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個月前,一位網友發文吐槽自己的遭遇:
兒子在4年前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寒窗苦讀十幾年,考入一所985名校。
這位母親立刻發了條社交動態來表達自己的激動,她本以為親朋好友都會過來道喜,結果過了大半天,也沒人點贊祝賀。
母親很是不解,還好奇:為何大家都不刷朋友圈了?
今年,她的兒子又順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這次她很低調,只是通知了家里的近親。
她本以為這次不會像上次那樣尷尬,結果,兒子的伯媽卻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又浪費錢,看看我兒子,國中畢業,一個月掙7000多。」
面對親戚的冷嘲熱諷,這位母親只是面無表情地附和了一句:「嫂子的命確實好。」
其實,近些年來,類似的現象越來越多。
以至于有人納悶:為什麼大家都不發朋友圈了?
2
其實,這種令當事人心寒的事情不止一例。
一位張女士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張女士的兒子平時考試分數不是很穩定,忽高忽低。
大學聯考結束后,兒子不是很高興,張女士看樣子覺得兒子應該是沒考好,一直想著怎麼安慰。
但是令人驚喜的是,分數出來后,兒子竟然考了673分,比平時最好的成績高出了三四十分,最后被一所985大學錄取了。
激動的張女士,連續發了好幾條動態,奇怪的是,互動的人卻越來越少。
後來她直接發了一條:「我兒子考上985了,為啥都沒人點贊呢?是都沒看見嗎?」
這回終于有人回應了,但是并不是祝福,而是:
「啥時候辦升學宴,直接說就完事了。」
「別炫了,樓下的狗都知道你兒子考上985了。」
「考上985有啥了不起,不還是個打工的。」
滿屏的惡意令張女士非常氣憤,本來是一件好事,結果下面的留言讓人大開眼界。
經歷這件事后,張女士刪了不少好友。
其實,張女士的經歷還不是最極端的,因為有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平常生活后,竟然遭遇了網爆。
今年1月份,江蘇徐州的韓女士從上海回老家過年。
29歲的韓女士在上海從事游戲代碼工作,在大城市高強度工作一年,終于能回到家休息一段時間,于是她就隨手發了一條視訊。
視訊中,她愜意地坐在自家樓頂上,旁邊的小桌子上擺滿了零食。
并配上文案「回到農村,我終于用上這個音樂了,抖腿喝茶吃辣條,不要太愜意,你猜媒婆啥時候會上門?」
徐女士沒想到,一個隨手記錄生活的視訊卻把她氣的一夜未睡。
視訊一發,徐女士收到了很多辱罵的評論。
有人說她「不知道這頭豬怎麼這麼能吃,什麼價格?」、「都快30了,還有人要?媒婆見你都要繞著走」、「吃這麼貴的水果,誰娶你誰倒霉」……
在平台記錄美好生活,結果自己的美好生活卻戳到了別人的痛處。
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分享生活,是因為網絡媒體上的人形形色色,你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別人眼里可能就是炫耀,然后給自己加戲,最后反目成仇,攻擊當事人。
你的生活別人根本不在意,別人只在乎你是不是過的比她們好。
你過得不好,別人便偷偷竊喜一下,你要是過得比他人好一點,別人便開始攻擊你。
3
除了收到不友好的評論,現在大家不愛更新社交動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會改變職場關系。
有一位網友在生活上遇到了點不順心的事情,于是便發了條社交動態表達了自己此刻的心情。
結果第二天開晨會時,公司經理直接在會上批評她:「不要在個人社交媒體發布負能量的話語和消息!」
然后這位網友又發了一個帖子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和委屈,她質疑領導:
「那是我的私人空間,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不順的事,在自己的空間發發牢騷有錯嗎?你不想看可以屏蔽,誰讓你看了,這是讓我的朋友們看的。」
吐槽完了領導,第二天上班這個網友徹底蒙圈了。
