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娶朱元璋嫡女,擁兵40萬卻不救建文帝,遭朱棣暗害死得憋屈
2023/09/07

作為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一生可謂是操勞無比,據史料記載即使他上了年紀后,依舊每天早起貪黑的工作,還將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得十分細致。

同時,為了讓朱家能牢牢統治明朝,朱元璋更是著重培養太子朱標。可惜的是天妒英才,仁義忠厚的朱標在壯年就去世了。

悲痛之余,朱元璋改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但同時他也知道年幼的朱允炆無法服眾,于是在臨死前,他托付自己最信任的女婿梅殷,要他輔佐小皇帝。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年之后,梅殷在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圍困南京時,即便他手中擁兵40萬卻沒有營救建文帝。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最后梅殷的死法也十分憋屈,相傳是遭到了朱棣的暗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朱元璋最喜歡的女婿,文武雙全的托孤忠臣

明太祖洪武三年,朱元璋定制:「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聽婚娶。」

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月,朱元璋的次女朱氏迎來了自己十四歲的誕辰,朱元璋為女兒送上的禮物之一就是封她為寧國公主,這個封號也十分的有寓意。

這一天里,皇宮內一派歡聲笑語,十分喜慶。而朱元璋在為女兒慶祝的同時,也開始思量起未來女婿的人選。

與大女兒臨安公主不同的是,二女兒寧國公主是皇后馬氏所生的第一個女兒,也就是嫡長女。

況且朱元璋無論大事小情都十分尊重馬氏的意見,這一次女兒婚嫁這樣的大事,朱元璋也免不了和馬氏商量一番。

經過夫妻倆的討論,他們最終看中了一個十八歲的英年才俊,此人就是梅殷。

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親侄子,外表相貌堂堂,而且飽讀經書、為人正直,十分難得的是他還精通騎馬射箭,這在同輩「官二代」

中實屬罕見。

朱元璋越想越滿意,就叫來了汝南侯梅思祖和梅殷,朱元璋先是問了梅殷幾個政治和地方治理的問題,梅殷回答得也比較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隨后他和梅思祖說了自己想要把寧國公主下嫁給梅殷,梅思祖連忙帶著梅殷下跪謝恩,起身后已是痛哭流涕。梅思祖為何如此激動呢?這還要從梅殷的身世說起。

前面說到梅殷是梅思祖的親侄子,梅思祖因為早年從張士誠那里投降到了朱元璋陣營,被張士誠殺了自己的兄弟們,其中就有梅殷的父親。

梅思祖一直對侄子梅殷十分疼愛,想方設法地彌補他,如今朱元璋要梅殷做駙馬,梅思祖心中的內疚也算是得到了減輕。

梅思祖在九月剛剛因為沒有及時出兵響應朱元璋被罰,朱元璋卻不計前嫌和他結為親家,如此兩方面才讓其如此失態。

很快在一個黃道吉日,梅殷就和寧國公主完婚,婚后有更多的時間和朱元璋相處,博學多識也每每讓岳父大人贊賞不已。

某年朱元璋派梅殷擔任山東提學,主管山東地區的教育考試事宜,地位和巡撫類似。年紀輕輕就能擔任這樣的職務,既和他的駙馬身份有關,也離不開他自身的能力。

更為難得的是,梅殷雖然年輕有為,但從不驕傲自大,無論是對待朱元璋,還是對待官職比自己低的官員,他都是恭敬謙和,因此朝廷大臣都很尊敬他。

洪武年間里,朱元璋多次派梅殷出京處理地方政務或是檢閱地方部隊,十分耐心地培養他。

朱元璋年邁十分擔心年幼的皇孫朱允炆,害怕皇孫繼位后地方上有人謀反,于是考察選出了幾位能托孤的忠臣良將,梅殷就是其中一位。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就曾記載:「帝春秋高,諸王強盛。

殷嘗受密命輔皇太孫。」大致意思就是,朱元璋在年邁時,令梅殷輔佐建文帝朱允炆的事情。

國難當頭卻按兵不動,飽受爭議

朱元璋駕崩后朱允炆登基為帝,是為建文帝,梅殷和李景隆等建文帝的親屬也都受到了重用。

次年也就是建文元年(1399年),由于建文帝朱允炆采取了齊泰、黃子澄等人提議的「削藩」政策,使得五位朱姓親王被廢,其中十分有才華的湘王朱柏甚至用自盡來證明清白。

眾親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北平的燕王朱棣,常年隨朱元璋出征的朱棣被授予征調邊境守兵的權力,而且他暗中也培養了自己的親信部隊,這些都讓朱允炆感到忌憚。

與此同時,朱棣也對朱允炆繼承皇位以及他的削藩政策十分不滿,叔侄雙方就此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博弈。

最終朱棣殺死了朱允炆派來抓他的官員以及自己府上的內奸,并集結軍隊控制了北平城。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正式起兵造反,并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發動了這場著名的「靖難之役」。

戰爭初期,朱棣一方勢如破竹地攻占了北平以及周圍城市,遠在南京的朱允炆也作出回應,他在太廟祭祀后,廢了朱棣的爵位,然后派兵北上討伐。

到了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戰爭以及持續了近兩年半的時間,雖然建文帝一方軍隊過百萬,而朱棣一方不過三十萬人,但朱棣一方勝多負少,只是限于兵力不足,無法守住新奪來的城池。

