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翁同龢被召入宮中,前往養心殿東暖閣去見他的學生:六歲的愛新覺羅·載湉,也是當今的大清光緒皇帝。
看到光緒皇帝的第一眼,翁同龢嚇了一跳,以前,他雖然也曾在上朝時遠遠看到過這個跟在慈禧皇太后身邊的兒皇帝,但在寬大的朝衣之下,他看不出光緒皇帝的真實體格。
而此刻,在東暖閣里看到身著常服便裝的光緒帝,帝師翁同龢感到心酸異常:面前這個六歲的孩子,比同齡兒童個頭矮一大截,他身體細瘦、神情萎靡、眼光呆滯,就仿佛一棵長期見不到日頭的小草。
這可是執掌大清朝綱的九五之尊啊,怎麼看起來活像個饑民貧兒呢?
對于這種情況,看著光緒長大的晚清老太監寇連材曾充滿同情地在回憶錄《宮中日記》里寫道:「中國四百兆人中境遇最苦者,莫如我皇上(光緒帝)。」
生活在仆從如云的紫禁城,光緒皇帝的處境一直如同孤兒,在慈禧太后那里,他不過是她用來操持政事的一個牽線木偶而已,在太監宮人眼中,他是個無人愿意走近的堂上神像。
光緒皇帝
從3歲半入宮,到38歲含恨離世,光緒皇帝的一生都被慈禧太后所把持、操縱,沒能過上哪怕一天按自己心意安排的生活,沒能活出一天自己,處境十分凄涼。
1875年1月12日,農歷臘月初五的深夜,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兩小時后,慈禧立刻叫來同治皇帝的幾個親叔叔:五叔惇親王、六叔恭親王、七叔醇親王等人,以及幾個近支宗室大臣,到養心殿西暖閣商量立嗣君之事。
同治皇帝雖然沒有生育子女,但已經大婚,身后留下了嘉順皇后阿魯特氏,按說,選溥字輩為嗣君,尊阿魯特氏為皇太后更合禮法。
但為了仍能把持大清朝綱、接著垂簾聽政,慈禧太后堅決拒絕了「溥字輩」
人選,大臣們從載字輩中挑選了恭親王的兒子、「大阿哥」載澂,但載澂只比同治皇帝小兩歲,一入宮就到了親政的年齡,顯然也不是慈禧心里想要的人選,她見大臣們的推薦都不合意,就主動「擇賢」,選中了醇親王奕譞的兒子、三歲半的載湉。醇親王奕譞
載湉生母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他既是慈禧的外甥也是咸豐帝的侄子,與慈禧的血緣關系非常親,而且年紀也小,讓慈禧覺得易于操縱。
慈禧話音剛落,就聽醇親王一聲哀嚎,他竟然當眾癱倒在地、放聲大哭,懇求慈禧收回圣命,旁邊的皇兄皇弟皇叔們紛紛去攙扶他,但誰也拉不動。
就這樣,那天深夜,3歲半的載湉突然從睡夢中被叫醒,然后被人套好衣服抱到大廳地下,此時,正廳里跪了滿滿一房間人,擺案迎接太后懿旨。
醇親王夫婦滿臉是淚,眼睜睜看著話還說不清楚的兒子被太監們抱進了暖轎。
載湉是醇親王次子,也是福晉婉貞在世的唯一孩子,她前后生了四個兒子,長子和三子、四子都夭折了,只有載湉獨存。
在後來的22年漫漫歲月中,婉貞長年以淚洗面,看著側福晉劉佳氏與三個兒子共享天倫之樂,自己卻無法照料、看護被鎖錮在紫禁城里的幼子,婉貞心如刀攪,直到51歲去世那天,她才獲準與載湉母子廝守了幾個小時。
醇親王福晉:葉赫那拉·婉貞
載湉到底年紀還小,他上轎時拼命掙扎著、哭鬧著,卻根本沒人理會他,到了半路上,他哭累了,才進入夢鄉,當暖轎落在養心殿地下,慈禧讓太監們打起轎簾,發現小載湉還在里面酣睡未醒。
醒來后,載湉發現身邊的一切都變了,從前笑臉相對的阿瑪、額娘不見了,只有一群面容呆板的老太監,讓他感受不到任何溫暖。
年幼的載湉無力對抗自己的命運,在紫禁城里,最讓他畏懼的還要數慈禧太后、他的親姨母。
慈禧在子女教育上是個失敗者,對于她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慈禧很少認真管教,而是非常放縱,養成了同治帝隨心所欲、恣意妄為的性格。
