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歷史名人
古墓文物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後宮秘史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民間故事匯
全部
    
貍貓換太子的劉娥,是如何從街頭「花鼓女」成為權傾朝野的皇后?
2023/09/04

宋朝皇帝的奇聞軼事,在民間流傳最廣的,莫過于「貍貓換太子」了。故事講的是宋真宗兩個妃子,德妃劉娥與宸妃李氏一同有孕,結果宸妃先生下皇子,德妃為了爭奪皇后之位,就偷偷地派手下人將一只貍貓剝去皮后,偷換去了宸妃之子。宋真宗以為宸妃產下怪胎,認為這是個不祥之兆,大發雷霆,將宸妃嚴加懲處,德妃則被立為了皇后。宸妃受到誣陷和迫害,被迫含冤流落民間,直到包拯橫空出世,為宸妃洗清冤情,揭開這樁宮廷迷案,皇后劉娥被活活嚇死,包拯則成為千古留名的名臣。然后,歷史史實卻與故事傳說有著實質性的區別,故事中陰險狡詐的劉娥,其實是和善有為的歷史女性。

撥浪鼓引來的地下愛情

劉娥生于公元968年,時值北宋建立不久,改元開寶。劉氏家族有較為雄厚的背景,原先居住在山西太原,劉娥的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后晉、后漢朝時期,擔任右驍衛大將軍一職。

當時政權斗爭激烈,后漢王朝僅存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便被重臣郭威取代,郭威建立的后周維持不久,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局勢雖然混亂,劉家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宋王朝建立不久,局勢開始慢慢穩定下來了,劉延慶去世后,兒子劉通做了禁軍軍官,并因軍功一路飆升,被朱太祖賜為嘉州刺史。嘉州就是現在的四川樂山,受命后,劉通帶著妻兒老小到嘉州上任,大約就是這個時候,劉家遷到了四川。

劉通到任后不久,妻子龐氏就懷孕了。據說龐氏在生產之前,夢見自己在河里洗浴,突然有一輪明月涌入自己懷中,龐氏一下子被驚醒了,接著便生下了孩子。女兒應夢而生,似乎預示著她將來會大富大貴,雖然是一個女兒身,全家人仍非常高興,都認為這是一個吉兆。

為了驗證夢兆,劉通特地找來一名先生為女兒看相,先生看后非常吃驚,說了一句:「命運坎坷,富貴有加」,然后就匆匆地走了。劉通于是更加看好女兒,他還故意為女兒取名「娥」字,與月宮中的嫦娥相對照,希望女兒漂亮,將來能出人頭地。

劉娥出生后不久,劉通奉命隨太祖出征北漢,誰料天有不測風云,劉通竟然戰死在北國疆場上,連尸體也沒有找到。劉通生前廉潔自好,沒有積攢多少家產,也沒有兒子繼承職務,女兒尚在襁褓之中,家道從此中落,妻子龐氏只好帶著女兒寄居娘家。龐氏的弟弟生性貪婪,將姐姐僅有的一點財產也霸占了過去,小劉娥和母親在外祖父家相依為命,飽嘗人間艱辛。

宋代禮教制度異常嚴格,龐氏年輕喪夫,被視為不祥之人。母親地位低下,小劉娥自然也不會被寵愛,更何況是一個被人認為沒有用處的女兒身,在外祖父的家里,劉娥就像一個小丫環一樣,她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敲撥浪鼓。劉娥做事認真,一個小小的撥浪鼓竟然被她敲得聲音悅耳,還得到了不屑于聽低俗音樂的外祖父的欣賞,外祖父看她有點天資,就讓她讀書識字,指望將來能嫁個好人家。

外祖父家的態度,只是養活著這對母女,不讓她們流落街頭、餓死而已,外祖父當初也聽說過女兒生劉娥之時,夢見明月人懷,起初他想女兒有福,明月當是皇后,心里非常高興。現在看到這對母女如此落魄,早已不相信這回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娥出落成一個標準的蜀地美女,外祖父早已忘了外孫女變成皇后的夢想,迫不及待地將年僅15歲的劉娥嫁給了一個名叫龔美的青年。龔美是在龐家做活的銀匠,龐家待人刻薄,龔美見在這里已經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一心想到外地去謀生。龔美和劉娥商量這件事,劉娥早就看不慣外祖父和舅舅的嘴臉,堅決支持丈夫去闖天下。于是,一對年輕輕的小夫妻,在準備了一點盤纏之后,悄悄地離開了四川,來到了京城開封,去開拓一片新的天地。