為了盡快攻入南京,朱棣決定直接借由淮安渡江進攻,直取朱允炆都城。而淮安城的守將正是梅殷。

梅殷在早些時候帶著40萬大軍鎮守淮安。

來到淮安后,梅殷馬不停蹄地開始組織建設防御工事,加固了城墻、鍛造制作弓箭、炮彈和兵器,同時加緊操練士兵。

一切準備就緒后,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時,朱棣剛剛取得了一場大勝,并俘獲了平安等名將。心情正好的朱棣決定一鼓作氣,于是立刻帶兵逼近淮安。

由于守將是自己的妹夫梅殷,朱棣決定先試試能否招降他,或者干脆從他這里借路攻打南京。于是,朱棣假借進京給朱元璋進香的理由,希望梅殷讓他們的軍隊通過。

梅殷自然知道朱棣的心思,但他時刻謹記朱元璋托付給他的事情,于是他義正嚴詞地拒絕了朱棣并說,「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

意思就是,朱元璋生前命令過,各路親王不得進京上香守孝,違背的人就是不孝順。

朱棣一看自己的妹夫油鹽不進,勃然大怒,于是他寫了一封信威脅梅殷趕快投降,并派了一名使者送到梅殷手中。

不料梅殷看完信后,立刻叫人拿著刀割掉使者的雙耳和鼻子,然后對他說,我本應該殺你,但如今要留你一張嘴去給朱棣說說,什麼叫做忠孝之道。

朱棣看到使者鮮血淋漓地返回,心中又驚又氣,但他知道淮安守軍有40萬,而且梅殷成熟穩重,如果雙方交戰,自己恐怕要被在這里拖上一年半載。無奈之下,朱棣只好繞路攻打揚州,然后進攻南京。

這時,梅殷的做法就比較耐人尋味了,他在得知朱棣向南京進軍后,并沒有派兵前去增援建文帝朱允炆。

而直到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已經攻到了南京城周邊,在金川門李景隆等人開門投降,南京城就此被朱棣攻破,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

可是直到這時在淮安鎮守的梅殷依舊按兵不動,這就讓人摸不清頭腦了。

梅殷到底在顧慮什麼呢?關于這一點人們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梅殷在觀察形勢,投靠勝利一方、有的說梅殷不是不想支援建文帝,而是因為他城中只有幾萬兵馬,并沒有四十萬,根本擋不住朱棣。

然而這些觀點都不太合理,梅殷曾嚴詞拒絕了朱棣的招降,說明他還是忠于建文帝的,不然他是不敢得罪任何一方的。

如果梅殷城內僅有幾萬人,朱棣難道會察覺不到嗎?就算他察覺不到,建文帝既然把梅殷派到重鎮淮安,目的就是抵抗住朱棣的進攻,那麼他一定會把大部分軍隊拍給梅殷。

比較合理的說法時,淮安城內的確有40萬軍隊,梅殷也的確想去援助朱允炆,但是由于朱棣取得了局勢上的絕對優勢,城內已經人心惶惶,一部分將領有了投降的心思。

梅殷并不算是一代名將,他斷然不敢帶著這樣的軍隊出城支援朱允炆,不然在半路上可能就會內訌而使得朱棣勢力進一步增強。

與朱棣不和,下場悲慘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在南京登基稱帝,是為明成祖。這之后附近不少朱允炆殘留的勢力來南京降服,當然也有許多將領拒不承認朱棣的合法皇位,梅殷就是后者中的一員。

但礙于當時時局混亂而且消息閉塞,梅殷并沒有第一時間得知建文帝的下落,于是他一直堅守著淮安。

為了逼迫梅殷投降,朱棣在南京城內找到了自己的妹妹、梅殷的妻子寧國公主,讓她給梅殷寫一封血書,叫梅殷來南京見朱棣。使者在送信時,梅殷追問建文帝的下落,使者騙他說死了。

梅殷聽后大哭不止,接著他召集手下對他們說「皇帝在我就在,皇帝死我也本應跟著去了,但如今我要再忍耐忍耐。」

聽到梅殷這麼說,大家都以為他要武力反抗,但梅殷并沒有這樣沖動,換上喪服從淮安出發到南京為建文帝發喪。

朱棣見到梅殷后對他客套地道了聲辛苦,梅殷卻冷淡地說自己勞而無功、十分慚愧。

歸降朱棣后,梅殷時常在言行上表現出憤怒,而且經常有官員舉報他在培養刺客,還與人勾結,詛咒陷害朱棣等。

朱棣得知開始嚴密監視梅殷,直到一天被梅殷無意間發現,兩人的關系越來越緊張了。

永樂三年(1404年),梅殷在上朝路過一座橋時,遇到了朱棣的親信譚深和趙曦帶著幾人迎面走來。梅殷見狀避讓,卻還是被擠到了水中,落水后幾人都沒有救他,很快就溺水而亡。

寧國公主得知消息,哭著找到朱棣質問他為什麼派人害死梅殷。朱棣卻矢口否認,為了安撫寧國公主處死譚深和趙曦,并授予梅殷的兒子們官職,這才緩和了兄妹的關系。

梅殷作為朱元璋最喜愛的女婿,而且還是朱允炆十分信任的親信,卻在建文帝朱允炆被圍攻時按兵不動,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已經不得而知。

唯一可知的是,梅殷和朱棣之間矛盾很深,這也導致了他極其「憋屈」地死去。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