而對于光緒皇帝(載湉),慈禧又過于嚴厲苛責,她可能從內心對光緒皇帝缺乏真正的感情,光緒皇帝剛入宮時,慈禧安排他在慈安太后的鐘粹宮居住,想讓慈安撫養管教光緒,那時候慈安身體已經不好,再說她沒生養過孩子,也沒有照料孩子的經驗,因此也很少理會小皇帝。
而慈禧忙于政事,平時很少有與光緒皇帝獨處的時間,對小皇帝的生活情況大部分是聽太監們匯報的,聽到不如意處,就叫來還是幼兒的光緒厲聲訓斥或者「罰令長跪」,幾乎每次見面都是為了處罰他,這就養成了光緒自卑、懦弱、內向的性格,當時光緒還在語言學習期,由于每天都要面對皇太后莫測的「天威」,他患上了口吃的毛病。
德齡公主在1903年入宮給光緒皇帝當過一段時間英語老師,當時光緒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了,可在德齡公主眼里,光緒帝「
一至太后(慈禧)前,則立嚴肅,若甚懼其將死者然。有時似甚愚蒙。」(德齡公主《清宮二年記》)顯然,盡管當時慈禧已年近七旬,但三十多年的積威下來,光緒帝對她已經畏之如虎,這是慈禧從小刻意培養出來的。
慈禧給不了光緒皇帝母愛,也不愿別人給他親情,她粗暴地禁止光緒皇帝與親生父母聯系,還囑咐那一班侍候光緒皇帝的人,叫他們天天在光緒帝耳邊反復叮囑說,他已經不再是醇親王福晉的兒子,要記住太后才是他的額娘,除了這個母親外,再沒有別的母親。
慈禧不但不讓妹妹入宮見兒子,還把一出生就跟隨光緒的奶媽也攆走了,也不準醇親王上朝見兒子,在她的威逼下,醇親王為了避嫌,上表稱患了肝病,辭掉所有官職,就這樣,光緒帝失去了最后一個可能關心和保護他的人。
4歲的光緒在宮里由太監李蓮英負責侍候,而李蓮英是首領大太監,事務很多,平常都讓其他年長太監看護光緒,光緒童年時,身邊的太監像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沒有誰愿跟他親近。
這些太監在宮里頭日子久了,大多是老滑頭,看得出慈禧并不真正關心和喜歡光緒,因此,他們看護小皇帝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天再熱,他們也給光緒捂上幾層長衣長衫,說是怕著涼,飯不給他吃飽,說是怕消化不良,平常不讓光緒出門,更不讓他跑、不讓他跳,不讓他大喊大叫,小皇帝每天的生活如同坐牢,一切兒童的純真天性都被身邊的太監給抹殺了,當翁同龢走進毓慶宮,見到光緒的真實生活時,他心中悲酸不能自已,卻只能把這一切悄悄記在自己的日記里。
童年光緒
在飲食問題上,光緒更是苦不堪言。
一開始負責光緒飲食起居的太監叫范長祿,他比較偷懶,打著培養「儉德」的祖宗家法,長期不讓光緒吃飽。
滿清祖訓確實有「菜不過三口」的說話,主要是防止子孫偏食,再好吃的菜也只準夾三筷子,而且,皇帝每頓飯有上百樣菜肴,足能擺滿三張餐桌,進膳時,皇帝就座后,太監將一盤盤菜肴依次端到皇帝面前,讓他選擇,別說每盤菜吃三口了,就算只吃一口,也能吃飽。
而光緒當時個頭還沒有桌子高,太監把他抱上椅子,就不管了,也不會把菜依次端給他,光緒的胳膊只能夠著他眼前的三四盤菜,每盤菜只準夾三筷子就要端走,他自然吃不飽。
當范長祿發現這一點后,可能是為了撈油水,以后每天只讓御膳房送三四盤新菜來,其他上百個菜肴全用所謂的「原饌」也就是剩菜來擺樣子,有時候放了十天半個月都不換,臭腐難聞,進膳時,整個屋子都充斥著強烈的餿味,讓旁邊站的太監們紛紛掩鼻。
由于伙食太差、整天吃腐敗食物,光緒入宮不久就患上了嚴重的痢疾,差一點就死掉了。
誰能想到這位名義上是大清皇帝的孩子在宮里過的竟是這麼凄慘的生活呢?由于長期無人疼惜,總是饑一頓、飽一頓,光緒落下了胃疾,他嚷著胃疼、時常嘔吐,卻沒人理會他,在紫禁城里,他的實際處境是個孤兒。
光緒正式上學讀書后,范長祿被換走,來了個姓任的總管太監,當時慈禧非常忙碌、對光緒又很嚴厲,任總管看出光緒在宮里地位不高,經常欺負他,要光緒自己鋪床、自己倒茶,導致光緒的手被開水嚴重燙傷,在三伏天,他還強迫光緒穿貂皮衣,生了病也不聞不問。
