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魏延和姜維相比,誰的能力更強?分析后才知他倆不是一個檔次的人
2023/09/05

蜀國的強將「魏延」和「姜維」,二人都是久經沙場,有勇有謀之輩,那麼相對而言誰的能力更強?

有人說他倆的能力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人?讓我們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共同看向下文。

姜維魏延都為跳槽職員?

姜維和魏延可以說都為跳槽到劉老闆麾下的員工,但有所不同的是姜維是從曹老闆集團跳槽,魏延是劉氏集團跳槽

先來簡介一下姜維,姜維出生于202年,父親姜冏是天水郡首的祖官,早年于羌戎叛亂中戰死沙場。

自小姜維與母親相依為命,造就了姜維從小堅毅又上進的品格,他時常結交一些豪杰,年輕時朋友圈人脈就比較廣

而姜維心中自有大志,他一開始在曹魏集團打工,為中郎將,參天水郡軍事,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岐山

姜維正與天水太守「馬遵」,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視,馬遵聽到蜀軍將至,并且諸縣都開始響應,便懷疑自己麾下的姜維等人皆有異心,于是趁夜逃到上邽。

當姜維等人察覺馬遵逃走,想去追但城門已關閉,還被拒之門外,姜維明白現在自己是曹魏的棋子,一氣之下主動投降諸葛亮,姜維雖然作為降將,但由于他表現出出色的才學,他迎來了高光時刻。

諸葛亮頗為贊賞,封他為奉義將軍,封爵當陽亭侯,迅速升到高層,時年27歲的他,在蜀漢找到了使命感。

再來看看魏延,魏延字文長,那一年,剛剛起步的劉備在新野吃了癟,差點連家底都輸光,只好投奔了自認為還算個親戚的劉琮

而作為荊州集團的太子爺,劉琮根本就不想收留這個落魄的外親,魏延當時在劉表的手下混,雖然混的一般,但他有一顆不一般的熱心

當即便站出來痛罵劉琮和蔡瑁,這也是第一次讓魏延關注到了劉備,同時也讓他看出了劉備潛在的能量

不久之后長坂坡之戰,荊州集團的形勢急轉直下,老闆都快要頂不住了,眼看著自己就要下崗,魏延在冥冥之中感覺到那個大耳朵的男人應該會是新的希望。

相信能夠在他的麾下任職,不光福利待遇跟得上,晉升的空間也很大,于是魏延來到了長沙,到了長沙太守韓玄手下

本以為能夠在這里施展自己的抱負,卻不想因為自己投奔來的,所以韓玄很是看不上魏延,畢竟魏延不是跟著他創業起來的,想要半路出家在他這里分一杯羹,對韓玄來說是癡心妄想。

那一年關羽奉命前來攻打長沙,黃忠和關羽激戰的有來有回,黃忠射掉了關羽的兜鍪,而關羽也放了黃忠一馬,雙方扯平。

可韓玄開始懷疑黃忠反水,意圖勾結關羽吞并了自己,出于這種被害妄想癥的影響,韓玄還是打算對黃忠下手了

可魏延也早就打聽到了劉備是個愛才之人,老黃忠是個材料,不能止步于此,于是熱心的魏延下定了決心,拿韓玄來做投名狀,最終長沙到了劉備的手里。

魏延終于心心念念來到了劉備麾下,找到了心中的使命感,卻發現一切都沒有想的那樣美好。

黃忠一進來直接當上了五虎上將,

而自己仍舊籍籍無名,只是因為諸葛亮始終對魏延不放心,盡管劉備一眼相中他,但諸葛亮也不買賬。

諸葛亮對二人的態度大相徑庭?