因為領導對她的態度非常不滿,已經把她開除了。
誰也沒想到,就因為吐槽了一下生活,竟然就弄丟了一份工作。
還有一名網友,因為公司拖欠工資,發了一條動態:「我真羨慕人家按時發工資。」
評論區的同事紛紛點贊,還有人附和:「我也羨慕。」
結果,她的遭遇和上面那位女士一樣,被公司開除了。
公司負責人告訴她:「吐槽公司說明你這個員工沒有集體性,沒有凝聚力,拖欠你一個月工資不屬于正常的嗎?不為公司著想,那領導肯定不會用你。」
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自己發的內容讓別人不舒適時,遭殃的只有自己。
前幾年也有一個職場新聞,一個員工得了年終獎,便在社交媒體曬了一下。
結果第二天就被老闆開除了。
這個員工來公司不到一年,由于表現得不錯,所以老闆給了一萬塊的年終獎。
HR辭退時和他說:「公司里的老員工從來沒有得過這麼高的年終獎,你剛來不到一年就得了一萬塊,你這麼一曬,考慮過其他同事的感受嗎?」
其實,有不少人都表示過,因為自己發的社交媒體,導致在職場上被針對。
這導致很多人考慮到同事和老闆的問題,幾乎很少發動態了,就算發,也會把有工作關系的人屏蔽掉。
除了普通人不愿意更新社交動態以外,大家發現名人現在也越來越沉默了。
4
以前粉絲都經常翻閱名人的賬號,看他們分享有趣的生活和故事。
但是現在名人的社交媒體越來越沒了生活的氣息,發的內容基本除了工作就是廣告。
其實,這不是因為他們變了,只是因為名人的社交賬號更是杠精的聚集地。
知名舞蹈家金星老師,在2012年3月8日婦女節那天,發了一條:「女人節快樂!」的文案。
可是,就這樣一句短短的祝福,評論區的發言卻讓人錯愕。
因為金星老師做過變性手術,所以網友就拿這個事對她侮辱謾罵:
「你不是人的類別,就不要用人的樣子說話,你不配!」
「不男不女的東西,為你的父母感到悲哀。」
「一聽他的聲音覺得他是男的,沒想到真是變性,真是變態哦!」
甚至還有更過分的人私信攻擊金星老師的家人。
網絡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你隨意的一句發言,別人就會盯著他們不喜歡的點展開攻擊。
不知道這些網友是有意無意的,但是對于當事人來說,看到這些東西真的很倒胃口。
在節目《確實該聊聊》中,主持人問嘉賓:「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不能再把頻道當朋友圈發了?」
papi回答說,她剛出名的時候,在社交媒體發了一個很喜歡的漫畫截圖,然后有一個網友評論:「你趕緊正常發視訊,少發這些沒用的。」
從那一天起,她的社交賬號就只更新工作相關的,幾乎不分享生活了。
別人一句有意無意的評論,直接改變了papi的分享欲。
隨后,羅翔老師也聊了自己不愿意分享的原因:
其實,羅翔老師沒有把自己當成過公眾人物,但是隨著名氣增大,自己隨意簡單的一句話被傳播之后,會被網友們附著不同層次的意義,被他人過分解讀。
當影響力不能被自己駕馭時,分享欲就只能被迫節制,因為很多表達會顯示出自己的愚蠢。
很多人不愿意分享,主要是不想看到別人的曲解給自己添堵。
現在無論發什麼,都有人噴,很多名人就算做慈善也會被人雞蛋里挑骨頭,甚至是沒事找事。
2020年疫情爆發時,演員姚晨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一些疫情相關的信息和內容,這本是一片好心。
結果有一部分網友又開始挑刺兒了,有人說她是炒作、買熱搜、想洗白,還有人說她這是「浪費公共資源」。
姚晨沒多久回應道:「沒有閑錢買熱搜,信息太多難免有疏漏的地方,我只是想幫個忙而已,個人力量微乎其微,哪怕只多帶來一線生機,也是值得做的。」
而這次疫情,孫儷和鄧超夫婦在壹基金中的捐款名單顯示捐了30萬,結果也被某些網友炮轟了。
說孫儷和鄧超「太摳了」、「娛樂圈出了名的鐵公雞」、「沒在任何災難面前獻過愛心」、「以后他倆的作品一概不關注」……
這次疫情,凡是有動作的名人,幾乎都被網友拎出來挑剔一番。
黃曉明和楊穎夫婦先為武漢捐助了20萬,然后又追加了80萬,還有口罩等用品。
但是,也被網友質疑了。
楊紫因為轉發了韓紅的動態被人盯上,有人說韓紅基金會的捐款名單中沒有楊紫的名字,懷疑她「詐捐」、「蹭熱度」,非讓楊紫曬出捐款單來證明。
後來有人透露說,有不少明星都是靜悄悄地捐錢,只在小圈子里透露,根本不敢公開表態。
真心在社會中做善事的人,卻被人冤枉、扣帽子,長此以往,再遇到事情,誰還愿意站出來呢?