據翁同龢在日記中回憶,由于實在太餓了,光緒10歲那年,還悄悄地偷了太監吃的饅頭充饑,令人心酸。
到了親政之后,這位大清皇帝的伙食待遇也沒能得到改善,據晚清皇家侍衛蘇勛丞在《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一書中回憶:
「光緒那時約30多歲,中等身材,瘦長臉,面色蒼白,體質羸弱。我們從未見他笑過。說實在的,他過的是囚犯生活,怎麼能樂起來呀!慈禧每日三宴,每宴108樣菜,光緒卻沒有這個排場。慈禧每餐揀自己不喜歡吃的三四樣菜,命人給光緒送去,以示慈愛。有時,三四樣菜要分三四次‘賞’,每送一次,光緒都得起立叩頭謝恩,連一頓安生飯也吃不成。隆裕(皇后)是慈禧的親侄女,她可以就著慈禧的桌子吃。
我們那時都私下猜疑,光緒瘦弱,多半是差了點飯食。」一個常年吃不飽飯、連自己衣食都無法自專的人,怎麼可能是能對國事發號施令的一國之君?
從入宮到駕崩,光緒不過當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其凄慘結局,還在童年時就已經注定。
1876年,5歲的光緒在毓慶宮入學,他的師傅也是同治皇帝的師傅:翁同龢。
翁同龢是南清流的領袖、內閣大學士,咸豐年間中了狀元,書法獨步天下,有「狀元帝師」之稱。
翁同龢
由于他第一個學生沒教好,翁同龢心有余悸,不愿再次出任帝師,但幾次上表推辭無果,只得硬著頭皮入宮,給5歲的小皇帝當老師。
他的到來給光緒的黑暗童年照進了一縷亮光。
為了維護滿清統治,清王朝特別注重皇子的教育,要求皇子們每天四五點鐘進書房,溫習前一天的功課,兩個小時后師傅到來,開始講課,下午專門學滿語和騎射,直到日落才結束,晚飯后還要寫字溫書,全年沒有幾天能休息,以這種近乎嚴苛的教育來保證皇子皇孫們能夠學到治國安邦的本領。
一開始,翁同龢想吸取教育同治皇帝時的失敗教訓,準備對光緒更加嚴厲。
教了幾天書后,有天早上,他來到書房,讓光緒背誦前一天的課文,光緒背了幾句就卡住了,翁同龢板著臉,讓光緒罰背20遍,光緒卻不服處罰,瞪眼不背,翁同龢訓了兩句,光緒就放聲大哭,嚇得翁同龢勸了好一會,才讓光緒止淚。
過得幾天,翁同龢又想了個招,再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訓了,只「怒目而視」
,放下書不講課,15分鐘后再接著上課,可他瞪完了,放緩情緒要再次上課時,光緒卻仍然生氣地瞪著他,「怒目而視」,不肯聽課。翁同龢找不到好辦法管束光緒,就準備稟報慈禧,他自己動手裝訂了一個「內省錄」,對光緒說:以后再犯錯,就把錯誤記到這個「內省錄」上,然后呈給慈禧。
沒想到他話音剛落,小光緒就臉色蒼白、渾身發抖,仿佛見到了鬼,轉身就往門外跑去,其失魂落魄的樣子讓翁同龢嚇了一跳。
而聽到太監稟報后,慈禧立刻叫走了光緒,當著翁同龢的面,她對光緒疾言厲色地呵斥了半天,完全沒有好臉色看,還當場罰他長跪、不準吃飯,甚至準備讓太監執行家法、用竹鞭木棍抽打,而光緒在慈禧面前戰戰兢兢,仿佛一只被嚇破了膽子的老鼠,其悲慘可憐的模樣,讓翁同龢出乎意料。
光緒皇帝
這讓翁同龢感到過意不去,又聽說光緒自幼在宮里受虐待,有時餓得可憐,半夜起來偷太監的饅頭吃,被抓到后,慈禧又會罰他不準吃飯,翁同龢這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光緒的身體會如此單薄,比同齡兒童瘦小許多、精神也顯得萎靡不振。
從此,翁同龢對光緒產生了同情心,對他變得和藹許多,管束也放寬了,有時候看到太監們欺負光緒,也會以大學士身份出面,對這些勢利眼們嚴加訓斥。
