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起我國的超級富豪,人們幾乎是不約而同的想到馬云、馬化騰、王健林。
然而有這麼一位富豪,他出身泥瓦匠,卻一度比馬云、馬化騰還有錢。
甚至,他還在2021年和2022年兩年間,分別以3900億和4550億的身價連續兩次成為中國首富。
雖是超級富豪,但他始終沒有馬云、馬化騰、王健林那麼家喻戶曉。
作為一位靠賣水發家致富的商人,大部分人都喝過他生產的礦泉水,也都熟悉他的礦泉水品牌。
甚至,大家腦海中還能想起他的那句廣告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可要問起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知曉。
他究竟是誰?出身底層泥瓦匠的他,又是靠著什麼本領,超越馬云、馬化騰,登頂中國首富的呢?
2
此人名叫鐘睒睒,「睒睒」二字是閃閃發光的意思,父母給他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能把家族給發揚光大。
可是,早年的鐘睒睒命運卻十分坎坷。
因為一些原因,他的父母被下放到外地勞動,而他自己也被迫輟學。
為了生存,年僅12歲的鐘睒睒,在村里做起了泥瓦匠。
泥瓦匠的工作非常辛苦,整日灰頭土臉,他的雙手被磨得滿是傷痕,完全沒了小孩子的模樣。
這樣艱苦的工作,鐘睒睒一做就是10年。
終于,1977年,大學聯考恢復了,鐘睒睒等到了機會。
可是,10年沒上學的他,又怎會輕易考上,鐘睒睒2次參加大學聯考,2次失敗。
但鐘睒睒不服輸,他決定再接再厲,迎接第三次大學聯考。
對此,村里人都持否定意見,認為他就是泥瓦匠的命,不要想著當什麼大學生了。
「是什麼命,自己說了算!」
這一次,鐘睒睒成功了,他考入了浙江電大中文系,并順利完成了畢業。
對于很多人來說,大學畢業后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有個「鐵飯碗」,一輩子穩穩當當的。
至于什麼投資創業,那是投機者才干的事。
其實,剛畢業時的鐘睒睒也是這樣一個想法,那時的他極度討厭商人,認為只有舞文弄墨的筆桿子才是高大上的職業。
為此,他在大學選擇了中文系,并在畢業后成為了《浙江日報》的一名記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份看起來和商業無關的職業,卻改變了他對商人的看法,并最終影響了他的一生。
3
浙江是一個商業氛圍極其濃厚的地方,作為《浙江日報》的記者,鐘睒睒自然免不了和商人打交道。
據他自己回憶稱:在擔任記者的這幾年,他先后采訪過500多位企業家。
也正是這種經歷,徹底改變了他對商人的看法。
他發現商人非但沒有以前以為的那麼愚昧,相反,他們才是一群真正的聰明人,甚至比筆桿子聰明數倍。
更讓人意外的是,在采訪商人的過程中,鐘睒睒發現自己也學會了他們的商業思維。
既然如此,又何必再舞文弄墨呢?
想到這,鐘睒睒毅然辭職,從此投身商界。
這一年是1988年,幸運的是這一年國家批準成立海南經濟特區。
鐘睒睒也聽到了這個消息,他馬不停蹄的奔赴海南,準備大干一場。
可是,政策雖然給到位了,但要做成一番事業卻不是輕松的。
來到海南后,鐘睒睒開過報社、種過蘑菇、擺過地攤、賣過窗簾、養過蝦……
能試的都試了,卻沒干成一樣,反倒折騰光了所有積蓄。
雖然鐘睒睒嗅到了海南的商機,但是他始終沒有找到一條正確的商業路線。
就在被現實打的鼻青臉腫時,鐘睒睒在報紙上看到了宗慶后在招募代理商的消息。
于是他開始申請,成為了一名哇哈哈的代理商。
但是沒做多久,鐘睒睒因為「竄貨」被取消了代理商資格。
經歷不太光彩,但鐘睒睒卻從其中摸透了保健品行業的運作流程。
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鐘睒睒發現,用魚和鱉熬制的養生湯味道鮮美,很受大家歡迎。
他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為什麼不把這種食材做成保健品呢?」
有了創意,說干就干。
他投資開設了一家養生堂,并組建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叫「龜鱉丸」的保健品。
沒想到,「龜鱉丸」一推出,瞬間被搶購一空,并且名氣立刻傳遍全國。
鐘睒睒成功后,其他商人就開始效仿他。
于是,各種形形色色的保健品粉墨登場,市場越發變得魚龍混雜。
1998年,「三株常德事件」影響極其惡劣,保健品因此成了人人喊打的東西。
當時的宗慶后見形勢不妙,便開始轉型飲料市場,一舉推爆了哇哈哈「太空水」。
當年被宗慶后「開除」的鐘睒睒,清醒地認識到宗慶后的判斷是準確的,便也開始尋找飲料酒水行業的出路。
4
1996年,鐘睒睒和一家酒廠談生意。
當時,他觀摩了酒廠旁邊的湖水,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這湖水能生產出好酒,為什麼不能直接賣水呢?」
結合之前的商業判斷,鐘睒睒當即決定收購這家酒廠,開始賣水。
之前保健品賣的火熱,是因為保健品主打的理念是「健康」,而賣水其實也是在賣「健康」。
而且人人都要喝水,所以瓶裝水行業是個日不落的行業。