諸葛亮曾與蔣琬稱,姜維在軍事上很有見解,既有膽色又明義理,了解兵法,思慮精密,為才能兼備之人,愿姜維這人能心存漢室。

諸葛亮以伯樂的姿態教導姜維,先教他操練忠護步兵五六千人,又將畢生所學軍事全教授給他。

而姜維也不負所托的繼承了諸葛亮堅韌不拔、有勇有謀但十分穩重的特點

到了魏延這邊,劉備集團越做越大,五虎上將也不同往昔,蜀漢集團沒有了頂梁柱,人才凋零甚至出現斷層,那自然魏延就頂了上來,可偏偏諸葛亮還是對魏延放不下偏見

出岐山的時候,諸葛丞相召集大家來開會,說說各自的想法,魏延提出了十分有名的計謀「子午谷奇謀」,從子午谷出兵直接打長安,這叫出其不意用險招,風險雖然大,但收益可觀

可諸葛亮卻一票否決了魏延的提議,他還是決定穩扎穩打,提議猥瑣發育,這一次的會議,二人鬧得很僵,二人都為蜀漢出力,但這力就是使不在一點上

此后的歲月里面,魏延只是充當了一個沒有想法的工具人,呼來喝去,諸葛亮讓他干什麼他就干什麼,不參與不發言

事件來到第一次北伐,魏延請求帶兵一萬與諸葛亮會于潼關,諸葛亮不同意,并壓制了子午谷奇謀。

第一次北伐失敗后,魏延便常常說諸葛亮膽小害怕失敗又嘆恨自己有才而不能盡用

但魏延還偏偏對于培訓士卒很有一套,而且勇猛過人,又心性矜高,當時沒有人能超過他的能力,大部分人甘心在他之下。

心高氣傲的魏延越發看不起身邊的官員,整個人慢慢飄了起來,袍澤間壓根就沒幾個朋友,魏延這一步相較與姜維,他輸了人際

關鍵的轉折點來了,諸葛亮去世

二人倔強了半輩子,年邁的諸葛亮終于撐不住了,帶著遺憾飲恨五丈原,此刻的魏延內心抑制不住的激動,因為屬于自己的時代要來了,可他還是低估了諸葛亮的判斷,諸葛亮

在臨終之前預判了魏延的預判

楊儀和魏延二將素來互相看對方不爽,如果能打友軍,二人一定第一個打起來,以至于諸葛亮死后倆人一起上書說對方要叛變謀反

魏延為了搶功立業懶得跟這幫人辯解,直接帶兵出走了,而蔣琬、費祎等知道了,便直接認定為魏延有背叛蜀漢集團的意圖

畢竟魏延的人際關系可以說非常差,楊儀添油加醋,魏延也就百口莫辯了,可是他們卻拿魏延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主動權現在掌握在魏延手里,想要壓制他,除非是搬救兵。

可魏延當然不給他們這個機會,因為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而魏延就是那個準備好了的人,但顯然他還是低估了諸葛亮

因為準備好了的人并不是只有魏延一個,還有奉諸葛亮命令的馬岱,當魏延帶兵出走到半路時,那掉落的頭顱望向馬上揮刀的馬岱,眼神中充滿了詫異和不解

不論功績的話,魏延對于全局來講最終只不過是一個在蜀漢奮斗過青春,揮灑過汗水的匆匆過將士罷了。

而在234年諸葛亮死后,姜維作為接班人之一返回成都,為蜀漢揮灑熱血,238年同蔣宛一起遷入漢中。

247年升為將軍,一路高升的姜維沒有飄然,而是秉持著良好作風完成諸葛亮的北伐遺志,作為蜀漢政權的中心人物存在

249年姜維出兵西平,姜維每次想大舉出兵,費伊總是限制給他不超過一萬名士兵,因此沒有重大斬獲。

254年姜維加督國內外軍事,當時的魏國陷入一片混亂,魏國官員向蜀漢請教,姜維率軍直接將反叛的魏將斬首級,魏軍戰敗撤退,姜維乘勝進擊,立了大功。

姜維、魏延二人智謀的較量——陽平關

魏延鎮守漢中時,采取「重門」戰略,取自《周易》,意思為利用漢中天險的地形,主打防御工事

在漢中各個關口派重兵,使得敵人無法攻破防線,耗到糧草殆盡再靈活利用地形進行突襲,「重門」下的漢中一守就是數年

到了姜維這里,他提出斂兵聚谷戰略,姜維更改了魏延期間的策略,姜維認為之前魏延的防守策略只能御敵,且把手諸多關口耗兵巨大,且不能殲敵

姜維提出不如撤位,只駐守關外僅派出騷擾的游擊隊讓敵人深入漢中,敵人遠道而來,補給困難又無法掠奪糧食,自然撤退。

此時漢軍出城和游擊隊一同包夾,就可以消滅敵人,但世事難料,后期的曹魏兵力強盛,司馬昭兵分多路來犯,姜維則分出主力軍在沓中御敵。

曹魏的主力軍抓緊時機直擊漢中,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采用斂兵聚谷戰略,只能說以卵擊石,不僅沒有利用好漢中的天險地形防守,反而直接給曹魏「開門讓路」。

在姜維的計策考慮的不夠全面,也沒有抓住隨時突變的可能,軍事要塞漢中就這樣,在一個月就丟了。

漢中失守,蜀漢最有利的防線便丟了,為了實現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后期的姜維也顯得過于急躁

262年10月姜維起兵再度攻曹魏,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玄師遠征戰線長,難以持久的弱點,搶占有利地勢。

在洮陽以東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后魏軍發起反擊,蜀軍被擊破損失嚴重。

247年至262年間,姜維不斷向曹魏發動戰爭,耗資巨大,加上后主劉禪寵幸宦官皇后,朝政日廢

而諸葛瞻認為姜維連年出兵,沒有立下功績,而國家又疲敝

,要求罷免姜維的兵權,而姜維又厭惡宦官、皇后專權,甚至上表要劉禪殺死皇后

劉禪拒絕后,皇后準備說服劉禪,讓自己好友代替姜維,劉禪也對姜維多次主張伐曹魏感到反感,逐漸疏遠姜維

后期北伐多次作戰失敗得于姜維的獨斷,姜維最后帶著他北伐中老去的志氣,遠離了成都避火。

姜維北伐期間從他的作戰風格以及謀略分析,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忠君,忠于蜀漢,一心為蜀漢效力,執著于北伐至奮斗到剩最后一口氣的心,人皆盡之

比起智謀,別看魏延我素我行,但對于用兵之計卻不含糊,從漢中的鎮守就可以看出,

魏延考慮的更加周密姜維略遜一籌。

或許是無人傾聽,也或許是性格緣故,導致魏延在姜維「隔壁家的孩子」的光環下略顯暗淡,但兩位名將一次又一次的為蜀漢的付出都延長了它的壽命。

歷史不全以功績論英雄,各位還知道蜀漢哪些有勇有謀延長蜀漢壽命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