現在,無論名人做什麼、說什麼,都有人站出來挑毛病。
今年8月17號,中國女排名將姚迪關閉了她的社交平台。
起因是姚迪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自己過生日的照片,照片中,女排名將朱婷開心地在為姚迪慶生。
而這組照片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因為朱婷在體壇已經很久沒了音訊。
自2020年1月,朱婷就宣布退出了國家隊。
時至今日,所有人都盼望著朱婷能夠回歸,為國家隊效力。
朱婷在此之前已經沉寂很久了,而現在她卻突然出現在了姚迪的社交賬號中。
這導致這條動態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很多人質問朱婷為何不回歸國家隊,甚至還有人說是姚迪耽誤了朱婷。
就是幾張簡單的生活照,卻讓姚迪和朱婷同時陷入了輿論之中。
也許是受不了網友們的無端質疑,姚迪直接關閉了她的社交賬號。
普通人發布一條動態都會掀起一陣風波,更何況自帶流量的名人呢?
如果名人每次展示自己的生活時,都要遭受一番惡意的揣測和討論,那大家只會越來越沉默。
原本是供大家平等交流的地方,現在卻變成了互相批斗的戰場,這樣的社交平台慢慢也會失去本來的意義。
5
其實在2000年以前,就有人預測過:在未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將沒有界限,互聯網將成為人類生活和社交的無形背景。
現在看來,這個預言是對的。
無論是哪個社交平台,大家都發現,隨著時間的沉淀,平台的調性慢慢都「變味兒」了。
原本都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大家互現關注,互相瀏覽,觀望彼此的生活。
但是現在由于平台用戶的層次不同,無論發布什麼內容,都會有人覺得你不妥。
有些人甚至是無聊到根據發布者無意的表現妄加猜測,然后攻擊謾罵對方,只為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有時候在社交媒體表態,只是為了發泄自己當時的情緒,但是現在別人并不在乎你的喜怒哀樂,反而多了一些陰陽怪氣和冷嘲熱諷。
作家亦舒說過:「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當事人或心如刀割或肉體受苦,至愛親友再同情了解,也幫不到事主。」
大家越來越覺得社交媒體是個虛偽且危險的地方,在社交媒體發動態會有很多顧忌。
狀態好的時候發,擔心別人以為自己在炫耀;狀態不好的時候發,會被人說是矯情。
所以大家寧愿把自己隱藏起來。
就像那位曬兒子985錄取通知書的母親感慨的那樣:不發朋友圈,說明你成熟了!
還有一位網友總結道:不是不發朋友圈,是因為朋友圈早就不是朋友的圈。
一個人愿意分享,說明她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善意的,只有當大家善意地互動時,個人的分享欲才不會被壓制,這個世界才能夠多一些更真摯的情感。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