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984年,泰安一農民挖出一18斤銅銹疙瘩,覺得沒用便拿來壓酸菜,誰知2個月后妻子驚喜地發現,銅銹疙瘩變得金光閃閃!
2023/11/23

1984年5月,山東泰安市大汶口鎮興華大隊的農民岳榮安照常去村邊的大汶河挖沙。這天天氣炎熱,岳榮安起了個大早,背上背簍就出門了。來到河邊,岳榮安看到河床裸露的沙土十分松軟,便提起鐵鍬開始挖沙。

岳榮安挖了一上午,背上的簍子已經裝滿了沙土。正當他準備把沙土背回家去填平院子的時候,他突然聽到「哐當」一聲巨響,鐵鍬似乎觸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

岳榮安感到很奇怪,便順著聲音挖掘下去。沒想到,挖出來的是一個大約5米長,寬小半米的半圓形銅質物體,非常沉重。

由于銅質物表面積滿了泥沙,岳榮安也看不出這是什麼東西。他試著用鐵鍬在上面刮了幾下,但表面非常堅固,根本刮不動。岳榮安只得背著沙袋和這個銅質物體艱難地回了家。

回到家里,岳榮安的鄰居都很好奇這個銅質物體是什麼。

有人猜測是塊大銅板,有人猜是塊鐵疙瘩。

岳榮安也不清楚里面藏的是什麼。他先用水把表面涂上的泥土沖洗干凈,然后拿出鐵鍬想把上面的銅銹刮掉,可無論如何刮搔,表面的銅銹仿佛與銅質物體融為一體,絲毫不動。

看來這銅質物短時間內無法去除銅銹,里面的物品也無從得知。岳榮安便找來牛車,想把它拉去廢品收購站賣掉,但收購站看到這個大塊頭,也不敢要。

這時候,村里有人提醒岳榮安,這可能是個古董,可以送到博物館鑒定,說不定還能賺點錢呢。

第二天清晨,岳榮安找來鄰居的拖拉機,吭哧吭哧把這個大銅塊拉到了市博物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見狀也納悶不已,一時半會也想不到好辦法來除去表面的銅銹。

正當一位年輕館員建議直接處理掉時,一位資深專家力排眾議,堅持先用醋浸泡,以確定里面是否有珍貴文物。

按照資深專家的建議,博物館工作人員找來一個大木桶,在里面注滿醋,然后把銅質物浸入桶中。兩個月后,專家興奮地發現,部分銅銹脫落了,金屬光澤裸露出來。看來里面果然藏有玩意!

于是,專家小心翼翼用刀將表面殘余的銅銹清理干凈,一個造型精美的文物呈現在眼前。

原來,這是一件北魏時期的鎏金銅佛光造像!銅板上雕刻著濃密的火焰紋理,中間一朵蓮花怒放。從蓮花伸出纏繞的枝條,覆蓋整個銅板。銅板上端雕有一尊坐佛,兩側各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整件造像極具北魏鮮卑的藝術特征。

為了核實這件文物的歷史價值,專家又仔細清理了銅板背面的銅銹。在背面整齊的書寫著一段銘文,共120個字!

經過研究,銘文顯示這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所制,出自女尼妙音之手,為其弟子法達祈禱使用。

這更加證實了文物的真實性和罕見程度!

原來,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后,就在泰山周邊盛行開來。這件銅質佛光造像風格典雅,顯示出北魏時期女尼供佛活動的歷史場景,證明當時泰安地區的佛教氛圍極為濃厚。如今這件稀世文物得以發掘出土,實在可貴!

為了感謝岳榮安獻上的寶貝,博物館對他進行了一定的獎勵。

這件北魏鎏金佛光造像被妥善保存起來,成為博物館的重要藏品,受到前來參觀的游客們的稱贊。岳榮安也因此一舉成名,被邀請到博物館做報告,向群眾介紹這件國寶的發現過程,受到了熱烈的掌聲。

從此,大汶河畔的村民們也時常組隊到河邊尋寶,希望能有類似的妙運,發掘出歷史遺留的瑰寶。

雖然後來大汶河改道,村民們再無尋寶的沙場,但那段盛傳一時的發現北魏國寶的故事,至今仍是泰安人津津樂道的佳話。岳榮安和他的土狗旺財也因此成為鄉野傳奇,其貢獻將鐫刻在歷史長河中。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