憑著出色的手藝,忠厚的為人處世和不甘貧窮的追求,劉娥夫婦到開封后漸漸立下足來。龔美四處為人做銀器活,結交了許多達官貴人的府邸下人,對于那些有些權勢的,他特別用心。其中有個叫李巍的人,是襄王府里管理財務的總管,龔美在給他做銀器時,非常認真,不但不像別的銀匠那樣克扣分量,甚至不惜多加一些自己的銀子,李巍認為他手藝好,人品可交,兩人一來二去,就成了好朋友。劉娥也不閑著,她操起了幼時常常玩耍的撥浪鼓,在瓦肆(市民娛樂場所)吹拉彈唱,掙錢一點也不比丈夫少。

襄王不是別人,正是大宋朝未來的真宗皇帝趙恒,此時他還只有15歲,還沒有被冊定為太子。趙恒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可皇帝遲遲沒有賜婚,他當然不敢娶妻。可不做并不等于不想,趙恒一直想著能偷偷找一個美女侍奉自己。

他不知從哪里聽說蜀地女子才貌雙全,禁不住胡思亂想起來,他偷偷地安排手下李巍暗中物色。李巍一下子想起了龔美的妻子劉娥,于是他同龔美商量之后,將劉娥帶入襄王府,龔美則自稱劉娥的表哥。

劉娥身材嬌小美麗,一番撥浪鼓敲打下來,令趙恒心動不已,很快就討得了趙恒的歡心,兩個情竇初開的少年,墜人了愛河之中。龔美見襄王愛上了自己的妻子,心里雖然難過,但想到以后或許能夠借此富貴,也就稍稍寬慰了一些,況且他對趙恒說自己是劉娥的表哥,根本不敢提自己的真實身份。

趙恒初得美姬,日夜和劉娥在一起,沒幾天,趙恒的乳母韓國夫人發現了這件事。韓國夫人秉性嚴謹,受理學的影響很深,對出身十分看重,她知道趙恒已經長大成人,并不反對他接近女色。但劉娥出身卑賤、來歷不明,絕對配不上襄王,于是韓國夫人多次告誡襄王,不可過于寵愛劉娥。誰知平常百依百順的襄王一反常態,對乳母的話置若罔聞。韓國夫人愈加認為是劉娥做了手腳,她一怒之下就把狀告到了皇帝那里。

朱太宗聽說兒子年紀輕輕就貪戀女色,哪管什麼愛情不愛情的,立即將趙恒召來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并嚴令將劉娥逐出王府。太宗知道兒子已長大成人,為了防止他再寵信別的女子,將潘美的女兒嫁給他做正妻。

愛上一個重情義的皇帝

在皇帝的重壓之下,趙恒不敢繼續留下劉娥,但又舍不得就此見不到她。長輩們永遠都不會了解年輕人的心思,越是被他們壓制的戀情,他們越是會猛烈地追求,越會燒得猛烈長久。趙恒不愿意心愛的劉娥改嫁,在李巍的幫助下,他偷偷地將劉娥藏在李巍家里。劉娥的「表哥」龔美也一同進了李巍家。這一個瞞天過海的計劃不但瞞住了宋太宗,就連韓國夫人也被蒙在了鼓里。

趙王新婚燕爾,對新娘卻不怎麼熱情。無奈岳丈是當朝重臣,又是父親賜婚,他不敢表現出任何不滿。趙恒也是個忠厚之人,對于王妃雖不喜歡卻十分尊重,因此,這對新婚夫妻雖然不是非常恩恩【愛☆愛】,但在外人看來,卻也十分幸福。

這邊安頓好了王妃,趙恒一有空就偷偷來到李巍家與劉娥偷情。往后的日子里,趙恒的王爵一次次升遷,所負擔的政務也越來越繁重,既要忙公事,又要忙私事,可謂忙得不可開交。盡管這樣只有要機會,他就想方設法地要去李巍家里和劉娥相聚。

長期下來,偷偷摸摸的生活讓趙恒備受折磨,但這位王爺卻苦中作樂,絲毫也不嫌棄。趙恒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他還專門跑來向劉娥報喜,足見他對劉娥的重視。地下夫妻的生活一共過了12年,或許正是這種不能名正言順,更激起了趙恒的好奇之心,使他在萬千粉黛中獨愛劉娥,始終沒有對她變心。

宋太宗去世后,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斗爭,趙恒繼承皇位,是為宋真宗。沒有了老皇帝的監督壓力,趙恒終于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愿了,他做皇帝的第二天,就命人將劉娥接入宮中,只不過仍然是在半夜偷偷摸摸地接近。趙恒不愿意授人以把柄,說他是個好色的皇帝,更不愿意別人說他迷惑于兒女私情,這麼多年還記著自己的老情人。他把劉娥接到身邊,悄無聲息,不聲不響,等到時間一久,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冊封劉娥了。

