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是元代雜劇奠基人關漢卿筆下的一個悲情人物,她的故事被大家所熟知,一場「竇娥冤」把當時底層百姓任人宰割、有冤無處伸的悲苦,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竇娥臨死前發的「三大毒誓」,也一一應驗了,但她的第三個毒誓卻一直飽受爭議,讓人很難理解!
-1-
竇娥的父親竇天章是個讀書人,因為欠了蔡婆婆很多錢,無法歸還,只能讓女兒竇娥做了蔡家的童養媳,好心的蔡婆婆還給了竇天章一些銀兩,讓他安心讀書,爭取早日考得功名。
因為竇娥從小乖巧懂事,來到蔡家后贏得了一家人的喜愛,她也算在蔡家過著吃飽穿暖的安穩生活,本以為可以一直安穩地生活下去,卻沒想到厄運降臨到了蔡家,竇娥的公公和丈夫先后病死了,只剩下竇娥和蔡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善良的竇娥一直恪守婦道,盡心盡力地侍奉著婆婆。
有一次,蔡婆婆向賽盧醫討債時,差點被他殺死,幸好張驢兒和他父親路過撞破了此事,于是張驢兒仗著自己對蔡婆婆有救命之恩,住進了蔡家,他一眼看中了年輕貌美的竇娥,想讓她嫁給自己。
竇娥不愿意,張驢兒就買了砒霜,打算毒死蔡婆婆,誰想到陰差陽錯毒死了自己的父親。結果張驢兒惱羞成怒,誣陷竇娥毒死了自己的父親,還和縣太爺串通一氣,逼迫竇娥認罪。但無論他們如何嚴刑拷打,竇娥都拒不認罪,後來縣官威脅說要拷打蔡婆婆,竇娥不忍讓年邁的婆婆受苦,就只好招認了,竇娥也因此被判了死刑。
-2-
在行刑前,竇娥覺得滿心冤屈卻無處可伸,只能怨天理不公,于是她在臨死前發下了三個毒誓:第一、血濺白綾,第二、六月飛雪,第三、大旱三年,這三個毒誓後來都一一應驗了,而第三個毒誓連續三年大旱,讓當地的百姓顆粒無收、苦不堪言,紛紛痛恨起了竇娥,把他們害成了這樣。
竇娥本是善良之人,為何會發下大旱三年的毒誓,讓百姓們苦不堪言呢?
這是因為竇娥對當時社會的失望,對周圍百姓冷漠麻木的痛恨,很多昔日與她相處過的人,都知道她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沒有一個人愿意站出來為她作證,也沒有一個人肯出來說一句公道話,每個人都是冷漠的看客,認為竇娥是咎由自取的。
這也是關漢卿借著竇娥的毒誓和天災,來表達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貧苦百姓有冤無處伸的反抗,也是用來警醒那些冷漠麻木的普羅大眾。
後來竇娥的父親科舉得中,才讓滿身冤屈的竇娥得以平反昭雪。竇天章為女兒平反后說:「你們明知竇娥是冤的,卻不敢說句公道話,是謂不義。更有人相信貪官,認為竇娥真的殺了人,而誣蔑忠良,是謂不仁。老天有眼,沒有無妄之災,天災人禍就是在懲治不仁不義之徒呢!」
關漢卿借助竇天章的嘴說出了天災的原因,本就沒有無妄之災,這天災人禍就是用來懲罰這些冷漠麻木、不仁不義之人的!所以并不是竇娥狠毒,而是老天有眼......
結語:
竇娥是封建社會中典型的悲情人物,她的冤屈竟然需要用血濺白綾、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這種極端的情況,才能引起當權者的重視,最終被平反昭雪,可見當時官府的黑暗、社會的冷漠、人心的麻木,果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