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機智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2023/10/31

前言

眼看著又一個春節即將來臨,京城中的百姓早已沉浸在熱烈的節日氣氛中。只見大街小巷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而在這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中,更是早已準備就緒,只待著年三十那一天,便要拉開這個盛大節日的序幕。

難倒群臣的終極燈謎

在這一片熱鬧中,宮中的太監們也早已忙碌了許久。他們此時此刻正忙著檢查點亮那一盞盞五彩繽紛的燈籠,確保它們能在今夜的元宵燈會上煥發最璀璨的光芒。而這時,一個太監匆匆跑來,面露難色地稟報道:「回老爺,燈謎已經準備就緒,只剩最后一副還未對出。」

原來,按照每年春節的慣例,京城都要制作許多燈謎,供皇上和百官們在元宵節賞玩。

而其中最難的一副燈謎,要留到元宵節當晚才公布答案,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今年這副燈謎出得極難,上聯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下聯已經對好,但橫批的謎底卻遲遲無法對出,這已經難住了所有朝中的才俊。

其實每年制作燈謎,都是由翰林院中的學士與諸臣共同商議設計的。他們會精心斟酌謎語的難易程度,既要有一定難度,又不能過于困難。

但今年這個終極燈謎實在是太過高明,無論是內容還是格式都別具匠心,參與制作的眾人思來想去,竟無一人能對出橫批。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意料,看來只能讓皇上施展才華了。

「這樣吧,就按照慣例,留到今晚讓皇上解謎。」太監摸著胡子想了想,最后決定還是請圣上解答。他心想,要不是天下才俊都對不出來,就只能仰仗皇上的才華了。畢竟皇上在文學修養上的造詣,當真是第一流的,也許能對出這最后一副難題。

當天夜里,乾隆帝如約來到燈會現場。只見彩燈閃爍,歌舞升平,熱鬧非凡。乾隆帝沿著燈謎廊一邊走,一邊細細品讀每副燈謎。他見今年的燈謎題材豐富新穎,有山水田園,有花鳥走獸,題目難易得當,可謂脫俗生新。

這些燈謎均是出自翰林院中諸位大儒的手筆,可想而知其中的匠心獨運。沒想到今年出的題目如此精妙絕倫,難倒了他這個在文學修養上數一數二的帝王。當他來到最后一副燈謎面前時,乾隆帝看了半天,卻也沒能對出橫批的謎底。

一時間,乾隆帝頗感無趣,他尋思著,這最后一副燈謎究竟是哪位才子出的,竟能如此高明。當下他便令太監去召那作謎人來見。

心中暗想,倘若這人靠運氣蒙對了謎底,今夜可要好好檢驗他的學識才華,看他到底是真才實學,還是只是會運氣的庸人。

才華橫溢的年輕才子

原來這最后一副燈謎的作者,正是一位新進翰林院的年輕才子——紀曉嵐。紀曉嵐生得貌不驚人,又自幼目疾視力偏弱,所以一直深感自卑,渴望通過自己的才華獲得認可。

他雖天資聰穎,但卻不似那些俊朗的公子哥一般招人喜愛。為了讓更多人瞧見自己的才學,他時常孜孜不倦地鉆研古籍,以求在文才上自強。

這一次,紀曉嵐聽說皇上喜愛吟詩作對猜謎,遂隱匿真名,于翰林院眾人制作燈謎時混入了這麼一副難倒群臣的燈謎,希望借此引起皇上的注意。

這燈謎的上下兩聯皆是他反復推敲設計的,句式新穎,內涵深遠。他自信這定能成為元宵燈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展示自己的才華。

當紀曉嵐來到乾隆帝面前時,乾隆帝看著他普通的相貌,心里微微失望。他平靜地問道:「朕聽說,你對出了這最后一副燈謎?」紀曉嵐恭恭敬敬地回答:「正是微臣。」乾隆帝說:「既然如此,你就念出橫批的謎底吧。」

紀曉嵐朗聲答道:「猜謎二字!」頓時,所有人均是一驚,原來這上下兩聯講的就是猜謎這個活動本身。

乾隆帝聽后也是頗感欣賞,笑著說:「好對子,好對子!」現場的群臣也都紛紛稱贊不已。紀曉嵐通過這個機智的謎底,將猜謎活動的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讓所有人耳目一新。

乾隆帝明顯感受到,這個年輕人并非是憑運氣蒙對了謎底,他確實具備過人的才學與智慧。否則斷無可能設計出這樣高明的燈謎。看來翰林院中又多了一個令人矚目的俊彥才子啊!