宋太宗為趙恒聘娶的潘氏,早在端拱二年(989年)就病死了,年僅22歲。趙恒本來因為心戀劉娥,無意再娶,但沒過幾年父皇宋太宗又為他聘娶了郭守文的女兒。趙恒即位后,郭氏被立為皇后,劉娥則被立為美人,追封去世已久的潘氏為「莊懷皇后」。無論如何,皇帝沒有忘記昔日情義,這對于在李巍家苦熬多年的劉娥來說,已經是喜出望外了。

劉娥自從被逐出襄王府來到李巍家后,整日過的是一種提心吊膽的生活,既怕皇帝發現,又怕趙恒變心。趙恒嬌妻美妾成群,可以整日生活在溫柔鄉里,劉娥不但要面對情郎的幾次新婚,還要考慮自己年齡漸長,總有一天會人老珠黃,這樣熬下去也沒有個出頭之日,不知道最終會落個什麼下場。

劉娥的心,在這十幾年里一直戰戰兢兢。但她并不是一個束手待斃的弱女子,當趙恒不在的時候,劉娥就博覽群書,還聘請文人雅士教授書畫琴棋,練習歌舞音樂。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幾年下來,劉娥不但姿色沒變,而且愈加才華出眾,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趙恒才一直對她一往情深吧。

宮里的生活比在李巍家時大有改善,尤其是不用過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了。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后宮里的斗爭比在任何地方都復雜,各種勾心斗角的斗爭處處皆是,其他的嬪妃都有自己的家世后台,而劉娥卻無父母兄弟,孤身一人,自然感覺勢單力薄,宋真宗雖然對她很好,但是不可能天天陪在身邊,而且皇帝國事繁忙,還有其他的嬪妃佳麗,每每有不順心的事,劉娥就會想起自己的悲慘身世。

一次,她趁真宗比較高興的時候請求,讓自己的「表哥」龔美改姓劉,傳繼劉家的血脈。真宗早就認識了襲美對他的印象不錯而且他并不知道這個「表哥」就是劉娥的前夫,就答應了妻子的要求,封龔美為官。

再艱難的路也要走下去

宋真宗趙恒雖然對劉娥一往情深,但他自己的日子并不好過。家事和國事都面臨著一系列的麻煩。

首先是子嗣的問題。早在趙恒做王爺的時候,第一位王妃潘氏婚配兩年,沒留下子嗣就去世了。趙恒做皇帝后,郭皇后為他生下了三個皇子,但是有兩個沒長到周歲就夭折了,只有皇子趙佑活了下來。

趙佑聰明伶俐,又是皇帝唯一的兒子,因此深得真宗的歡心,真宗和皇后視他為掌上明珠,非常寵愛,并將他封為太子。但不幸的是,趙佑9歲的時候得了重病,醫治半年無效,最后又夭折了。沒過幾天,真宗的另一名妃子生下的皇子也沒能活下來。

宋真宗趙恒年過四旬,前前后后六個皇子,竟然沒有一個活下來,當太子趙佑死后,真宗忽然發現自己后繼無人,不禁悲氣橫生,內心無比哀痛。身為三個皇子母親的郭皇后,好不容易養活一個兒子到十歲,卻又遭此不幸。對于一名中年母親來說,這個打擊實在是太大了,郭皇后極度悲傷,精神幾乎要崩潰了。

皇帝后繼無人,豈不斷了趙宋的血脈。為了以防萬一,宋真宗只好將自己兄弟家的侄子領養在宮中。皇子們慘遭不幸,朝廷大臣、民間百姓也議論紛紛,四處傳言宮中有妖氣,專門毒害皇子,還有的說皇帝、皇后無德,致使后繼無人,宋真宗本來因為喪子心痛,現在朝廷內外如此傳言,更讓他心痛不已。真宗自度不曾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在朝臣的建議下,決定去拜祭祖宗陵墓,以祈禱祖先降福。

宋真宗心情沉重,出發時恰逢連連秋雨,所有宗室王族、后官嬪妃都隨從著,飽受陰寒之苦。趙恒心情沉重,在宗陵里,他不但祭掃了祖父母、伯父母、父母,連自己早死的第一任妻子潘氏也一同拜祭。

