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白手起家,创办人是大马华人,如今全球380间分行!
要说到大马蛋糕界的龙头老大,那么非食之秘 (Secret Recipe)莫属。创办人Datuk Steven Sim于1997年白手起家 现在在全球已经拥有超380家分店!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他的发家史。

1 不可遮盖的天赋
Datuk Steven Sim自小就拥有过人的创造天赋,他时常改造一些东西,并且获得了小伙伴们的追捧,有的人还会购买他的发明。长大后的Datuk Steven Sim在一家国际公司负责营销工作,闲暇时就喜欢到处旅行,欣赏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也正是因为这个爱好,致使Datuk Steven Sim有了后来的故事。

通过数次旅行,Datuk Steven Sim看到了餐饮领域的潜力。为了在大马创造独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Datuk Steven Sim召集了3名任职烘焙师的侄子,四个人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Secret Recipe”。

Datuk Steven Sim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做了很清晰的路线,他深知要想建立一个经久不衰的餐饮公司,就不能为自己设限。他的Secret Recipe未来不仅仅是咖啡馆,而是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品牌。

Datuk Steven Sim将第一家新店建立于雪州八打灵再也SS2,地段非常好。除了挑选好的地理位置,打造品牌和创造经典美食也是Datuk Steven Sim高度重视的事情。


4 获奖无数
Secret Recipe的成功之处还是当属招牌美食,Datuk Steven Sim为人十分苛刻,对待食材以及事物的制作工序要求十分严格,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收获超好口碑,并获奖无数。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要想做好品牌,一定要找准定位,分清主次,加大力度宣发。Datuk Steven Sim的商业手段和“匠心”,值得每位创业者学习!
延伸阅读:
12岁来到大马每日奔波仅能温饱,大马4大富豪之一传奇让人敬佩!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新人物,幼时贫困,历经四次大起大落,传奇十足!
近日,我们在旧书网上淘书时,一本《南方的光辉》映入眼帘。这本书的简介上写着“南方的光辉—刘南辉传(马来西亚四大富豪之一丹斯里拿督刘南辉签字盖章赠本)”
出于兴趣,在网上找了找刘南辉的人物故事,才发现原来这个人的经历如此传奇,说是小说主角也不为过!说起小说主角必备的元素,刘南辉几乎全部具备:家境悲惨、外敌入侵、差点妻离子散、子欲养而亲不待、数次大起大落、有贵人相助……
经历之丰富,人生之传奇,让人叹为观止!
12岁活不下去被迫离乡
在大马种菜每日奔波仅能温饱1918年,刘南辉出生在中国广东省揭西龙潭镇陂尾楼的一间简陋的屋舍内。这一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走向结束的一年。
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前程,刘南辉的父亲刘兴闩与妻子给刚出生的刘南辉起了一个既寄托着美好期望,又符合当前风格的名字——刘天炮!希望儿子能像炮弹一样,一飞冲天。
1929年,刘南辉12岁。由于家境贫困,再呆在龙潭镇,他们娘俩可能会被饿死。在这种情况下,刘南辉和母亲不得不远走他乡,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寻找“下南洋”的父亲。下南洋
在马来西亚,仍未能改变刘南辉一家贫困的状况。但在那个年代,有口吃的,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刘南辉自此就在吉隆坡近郊的一间菜园屋生活。再省不能省教育,可谓是那一代人淳朴的观念,即便家中贫困,刘南辉依旧在安邦小学就读。
每天清晨,刘南辉都得肩担两大篮子蔬菜到8英里远的吉隆坡中央巴刹叫卖,只因那里的菜价高一点。放学后,他得帮父母做农事,做家务。
菜园收成不佳时,他就帮邻居来回挑菜到市场上,只为了区区5角钱。即便如此,一家人的收入也只能够三餐温饱。吉隆坡 老照片
搬家数次逆境中求活路1933年,16岁的刘南辉举家南迁柔佛州,在离古来市11英里的地方,用多年的积蓄租下了一块地,种植树胶和黄梨。
然而,搬家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新的变化。刘南辉一家和瘴气、疟疾搏斗了两年,最终无能为力,黯然离开。搬到了江加埔来,才重新开始奋斗。
1939年,刘南辉一家的情况逐渐改善,家中开了一家小店铺,本着勤俭诚信的宗旨,生意做得小有起色,日益发达。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12月,日军来到马来西亚,刘南辉一家的小本经营杂货店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为避战乱,刘南辉一家人被迫前往山区求活。日军攻占吉隆坡
挣扎再三离家抗日遗憾未见父亲最后一面
面临着日军的侵略,刘南辉的热血不同意他一直苟活。1942年,25岁的他在亲眼目睹日军的行径后,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马来西亚抗日战线,在抗日组织的霹雳州人民抗日军种,接受政治训练,为了和平东奔西走!
在他离家前,他的女儿才刚出生,整个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父母和妻子的身上!或许因为劳累过度,在刘南辉抗日期间,1944年,他的父亲遗憾离世,就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