5歲的光緒此后對翁同龢產生了極大的依賴心理,深宮數載,在慈禧的積威之下,他已經是個極為孤僻內向、對什麼都打不起精神的孩子,可獨獨對翁同龢產生了孺慕之情,將他視為自己精神上的父親,也因此,光緒讀書非常勤奮。
光緒在毓慶宮讀書時,一年到頭除了兩宮和光緒的生日以及幾個傳統年節外,根本不休息,沒有寒暑假可言,每天凌晨即起、入夜方休,除了學習儒家經典、詩文、史籍,還要學滿語和騎術,功課安排得非常滿,而他也甘之如飴,連慈禧都夸獎他非常愛好學習,認為看到光緒坐著、站著、躺著都在朗誦詩書。
1877年8月,翁同龢請假要回江蘇常熟原籍辦事兩個月,小皇帝聽說后,當天就無心讀書,從早到晚都情緒低落、苦悶不已,在依依不舍地送別師傅后,整整兩個月里,毓慶宮里都聽不到他讀書的聲音,直到翁同龢回北京,6歲的光緒才轉悲為喜,拉著師傅的手,高興得淚流滿面,說:「吾思汝久矣!」
就算光緒在學習上已經無可挑剔,慈禧還是會動輒訓斥他。
光緒15歲時,曾接受過一次最嚴厲的懲罰。
當時,天下大旱,不少地方顆粒無收,慈禧也沒什麼好辦法,就下令讓光緒領著大臣們跪在地下,向上蒼磕頭求雨。
光緒走到殿外,看到一群白髮蒼蒼的老臣望著天空三叩九拜,嘴里咕叨喊叫著各種各樣的祈禱詞,覺得樣子很滑稽,忍不住笑了一聲,慈禧看到后,勃然大怒,認為光緒身為皇帝、在祈雨儀上不成體統,會得罪龍王,儀式結束后,又罰他在大太陽底下接著跪三天、而且不準吃飯。
三天跪下來,光緒險些送命。
正是由于這種悲慘的童年,光緒帝在體魄和精神上都不健康,身體十分虛弱,性格又時而孤僻、時而偏執,他的博學、睿智、激憤,看在慈禧眼中全是笑話。
1895年,希望能安度晚年的慈禧逼迫光緒下令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后,光緒帝痛心不已,幾年后,在康有為等人建議下,他決定推行維新變法。
27歲的光緒帝托慶親王奕劻轉告慈禧:「太后若仍不給以事權,我愿退讓此位,不甘作亡國之君!」
1898年,慈禧為防大權旁落,發動戊戌政變,下令斬殺譚嗣同、林旭等「戊戌六君子」,廢除新政,并下令把光緒帝軟禁在中南海瀛台。
看到光緒帝已經不好擺布,慈禧打算另立新帝,她命御醫「捏造脈案」,放風說「皇上病勢沉重,恐致不起」,并密電南方各省督撫,表示要廢帝另立,而以兩江總督劉坤一為首的大臣們紛紛反對,公開復電稱:「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把她的陰謀公諸于天下。
慈禧仍不死心,1899年,她打著為光緒立皇太子的名義,把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儁召進宮里,立為「大阿哥」(皇儲),決定在190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舉行光緒帝讓位典禮,只是由于反對者太多,才暫時擱置了這一廢帝計劃。
西逃路上的光緒皇帝
可見,在慈禧眼中,光緒帝一直是她用來把持權力的棋子,隨時都可以更換,至于他本人的身心健康,根本不在她的考慮之中。
為了一己的權欲,慈禧葬送了這個苦命孩子的一生,妹妹視為心肝的獨子,被她硬生生從家中搶走,頂著大清皇帝的名義,過了一輩子暗無天日的生活,在慈禧臨咽氣前,還要賜給光緒一碗有毒的酸奶,好讓光緒死在她前頭。
2008年,經專家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進行鑒定,證實他死于砒霜中毒,這與名醫屈桂庭在《診治光緒帝秘記》中的記載完全符合:光緒死前,整整三天腹痛難忍,「在床上亂滾」、慘叫。
1908年11月15日,在光緒「重病身亡」的第二天,73歲的慈禧才徹底閉上了眼睛……
參考來源:寇連材《宮中日記》
德齡公主《清宮二年記》
蘇勛丞《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