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簡單介紹清代的總督倉場侍郎,以及京通十三倉
2023/10/17

在電視劇《天下糧倉》中,有一個官名不十分常見,即 「倉場總督」。那麼,在清代的官制當中,是否有這樣一個官職呢?御史結合相關的史料,簡單講一講這方面的內容。

倉場總督官名的由來

自明代開會通河,始罷海運、陸運為河運,將沿江沿海之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八省所征之米石,由水陸運往京師。

此八省所征之糧稱為「漕糧」,專供京師,也由此而形成了漕運、倉儲兩個新的系統。

漕運方面的內容不細表,從明代開始就設立了專管京師各倉的職官,即為「總督倉場侍郎,簡稱「倉場侍郎」,很顯然,這與電視劇中的「倉場總督」不是一個概念。

順治元年入關后,沿襲明制設總督倉場侍郎漢缺一人,九年設總督倉場侍郎二人(滿、漢軍缺各一人),至康熙十八年形成定制,倉場侍郎滿、漢各一人。

從隸屬關系上來講,倉場屬于戶部的下屬機構—— 戶部倉場衙門,主掌管理京倉、通倉積儲漕糧及北運河運糧事務。

盡管名義上屬于戶部,不過倉場衙門有很大的自主性,我們可以將它看成了是一個獨立于六部之外的衙門,直接向皇帝負責。

倉場侍郎職管著皇室、八旗以及王公大臣的糧食供應,職責重大,所以倉場侍郎雖然也是正二品,但論政治地位,絲毫不比戶部左右侍郎低,甚至高于刑部、兵部、工部之左右侍郎。

倉場衙門的本部辦公機構,與六部不同,不設郎中、員外郎以及主事等官,而以「科」為單位,分為東科、西科、漕科、詳科、本科、堂房、印科、火房等單位,各科的負責人稱「經承」。

倉場衙門的下屬機構,主要是坐糧廳、大通橋監督、京通十三倉監督。

坐糧廳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一個衙門機構,實際上卻通作官名,且級別還不低。按定制,坐糧廳所滿漢各設一人,由六部、理藩院郎中內簡用,品級雖然還是正五品,但地位比六部郎中略高。

由于坐糧廳是一個肥水極大的崗位,故而朝廷明令規定,坐糧廳任期為兩年。主掌驗收漕糧以及由通州至京師水陸轉運事務并管理北運河河工。

各省漕糧由運河北上至通州,在「石壩」、「土壩」兩個碼頭卸糧,所以這兩個地方設有專門的官員加以管理,通常情況下,以通州州同、州判為專職官。

大通橋監督滿、漢各設一人,并設經承二人協助辦事,掌轉大通橋之陸運。

京通十三倉

京通十三倉是京師漕糧倉儲地,其中京師有倉十一個,通州有倉二個,故而稱為京通十三倉。

京師十三倉具體為: 祿米倉、南新倉、舊太倉、海運倉、北新倉、富新倉、興平倉、太平倉、儲濟倉、本裕倉、豐益倉;通州二倉為:中倉、西倉

關于京通十三倉,御史想多費一點筆墨加以介紹,因為這方面的內容各大平台上介紹的不多。

根據嘉慶朝《大清會典》的記載,京師糧倉的總數應為十三個,所以有了 「凡京倉十有三,通倉二」,總數應為十五倉,多出來的是萬安倉和恩豐倉。

京師各倉根據漕糧等級以及用途分別貯藏,皇室成員所用的白米等級最高,分別存儲于各倉,隨時取用。

京師用糧數量最多的當屬八旗和官員祿米,定制,京城內幾及朝陽門外十一倉,貯滿洲漢官俸米、八旗甲米;本裕倉、豐益倉,專貯圓明園八旗官兵以及健銳營、外火器營官兵,以及本倉看倉兵俸米。

通倉之西倉、中倉主要用于支放王工大臣俸米,以及貯內務府白梗米、御船水手口糧、本倉看倉兵米、通州運丁月糧、通州養濟院孤貧米。

戶部雖然管著國家的錢糧,但是戶部并沒有大型的糧倉,我們所熟知的戶部三庫是指銀庫、綢緞庫、顏料庫。戶部糧倉規模不大,俗稱「內倉」。

內倉主要用于外藩貢使口糧用米、供用各庫匠口糧、光祿寺造酒用米、順天府廩生口糧,等等。

同樣,內務府也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糧倉,稱為「恩豐倉」,主要支放內務府三旗人等口糧,以及宮內太監的俸米。

清代的糧倉貯存以「廒」為單位,會典中說 「分以廒,廒實以萬石」,就是說各倉設有數量不等的廒,每個廒最多能存一萬石。

京通各倉規模很大,具體的廒數如下:

祿米倉57廒、南新倉76廒、舊太倉89廒、海運倉100廒、北新倉85廒、富新倉64廒、興平倉81廒、太平倉86廒、儲濟倉108廒、本裕倉30廒、豐益倉30廒、通州中倉108廒、西倉142廒。

糧倉是朝廷的命脈,管理十分嚴格,每年漕糧入庫時,京倉需在監察御史的監督下,按質按量入倉。而且每年的夏冬兩季,皇帝還會委派專人查驗,以確保糧食儲備安全。

關于糧倉的具體管理辦法,御史這里就不細說了,如果有需要了解的讀者,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