愿意買瓶裝水的一般都是城里人,而他們追求的是純凈自然。
而這些城里人,好多老家都在農村,甚至自己年輕時就是農民。
為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鐘睒睒干脆給自己的企業取名為「農夫山泉」。
因為當過記者,所以憑借著文案功底,鐘睒睒給農夫山泉寫了第一條廣告語:「農夫山泉,有點甜」。
從此,農夫山泉走進了千家萬戶,為大眾熟知。
雖然農夫山泉開始展露頭腳,但是「娃哈哈」和「樂百氏」這樣的競爭對手也是非常強悍的。
面對強大的對手,鐘睒睒仔細分析產品,發現純凈水的主戰場是500毫升的瓶裝水和18升的桶裝水。
因此,農夫山泉把容量作為突破口,推出了4升包裝的純凈水,并以此在華東地區站穩了腳跟。
隨后,農夫山泉又推出了350毫升小瓶的運動裝水,這種包裝在打開瓶蓋時會發出「砰」的一聲,非常有趣。
而且這種小瓶水便于攜帶,一次就能喝完,高端的包裝還滿足了顧客追求的高級感。
1998年,農夫山泉帶著差異化的包裝,搭上世界盃的順風車。
農夫山泉的宣傳關鍵詞是「健康」和「運動」,這和世界盃的理念完美融合,這一波廣告直接打到了全國人民的心坎兒里。
從此與「娃哈哈」、「樂百氏」形成了純凈水市場三足鼎立的形勢。
但是,競爭遠不止于此。
5
2000年4月24日,鐘睒睒公開表示:
「科學已經證明,純凈水對人的健康無益,為對消費者健康負責,農夫山泉不再生產純凈水,全部生產天然水。」
這一發言,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因為這相當于把純凈水行業的黑料爆出來了,這導致農夫山泉和其他純凈水品牌徹底反目成仇。
農夫山泉在對手的討伐中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黑紅」也是紅。
大家不管農夫山泉到底有沒有錯,也不管它「甜不甜」,反正大家都開始關注這個有爭議的品牌,宣傳目的達到了!
2008年,農夫山泉將廣告語升級為廣為傳頌的「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鐘睒睒把「山水」和「生態」深深植入消費者的內心。
有一句俗語:「人紅是非多」,這句話同樣可以形容企業。
作為水飲界的「鰲頭」,農夫山泉接二連三被人拎出來爆錘。
2009年6月,環保部門公布了新一期《全國地表水質月報》,這份報告把千島湖的水質歸為Ⅳ類,而Ⅳ類的水是不能與人體接觸的。
一瞬間,消費者都質疑,農夫山泉作為「搬運工」,它搬運水還能喝嗎?
《月報》的負責工作室馬上出來解釋,其實千島湖是總氮超標,這只是意味著湖水有富氧化的趨勢,不代表有毒。
經過多番調查,環保局最終證實了農夫山泉的清白。
「水源事件」剛平息,同年11月,海口市工商局又爆出農夫山泉公司下的兩種飲料「砷」超標。
這已經不是干不干凈的問題了,而是中毒的問題。
消費者看到這則報道紛紛哀嘆,農夫山泉再也不能信了。
為了自證,一臉茫然的鐘睒睒要求復檢,同時要求國家級部門再次檢測。
6天后,鐘睒睒召開記者發布會,態度強硬,直接表達出對海口工商局的不滿。
第二天,鐘睒睒亮出復檢報告:兩次復檢,全部合格。
也就是在這一天,海口工商局的主要領導被更換了。
後來,海口工商局發布聲明表示,之前檢測有誤,屬于誤報。
農夫山泉自走入大眾視線以來,風波一直不停,其中影響最嚴重的一次是2013年。
2013年3月8日,北京李女士稱自己買的農夫山泉,瓶中有黑色不明物。
隨后,寧夏的一位消費者也說自己買的農夫山泉里有棕色漂浮物。
不久,《京華時報》發布多篇文章,直指農夫山泉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無論鐘睒睒做出怎樣的回應,群眾都不信任他。
5月6日,鐘睒睒忍無可忍,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在會上,鐘睒睒與《京華時報》的記者唇槍舌戰,言辭激烈,場面失控。
發布會的最后,鐘睒睒悲傷且鎮定地說:「今后農夫山泉桶裝水從此退出北京市場,只有對不起北京的10萬消費者了。」
發布會過后,《京華時報》連續28天對農夫山泉展開轟炸。
沒過多久,相關部門出了檢測報告,顯示對農夫山泉的抽檢全部合格。
一次次的惡性事件雖然讓農夫山泉蒙受不少的損失,但它的名氣也在意外中更加火爆。
在徹底為自身澄清之后,農夫山泉的銷售額可謂一路飆升。
2020年9月,農夫山泉成功上市。
2021年,鐘睒睒以3900億身價,超越馬云、馬化騰、王健林等商業巨頭,一舉成為中國首富。
到了第二年,當別人以為他只是曇花一現之時,他再度以4550億的身價,繼續保持首富的位置。
不過,首富的身份并沒有給他帶來相對應的名氣。
但這對他來說,已經無所謂了。
鐘睒睒是個非常低調的人,他從不在意別人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他在意是大家是否都知道農夫山泉。
俗話說:悶聲發大財。
或許沒有那句話比這句更適合形容鐘睒睒了。
雖說首富只有一個,但成功人士卻有千千萬。
可當我們把他們對比起來去看,就會發現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品質。
那就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