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曹操真墓現世,陪葬品令人意外,展現曹操的另一面
2023/09/16

曹操真墓現世

2006年,隨著一聲巨響,河南安陽安豐鄉發現了一座古墓。

考古專家聞訊趕來,卻有驚人的發現:這座古墓的主人竟是梟雄曹操!

專家們本以為這位梟雄的墓中一定有無數奇珍異寶,但隨后的發掘卻讓他們大跌眼鏡,直呼「顛覆形象」。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東漢王侯墓?

2006年春節期間,河南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年味正濃,這里的村民們正沉浸在歡慶的節日氛圍中,家家戶戶都在燃放煙花爆竹,噼里啪啦,非常熱鬧。

就在這時,村外不知什麼地方突然傳來了一聲巨響,瞬間蓋過了其他的煙花爆竹聲,聽到的人都被嚇了一跳。不過當時村民們完全被節日吸引,以為剛剛那聲巨響不過是誰家放的鞭炮,并未多想,繼續與家人們一起過節。

等到了來年,有位村民到自家地里澆地,結果澆了大半天還沒澆完。村民疑惑地找過去,發現水流全都停在了同一個地方,所以其他地方的土壤還是干的。

村民仔細查看了水流停住的地方,結果意外發現了一個大洞,足有1米寬,下面漆黑一片,深不見底。這個發現讓村民非常驚訝,在河南這一帶經常出土一些古墓,村民也算是有些見識了,立刻意識到這是盜墓賊打出來的盜洞。

難道自家地里有古墓嗎?

想到這里,村民不敢再耽擱,連忙跑去上報自己的發現。

消息一級一級上報后,很快就有一支考古小隊趕過來查看情況。

其中有個名叫潘偉斌的考古專家膽子比較大,在洞口看了一會兒,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麼情況,就在腰上綁了根繩子,叫其他同事幫他拉著,他拿上手電筒下去看看。

這座墓葬比潘偉斌想象中還要深,他綁著繩子下去之后以為到底了,結果抓著繩子的手一松,他就摔到地上,還滾了好幾圈。在手電筒光柱的照射下,墓室的結構呈現在潘偉斌眼前。

他仔細檢查了一番后,初步推測,這是東漢時期的墓葬,而且看著結構規模,墓主人估計是一位王公貴族那一檔的人物。

等潘偉斌再順著繩子回到地面,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在場的考古專家和當地村民們。當地村民一聽,墓主人是東漢時期的王公貴族?那這不就是曹操的墓了嗎?

原來,早在1998年,這附近有人在燒磚取土時,意外出土了一個「魯潛墓志」,上面不僅記載了魯潛墓的位置,還寫下了曹操高陵的具體方位和距離。當時就有考古專家推測,曹操的高陵應該是在西高穴村這一帶。

如今,真的在西高穴村附近的地里發現了一座東漢時期的王公貴族墓,那不正說明是曹操的墓嗎?

潘偉斌他們得知這一點后非常激動,但是他們想要發掘該墓的申請并沒有通過,國家當時還覺得對這處墓葬應該先采取保護的態度。

但是就在兩年后,當地警方抓到了一伙盜墓賊,并從盜墓賊手中發現了一塊精美的畫像石。警方找到考古專家潘偉斌進行鑒定,潘偉斌發現這塊畫像石是東漢時期的東西,似乎就是從西高穴村那座古墓中盜出來的。

他意識到再不保護就晚了,于是提交申請,這次成功獲得了批準,組織起一支考古小隊,火速趕去了西高穴村,開始發掘這位一代梟雄的墓葬。

「七十二疑冢」?

當以潘偉斌為首的考古專家們開始后,并沒有在該墓中發現封土。

這座墓葬坐西朝東,平面呈現為甲字形,是一處多室磚室墓,規模宏大。墓道位于東側,由墓道、墓門、甬道、前后墓室以及東西兩個側室組成,總長達到了60米。

不過整個墓葬似乎曾經遭到人為的毀壞,墓門都被砸破了,但從墓門的殘塊上看,能看出有些墓門上是有著精美的石刻畫像的,有的圖案是「七女復仇」,有的是「文王十子」,還有些則是傳說中的神獸。