马来西亚抗日军
日军投降意气风发回家
“妻离子散”无力沉默辞职军队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此时的刘南辉,已经是马来西亚抗日军柔南区委,总管柔南的军政!
终于,刘南辉可以回家了,风风光光,少年意气!
据他当时的亲信说,刘南辉从山里出来后,将自己锁在家里四十多天,不言不语!
最终,刘南辉决定退出抗日组织,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在斟酌许久后,刘南辉选择从商来寻求出路!
马来西亚庆祝抗日胜利
因英国殖民政府严查抗日分子结束
这也是他第一次和人合作,在刘南辉的努力经营下,小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区区2年时间,就从1辆罗厘车增加到了4辆。
但好景不长,1948年,马来西亚爆发民族解放运动,与英国殖民政府发生流血斗争。英国殖民政府紧急发布法令:严禁大马运动,积极逮捕原抗日分子。为了不让家人受到波及,刘南辉主动结束了木材转运生意,将罗厘出租他人经营,自己在家种菜坐观时局变化。
1948年,大马抗日分子被查
二起二落
千辛万苦获得木材开采权却因政府宣布为“黑区”迫停
1951年,马来西亚局势渐稳,刘南辉也有了再次出头的想法。在他的努力争取下,终于取得了马来西亚林业部的树木开采权,并借机创办了木业公司,生活开始好转。此时正逢新加坡与印尼实行外汇限制,印尼的木材不能运到新加坡,导致木材价格暴涨,刘南辉的木业公司也借机狠狠赚了一笔。
或许是对他“抛家弃子”的惩罚,意外再次不期而遇。
1952年,刘南辉开垦的木材被政府宣布为“黑区”,被迫停止营业。刘南辉再次回家种菜为生。1950年的马来西亚
三起三落重新起航发展成大马木业巨子
突遭重变几乎一无所有
居家种菜时,刘南辉结识了当时的柔佛州苏丹警卫队前队长哈兹慕沙,也是他一生中最感激的人物。在哈兹慕沙的帮助下,刘南辉再次出山,两人合作开采树木,联名申请到了一块上好的的木芭开采地。
自此,刘南辉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1963年,刘南辉将木业公司改为刘南辉有限公司。而后开采央拉央的木材,承购兴楼火锯厂,与大马皇室合作出口木材,生意越做越大。晋级为大马木业巨子!1967年,刘南辉成功当选新山中华商会兼柔州华商联合会会长,如日中天。
但在1968年,刘南辉的生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据他本人说,在经营上遇到种种困难,资本损失殆尽,是他创业以来面临的最大灾难,几乎让他一无所有!
刘南辉终一飞冲天,生意遍及东南亚
虽然遭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但刘南辉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坚持忍受,靠着其高瞻远瞩的目光,在逆境中寻求突破。这一方面还要感谢近4年的抗日经历,让刘南辉遭遇人生不幸的同时,也锻炼了他坚韧、刻苦、果断、不放弃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事业。
1969年,大马副首相决定开发彭亨州东南区的广大原始森林,机缘巧合下,这些地段的企业家,纷纷寻求刘南辉代为开采,这一笔黄金般的大宝藏,为刘南辉的家族企业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时起,刘南辉真正一飞冲天,发展火锯厂,建造油棕园,自建棕油厂……事业范围涵盖木材、木业加工、运输与棕油业。
1975年,刘南辉被彭亨州苏丹赐封拿督勋衔。2001年,被马来西亚元首赐封丹斯里勋衔。
担任新山华社会长36年
刘南辉几乎与新山发展划等号
在新山市,刘南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原因,除了坐落于新山市中心,象征着他事业成就的“刘南辉大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为新山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1967年,刘南辉成功当选新山中华商会兼柔州华商联合会会长,这一当就是36年!初任会长的刘南辉,为自己定下了3个目标:
一、促进新山工商业的发展;
二、提高华商的实力,共同发展;
三、团结内部,展现新山商会的能力。为此,刘南辉提出建设新山国际性大都会,向深圳看齐,并获得积极响应;刘南辉还首先提出修建码头,发挥新山商业地位,现今的巴西古当港口,正见证着刘南辉的先见之明;新马分家时,刘南辉建议扩建长堤关卡,利用新加坡的人气带动新山发展。
在刘南辉带领下的新山中华工商总会,是将南马柔佛州地位推向全马来西亚重要发展最积极的推手。历届新山领导人,都很重视华社提出的发展建议方案。
早在70年代,刘南辉就提出了类似华商大企业的概念,即合作社,可惜当时并未得到认可。但现在的华商大企业,也足以让他欣慰。也正因为刘南辉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封丹斯里勋衔。
从现在来看,刘南辉当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正在一一实现。近些年的发展,也足以验证刘南辉的长远目光。
2015年2月10日,刘南辉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8岁,在新加坡伊利莎白医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