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納蘭明珠:雖是奸臣,卻立三大奇功,康熙寧殺索額圖,為何不殺他
2023/09/09

為何同樣是奸臣,康熙寧愿殺掉功勞顯赫的皇親國戚索額圖,卻沒有殺與索額圖在朝堂上對立了一生的納蘭明珠?

在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記》里,韋小寶協助康熙撤三藩、收台灣、并且向北抵御沙俄,本以為能立下這三大奇功的人只有小說里才敢寫。

但讓人驚訝的是立功者確有其人,他就是納蘭明珠,他也和韋小寶一樣是個貪官,而在朝堂之上,他一生的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皇親國戚索額圖。

可就是作為皇親國戚的索額圖,竟在康熙晚年被康熙賜死,而康熙竟然放了納蘭明珠一命,這究竟為何?

羽翼豐滿的小皇帝

此時的納蘭明珠早已經年過50了,盡管已經權傾朝野多年,但想起龍椅上坐著的那位爺,還是內心發抖,他再也不是剛剛繼位的那個小屁孩了。

曾經自己在內務府當侍衛的時候,那位大帝尚且年幼,鰲拜把持朝政甚是囂張,而這位爺用稚嫩和乖巧讓鰲拜放松了警惕,最后竟一聲不響地將鰲拜除掉了,這手段真讓人敬佩。

從那時開始,自己就得到了小皇帝的賞識,短短幾年,先是干到了內務府總管,又被授予弘文院學士,入仕不到10年就干到了兵部尚書,這一路平步青云真是恍如隔世。

而此時,這位爺要朝著三藩動手了!建國之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背叛自己的民族,放我族進來,此等人怎有忠義可言,況且吳三桂擁兵自重,反叛之意昭然若是。

然而吳三桂實力強大,眾臣皆以不敵,不愿招惹吳三桂,紛紛勸阻皇上不要撤藩,但成為內務總管的這些年。

自己太了解這位大帝了,他要做的事兒,沒人可以改變,而自己也相信這位大帝,就像當初除了鰲拜一樣。

果然後來吳三桂反叛了,盡管處局不順,但最終這位大帝平了吳三桂,而作為兵部尚書的自己也因此始終支持這位大帝。

後來屢次被委以重任,又或許授予我兵部尚書,便是為了撤藩做準備。

再後來,台灣那邊出了亂子,這是一個收復台灣的好機會,果然康熙大帝也有此意,納蘭明珠舉薦福建提督施瑯擔起大旗統兵,結果施瑯那邊捷報連連,而君臣關系也如漆似膠。

第二年,北邊的沙俄就出了戰亂,在自己的輔助下,這位爺成功擊敗沙俄,後來又成為使臣多次談判為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立下不小的功勞。

現在這位大帝,更是喜怒不形于色,一手帝王之術玩的那叫爐火純青。 盡管現在四海升平,但新的麻煩又接踵而至,這些麻煩不在外邊,就是在這乾清宮之內。

千里為官只為財

在納蘭明珠眼里: 當官不就是為了發財嗎?要是任何人有著這樣的地位,不趁機撈一把,那又是為了什麼?為了造福百姓嗎

這些年來,納蘭明珠權傾朝野,獨攬朝政、貪財納賄,就連朝廷的官爵也被買賣地差不多了。

納蘭明珠和康熙的這段君臣關系,也隨著外敵的一個個倒台,納蘭明珠又動了官場的根基而發生了破裂。

這天的尚書房,進來了一個面目莊嚴的大臣,來人正是直隸巡撫于成龍,此人清正廉潔,又忠肝義膽。

這些年他已經懲治不少貪官污吏,但此時他竟然遲疑了,因為他要參劾的人實在位高權重。

「啟稟皇上,官已經被明珠大臣和于國柱賣完了!」于成龍不知道皇上這邊什麼想法,畢竟納蘭明珠可是不是一般人。

好像知道什麼一樣,康熙并未直接回復如何處置納蘭明珠,而是轉頭問向另一位心腹高士奇:「為何無人參劾他呢?」高士奇答道;「沒有人愿意找死!」

這些年來納蘭明珠受到康熙的重用,四處結黨營私,屢建奇功的同時也四處斂財,買賣官爵,一方面納蘭明珠自身權傾朝野,另外眾人都以為有康熙為他站台,誰動他就是在玩火。

這些年康熙自然有所耳聞,但他也有自己的考慮,那就是通過納蘭明珠來牽制另外一個重臣——索額圖。

「這件事兒朕已知曉,愛卿先退下吧!」此時的納蘭明珠顯然還不能動。

索額圖的日益膨脹

作為納蘭明珠的死對手,索額圖又怎會簡單?