遭到刻意毀壞的不僅是墓門,就連墓中的棺槨也沒逃過一劫。考古專家們一共在墓葬中找到了3個棺槨殘骸,出土了三具人骨,分為一男兩女。

其中男性的頭骨顯示死者去世時大概在60多歲,這一點與終年66歲的曹操相吻合,顯然這三人應該就是曹操和他的兩位夫人。

有趣的是,男性頭骨上遺留的牙齒顯示,主人生前患有非常嚴重的蛀牙問題,考古專家們便推測,史書中記載的曹操的頭疼病有可能就是牙齒疼痛導致的。

這時,就有人提出疑問了:「不是說曹操為了防盜墓,為自己設立了‘七十二疑冢’嗎?這里真的會是曹操的高陵嗎?」

人們印象中的曹操,總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形象。而根據史書記載,曹操當年為了籌措軍餉,曾經帶著手下的士兵大肆盜掘古墓,還專門設立了「發丘中郎將」

和「摸金校尉」等等這樣的軍銜。

后世的盜墓小說中就經常出現盜墓賊自稱是「摸金校尉」的情節,甚至還會將曹操稱之為「祖師爺」

既然是「祖師爺」,曹操生前盜墓太多,又與很多人結仇,估計早就在擔心自己死后墓葬會被人盯上了。據說他還在活著的時候便為自己選好了陵墓位置,并開始了籌建。

為了防止被后世的盜墓賊盜掘,曹操特意為自己設立了「七十二疑冢」,用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所謂的「疑冢」就是假墳,在古代還有很多關于曹操疑冢的詩文,比如明朝人陸深在《疑冢》一詩中寫道:「疑冢七十二,冢冢渾相似。」

在他安葬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七十二口棺材同時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出發,運出城外,誰也不清楚究竟那一口棺材中躺的是真正的曹操。

此外,曹操還對自己的后事做了其他的安排,比如要將他安葬在瘠薄的土地里,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墓基,陵上不允許堆土了,也不能栽植任何樹木,不要設立任何家廟。

種種舉動,為的就是防止自己在死后會被盜墓賊盯上。

據說,曹操還曾叮囑兒子,千萬不要在他的墓葬中陪葬太多東西。在曹操的《遺令》中還有寫到,希望下葬時穿著當時季節所穿的衣服,金銀珠寶玉器等物件一概不要隨葬。

但話是這樣說,很多人并不相信,都認為這只是曹操為了避免招來盜墓賊而設置的「迷霧」,像他這樣的奸雄怎麼可能不在自己的墓中陪葬以往搜羅來的珍寶。

然而在2009年正式開始發掘的西高穴村曹操墓,卻一舉推翻了人們過去對曹操的固有印象。

顛覆的形象

安陽西高穴村的漢代墓是曹操的高陵,這一點應該不會有錯,因為考古專家在墓中找到了一塊寫著「魏武王」的石碑,而「魏武王」指的就是曹操。

過去考古專家們發掘過的漢代諸侯王墓,比如山東濟寧的東漢墓、長沙砂子塘西漢墓等,幾乎都有地上封土,而且棺槨內的墓主人身著金線玉衣,陪葬品也大多是金銀制品和玉制品。

就算是其他與他差不多同等級的諸侯王墓,比如彭城王墓和中山王墓等墓葬也是都有封土

但是出乎所有考古專家們預料的是,曹操的高陵不僅形制和規格并不高,就連陪葬品都顯得十分寒酸。

經過清理,

考古專家們一共從墓中出土了900多件器物,大多遭受過破壞,陪葬品的數量不僅少而且非常簡樸,大部分都是鐵器和陶器,而且這些陶器都是素面,沒有紋飾,也沒有彩繪。

而這其中最珍貴的東西,竟然只是8塊石碑和石枕,分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銘文。就算是警方後來從盜墓團伙那里追回的文物中,也沒有特別珍貴的陪葬品,倒是有一塊刻著「魏武王常用慰項石」的石枕。

看來當年曹操說要推行「薄葬」,也真的做到了,墓中沒有任何大型的金銀玉器,全用陶器和石器來替代,這與當年盛行的「厚葬」風氣完全不同。

其實在當年,曹操作為一國政權的奠基人,很明白治理國家需要的不只是沒有戰爭的安定社會,更需要良好的社會風氣。他深知常年以來的戰亂導致民不聊生,厚葬不利于社會安定,于是下定決心推行薄葬,來扭轉當時的風氣。

同時,這也說明當年作為兒子的曹丕,在安葬曹操時,是完全按照父親生前在《遺令》中的規定進行,并沒有半點違背他的意愿。

這樣的考古發現,證實了曹操其人有通達的個人素養,也一下顛覆長久以來大家對曹操的固有刻板印象,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與傳統認知中完全不同的曹操,也為大家還原了歷史上那個真實,也更加有血肉的曹操。

而與此同時,曹操墓的發掘,再結合後來發掘的其他曹魏大墓,為后人勾勒出了曹魏喪葬制度的演變軌跡這也為後來研究不同時期的墓葬判斷提供重要的參考,可以說這次考古發現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