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真實杜甫:34歲成貧困戶,43歲喪子,59歲因患「長卿病」離世!
2023/09/05

「乾坤一腐儒」是杜甫在《江漢》中對自己的畫像,這話中也飽含「自己無用」的苦楚,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不需要「腐儒」,即純粹的、心懷天下的讀書人。

然而,杜甫的偉大就在于此:縱然天地間已不需要腐儒,可他始終沒有放棄做腐儒,始終堅守經天緯地之「腐儒心」。

杜甫的一生,是被絕大多數人視為「偉大」的一生,他的一生也可被稱為「一個腐儒的悲慘一世」——

問:少年杜甫,真像電影《長安三萬里》里刻畫的那般無憂無慮嗎?

答:杜甫一生的悲劇注腳,在少年時就已被打下。

杜甫生在一個舊的官僚家庭,祖籍河南鞏縣,他的先祖是魏晉名將杜預,其父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其母崔氏出生名門望族。

可惜,會投胎的杜甫卻沒能敵得過命運的捉弄。杜甫兩歲那年,其母崔氏就因病辭世了,其父迅速新娶,并有了孩子。

「有了后娘,也就有了后爹」,后娘進門后,杜甫的日子就變得苦起來了。小小的杜甫很敏感,他開始覺得自己在這個家里是「多余」的。

心思細膩的姑姑見了心疼極了,她甚至不確定:如果繼續讓他和后娘一起生活,他能否順利長大。

思來想去后,姑姑提出:將喪母的杜甫接到洛陽家里撫養。

杜甫自幼好學,七歲那年,他就能作詩了,而且一開口就是作詩詠鳳凰。他在自傳《壯游》里,曾這樣形容自己的七歲:「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影視劇中的少年杜甫

姑姑憐惜杜甫幼年喪母,又體弱多病,總對他格外照顧,她對杜甫比對親生兒子還好。杜甫曾在給姑姑的墓志銘《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里,講述過姑姑對自己的「好」,并講過一段往事:

「甫昔臥病于我諸姑,姑之子又病間,女巫至,曰: 處楹之東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姑之子卒。」

這段話的意思是:杜甫在姑姑家時曾與表弟(姑姑的兒子)同得了一種病,有個女巫說,把孩子放在廳堂旁邊的東南角,這個位置有利,對孩子的病有好處。

姑姑為了保全杜甫,竟將杜甫和表弟換了位置,結果,杜甫活下來了,表弟卻病死了。

杜甫一生最感念的人便是姑姑,姑姑死后,他不僅親自撰寫墓志銘,還堅持為姑姑守孝三年,即「制服于斯」。

姑姑的疼愛,對杜甫而言是好事,卻也是一輩子的歉疚。長大后,他一直覺得自己的命是姑姑拿兒子的命所換,因此,每念及姑姑,他心里都滿是內疚。

姑姑在一定程度上補全了杜甫那缺失的母愛,可住在姑姑家,畢竟是寄人籬下,期間的苦楚絕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在這樣的環境下,杜甫的性格越發敏感。敏感是文人的特性,卻也極容易導致抑郁。

特殊的家庭環境,讓杜甫有了「既自卑又狂妄」的一面。他嫉惡如仇,且看不起同時代的年輕人,只和「老蒼」一輩結交。他曾在自傳《壯游》里這樣形容少年時的自己:

「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茫茫。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

也是因此,才有了《長安八萬里》還在換牙期的杜甫,竟找到大自己8歲的高適玩耍,且渾然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杜甫與高適

杜甫的少年,有著悲劇的注腳,卻也曾有過高光時刻,他六歲時就看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第一舞人公孫大娘舞劍,13歲時,曾有幸聽「唐代樂圣」李龜年唱歌。

問:杜甫為何被稱為「最喜歡曬妻」的詩人,他和妻子感情好嗎?

答:杜甫和妻子是唐代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代表,他們的感情卻也飽經考驗。

杜甫生活的年代,即唐玄宗時代,根據開元令,男女法定結婚年齡分別是:男十五,女十三。

杜甫19歲那年,即過了法定結婚年齡4年之際,他絲毫沒琢磨結婚的事,他在那年離開了一直照顧他的姑姑,開始了所謂的「壯游」,他第一站就是去山西。20歲的時候,他又在江浙一帶溜達了好幾年。

或許是覺得一直這樣玩兒下去不大好,杜甫在24歲那年參加了一次科舉,結果我們都知道:他落榜了。

關于落榜的緣由,杜甫自己在詩里歸結為:「詩文不合主試考試郎脾胃」。

正是在這一年,杜甫再度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河南鞏縣。此時的杜甫因為有父親的資助,所以也樂得當個啃老族,日日過著還算舒適的悠游日子,結婚的事情完全沒有被提上日程。

直到玩到30歲時,杜甫對著鏡子發現自己頭上有了些許白髮時,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把人生大事提上日程了。于是,在這一年,杜甫娶了弘農縣司農(農官)楊怡19歲的女兒楊氏。