真宗歷數自己即位以來的所作所為,雖無功績盛德,卻也不曾做下傷天害理之事,如今連喪六子,實在不該有此緣報。真宗言辭懇切,同行的王公、后妃,無不垂淚。祭拜祖先完畢之后,真宗臨走之時還將六個早早夭折的兒子的墳墓一一清掃,當他掃到太子趙佑的墳墓之時,站立一側的郭皇后突然大咳一聲,吐出一口血來。郭皇后由此病情加重,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年僅31歲。趙恒人到中年,喪子喪妻,心里長時間郁郁寡歡。

家事如此令人傷心,國事依然令宋真宗煩躁不已。遼國連連緊逼,甚至一度威脅開封,在宰相寇準的堅決鼓勵下,宋真宗御駕親征,終于擊退了遼軍,取得了「澶淵之盟」的勝利。但是,事情并沒有如此結束,宰相王旦當面指責真宗需以德治天下,大臣王欽若說「澶淵之盟」只是真宗被寇準利用而已。趙恒本來就異常煩惱,現在大臣爭斗,他感覺自己的尊嚴與面子蕩然無存。

宋真宗趙恒本來是一個中庯之人,重德行,無過人的才能,在-連串事件的打擊之下,開始產生了厭世的情緒。朝廷和民間流傳的一些有關他的無德少能之說,有些也傳進了他的耳朵里,漸漸的,他也相信起這些捕風捉影的事來,常常神經兮兮問大臣一些超靈驗的事來。一些大臣曲意迎逢他,演出了一系列滑稽之事。

起初是真宗做了幾個奇怪的夢,大臣王欽若說是祥兆瑞夢,不斷地敲打真宗,真宗果然日益沉湎在幻想出中不能自拔,把年號都改成了「大中祥符」。上行下效,沒過多長時間,全國上下都出現了各種靈異奇談,天書仙草祥瑞之物如潮水般涌現,最后在王欽若等人鼓噪之下,宋真宗出演了一場封禪泰山、答謝天書的鬧劇,成為歷史笑柄!

終于問鼎皇后之位

宋真宗的一系列荒唐的舉動雖然被后人恥笑,但他自己卻在自我麻醉中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更讓他驚喜的是,一名官女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真宗晚年得子,不由得喜出望外。

皇子由劉娥的侍女李氏所生,李氏出身卑微,生性寡言沉靜,有一次真宗留宿劉娥宮中,劉娥感覺身體不適,不能陪皇上,于是就讓李氏侍奉皇帝人寢,沒想到一夜過后,李氏竟然懷上了皇帝的骨肉,并生下一個龍子來。

劉娥也深為這件事高興,真宗多年來對她一往情深,郭皇后去世后,真宗想把她冊封為皇后,只因她出身卑微,朝中沒有什麼實力依靠,又沒有為皇帝生育過子女,大臣們都激烈反對。真宗為此十分生氣,但是又拿不出正當的理由來壓制群臣,于是這件事就這麼放下來,皇帝和大臣們處于對立之中。

皇帝早就想立劉娥為皇后,可惜沒有理由。劉娥絕非等閑之輩↵她知道這樣下去,就是皇帝也沒有辦法,自己已經40多歲了,從來沒有生育過,看來已經是沒有生育的希望了,她苦苦思索,終于想出了這一個借腹生子的計劃,沒想到一下子就成功了。李氏懷孕之后,宋真宗立即宣布劉娥懷孕了,10個月后,李氏生下一子,這一下子,真宗就找到了完全充足的理由,可以讓大臣們無話可說了。

孩子一出世,就順理成章地歸到了劉娥的名下。真宗雖然想借這個機會將劉娥封為皇后,但他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健康問題。有術士告訴他孩子不可由生母撫養,于是真宗將孩子交給妃子楊氏撫養。楊氏是劉娥的同鄉,生性機敏通達,與劉娥親如姊妹,她也沒有生育,對孩子極為疼愛,讓她養育這個孩子,真宗非常放心。真宗為孩子賜名趙禎,這樣,剛剛出生的趙禎成了劉娥的生子、楊妃的養子,而他的親生母親李氏只充當了一個生育工具的角色。在後來的歷史中,趙禎最終做了皇帝,為了生母這件事,朝廷里還發生過重大的變故。

李氏是一個沉默之人,沒有多少野心和心計,對于所發生的這一切,她選擇了沉默,沒有對自己不能與親生兒子相認的事情表示絲毫的不滿,也沒有做過任何想讓趙楨知道真相的舉動,這可能是出于對真宗和劉娥地位的畏懼,也可能是害怕自己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前途。李氏的沉默和楊妃的盡心盡力終于使趙禎順順利利地成長起來,他是宋真宗唯一的兒子。有這個兒子掛在名下,真宗就開始正式冊立劉娥為皇后了!

