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不承認,無論什麼時候人才是一個國家得以發展的第一要素,現今如此,古代亦如此。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史,一個朝代能否得以延續,是否會用人成為關鍵原因。我們以三國這段歷史為例,公孫瓚、劉表、劉璋、袁紹等人,因不懂用人都以失敗,反觀曹操、孫權和劉備三人,因懂得善用人才,最終都成為了鼎足勢力之一。
如果把曹操、孫權和劉備三人用才能力做一個對比,曹操可謂棋高一著。曹操的一生,對人才的渴求是前所未有的,他多次發布求賢令,使得到時北方的大量人才聚攏到他的麾下,最終促成曹操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究竟有多愛才呢?前面提到曹操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足智多謀的人才,有人專門做過統計,曹操有100多個謀士。之所以有這麼多謀士愿意追隨曹操,一方面是曹操真正做到了求賢若渴,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曹操的博大胸懷。
張繡,漢末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張濟戰死后他接管了軍隊,并于劉表結盟,后屯兵于宛城。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張繡率部投降。由于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這引起了張繡的憎恨。
曹操獲悉后,內心有殺掉張繡的想法,誰知計劃泄露,憤怒的張繡率部偷襲曹操,倉促應戰的曹操大敗。在這場戰斗中,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也戰死。殺子之仇,曹操怒了,他下定決心要誅殺張繡。
建安四年,眼看曹操越發強大,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率眾再次歸降曹操。
按理,曹操應該就地把張繡砍頭,因為殺子之仇不共戴天。如果曹操也這樣做,可能就不會成為後來的曹操了。史書記載了曹操如何面對張繡的歸降,張繡來到曹操面前后,曹操拉著張繡的手,邀請他參加宴會,「執繡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并拜張繡為揚武將軍。當然,張繡也沒有辜負曹操的信任,官渡之戰中張繡戰功赫赫,被提拔為破羌將軍。
到了建安十年,張繡再次立功,跟隨曹操擊敗了袁譚。在參加此戰的所有將領中,張繡的功勞最大,他獲得了大量賞賜,「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