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一生共娶了六位夫人,除了第一位夫人是明媒正娶以外,其它五位夫人大多都是用了些不光彩的手段強娶而來,大有土匪出身的行事做派。張作霖意外身亡以后,這六位夫人的結局也都各不相同,但大多都在時代的洪流之中艱辛度日,唯獨四姨太的結局最好,高壽地活到了90歲不說,死后還葬入八寶山,就連她的四個子女也都各自成才。
那麼,張作霖的四姨太究竟什麼來頭,又是如何善終的呢?
1888年,許澍旸生在河北宛平縣一個普通人家,但她的生活卻一點都不普通。父親在她幼年時早早過世,只留下她和母親在亂世中漂泊,相依為命。
為了生存,她和母親離開家鄉,來到東北,靠給別人洗衣度日。所以在許澍旸的童年里,記憶最深的就是村頭的那口水井。
圖源網絡
不管天氣有多冷,她有多累,她都必須用自己瘦小的肩膀,一桶又一桶不停地打水。許澍旸也渴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些不同,可是貧窮的生活已經讓她自顧不暇。
她只能拼命咬著牙扛起生活的重擔,以自己最堅強的姿態去迎接生活給她的挑戰。
彼時,革命的浪潮吹響神州大地,許澍旸也接收到了,她滿懷希望地盼著有一天,她也能讀書識字,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然而命運跟她開了一個玩笑,讓一心想要獨立的她,成為了別人的附庸。
1906年的一個清晨,18歲的許澍旸照例來到村口的井邊打水,漿洗衣物,只聽見馬蹄聲從背后噠噠而來。她轉頭望去,只見一個軍官騎著高頭大馬,腰配長刀,也望見了她。這一望,改變了她的一生。
馬背上帶隊的男人,正是新民府五營管帶,31歲的張作霖。
幾天后,村里的私塾先生跨進了許家寒舍提親,說是那天張作霖相中了她。許母早有耳聞,這張作霖不僅早有妻室,還是個胡匪出身的莽漢,因此不愿嫁女。奈何張作霖在新民權勢遮天、一呼百應,有意巴結他的村長很快登門,向母女倆曉以利害。
許澍旸不愿母親為難,轉念又想,自己如果嫁給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丈夫,母親以后想必就不必如此辛苦了。她自己說服了自己。
在隨后的日子里,許澍旸提出自己想要學習文化,她便試著向張作霖提出了想要到學校讀書的愿望,張作霖起初有些顧慮,堂堂張大帥的四姨太要拋頭露面地去學校,多少有些不妥,好在二姨太人很好,幫著許澍旸一起做張作霖的思想工作。最終,張作霖同意了許澍旸上學的請求。
張作霖為許澍旸安排了專車和侍從,但是都被許澍旸拒絕了,她要像普通學生一樣,自己上學、放學。許澍旸終于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奉天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了。她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于是更加努力和勤奮,她從來不顯露自己的身份,和同學們都相處得很融洽。可是,沒有不透風的墻,張作霖的四姨太去學校讀書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奉天,其中還有添油加醋的整些不實消息。張作霖聽聞傳言,十分惱火,便不允許許澍旸再進學校了。
為了張作霖的名聲,她不得不放棄了學業,但她沒有灰心,堅持要在家里學習。後來,她經過家里的學堂,她有了跟這些孩子一塊兒讀書的想法。她欣喜若狂,馬上向張作霖說明了自己的心意,經過了幾次「折騰」,張作霖才同意讓她跟他的子女一同去上課。許澍旸在學堂里待了一段時間,倒是頗有幾分書卷氣息,這讓張作霖頗有幾分新意。所以,許澍旸又恢復了對他的寵愛。之后的數年里,她接連生育了四個子女。
張懷瞳1909年出生,張學曾于1911年出生,張懷曦于1913年,張學思于1916年出生。其中四子張學思,因為聰慧過人,深得張作霖的寵愛。許澍旸的身份漸漸上升,他在家里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而且,她的堅韌和剛正不阿,也贏得了大帥府上下發自內心的尊重。小兒子張學思,是張作霖的四公子,在他8歲那年,許澍旸向張作霖提議,讓她的幾個孩子離開私塾,去外面的新式學堂讀書。張作霖覺得納悶,干嘛要去外面學堂和平民的孩子混在一起?可他連公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管這些,也就依了許澍旸。孩子們去學堂的第一天,張作霖十分重視,安排專車、專人接送,可許澍旸知道少爺千金上學,穿華服、坐豪車后,非常生氣。第二天,便讓孩子們改穿普通人家的粗布衣服,專車也改成了由副官穿便服步行送他們上學。
在學習上,她抓得更嚴。平時不許孩子睡懶覺,讓他們早早起來晨讀。學習上的事要求今日事今日畢,不許偷懶。她自己愛學習,也言傳身教,引導孩子讀書。
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他們犯了錯,卻絕不姑息。