然而,朝中的大臣對于劉娥生育皇子之事了如指掌,他們雖然不敢指出皇帝和劉娥所玩的把戲,卻對封后之事進行著無聲的抵抗。真宗知道自己底氣不足,因此也不敢使硬,對朝臣們多方遷就。他采取了「曲線救國」的戰略,先封劉娥為貴妃,試探一下大臣們的動靜,結果宰相王旦第二天就稱病不上朝了,其他的大臣也滿腹牢騷。劉娥當然明白大臣們的意思,于是向真宗請辭封號,表示自己甘愿不做貴妃、皇后。

不過,一些善于拍馬屁的大臣,如丁謂等人,乘機附和皇帝,他們以劉娥生有皇子為名,要求皇帝立為皇后。真宗下定決心,不再顧忌多數大臣的反對。真宗指使丁謂傳諭翰林學士楊億,讓他起草冊拜皇后的制誥,楊億表示拒絕。

丁謂說:「你若是干了此事,何憂不富貴!」楊億不為所動,回敬道:「在下并不貪圖如此富貴。」真宗得知,也無可奈何,只得命別人起草冊文,將劉娥立為皇后。為了減少阻力,真宗在冊立皇后前,先給宗室及內外官員們加官進爵,如王旦加侍郎,楚王加太師等。冊后禮儀一應從簡,地方官不進賀,不搞封后儀式,只下達了一張詔書,就草草了事了。

就這樣,44歲的劉娥終于登上了皇后之位。成為皇后的劉娥,從此成為真宗名正言順的賢內助。

成為皇上的政治伙伴

劉娥入主中宮,是她的政治生涯中極為重要的里程碑。幾十年來,她與真宗暗中偷情的生活、入宮后并不愜意的日子,使劉娥養成了善于觀察、遇事機敏的性格,不言而喻,這種經歷對于人過中年方立為皇后的劉娥來說,是一筆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這也決定了她能夠在此后的政治生活中對真宗施加影響。

《宋史》記載:劉后生性警敏機智,善解事體,通曉經史。多年來,凡是她耳聞目睹的宮廷內外之事,不分大小巨細都可記其本末,言其梗概。

真宗每次退朝回官,要批閱天下封事奏章,常常到夜半三更方能完畢。每當這時,劉后都始終與真宗相伴,并對一些事情的處理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劉后還能引征以往故事用以參考。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劉后的政治才干,也進一步加深了她與真宗的感情。正因她與真宗之間在政治上存在著共同的志趣,她才得以在真宗的感情深處占有固若磐石的位置。

隨著劉后在政治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她周圍逐漸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其中以錢惟演、丁謂等人為主,他們同朝中大臣曹利用等人相互聯合,凝成了一股勢力,在真宗晚年朝廷上激烈的斗爭中表現得極為明顯。

宋真宗晚年多病,政事處理多倚重于劉后,劉后的權力逐步擴大。宋真宗患風疾后,神志恍惚,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轉眼就忘記了,這種情形使他無法正常處理國政。多年來,一直充當他的政治伙伴的劉后趁機把持了大權,朝廷之事大多由她決斷。

劉后權力的急劇膨脹,遭到了以宰相寇準為首的一批大臣的強烈反對,包括參知政事李迪和翰林學士楊億等有名望的大臣。寇準是太宗朝老臣,因他的大力支持,真宗才得以登基繼統,在「澶淵之盟」中又立有大功,朝野上下享有重望。劉后對他無法等閑視之,便利用丁謂、曹利用等人相抗衡。

為了扼制皇后干預政權,寇準秘密啟奏真宗,勸說皇帝既然年老體弱,不如讓太子監國,大臣們盡心輔佐,這樣既可以鍛煉太子的能力,還可以減輕皇帝的負擔,保重龍體,宋真宗表示同意。

寇準立即密令翰林學士楊億起草表章,請太子監國,并打算用楊億取代丁謂入閣。不料,事機不密,寇準酒后失言,走漏了風聲,丁謂得知后,立即向劉后告狀,劉后自然不能袖手旁觀,而真宗此時已忘記了對寇準所講的話,竟然同意劉后免去寇準宰相之職的要求。丁謂、錢惟演怕寇準再次復相,極力在真宗面前搬弄調撥。

這時發生了另外一場政變,策劃者是宦官周懷政。周懷政時任入內侍省副都知,地位顯要,又深得真宗寵信。

有一天,真宗感到自己病情加劇,就頭枕著周懷政的大腿與他說起后事,打算讓太子監國。周懷政聞言,便將皇帝的意思告訴了與他交往密切的寇準。寇準被罷相后,丁謂也乘機排斥周懷政,周懷政心中不安,決定鋌而走險,陰謀奉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廢除皇后,殺死丁謂,再讓寇準入朝執政。