索額圖他爸索尼就是先皇留給康熙的四個輔政大臣之一,而皇后更是他的家族成員,皇親國戚這塊算是做實了,從出身來講,索額圖可是全方位碾壓納蘭明珠。

要論戰功,力助康熙擒拿鰲拜,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甚至代表康熙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其功勞比起納蘭明珠也不遑多讓,在位期間日益驕縱,也是奸臣一位,這些康熙自然清楚。

但康熙都容忍他們的存在,因為那時外部動蕩,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并且兩位大臣都頗為忠心,讓他們彼此競爭,互相牽制,也不失良策。

天下太平之后,新的問題便產生了,隨著康熙的逐漸老去,另一位皇帝上任的事兒,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太子胤礽正式把索額圖喚作叔父,有了這一層關系,索額圖的觀念變了,反正康熙遲早要老去,為何不支持自己人作為下一任皇帝,到時候就算康熙去世了,自己的位置依舊無

恙。

但他卻在不知不覺中觸動了康熙大帝的逆鱗。

康熙的眾多兒子之中,康熙自然是希望最賢能的人來擔當大位,但顯然太子胤礽算不上賢能之才,索額圖靠著自身地位對太子的支持讓康熙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

因為即便是父子,逼宮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況且索額圖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大清的根基,下一位君主如果不是賢君,大清便岌岌可危。

西征葛爾丹

反觀納蘭明珠這邊,盡管私底下作風不良,但在康熙眼里無傷大雅。

公元1688年,康熙因納蘭明珠結黨營私罷黜了他的大學士之位,交給侍衛處酌情留用,但沒多久又被康熙召集前往西北征討葛爾丹。

這次征討葛爾丹的旅程里,納蘭明珠雖然已經老了,但曾經的氣勢猶在,這些年康熙身邊雖有不少人對納蘭明珠的貪腐行為極為不滿,但納蘭明珠的忠心是天地可鑒的。

每次康熙暗中找人試探納蘭明珠,都未曾見到納蘭明珠對太子之位,以及其他皇子的奪嫡有任何染指之心。

軍營里,康熙看著這位跪在自己身邊的大臣,曾經的他是自己的左右手,自己平定天下的利刃,只是如今他爛了:「明珠,你結黨營私,買賣官職,你可知罪?」

雖然上次罷免納蘭明珠的官職,已經對他起敲打作用了,但對這位曾經的功臣,康熙還欠缺一個好的交代。

「臣有辱圣恩,未曾抵住權利和金錢的誘惑,愧不敢當。」納蘭明珠此刻已經再也猜不透這位帝王內心所想了。

「念在你我舊情,回宮后你官復原職吧,望你以此為戒。」康熙面無表情,此刻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或許索額圖還在大位,他是要通過納蘭明珠來牽制索額圖吧,也事實上,納蘭明珠官復原職之后,再也沒有被康熙重用。

處死索額圖

公元1703年,康熙再也忍不了索額圖支持太子的行徑,他的行為就像是一種背叛,一道圣旨將索額圖賜死了。

同時康熙否定了索額圖除了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外的所有功績,對于皇親國戚索額圖,康熙絲毫不留情面。

反觀納蘭明珠,盡管出身寒微,念在其忠心耿耿,盡管錯誤犯了不少,但康熙只是不再重用。

就連納蘭明珠去世之后,康熙還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可見康熙對于納蘭明珠著實不錯。

康熙剛即位的時候,權臣鰲拜把持朝政,一度讓大清江山風雨飄搖,滅了鰲拜,還有吳三桂蠢蠢欲動,平了吳三桂,台灣又成為了心頭大患,這些大患并不會就此消失。

他明白自己去世之后,一定會有新的鰲拜影響朝政,而這兩人往往就是自己曾經的心腹和左右手。

納蘭明珠在不被自己重用之后,已經不會為亂江山,但索額圖竟然想在自己去世之后,重新成為另一個鰲拜,這點康熙萬萬不能容忍。

他要在自己去世的時候留給子孫的天下,是一個沒有外敵,沒有權臣亂政的大清。

後來,他果然做到了,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留下的竟然九子奪嫡的兄弟殘殺之象。康熙的一生,實在經歷了太多太多,這些經歷也成就了他千古一帝的美名。

忠是人人敬仰的美德,盡管在古代有很多忠臣枉死,但他們所忠心的都是昏君,對于像康熙這樣的明君,忠心二字便不會有錯,即便是個奸臣,只要忠心就不會有大的過錯。

一人不可侍二主,一女不可奉二夫,一山不可容二虎,一在古代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