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湖北出土2000年前不朽男尸,縣丞親手寫「告地書」,通知地府接駕
2023/10/23

1975年,湖北荊州出土一具2000年前男尸,面色如同剛下葬。考古學者意外在墓室邊廂發現一封神秘「告地書」,是寫給閻王爺的:江陵遂帶28個奴隸去下邊找你去了,還有公馬和母馬,你別虐待他。

這個墓主到底有多神通廣大,竟在死后通知閻王爺接駕呢?經過專家一系列的考證,考究出西漢一段貨幣大亂燉時期。

我們書接上文,當時湖北荊門駐地部隊要建雷達站,于是考古隊就搶先在鳳凰山附近進行考古發掘。這具男尸就出土于鳳凰山山腰的168墓,是周圍最大的一個墓葬。

墓主出土的時候肌膚彈性十足,全身通紅,各項器官組織完好。甚至用上了X光檢測以及皮膚組織切片,專家們驚訝的發現墓主人年近60歲,竟然關節活動自如,比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的身體都要康健。

2000年前的古尸皮膚組織在顯微鏡下竟和新標本一樣,這實在是令人驚奇。

通過對古尸的內臟器官進行檢測,專家們找到了遂的病癥,他的體內還殘留血吸蟲的蟲卵,生前應該是患有肝硬化和血吸蟲病。但這不是他致死的原因。他應該是胃潰瘍后引起的胃穿孔,在當時屬于致命的疾病,全身缺血后死去。

而他的胃里還保留著138顆瓜子,是死前最后的美味。

當然,遂的保存,一切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的墓室條件,恒溫、無菌又沒有氧氣。在上一文中我們介紹了這個鳳凰山的地理位置,它在古代屬于極佳的風水墓地,能夠葬在這的人非富即貴,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安息處。那麼,這具酣眠在此的老者究竟是誰呢?

從老人的口中得到一枚印章,上面記載了他的名字叫遂。墓室中出土的五百多件漆器中,有一個工藝超前的篦子。

這個篦子的精細程度,用現代化的電腦和機械都仿造不出來,為了還原,只能由木匠手工修改刨子,一遍遍的調試。

還有一個符合人體學的枕頭,沒有過高,沒有過低,剛剛好十公分,精確無比。

在墓室的邊廂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些竹牘,是竹節鋸開后削制而成,上面是清晰的墨書隸體,一共是67個字。

這個竹牘上面就是「告地書」,寫給陰曹地府官員的,書寫者是江陵的縣丞,大小算是本地的一個官。這個縣丞寫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漢文帝十三年五月的這一天,墓主人是江陵一名叫遂的五大夫,現下已經去世,他帶著個人的生活用品和28個男奴隸,18個女奴隸,還有一些大米牲畜等物,即將抵達陰曹地府,希望地下的官員和閻王不要欺負他,虐待他。

大概這就是一個陽間官員向陰司討個情面。那麼這個官職為五大夫的遂何德何能,讓一個縣丞為自己寫這樣一封告地書,又葬了這風水之地,陪葬器物大多都精美不俗。

在頭廂中清理出了大量的車馬陪葬,車馬出行的數量足以說明墓主身份的等級,可在史籍中也沒翻閱到相關的記載,他這個五大夫的官職從何而來呢?

遂生前做了什麼,得到了這樣的殊榮,成了考古學家心心念念的問題。

秦商鞅變法之后創二十等軍功爵位制,為了提高秦軍的戰斗力。在前幾期的「黑夫家書」中,我們談過這個秦軍功晉升的制度。在出土的黑夫竹簡里,記載的就是黑夫通過上戰場殺人頭立軍功,從而獲得世襲爵位,讓家人過上富足生活的一個場景。

到了漢朝,沿襲了秦的制度,也是按照爵位等級發放俸祿,而遂的五大夫爵位大約是第九級,可以享受六百石的俸祿,可以說遂一定是做了什麼大事,才得到的這個封賞。

專家門根據遂的年齡逆推,發現遂的人生非常豐富多彩,他幼年經歷了戰國末年的群雄并起,然后又成長在秦朝時期,見證了秦始皇一統江山,而后又進入了西漢的休養生息時期。

秦亡時,遂剛好21歲,正是壯年。

如果說遂是憑借上戰場賣命而博得軍功爵位的話,這個年紀正好,或許是秦或許是漢,總歸是做過轟轟烈烈的事。如果是在漢時期獲得的爵位,那麼以五大夫的這個級別,最可能的就是參與了滅匈奴。

在科學研究上,我們往往都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專家們提出了這樣的一種可能,那便要在遂的墓室中尋找答案。可是,一個上過戰場的人,怎麼會在墓里沒有一點戰爭的氣息,沒有陪葬任何有關他參加過戰爭的痕跡。

這個提議由于沒有依據暫時被擱置了起來。

負責遂生平研究的專家在翻閱了種種史籍,以及參考了鳳凰山出土的其他漢朝墓葬,又想到了一種可能。

漢文帝打匈奴的時候,由于邊塞缺少糧食,有損戰斗力,他便采用了晁錯的建議,推行以爵換粟。簡而言之,就是誰能把糧食順利運到軍隊,誰就能憑借這個功勞獲得相應的爵位,送的糧食越多,爵位越高。

那麼如此說來,可能曾經從商的遂利用了這次機會,通過運送糧食的行為得到了五大發的爵位,而獲得爵位的一年后,他便撒手人寰。可是這個假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論證。

不久后,在清理出土文物時,大家發現了銅制的圓形砝碼,還有一個稱錢衡。這是一套用來稱量錢幣的專業等臂天平,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四株錢。

這套工具給了專家們打開了新思路。秦朝時使用半兩錢,到了漢朝依舊延續。但是很多不法商人從中作假,就會在秦半兩上做手腳,削掉一些重量,然后導致錢幣越來越輕。

後來西漢對錢幣進行過改革,更是允許民間私自鑄錢。這個允許私化帶來的弊端就很大了,因為有利可圖,民間懂技術的鑄錢此起彼伏,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就變得越來越多,而且由于民間鑄造不好管理,錢幣的品質參差不齊。

很快就通貨膨脹了。

于是,私自鑄錢又被禁止。

漢文帝時期,錢幣又出新問題,再次允許民間私鑄,但是有了前車之鑒,官方便下了統一的規定。四株錢的重量和樣式都必須合乎規范,否則不認。

當然,這并改變不了「缺斤少兩」的現象。結果就變成了「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市場又混亂了。

從鳳凰山168墓中出土的整套稱錢工具來看,專家們分析這個遂生前有可能是從事計算的官職,是江陵縣財政、文書方面的重要人物。古人事死如事生,墓中隨葬的往往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這一套算籌、砝碼、天平等物,應該就是遂的工作用具。

但這個結論也被推翻了。因為在遂的告地書中,只提到了爵位,沒提到官名。

遂到底是誰呢?負責整個考古研究的邵主任給了遂蓋棺定論,認為他是一個商人,或許曾經參與了鑄錢等相關事宜,最后通過某種渠道而獲得了五大夫的爵位。

遂的一生安定祥和,富貴通達,也是一個有福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