他與弟弟周懷信私下招來客省使楊崇勛、內殿承制楊懷吉等商議,打算動手,不料,被楊崇勛等出賣,告訴了丁謂。丁謂連夜化裝,乘著婦人用的車子秘密趕到樞密使曹利用家商量對策。第二天,曹利用對真宗奏明此事,周懷政被捕處斬。事后,丁謂又借機把寇準牽扯進去,寇準被遠貶到道州(今湖南道縣),朝中與寇準關系密切者皆被斥退,大大削弱了反對派的力量。

但是,繼寇準為相的李迪,仍是劉后的老對頭,當年李迪反對立她為后,劉后就已懷恨在心。李迪留在朝中,依然舊貌不改,處處使劉后感到不舒坦。于是,她又讓已提升為樞密院副使的錢惟演出面建議,把丁謂也任命為中書平章事。

結果,丁謂就任后,處處排擠李迪,遇事擅自處理,就連官員任命也不告訴李迪,李迪對此大為氣憤,他便對真宗直接告狀:「丁謂罔上弄權,寇準無罪遠滿」,但真宗寵信皇后,在劉后的于預下,只好將李迪罷相,出任鄆州知州。這樣一來,丁謂、曹利用、錢惟演等人把持了朝廷外政,劉后的親信布滿廷內,朝中再無勁敵。

隨著宋真宗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神志不清,劉后的權力越來越大。寇準被貶后,一天,宋真宗突然問身邊的人:「我已很久沒有見到寇準了,這是怎麼回事?」左右懼于劉后的勢力,無人敢應對明言。宋真宗臨終前還反復地說唯有寇準與李迪可托附大事。

而此時羽翼豐滿、大權在握的劉后,早已不是當年寄人籬下的劉娥了,一旦大權在手,翅膀已硬的劉后就要在宋朝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了。

用政治手腕顯本事

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恒病逝,他臨死前遺詔,由太子趙禎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理。小皇帝趙禎這時只有11歲,實際上就是由劉氏處理政務。

這是大宋王朝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太后臨朝,怎樣安排便成了大臣們的當務之急。宰相王曾建議仿東漢制度,太后坐左而幼帝坐右,至承明殿垂簾聽政。偏偏丁謂一心想要專權,因此他搶先一步,取得了劉后的同意,每月初一、十五兩日皇帝上朝,大事都由太后召集宰相們當面商議決策。

自此,所有的奏章在交給皇太后劉娥之前,都要先通過丁謂,他看著順眼的內容才呈到劉娥面前。面對同傺,他動輒便把太后搬出來壓制不同意見;而面對太后時,他則拿「群臣公議」出來脅迫。

自認已經是獨攬朝政的丁謂逐漸得意忘形,先是一個勁地給自己加官晉爵,然后便想要借劉娥之手將自己的死對頭寇準、李迪等人置之死地,在劉娥發下的貶謫詔書里夾帶刀劍、密令使者不拿出詔書宣讀,直接逼令他們自盡。總算兩人命大,識破了這個詭計。

丁謂認為劉娥不過是個女子,況且已年過半百,自己完全能夠把她控制在股掌之中而為所欲為。然而他低估了對手,劉娥很快就察覺了他的不軌企圖,并且決心在他根基未深之前除掉他。當初在后位不穩的情形下劉娥必須培植自己的勢力,對丁謂等人的不法舉動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如今真宗傳下遺詔,太后聽政已經得到了眾臣的認可,丁謂及其黨羽等人還企圖擅權,這無疑是自尋死路。何況丁謂早已聲名狼藉,劉娥又怎麼會愿意因為他而影響自己的聲譽呢。

不久,丁謂的親信雷允恭為真宗陵寢監工之時,未經劉娥首肯便擅移地穴,誰料所移的方位是個泉眼,是風水中的「絕地」,劉娥大怒,立即將雷允恭下獄嚴查。王曾抓住這個機會,向劉娥揭發丁謂對雷允恭有意護庇,擅移皇陵是丁謂的主意,他想要壞了皇家風水、圖謀不軌。王曾此舉正中劉娥的下懷,她將計就計,對王曾所言信之不疑。

丁謂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連忙跑到簾子前面為自己辯白,正在說得唾沫橫飛、指天誓日的時候,內侍卻卷起了簾子,問他:「相公在和誰說話呢?太后早就走了。」劉娥主意已定,又怎麼會愿意聽丁謂信誓旦旦地表白呢?不久,丁謂就被罷相貶謫。此后,劉后正式開始和仁宗趙禎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