楊氏長相普通,但善良賢惠。她與杜甫結婚后,兩人過了一段琴瑟和鳴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長,楊氏嫁過來沒幾年,公公杜閑就離世了,杜家瞬間失去了經濟來源,楊氏不得不過著窮苦的日子。

父死后,杜甫才意識到自己該努力了。

35歲這年,杜甫進行了人生的第二次科舉,與上次一樣:他落榜了。而這一次他落榜的緣由,更加讓他想不通,原來他們這次科舉后,奸相李林甫竟為了防止真正的有識之士進入朝堂,在科舉后未錄取一人,他還跟唐玄宗說「野無遺賢」

,意思是:民間已經沒有遺漏的才子了。

李林甫

杜甫的這次科舉失敗,是他半生潦倒的開端,也為他和妻子的長期性分居拉開了序幕。

此后的八年,杜甫為了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被迫做了他最不想做的事:投靠權貴,也就是走舉薦的路子。可無論他怎麼奔走獻賦,終究未有人賞識他。

這期間,支撐杜甫走下去的,是他那個一直在忍受貧困的妻子楊氏。每次,杜甫傾訴苦悶時,楊氏都靜靜地聽著。

751年,唐玄宗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在前一年寫的《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他被奉命待制在集賢院,等待分配。

杜甫在這一年得到的機會堪比科舉,可遺憾的是,因為這次的主試者依舊是李林甫,所以,他沒有因此得到任何官職,倒是白白等待了幾年。

就在杜甫要絕望之時,尚書左丞韋濟舉薦他做了河西縣尉。這個職位相當于一個八品小官,而且是專門壓榨老百姓的官。杜甫不肯做,朝廷只好讓他做了兵曹參軍。這呢,也是一個小官,也不足以養活一家子。

眼見自己和家人已經不可能在長安活下去的杜甫,不得不將妻兒送到了老家奉先。可不久,他回家省親時,竟發現:他們的小兒子竟被活活餓死了。

這段痛苦經歷,後來被杜甫寫在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更慘的還在后頭,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帶著妻兒顛沛流離,因不忍妻兒跟著自己成為難民。杜甫決定放手一搏,他將楊氏和孩子們托付給好友,然后自己去找新繼位的唐肅宗了。可沒想到,剛出關,他就被叛軍抓到,押送回了已經淪陷的長安。

正是在這期間,無比思念妻子的杜甫,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夜月》:「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這里的云鬢、玉臂,都在指代妻子楊氏。

被釋放后,杜甫迎來了人生最大的又一機遇:他被唐肅宗封為了左拾遺,這個職位依舊是個八品官。可沒多久,杜甫就因為替一個受冤的大臣說了公道話,而被唐肅宗打發回家了。

杜甫回到家的那天,妻子楊氏抱著他哭了一宿,她哭并不是因為丈夫丟了官,而是因為過去的這一年多,她一直以為丈夫被叛軍殺害了。

杜甫再度和妻兒團聚時,妻子和七個孩子個個面黃肌瘦,他此時才意識到:將他們托付給好友,讓他們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是多麼的不明智。

後來的杜甫不愿意再和妻子兒女分居了,後來,他們輾轉流落到了成都,因為太過貧困,他們的兒子竟吼叫著讓他去討飯。在人生最難的階段里,始終體諒他的,唯有妻子楊氏。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搬到成都后,因為有高適等好友的接濟,他們的日子稍微好過了一些,他還在成都建了草堂。杜甫與妻子,終于算是過上了幾天安穩日子。

杜甫草堂

期間的杜甫,依舊喜歡在詩里寫妻子,他和妻子下棋后寫:「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他和妻子一起劃船后寫:「晝引老妻稱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離開成都前往湘江汨羅的路上,杜甫去世,享年59歲。杜甫離世后,楊氏終夜垂淚,因操勞過度加上太過思念丈夫抑郁成疾,楊氏在杜甫死后不久也隨她而去了。

杜甫與楊氏是一對苦命鴛鴦,但在那個年代,他們能做到「一生一世一雙人」,足以讓世人艷羨。

問:杜甫究竟是怎麼死的?他真的是撐死的嗎?

答:關于杜甫之死,坊間傳聞極多,他真正的死因頗「接地氣」。

杜甫并不長壽,他只活了59歲就辭世了。關于他的死因,歷史上有多種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有四種:第一,酒肉撐死說;第二,被酒肉毒死說;第三,病死于湘江舟中說;第四,醉酒后淹死說。

這四種說法中,最有傳奇色彩的是第一種:酒肉撐死說。

該死因說法中:杜甫因長期多病,且身體很虛弱,有加上餓了很多天,一看到牛肉白酒,就大吃大喝,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撐死了。

杜甫這種死法的最早記錄見于《舊唐書》和《新唐書》,但這種死法卻遭到了很多人,尤其杜甫同時代人的質疑,唐代詩人韓愈就曾在《題杜工部墳》中,對這段記載表示了懷疑,他說:「當時處處多白酒,牛肉家家有。飲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無飽死?」

韓愈的意思是:杜甫死時,唐朝已經沒有戰亂,且當時他的經濟已好轉,當時的唐朝已漸漸恢復了興盛的態勢,人人都有牛肉白酒,杜甫豈會撐死?