有一次,學思調皮,在學校玩鬧時打了同學。同學向老師告狀,老師礙于大帥的權威沒有批評學思。
而許澍旸知道后,立馬打電話給老師,讓老師不要姑息,支持嚴厲處罰張學思。
回家后她還把張學思教訓了一頓,警告他不許在外耍少帥的派頭,以勢欺人。
許澍旸勸導他們一定要學會自立,因為張府再大也不是你們一個人的,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隨著張作霖實力和地位的不斷提高,帥府里的日子更加紅火,尤其是在張作霖的壽辰吉日,帥府上下總要張燈結彩,搭台唱戲,每次誰出的錢多,戲班就唱誰點的戲,這時,帥府里的孩子們就會爭強好勝。許夫人很不贊同這種行為,所以張學思向母親要200元點戲,才會被許夫人打了一頓。
事后,許夫人耐心地教導他說:「你和三哥(張學曾)都不要忘記你姥爺家的苦,不要擺豪門公子的架子,千萬別染上紈绔之風,吃喝嫖賭,叫人看不起,沒出息。」許夫人對孩子們孜孜不倦的教誨,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子,他們意識到與帥府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922年,張作霖為了拉攏直系軍閥曹錕,竟然安排許澍旸年僅六歲的兒子張學思與曹錕的女兒結下娃娃親。
曹錕的照片
許澍旸得知此事之后,怒不可遏,重申自己反對包辦婚姻的立場,為此竟然不惜帶著張學思離家出走。沒過多久的直奉戰爭里,曹錕就與張作霖鬧掰,那場婚約也就此作罷,由此可見許澍旸的長遠政治目光。1925年,張作霖為了與北洋政府拉上關系,又準備將許澍旸的女兒嫁給北洋總理大臣之子。
許澍旸女兒年僅十二歲,對于這樁由父親指定的包辦婚姻并不滿意,為了女兒的幸福未來,許澍旸又一次懇求張作霖收回成命,但是張作霖不肯,兩人鬧得很不愉快,互相僵持,婚事一拖就是兩三年。到1928年時,隨著皇姑屯的一聲爆炸,張作霖就此命喪黃泉。他死后,女兒的婚約也理所應當地接解除了。
張作霖被炸死的時候,她最大的孩子張學曾尚未成年,更不論下面幾個小弟弟小妹妹了。
但是她沒有在這變動中亂了陣腳,在張家眾人中,她是唯一沒有搬到富麗堂皇的大青樓中的太太。她帶著幾個孩子,依舊在她那相對老舊和質樸的小院中,陪伴著幾個孩子成長,教導幾個孩子成才。
皇天不負苦心人,張學曾選擇出國留學,他曾到過日本,也去過英國。國與國之間的大不相同,讓他深有感觸。
在他學成之時,他沒有選擇回到中國,而是選擇到聯合國任職。
張學曾憑借著自己在多個國家的學習經歷,以及出色的能力,成功躋身于聯合國秘書處,要知道當時在聯合國任職的中國人可沒有幾個,張學曾便是其中之一,其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大女兒張懷瞳知書達理,雖不如家中兄弟那般建功立業,但是卻也是個才女,那怕怕早早就嫁人了,也沒耽誤學業,反而是和丈夫共同進步。
成婚后與丈夫定居美國,在美國繼續深造,并且考取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
還有她的小女兒張懷曦,這個差點被政治婚姻斷送幸福的女孩,最終在母親的幫助下得以成功離家,考上了劍橋大學。
當然,這三個孩子的成就,比起許澍旸的小兒子張學思,卻始終差點傳奇色彩。
這個出生于大帥府、身為軍閥之子的年輕人,親自推翻了自己的出身,成為一名為國奮斗的共產黨員。
之后她滿懷期待的送兒子去了抗日戰場,這一別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她打聽到張學思這些年一直在盡心盡力的干革命,并且就任中共平西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時,她興奮得難以自持,一顆心早已飛回祖國。
之后她不顧女兒們的挽留,急沖沖飛回到祖國的懷抱。1949年春天她才和兒子張學思在沈陽相逢,她對兒子說:「外國再好,也不如回到咱們自己的國家好啊,我就是死也得死在自己的國家!」
此時的張學思已被任命為遼東政府主席,當她得知國軍隊伍中還有東北軍的部下時,就決定利用自己大帥夫人的特殊身份前去做說客。
她寫信給國民黨守軍軍長周福成,讓他起義,盡顯一位愛國母親的英雄本色。
新中國成立后,張學思被授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的軍銜。
此后的許澍旸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197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死后被葬入八寶山公墓。
從一個被封建勢力迫害、毫無選擇權利的貧苦女子,到如愿將四子女撫養成才,晚年再創愛國傳奇的偉大母親,許澍旸這一生或許太苦,或許太難,但也慶幸,她以堅韌的生命力不屈生長,最終突破冰冷院墻的重重圍困,得到了自己的天地,創造了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