當朝太后獨攬朝政

劉娥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大宋王朝又極重身份家世,因此她需要大力抬高娘家的地位。劉娥首先一再地為自己的祖宗追加封贈,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親、母親都被追封高官厚爵,但她仍然覺得底氣不足。她派人將滿朝劉姓官員的家世都逐一調查,最后發現龍圖閣學士劉燁家的族譜不但齊全而且家世顯赫,整整12代祖宗都是出仕為官的。劉娥立即召見劉燁,主動向他套關系,說:「咱們都姓劉,把你的家譜給我看看,說不定我跟你還是親戚呢!」

劉燁為人清高,根本沒有和當朝太后拉關系的興趣,連連搖頭,不愿把家譜拿出來。誰知劉娥一心想攀親,根本不覺得面子上有什麼下不來的,一個勁地湊上去問。劉燁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心急之下只得假裝突發急病,當場暈倒,這才在手忙腳亂中被抬著逃出了宮。事后劉燁堅決要求出京當地方官,劉娥只得由他去,再不提認親一事。

認親不成,劉娥便專心栽培「表哥」劉美的子侄親友。劉美本人早在真宗年間就去世了,劉美的長子劉從德、次子劉從廣,都在朝廷任職,真宗去世之后,劉娥待劉美的兒子女婿也如同待自己的親生孩子否船昭碩劉美的女婿馬季良,原本是個茶商,靠岳父的蔭庇在真宗時入仕為官。不知出于什麼原因,劉娥要讓他當史官。

史官有極高的學術要 ,口火求,是個非才子不能入的地方,一定要經過考試才行。太后要馬季良做史官,幾位監考官沒辦法,只好分頭幫他答完卷子。于是馬季良才名遠揚,不但進了史館,還一直做到了龍圖閣學士。

劉從德則歷任地方官,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劉娥偏愛他,仕途一路順暢。這劉從德福淺命短,正在前程似錦的時候,卻病死了,年僅24 歲。劉娥對侄子的死非常悲痛,竟然將劉從德生前的親朋好友各個都提撥做了官員。如此荒唐之事引起正義之士的不滿,御史曹修古等人紛紛上疏反對。但劉娥正是悲傷頭上,大怒之下將他們統統貶官。

當然,劉娥并不是靠這樣的任性來治理國家的,她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兒偏袒家人,但并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大臣王曾、張知白等人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劉娥協助真宗理政多年,對朝臣結黨營私深有感觸,她知道自己年長皇帝年少,這樣的狀況是很容易被有所圖謀的大臣鉆空子的,于是她用了一個計策。

劉娥挑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做出非常懇切的模樣對大臣們說;「如今國事變動,我和皇帝多虧諸公匡助,才能有今日,實在感激。諸位可以將親眷的姓名都呈報給我,也好依律推恩錄用,共沐皇恩。」大臣們聽了都高興不已,將自己能想到的親戚名字都一個不漏地呈報了上去。劉太后將這些名字都記錄下來,此后凡遇到有推薦官員的時候,她都拿去核對一下,只有榜上無名者才能得到升遷的機會,從而避免了朝臣編織權力網的可能。

除了對外理政,劉娥對內也一樣將皇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大長公主姐妹入宮拜見劉娥,劉娥見她們年老發落,嘆道:「姑老矣。」賜給她們貴重的珠璣帕首,以遮擋日益稀疏的頭髮。消息傳出,潤王妃李氏也想向劉娥索取一份,劉娥婉轉回絕,說:「大長公主她們是太宗皇帝的女兒、先帝真宗的妹妹,照顧她們是應該的,我們這些趙家的媳婦就不用太講究了。」

從前賜大臣喝茶,所用的茶具上有龍鳳圖樣,劉娥認為這不是人臣所能用的器具,下令全部更換。盡管她偏袒娘家人是出了名的,但是每逢賞賜食物給劉家人的時候,她也仍然不忘將金銀龍鳳器皿換掉,說:「不能讓皇家器物進我家里,他們不能使用。」

當初劉娥做皇后時服飾簡樸,如今做了太后仍然不改初衷。仁宗完婚之后,身邊嬪妃宮娥爭妍斗麗,太后宮中的侍女們見皇帝侍女的服飾如此華貴,都覺得自己身為太后宮人,怎麼能被皇帝的宮娥給比下去呢?然而無論她們怎麼說,劉娥都不為所動,告誡說:「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晚年亦得善終