韓愈認為:杜甫的這一死因記載,純粹是當時負責調查杜甫死因的耒陽縣令聶某為搪塞天子而編造的死因說。

關于杜甫之死的第二種說法即毒死說,這種說法更加不可信,且不說誰會下毒害他,就說下毒殺人這事,若杜甫真是被毒死,這麼大的事,杜甫又大小是個名人,在當時一定會鬧得動靜極大。

可見,毒死說很荒誕。

至于第四種死法,即醉酒后淹死說,它幾乎和李白撈月而亡一樣,純粹屬于「瞎編亂造」。杜甫死時,妻子楊氏和子女一直陪伴左右,杜甫就是想醉酒淹死,怕是也沒機會。

杜甫的真實死因,他自己實際早已在詩中明示過,他曾在那首著名的《登高》律詩里寫道:「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這里的「百年多病」是杜甫形容自己多病,而在另一首詩《同元使君舂陵行》中,杜甫再次提到自己多病:「遭亂發盡白,轉衰病相嬰。」

那麼杜甫究竟得的什麼病呢?他實際曾經在詩中透露了自己所得的病癥,他的原話是:「我多長卿病」,這句話里的長卿就是司馬相如,所謂長卿病就是司馬相如所得的病,即糖尿病。

根據權威考證,杜甫的真實死因是糖尿病引發的腦卒中。這種病因為在現在已非常常見,所以,很多人因此說杜甫的死是最接地氣的死法。

那麼,杜甫究竟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呢?答案與三方面的因素有關。

第一,唐代重科舉,讀書人經常為了求仕夜讀,杜甫也經常「夜讀細書,月下看書,抄寫多年」

。長期夜讀除了會影響視力,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而糖尿病本身就是內分泌系統中的胰島素分泌異常造成的。

第二,唐人愛飲酒,杜甫的好友李白就是個酒壇子。相比今天的酒友,唐朝的酒友喝酒,幾乎不吃飯,他們僅以行酒令、投壺、牙牌等游戲佐酒,這樣的空腹喝酒法,也極容易引發糖尿病。

杜甫具體有多愛酒,我們從他的詩中就可窺見一斑:「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飄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第三,相比李白等等,杜甫除了喝酒以外,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喜歡喝甘蔗汁。為了表達對甘蔗汁的喜歡,他自己甚至曾把甘蔗汁寫進了詩里:茗飲蔗漿攜所有。

第四,杜甫青年中年時期,曾因經濟苦難長期性餓肚子,同時還經常性暴飲暴食,這樣的吃法,也極容易誘發糖尿病。

杜甫得知自己已經患上糖尿病后,一直未做治療,且還堅持飲酒、喝甘蔗汁,與此同時,他在吃食上也并未有節制。如此一來,他的糖尿病便也一步步惡化,到最后竟出現了多種糖尿病并發癥,如視力下降、耳聾等,他自己曾在詩中這樣描述具體:「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後來,他牙齒全掉了,他又寫道:「牙齒半落左耳聾」。58歲時,竟「右臂偏枯半耳聾」。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死時,唐朝終于不再動蕩,他所牽掛的黎民百姓也終于再次過上了安穩日子,想來,杜甫死時,當已瞑目。

世人曾將李白稱為「詩仙」,而將杜甫尊為「詩圣」。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因為他是內視型,詩里所書多半與自己相關;而杜甫之所以被冠上「圣」字,則因為他是「外視型」,他的詩里所寫多半是國家、天下蒼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杜甫詩中最有名的一句,也是最能表現他「詩圣」特性的一句。

相比在唐代就已名滿天下的「詩仙」李白,杜甫則因為種種原因,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才漸漸有名,并最終蓋過他的偶像李白。

也是因此,電影《長安三萬里》里,才有了小侍從不斷問高適:為何唐詩選本《河岳英靈集》沒有杜甫的詩句。高適當時的回答是:以后會收錄的。

千年后的《唐詩三百首》里,被選錄最多的唐代詩人唯有杜甫,為:38首,這個數量比排在第二的王維要多了9首,比李白更是多出11首。

杜甫的一生,恰如他自己在自傳中所寫的那般:「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他感嘆:「自己的人生,如秋風掃過山谷時發出的調子那般凄楚悲哀,縱然是蘭蕙,也終如草芥。」

造就杜甫一生悲苦的是「秋風」,可成就他的曠世詩作,成就他「詩圣」尊號的,不也正是這「秋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