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貞之臣肥義,曾輔佐趙國兩代少君,最終卻因為趙國內亂而亡
2023/10/17

我們知道戰國時趙武靈王在趙國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并創建了趙邊騎,使得趙國強大起來。

這其中肥義在關鍵時刻堅定了趙武靈王的信心,讓他不再猶豫彷徨,走出了最關鍵的一步,可是肥義最后卻間接死在趙武靈王手中。

1.趙武靈王退位

趙武靈王時期,秦國雖然還沒有吞并六國的實力,但是一家獨大的形勢已經比較明顯了,而且秦國有險要的關隘讓山東六國很難進攻秦國。

而趙武靈王看到了另外一條進攻秦國的路線,他希望自己專心將這件事辦好,于是就考慮傳位給兒子。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給次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稱主父,臨朝聽政,這應該是歷史上頭一遭。

肥義被任命為相,作為趙武靈王認定的輔政大臣輔佐趙惠文王。

2.肥義的忠貞

公元前296年,經過多年攻伐,趙武靈王終于徹底滅掉了中山國。在慶功宴會上,趙武靈王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同時讓田不禮輔佐他。

趙章身為長子,趙武靈王卻將位子傳給了弟弟,再加上田不禮的挑唆,趙章漸漸有了叛亂之心。

趙國另一位大臣李兌曾對肥義勸告,公子章身強力壯,現在又心懷不軌,結交黨羽,必定所圖甚大,將來恐怕會有陰謀啊。

而且他的謀臣田不禮是齊國失落貴族,為人貪婪,做事唯恐天下不亂,他和公子章勾結在一起必定會引起禍亂。

這類人做事看的不長遠,必定只為眼前的利益所吸引,卻看不到未來的害處。您作為趙國的相國必然首當其沖,是他們的重點目標。

我聽說聰明人在預料到危險的時候要避開它,您何不借病閉門不出,將國政交給趙成來避開這次災難呢?

肥義聽完李兌的勸告后拒絕了他,他認為當初趙武靈王將王上托付給自己時曾告訴自己要堅定信念,自己已經答應了下來并被記錄在案。

現在如果僅僅擔心未來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就忘記自己許下的承諾,這難道不是背叛了自己的諾言嗎?

另外聰明之人確實在危險來臨的時候避開,但是忠貞之臣也會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彰顯自己的德行。所以我會繼續踐行自己的諾言,不然我的行為將為人不齒。

李兌聽完之后,也放下了再次勸告的心思,對肥義的選擇既尊敬又有些惋惜。

3.分國而治

趙武靈王退位之后大多時間花費在攻秦戰略上,不知不覺放棄了對朝局的掌控。此外因為趙章的日夜陪伴和刻意討好,他心中也對沒有繼位的趙章有了惻隱之心。

于是趙武靈王有了將趙國分為兩半,二個兒子各分一半的想法。因為趙武靈王喪失了對朝局的掌控,所以這其中有多少是為了自己重掌朝局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肥義作為趙武靈王信任的大臣,最先知道了趙武靈王的想法。

肥義對趙武靈王這種想法不認同,一方面是以史為鑒,當初晉國就是因為分家搞得卿族崛起,最后三家分晉。

另一方面在于趙惠文王干的不錯,現在趙武靈王的操作只會讓趙國生亂,讓其他國家趁虛而入。從這里來說,我感覺趙武靈王并不是真的想分趙國,而是想重新掌握權力。

肥義盡管拒絕了趙武靈王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趙武靈王不會善罷甘休。趙武靈王也確實沒有放棄,他故意給趙章機會,引起趙章和趙惠文王的爭斗。

于是肥義找機會對趙王何的守衛將領信期說,最近公子章與田不禮的行為很不正常,他們兩個都不是什麼好人,貪婪野心大,在內討得主父歡心,在外卻恣意施暴。

我擔心他們會利用主父的名義來發動政變,這將是非常容易得逞的,所以我對此非常憂慮。

以后一旦有人奉主父的命令來召見大王,你必須要通知我,我前去沒有出事,大王才能再去。

信期告訴他,我知道了 ,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4.沙丘之變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為了給趙章機會,帶著趙章和趙惠文王以選墓地的名義去往沙丘,趙惠文王單獨住在一個行宮里。

田不禮趁機勸趙章當機立斷,于是他們假稱趙武靈王的命令召見趙惠文王。幸好肥義早有吩咐,于是信期及時通知了肥義。

肥義先行去拜見主父,結果進去之后發現是趙章和田不禮叛變了,肥義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于是坦然受死。

後來盡管趙章再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召見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始終沒有再去。隨后趙惠文王派兵鎮壓了趙章兩人的叛變,趙武靈王也因此被困在沙丘行宮中被餓死。

5.結束

趙武靈王的政治比起軍事只能說差的太遠,他不明白權力這東西一旦交出去,那就不會再是自己的,最終讓兩個兒子反目成仇,自己也被餓死。

肥義雖然看起來有些傻,但是他的品行卻值得我們尊重。因為他不是忠貞于哪一個君主,不然也不會拒絕趙武靈王了,而是忠貞于趙國,也就是趙國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