引起皇帝注意的燈謎高手

自此之后,紀曉嵐的才名傳遍京城。乾隆帝也時常召他進宮對對子,對他的才華頗為看重。紀曉嵐終于借此機會進入皇帝的視線,成為受寵的文臣之一。他平日里都在宮中服侍皇上左右,隨時準備著獻藝對對子。

數年過去,乾隆帝與紀曉嵐對對子已是家常便飯。

二人你來我往,舉止之間透露出一種悠然自得。乾隆帝自詡才華過人,一直想要難倒紀曉嵐,但對方每次都能應對自如。

紀曉嵐的才思敏捷,應對之功亦是出神入化。他就像一匹輕盈的駿馬,以輕松從容的姿態跳過皇帝設下的一個個語言障礙。

一日,乾隆帝忽發奇想,說:「朕今出個上聯,定要難倒你!」說罷,他慢條斯理地念道:「鼠無大小皆稱老。」他心想,這上聯把日常中的「老鼠」這個稱呼運用得出神入化,定能讓紀曉嵐無從下手。畢竟「老鼠」一詞用得巧妙,點明鼠類無論大小皆可統稱「老」,實在難以對出下聯。

果然,紀曉嵐聽完之后,陷入了沉思。他反復咀嚼這個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的上聯,腦海中翻來覆去思索著可以呼應的語言材料,卻遲遲沒有頭緒。這樣高明的上聯,要在短時間內對出下聯,確實難上加難。

這時,他的眼光無意中掃過大殿邊上的一只鸚鵡,猛然有了靈感。只聽他對出下聯道:「鸚有雌雄都叫哥!」原來,鸚鵡在古代統稱為「鸚哥」,無分雌雄。

紀曉嵐靈光一現,把握住這個語言習慣的閃光點,既呼應了上聯「大小皆稱」,又對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

乾隆帝聽后大悅,反復品味這個「鸚哥」的對子,不禁贊嘆道:「好,好,實在妙!」紀曉嵐再次以機智幽默的語言回應打動了皇帝,也讓在場的眾臣對他這個年輕才子刮目相看。

一直被視為戲子的命運

然而,多年過去,乾隆帝對紀曉嵐的看法并未因此產生實質性改變。在乾隆帝心目中,紀曉嵐不過是個會出難對子的戲子文人,并不具備參與朝政的能力。

紀曉嵐殫精竭慮,想要通過自己的才華獲得重用。但他漸漸發現,不論自己說出多高明的對子,乾隆帝依舊只是將他當作一個可以唱和的文人,而非可以委以重任的大臣。

即使後來乾隆帝讓他參與編撰了如此龐大的學術工程《四庫全書》,也不過是因為這個需要他的文學才能,而非重視他在政事上的見解。

在乾隆朝后期,皇帝的專制日益加強,他厭惡文人參政,也不再像初期那般重視他們的建言。紀曉嵐因才華出眾,雖得到皇帝的籠絡,但終其一生沒有真正獲得乾隆帝的信任與倚重。

在乾隆帝眼中,他只是個可以唱和的文人,而非可以委以重任的賢臣。

紀曉嵐也逐漸領悟到,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未曾真正提高分毫。但是轉念一想,能得皇帝的知遇召見,已經是人生莫大的榮幸了。

即使無法施展政治抱負,能夠留下些文字玩樂,也已是不易。想到這里,紀曉嵐也就釋然了。他開始越發積極地投入到文字游戲與燈謎創作中,這比起焦慮未來,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1999年,一部名為《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電視劇播出,塑造了一個正氣凜然、機智多謀的紀曉嵐形象,獲得了廣泛關注。

觀眾通過這部劇了解到這個歷史人物,也為其抱憾的命運而感到痛心。然而歷史上的真實紀曉嵐,其人生軌跡和命運卻并不如劇中那般令人稱羨。

結語

他一生未得享受榮華富貴,也無緣參與朝政建議。但其高妙的文學才華至今猶在,那些燈謎對子已成千古佳話。我們不應單純憐憾他的遭遇,而要欣賞其雍容的內心世界。

雖一生飄搖,他終未放棄文采的耕耘;雖官場失意,他仍借文字排遣郁結。正如那盞盞花燈一般,他用智慧撰就了燦爛的光華,照亮了一個不容他施展抱負的時代。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