位。然而,劉備為何不選擇趙云來守衛荊州呢?答案其實相當簡單:趙云缺少獨立指揮大軍的經驗。

趙云雖然在局部戰斗中無敵,但要他獨立統領一方,他的經驗顯然有所欠缺。這使得劉備感到擔憂,特別是荊州作為一個關鍵的軍事要地,劉備不敢輕易將其交給缺乏指揮經驗的趙云。

當時,五虎上將中的馬超和黃忠也因為半途出家,劉備對他們的忠誠度有疑慮,因此沒有考慮讓他們守荊州。

至于後來嶄露頭角的魏延,雖然表現出色,但與關張趙等蓋世名將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在當時,魏延的晉升機會有限,劉備不可能輕易將荊州交托給他。

總之,失去荊州的責任并非關羽個人的過失。他的英勇和水淹七軍的壯舉足以證明「蜀中名將唯羽」的評價。而真正的問題在于劉備的決策。

劉備選擇將龐統隨他入川,而留諸葛亮守荊州,這最終導致龐統因急于建功而不幸喪命。如果他選擇將諸葛亮與龐統一同入川,而讓龐統守衛荊州,或許歷史會有不同的走向。

在那樣的情況下,以謹慎著稱的諸葛亮不太可能在入川時失察,而諸葛亮和龐統的合作將構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不管是關羽、趙云、還是其他將領,只要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守護荊州,再配以關張趙等名將的輔佐,對曹操和孫權來說,面對荊州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這是一個關于信任、背負責任的故事,也揭示了歷史中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劉備的謹慎選擇最終帶來了悲劇,而如果他做出不同的決策,也許歷史會走上不同的軌跡。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