隨著權力越來越大,劉娥也越發眷戀權力,不愿意還政于仁宗,群臣眼看皇帝已經成婚多年,尚且不能獨自理政,便紛紛上書,劉娥總是裝聾作啞。

有些想要通過劉娥撈取好處的馬屁精,便抓住她的這一心理,鼓動她稱帝。劉娥雖然有些動心,但她并不心狠手辣,不愿為當皇帝而大動干戈,于是她決定試探一下朝臣的看法再做打算。

有一次,她向參知政事魯宗道發問:「武則天這人怎麼樣?」魯宗道毫不含糊地回答道:「唐之罪人!」劉娥明白了朝臣的心思,放棄了稱帝的念頭。不過,不死心的大有人在。方仲弓向劉娥上書,請她依武則天立武氏宗廟的例子,也給劉氏建立宗廟;還有個程琳也獻上一幅《武后臨朝圖》。劉娥斷然將這些書冊當眾擲在地上,對眾人說:「我絕不會做這樣對不起祖宗的事情!「

劉娥的表態使群臣如釋重負,對仁宗趙楨更是一種撫慰,他打心里對母親感服。此后他恪盡孝道,每逢新年或劉娥生辰,他都要率百官跪拜恭賀,并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公元1033年,宋仁宗要舉行祭太廟的大典。劉娥也許是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主意一出,朝臣嘩然。大臣薛奎剛直不阿,堅決反對,尖銳提出:「太后陛下若穿上天子裒冕,那該以什麼身份和禮儀祭拜?是按男人的樣子呢?還是以婦人的樣子?」問得劉娥啞口無言,半天沒有吱聲。但劉后并不采納,仍堅持戴儀天冠、穿袞服舉行廟享祀禮。大臣們還是拗不過老太太,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

儀式結束后,劉娥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圣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

過了一個月,劉后病危。當時朝廷召募天下良醫,快馬接到京師為她治療,卻沒有任何起色,沒多久,劉后就病死了,終年65歲。仁宗悲痛地問左右大臣:「太后病重時,口不能言,猶數次手扯自己的衣服,若有所囑,是為何事?」

薛奎說:「太后一定是說她還穿著袞冕,如此,太后穿著這樣的衣服,豈可見先帝于地下?」仁宗若有所悟,便在殮葬時給她改換了皇后的服飾。也許劉娥真的對她身后之事有此顧慮,她頒布遺詔,尊楊妃為皇太后,仁宗依祖宗舊規聽政,軍國大事要與楊太后共議裁決。仍希望楊氏能夠繼承她的遺志臨朝聽政。但是,楊氏雖為仁宗養母,卻終沒有她的權勢威嚴,怎麼可能會有再行臨朝聽政之事呢?

劉娥最后得以善終,但身后之事就不是她所能掌控的了。她死后不久,朝廷大臣就把仁宗生母為李氏的真相抖了出來,仁宗嚴加追究,果然查清了此事,仁宗追尊生母為莊懿皇太后,并重新進行安葬。對于使他與生母相離的劉娥,因待自己如同親生,辛勤育導,而并未追究責任,而且,對劉娥的親屬優禮有加。

這樣,劉娥這個早年經歷坎坷的敲鼓女孩,竟然安安穩穩地走過了一生。她早年喪父,還一度靠賣唱為生,嫁給了一個平凡的銀匠,卻又幸運地遇到了鐘情的真宗皇帝,一生對她癡情不改。劉娥一生沒有生育,卻始終被仁宗尊為母親,在身世之謎被揭穿之后,也不曾毀了這個名份。這都是因為劉娥為人有心計但不狠毒,正是這一點,成就了她一生的幸福,從這一點上來看,與民間故事中「貍貓換太子」中的形象,是格格不入了。

成吉思汗孫子攻城戰死,他痛心不已:破城后一個不留,來為他陪葬
2023/10/03
方臘集團巔峰時期,到底有多強大?說出來你別不信
2023/10/03
山東挖出一竹簡,解開龐涓殘害孫臏真相:孫臏的陰毒讓人難以想象
2023/10/03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10/03
唐朝的冷血帝王,元宵節一日殺三子,最終成為 「孤家寡人」
2023/10/03
皇太極暴斃,豪格與多爾袞爭帝位,為何最后勝出卻是六歲的福臨
2023/10/03
隋朝百戰百勝的軍神,人格復雜最后善終,卻被認為是第一奸臣!
2023/10/03
唐太子李承乾,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卻為何走上謀反之路
2023/10/03
湖北挖出千枚竹簡,揭露秦朝最嚴法律,學者:難怪商人地位低下
2023/10/03
三國常勝將軍趙云有2子1女,他老婆是誰?不要意外就是她!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