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這個令人津津樂道的名字,其人生的起起伏伏,令后人稱其為「過于傳奇」。他是漢朝初年重要的軍事將領,也是當時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卻是光耀與潦倒交織,最終卻以悲劇收場。
這一切,都與一個叫蕭何的人密不可分。蕭何發現了韓信,將韓信引薦給了劉邦;而後來,蕭何又聯合呂后設計將韓信殺害。可以說,韓信的成與敗,都與蕭何有關。
韓信出生于公元前230年左右,出身沒落的楚國貴族世家。然而,他的家世并未帶給韓信太多好處,反倒成為了他後來受辱的導火索。
根據記載,年輕時的韓信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少年,他常年游手好閑,并沉迷于學習兵法。
也許是出于對沒落家世的不甘,他總想通過自己的才華重新崛起。
一日,韓信佩戴家傳佩劍游蕩街市,意氣風發。這柄佩劍是他這個落魄貴族最后的象征和驕傲。
無奈街上有幾個市井小混混盯上了韓信的佩劍,他們看不起韓信這落魄書生的派頭,決定羞辱他一番。
「你這樣的書生也配帶佩劍?要不要跟咱們比試比試?」幾個混混攔住了韓信。
韓信面無表情,甚至有些厭倦:「無禮的東西,讓開。」
「你!「為首的混混被激怒,沖上前去就搶奪韓信的佩劍:「既然這樣,就把佩劍交出來!否則我砍了你!」
韓信冷笑,甩開了混混的手:「好個無知之徒,你這般激將法,以為我會上當?」
混混們嘩然,這落魄書生竟敢如此傲慢!于是為首的混混變了臉色,慢條斯理地說:「既然如此,你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用你的寶劍砍下我的頭顱;要麼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
」
圍觀的人群哄笑起來。韓信臉色陰沉,他明白,這是對他的羞辱。
然而,他終究沒有出手。因為他知道,等他有能力的時候,定會報復這些混混。
「好,我從你胯下過。」最終,韓信咬牙做出了屈辱的選擇。
人群發出哄笑,幾個混混也大肆嘲弄。韓信默默從混混胯下爬過,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這就是韓信一生中最屈辱的「胯下之辱」。但這件事也成就了韓信日后成功的基石——因為從那以后,韓信對權力的渴望日益高漲,他痛定思痛,夜以繼日地鉆研兵法,誓要翻身。
秦末亂世,韓信選擇跟隨項羽反秦。項羽任他為部下,卻未曾重用。韓信屢建戰功,終因得罪了懷王豨被迫離開項羽軍隊。
這時,劉邦方面來人前來招攬韓信。
韓信起初猶豫,但想到項羽不重用自己,最終還是決定投向劉邦。
當時,劉邦手下有位謀士蕭何,他一眼就看出韓信的才能,主動向劉邦舉薦韓信。然而劉邦并不信任這個來歷不明的投降者,只給了韓信一個小官職便將他打發走了。
得知這個結果,韓信勃然大怒,當即決定離開劉邦,不再受人輕視。
這時,蕭何得知韓信要離開,立即追了出來。
「韓將軍且慢!」蕭何追上了騎馬離去的韓信。
「蕭何,你也看到了,劉邦不信任我,我無顏再留。」韓信冷著臉。
「韓將軍,天之所以讓我們相遇,定有天意!」蕭何追趕著韓信,「我看得出將軍的才能,您必將成就一番大事業!」
「庸人之見。」韓信冷笑。
「我以我的性命擔保,將軍定會獲得劉邦的重用!」蕭何追得氣喘吁吁,「請將軍三思!」
這時天色已晚,皎潔的月光灑落在兩人身上。
韓信終于勒馬停下,他看著氣喘吁吁的蕭何,心中一動:或許,這真是上天給他改變命運的機會?
「好,我再給劉邦一次機會。」韓信點點頭,「不過,失敗了,你可要陪葬!」
「多謝將軍!「蕭何喜不自勝。
自此,韓信的命運軌跡因一個叫蕭何的人而改變。
回到劉邦處,蕭何力陳韓信的才能,終于說動了劉邦。
「就依從公的建議。」劉邦點頭,「只是此人來歷不明,還得慎重對待。」
「臣會時刻監督他。」蕭何恭敬應道。
于是,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從此開始了韓信軍事生涯的高光時刻。
依靠出神入化的用兵之能,韓信屢建奇功。他先后平定三秦之亂,擊潰張楚軍隊,奪取關中之地,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尤其是在決定天下歸屬的垓下之戰中,韓信與張良的配合出奇制勝,終于擊敗了強橫的西楚霸王項羽,使劉邦一統天下,建立漢朝。
「要不是有韓信,我劉邦能取得天下嗎?」劉邦感慨萬分。
韓信的才華終于被劉邦認可,他也被封為威風凜凜的楚王,獲得富庶的楚地作為封地。
至此,韓信踏上了人生的巔峰時期。
而此時,一手提拔韓信的蕭何,也被劉邦重用為丞相,成為漢朝輔政大臣。
好景不長,劉邦開始害怕韓信的強大。
「楚王領有楚地,兵力強大,朕實在忌憚。」劉邦對群臣說。
「陛下言重了。」周勃諫言,「楚王忠心效力,建大功于社稷,豈有他心?」
然而劉邦仍忍不住猜疑。終于,在呂后的慫恿下,劉邦借口韓信失禮,將其罵回朝中,軟禁于未央宮。
對此,韓信深感不平,但也無可奈何。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陛下以重恩信任寡人,今卻反目,寡人不解......」被軟禁的韓信,在未央宮中對故友蕭何吐露心聲。
「陛下自有考慮,楚王勿要多心。」蕭何面無表情。
「嗟乎!終究是韓信一人之力難支,還望丞相能給予寡人意見。」韓信眼中透著哀傷。
蕭何沉默,心中卻在天人交戰。他明白,劉邦已經開始猜忌韓信,如果自己再維護韓信,只會令劉邦更加不快。
最終,蕭何決定站在劉邦一邊。
一日,呂后設計,讓蕭何誘韓信入宮議事。
韓信來到未央宮,只見劉邦手持寶劍,臉色鐵青。
「陛下,有何吩咐?」韓信面無懼色。
「楚王勾結各路諸侯謀反,朕務必親自討伐!」劉邦語氣森冷。
「陛下竟信讒言,寡人對不起!」韓信負隅頑抗。
「來人!拿下!」呂后在一旁吩咐。
只聽「唰」的一聲,劉邦出劍刺向韓信。韓信閃避不及,劍鋒穿胸而過。
「為國除奸.
.....」韓信倒在血泊中。
蕭何冷眼旁觀,最后說出這四個字:「為國鋤奸!」
兵仙韓信,就此命喪太子宮。劉邦除掉了心頭大患,呂后也幸災樂禍。唯有蕭何,面對老友冰冷的尸體,心中五味雜陳。
韓信與蕭何,本是知己良師的關系。一人發現了另一人的才華,一人提拔了另一人。然而最后卻成了同謀加害之人。種種跡象表明,蕭何其實并不想傷害韓信,只是在權力面前,他選擇了出賣。
權力讓人盲目,讓手足相殘。它可以讓知心好友反目成仇。這也許就是人性的Soft肋和丑陋之處。
韓信一生跌宕起伏,最后卻以悲劇收場。然而通過他的故事,后人可以獲得怎樣的啟示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學習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但也需警醒權力的腐蝕。
只有內心堅定不移,才能避免被權力引誘和利用。 這就是韓信雖敗猶榮的真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